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梧州的建筑

2015-02-17 13:53李宽林
西江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骑楼竹筒梧州

李宽林

老梧州的建筑

李宽林

梧州地处岭南,北回归线贯穿其间,气候湿润多雨,故当地古越先民,多为傍山筑室而居,临坡之处常以柱子支高取平,形成“吊脚”式的房宅。住宅用料,原先取材于当地的竹木,后因中原战乱,北民南移带来了中原的建房方法,梧州逐步以夯筑墙、泥砖墙、火砖墙等砖瓦房,取代原先的竹木结构房,其风格与中原的住房相接近。

近代,梧州的住宅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逐步受西方影响,从而使房屋结构及建筑样式,显得复杂多样,风格迥异。综合起来看,梧州的住宅,大抵有如下几种类型,并形成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居住习俗。

进间型住宅

进间型住宅,是梧州一种较早的住宅。从20世纪初至50年代之前,梧州城区及郊外农村,较富有人家的住宅,多建成三进间(俗称“三山屋”)。这种房屋的特点是前为门楼或照墙(照壁),进内是庭院,有的左右为耳房(厢房,俗称“附耍”)。再进是厅堂(农村叫“厅屋”),堂中设木质雕镂纹饰屏风,一侧或两侧有门式通道。堂上建楼,楼中间靠屏风处设有小阁式的“神楼”,为享祀先人神位所在。一般厅堂两边即为住宅,堂楼亦然。厅堂是房屋结构的主体,是各进间中最高的,屋脊装饰讲究,上用铁丝、灰砂塑成“二龙争珠”或“丹凤朝阳”等立雕;若屋顶盖琉璃瓦者,则于屋脊上竖置釉彩琉璃陶塑。檐下至门楣上的墙幅,常以墨绘或彩绘山水人物画,构成长卷横幅仿书卷折叠式装饰;书香门第或富贵之家,常以古人诗文间杂其中,横幅两端上下各饰以展翅蝙蝠图案。又进便是后座,大抵前为天井,后为厨房。属此类型的还包括一批苏州式的白粉墙瓦屋,其大都框高门大,并在大门外加置长方形框架并列圆横杠木质“推栊”(趟栊)作护宅。整个房屋结构风格,古朴凝重、精巧雅致,具有浓厚的传统韵味。

商住型住宅

商住型住宅,是梧州城区近代出现的商住合一的建筑。房体结构分为门面、楼层、天棚三大层次。在安排使用上,习惯为地屋前作商铺,后作堆栈(货栈)或工场;楼层二楼亦可作堆栈,并可住人(有三楼的,二楼只作堆栈,三楼才住人);天棚作堆放杂物之用,亦可供人晚间乘凉。各类商铺都结合南方潮湿多雨及多洪易涝的气候特点,均建有骑楼,各骑楼连接起来其下便形成为骑楼通道,既方便行人上街时遮阳挡雨,又可扩大楼房使用面积;骑楼外的砖柱上,镶嵌有圆形铁环,以供洪水期间从房屋二楼水门(洪水时供人出入上下的特设小门)系扎竹梯及过往船只。这些商住建筑的铺面,大都采用拉折式或推趟式木板为门。

商住型住宅,多为仿照西方风格的建筑,如起源于意大利的“巴洛克”式、法国的“洛可可”式和“哥特”式、古罗马的“拜占庭”式等。这些建筑在西方本是各有使用所属的,传入中国后,梧州便吸收各种式样的长处,并融入了一些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形成为以一种式样为主,兼融各式的综合性艺术风格。如庄严厚重的罗马柱、线条轻快流畅的尖拱券、宽敞高远的穹顶、奇丽秀美的小尖塔等等。另外,房屋顶层立面的中国传统建筑女儿墙,装修有山水人物、鸟兽虫鱼、折枝花草以及其他吉祥图案,使之形成为相当完美的中西合璧的格局。

商住型住宅

竹筒型住宅

竹筒型住宅,是梧州房宅的另一种建筑。这种建筑的特点是像竹筒子那样直溜溜地纵深建造,宅中一般没有“隔墙”,可视需要临时处理,或加砌矮墙,或以板木加设“板障”、屏风。这种房子多处在街道的内侧,这类地段多是前为大街,后是小街小巷,且大街与小巷之间距离不太大,只能建造一间间并排的“竹筒屋”。竹筒屋临大街一面设有前门,并与骑楼城其他商住住宅一样有楼有立面装修和骑楼道,可作商铺出租;临小街小巷一面设有后门,门较小且作单扇设置,只作方便出入之用。由于进间较深,因此竹筒屋采光比较差,以至于白天也常要亮着灯。

木质“推栊”

吊脚楼型的住宅

吊脚楼型住宅,是梧州昔日别具地方特色的另类建筑。这类建筑虽然别的地方也有,如湖南湘西土家族的村寨住宅,还有凤凰古镇沿河一小段居民的房屋,但它们远比不上过去梧州那样分布普遍、结构复杂以及用途多样。

梧州人对吊脚楼有自己的称呼,叫做“吊栏”。吊栏普遍散落于山冲、坡地,尤其是河岸一带。从远古时代起,直至20世纪上半叶,梧州至龙圩的西江和浔江段河岸,都有连片分布的吊栏屋。吊栏是因地制宜、顺势营造居住环境的产物,它巧妙地利用空间,拓宽了居住环境。吊栏的基部要用砖石作“柱础”,防止支撑吊栏的木柱受潮腐烂,影响安全。柱础之上全为竹、木之类的轻建材构架。“横担”(横梁)与“顶筒”(立柱)之间加码钉钩连,另加斜撑固定。吊栏屋内的“墙壁”,均用薄板做成“板障”,或用竹编加泥灰批荡成“壁笆”,屋顶盖的多是竹瓦或杉皮,以尽量减轻负载。

吊栏有复杂的结构和名堂,它大抵可分为三层:最上一层称“顶栏”,中间一层称“上栏”,最下一层称“下栏”。架空处不属栏层,称为“吊脚”。吊脚即为“栏底”所在,不能住人,只供贮藏杂物或饲养禽畜之用。建在临河的吊栏屋,还筑有下栏石级,以方便挑水、洗衣。栏底在水位线以下的叫“水栏”,在水位线以上的叫“干栏”。栏前挑台叫“廊头”,栏后挑台叫“尾廊”。吊栏有分为前座和后座的,前者称为“栏头”,后者称为“栏尾”。有一种前为骑楼后为吊栏的店铺,水位升高时货船可直达栏尾。吊栏按经营行业可分为果栏、菜栏、谷栏和鱼栏等。这些沿河构建的吊栏,连成一条特殊的奇异风景线,宛如一座接一座的“高脚架”式的“空中楼阁”。

责任编辑:傅燕兰

猜你喜欢
骑楼竹筒梧州
中共梧州城工委
椰奶饭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
一城一舰 心心相印
大班艺术——哈尼族舞蹈活动《竹筒响起来》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
香喷喷的竹筒饭
广州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