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重庆谈判始末(一)*

2015-02-21 08:35熊华源
关键词:王若飞

熊华源

(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 100092)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重庆谈判始末(一)*

熊华源

(中央文献研究室,北京 100092)

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重庆谈判始末;蒋介石;国民党;整理

1945年8月16日、22日、24日,在蒋介石*蒋介石,当时任中国国民党总裁,国民党政府主席兼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军事委员会主席。先后于本月14日、20日、23日三次邀请毛泽东*毛泽东,当时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去重庆谈判的来电后,毛泽东先后依次复电蒋介石。16日复电指出:“朱德*朱德,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司令。总司令本日曾有一电给你陈述敝方意见*指毛泽东1945年8月16日起草的朱德致蒋介石电文中提出的6项要求。这6项要求是:(一)你们“在接受日伪投降与缔结受降后的一切协定和条约时,我要求你事先和我们商量,取得一致意见”;(二)我们“有权根据《波茨坦宣言》条款及同盟国规定之受降办法,接受被我军所包围之日伪军队的投降,收缴其武器资材”;(三)我们“有权派遣自己的代表,参加同盟国接受敌人的投降和处理敌国投降后的工作”;(四)我们“有权选出自己的代表团,参加将来关于处理日本的和平会议及联合国会议”;(五) “请求你制止内战,其办法就是:凡被解放区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由解放区军队接受其投降,你的军队则接受被你的军队所包围的敌伪军的投降”;(六)“请求你立即废止一党专政,召开各党派会议,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承认各党派的合法地位”,“实行经济改革及其他各项民主改革”。,待你表示意见后,我将考虑和你会见的问题。”22日复电指出:“兹为团结大计,特先派周恩来*周恩来,当时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同志前来进谒。”24日复电指出:“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晋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8月23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并在会议上作长篇讲话,分析国内外形势,说明党在新的环境下所采取的方针和对策。他说:“恩来同志先出去谈判,我缓一下。拟了一个‘目前紧急要求’。*指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的宣言》。现在的情况是抗日战争的阶段已经结束,进入和平建设阶段。全世界、欧洲、东方都是如此。不能有第三次世界大战,是肯定的。” 中国有两种可能进入和平情况,“一种是我们可以得到一部分大城市,一种是得不到;现在是得不到。我们曾力争进入若干大城市,如平、津、太原,现在没有成功。”原因有两点:一是“苏联为了国际和平与受中苏条约的限制,不可能也不适于帮助我们”;二是“蒋利用其合法地位,使日本完全投降他”。“我们只能承认这个事实”,“只能在得不到大城市的情况下进入和平阶段”。“蒋介石的地位,有利的方面是有合法地位与大城市”;“不利的方面是,在他面前摆着强大的解放区,他内部的矛盾,他不能满足人民的民主、民生的要求”。“我们的地位,有利的方面是抗日的功劳蒋介石不能磨灭”,“在全国人民中的地位为大革命和内战时期所没有过”,“为民主、民生而奋斗的纲领,能解决蒋介石所不能解决的问题”;“不利的方面是没有大城市,没有机械化的军队,没有合法地位。”“我们现在新的口号是:和平、民主、团结(过去是抗战、团结、进步)。和平是能取得的,因为苏美英需要和平,不赞成中国内战;中国人民需要和平。”“国民党也不能下决心打内战,因摊子未摆好,兵力分散”,“内部矛盾”,“无论如何弱于日军加伪军”,“加上解放区的存在,我们不易被消灭,人民与国际反对内战,因此内战是可以避免与必须避免的。因此,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是有现实基础的。”“蒋介石想消灭共产党的方针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他所以采取暂时的和平,是由于有上述诸条件,故只好暂时和平,以便医好自己的创伤,壮大自己的力量,以便将来等待机会来消灭我们。”关于承认解放区和军队的争论,“一定是非常激烈的,可能要打打停停,甚至可能要打痛他才能逼他让步”。“对国民党的批评,本来是决定停一下的,因日本突然投降,蒋下令要我们‘驻防待命’,不得不再批评一下,今后要逐渐缓和下来。以后仍是‘蒋反我亦反,蒋停我亦停’,以斗争达团结,有礼有节。不可能设想在蒋的高压下,没有斗争可以取得地位。”“最近两星期的进军是需要的,集中了军队,振奋了人心,县城已增加至134个。今后还要进军一个时期,夺取更多的中小城市,发动群众,整训军队。”“今冬要整训军队,摆出内战不好打的姿势给蒋和美国看,以便在谈判中取得比较有利于我的解决方案。”中国的局面,“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有相当长的时期。我们还是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而不是‘砍头’。这个弯路将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更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准备以中央委员会名义发表一个宣言,用和平、民主、团结的新姿态出现。”这次谈判“不能拖,应该去,而且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大危险”。“各解放区要作持久之计。”打仗一定要有利,无把握的仗不打。不增加人民的负担,今冬大减租,明春大生产。“只要我们站稳脚跟,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怕一切大风大浪。”在会议结束前,毛泽东再次发言,说:“今天的方针是七大定下来的,七大的方针就是反对内战的方针。当前内战的威胁是存在着的,但国民党有很大困难,至少今年不会有大内战,故和平是可能的、必需的。”我们要准备有所让步,以取得合法地位。“以局部让步,换取全国的合法地位,养精蓄锐来迎接新形势。”“利用国会讲坛去进攻,要学会做合法斗争。这对于我们是一个新环境,与北伐、内战、抗战时期均不同。”“我们很需要这样一个时期,来教育全国人民,来锻炼我们自己。”“谈判不成,国民党进攻我们,是否打?应该打。条件是打胜仗。”我是否去重庆?还是出去。出去的时机由政治局、书记处决定。先派恩来同志出去。会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在毛泽东去重庆期间,刘少奇代理其主席职务,并增选陈云、彭真为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

