岑溪筋竹的古建筑

2015-02-17 13:53卓尚坤
西江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古宅宅院云龙

卓尚坤

岑溪筋竹的古建筑

卓尚坤

陈三吉祠內的壁画

广西岑溪市筋竹镇,是一个拥有1500年历史的千年古镇,在隋文帝开皇三年设立永业县,县治在该镇筋竹村旧县寨,隶属泷州(今广东罗定市)。在这悠长的岁月里,筋竹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如今在筋竹居住的人,多是清初时期来定居的。清朝初期人民安居乐业,筋竹现有的古建筑多为乾隆盛世之后的建筑,多是社宇、祠堂、地主古宅等。

镇中心曾是永业乡的经济、政治中心,这里的古建筑最为丰富。

陈三吉祠

陈三吉祠在筋竹是一座非常典型的中国南方古建筑,朴素而雄伟。据说建于清朝道光乙未年(公元1835年),由陈姓泽世公及其子孙筹建。陈三吉祠座东向西,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前后分为三座,两边有南北厢房,前面地堂占地面积450平方米,前座、二座都是倘开式平房,后座是三层楼房,全部用青砖砌墙,砖瓦木结构,屋脊上建有浮雕,两边都有“镬耳”脊,瓦檐口采用当年两广有名的佛山陶瓷封瓦,瓦檐下是木雕花草虫鸟的吊檐。

前座的大门口正顶上方有石刻“陈三吉祠”这几个大字的门额,门前有两条花岗石柱,柱上雕刻着一副正楷字体的对联:“传三代乃启三房积厚流光三多永锡;吉人亦凭吉地钟灵秀吉庆满堂。”大门框及门砖,均用芝麻石花岗岩精工雕刻而成,门砖有石雕刻狮子,工艺也相当精湛。该建筑的立体构图,运用了我国古代建筑传统艺术,房屋采用了前高后低和中轴对称的手法,两边组成变化丰富的建筑群落,起伏有致,主次分明 、虚实得体,使其显得十分端庄典雅、高大雄伟、气势不凡,既古色古香又富丽堂皇。

据传该祠堂所用的木料、石料都是从本镇的云龙村、黄陵村冲礼坑等地运来的,檐口的陶瓷瓦、石香炉等是到广东佛山购买的,从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工程量是相当庞大的,这在筋竹及岑溪的建筑史上都算得上是最为浩大的、宏伟的古建筑工程之一。

该祠堂建成之后,一直是陈三吉祠的后裔祭祀祖先及附近的村民学文习武之地,曾为培养本地青少年读书,作出过贡献。陈三吉祠曾开办过武馆,附近的村民都在此地练过武功。祠堂有两把大关刀,据说在上世纪50年代大闹钢铁的时候,被拿去炼钢铁。清朝末年,陈三吉祠的后裔陈其超(又名耀三)曾任八区团务局局长,其本人及上三代皆是武举人。

抗日战争期间,陈济桓将军临危受命为保卫桂林而壮烈牺牲,蒋介石及李宗仁亲笔题词追封其为爱国将领,1984年党和政府追认其为抗日烈士。陈济桓青少年时期曾在陈三吉祠里练过武功,族人陈岳秀(原龙茗县、永淳县两任县长)、陈其槐(陆川县晌捐局局长)都曾在陈三吉祠里读过开明小学。19世纪30年代,由陈自绍、陈楚儒等人倡导,在陈三吉祠开办了筋竹第一所小学,命名为开明小学。抗日战争时期,曾有抗日学生军在陈三吉祠里驻扎,教导附近的农民唱抗日歌曲、跳舞,宣传抗日爱国主义精神;抗日自卫队曾在陈三吉祠里驻扎;抗日特编队在陈三吉祠里驻扎组织民兵进行训练。

解放初期,陈三吉祠曾作为筋竹乡的集合场所,在此进行庆祝解放、斗争地主、分田地等活动,后来考虑到筋竹的公购粮要靠人力挑到岑溪县府所在地入库,就将筋竹乡的公购粮存放在陈三吉堂皇后楼作为粮仓,一直使用到“文化大革命”后期。

筋竹陈三吉祠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晚清时期的传统建筑,具有南方古建筑的特点。筋竹陈三吉祠不但是陈氏宗族建筑的代表,也是具有一定保护和研究价值的建筑。

古教学楼

筋竹的教育历史在岑溪是最悠久的。

筋竹中学原名叫永业中学,也称岑溪第一中学。筋竹中学古教学楼始建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由永业乡的乡人陈文波、韦月廷、卢金、陈定修等人发起并捐集白银5000多元建立永业书院,梧州府又批准把大石仓每年的租谷500石拨给永业书院作办学基金。筋竹中学建校时间超过110年,是筋竹文明的重要佐证之一。

筋竹中心小学古楼建于公元1909年(清朝宣统元年),由乡人陈树勋(时任广西学务公所议长)、韦荫槐等社会贤达人士发动乡人倡议办新学,得到乡亲们的积极响应,共同筹资建造的。

永业书院改名为永业区高等小学堂,由韦荫槐继任堂长,招收新生入学就读,课程开设有国文、算术、图画、音乐、体育、自然、地理、社会、英语等,将原先设在陈三吉祠的开明小学搬迁到此。民国后,开明小学改为第八区高等小学,该教学楼被人们称为八高楼,其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2009年8月筋竹镇进行教育资源调整,现存的筋竹中心小学古楼拨给筋竹中学使用。该古楼为二层砖瓦木结构,拱窗走廓式建筑,古楼的外墙为双层青砖砌成,内墙为双层大泥砖砌成,古楼前面的瓦顶也装上了黄色的琉璃瓦,古色古香。

岑溪市筋竹镇云龙村古宅

城堡式古宅

距筋竹镇中心十公里左右的云龙村,古宅在筋竹是最多的,在岑溪亦很有名。过去筋竹人称云龙为“小北京”,意思是说云龙在清末与民国初期经济非常繁荣。古宅群坐落于山脚与山腰之间,犹如一座小型的山城,云龙人骄傲地称云龙是一座城市。

云龙的古宅群由很多座宅院组成,这些宅院像城堡,有看台,看台用大块的石砖砌成,在墙壁上还有许多枪口。宅院一般只有一个大门,便于防范。清末与民国初期,筋竹盗贼非常猖狂,如土匪般杀人放火。在当时,地主常是土匪打劫的对象,所以地主们所建的宅院,具有防御功能,同时还聘请专人看守宅院,宅院有看台和窥视外边情况的小窗口。

古宅建筑豪华,连大门都做得非常精致,雕刻有木雕和石雕,还染上颜色,非常的艳丽。房梁也雕有木雕花纹并染上颜色,墙的最上方用壁画装饰,可谓是富丽堂皇。这些古宅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洗礼,风采已渐渐逝去。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古宅宅院云龙
解云龙
丁云龙:公益路上显大爱
宅院
数字时代下大数据财务人才培养研究
异乡人
老宅
苏云龙作品
“花儿总在种子里”
真假古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