8月25日晚,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政治局部分成员同从重庆回来的王若飞*王若飞,当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委员会书记,负责主持南方局日常工作。开会,再次研究毛泽东去重庆的问题。经过反复权衡利弊,决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去重庆谈判。之前,接到斯大林来电说,日本投降,国共应言归于好,共商建国大事。如果继续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会后,周恩来致电钱之光*钱之光,当时任中共中共南方局工作委员会委员、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处长。,对毛泽东在重庆的安全警卫、住房安排、饮食习惯等做出具体指示。

同日,毛泽东复魏德迈*魏德迈,当时任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官、中国战区参谋长。8月25日来电,复电说:“鄙人承蒋委员长三电相邀,赫尔利*赫尔利,当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大使两次表示愿望来延,此种诚意,极为心感。兹特奉达,欢迎赫尔利大使来延面叙,鄙人及周恩来将军可以偕赫尔利大使同机飞渝,往应蒋委员长之约,以期早日协商一切大计。”

同日,中共中央发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认为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中,我全民族面前的重大任务是:巩固国内团结,保证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善民生,以便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并协同英、美、苏及一切盟邦巩固国际间的持久和平。”宣言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即实施六项措施:“(一)承认中国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撤退包围与进攻解放区的军队,以便立即实现和平,避免内战。(二)划定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接受日军投降的地区,并给予他们以参加处置日本的一切工作的权利,以昭公允。(三)严惩汉奸,解散伪军。(四)公平合理地整编军队,办理复员,救济难胞,减轻赋税,以苏民困。(五)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取消一切妨碍人民集会结社言论出版自由的法令,取消特务机关,释放爱国政治犯。(六)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商讨抗战结束后的各项重大问题,制定民主的施政纲领,结束训政,成立举国一致的民主的联合政府,并筹备自由无拘束的普选的国民大会。”

8月26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继续讨论去重庆谈判的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发言说:“我去重庆的问题,昨晚政治局七位同志与若飞同志商谈,决心答复魏德迈的电报,去。这样可以取得全部主动权。要充分估计到蒋介石逼我城下之盟的可能性,但签字之手在我。自然必须做出一定的让步,在不伤害双方根本利益的条件下才能得到妥协。我们让步的第一批资本是广东至河南,第二批是江南,第三批是江北,这就要(在谈判中)看看。”“在有利条件下是可以考虑让步的。陇海路以北迄外蒙一定要由我们占优势。我们要提华北政治委员会。东北是我们占优势,东北行政大员由国民党派,我们去干部,一定有文章可做。如果这些还不行,那么城下就不盟,准备坐班房。我们党的历史上除何鸣事件外,还没有随便缴枪的事。”“三国都不愿中国内战,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的独裁的。”所以重庆“是可以去,必须去,可以主动打一个电报给蒋,要去。明天报上要发表消息。领导核心还在延安,党内也不会有什么扰乱,将来还可能有多一些的同志到外面去。因为有了里面的中心,外面也就能保得住。延安不要轻易搬家”。“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

同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通知》指出:“蒋介石垄断了受降权利,大城要道暂时(一个阶段内)不能属于我们。”“现在苏美英三国均不赞成中国内战,我党又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并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三同志赴渝和蒋介石商量团结建国大计,中国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可能被挫折下去。”“同时我党力量强大,有来犯者,只要好打,我党必定站在自卫立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之(不要轻易打,打则必胜),绝对不要被反动派的气势汹汹所吓倒。”《通知》还指出:在谈判中,我方准备给以必要的、不伤害人民根本利益的让步。可能在谈判后,“造成两党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发展的新阶段”。“我党面前困难甚多,不可忽视,全党同志必须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但是整个国际国内大势有利于我党和人民,只要全党能团结一致,是能逐步地战胜各种困难的。”

8月27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各中央局、分局,各区党委通知:“在毛离延期间,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并增选陈云、彭真二同志为候补书记。”

8月28日上午11时许,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27日专程来延安迎接的蒋介石的代表张治中*张治中,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三青团中央干事会书记长。、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的陪同下,乘飞机离开延安。

同日,在毛泽东一行登机起飞后,中午,蒋介石召集国民政府各院院长会议,商讨对中共的谈判方针,决定:“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中共)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而对军事则严格之统一,不稍迁就。”29日,蒋介石又为国民党拟定谈判三原则:“一、不得于现在政府法统之外来谈改组政府问题。二、不得分期或局部解决,必须现实整个解决一切问题。三、归结于政令、军令之统一,一切问题,必须以此为中心也。”

同日下午3时30分,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由张治中、赫尔利陪同,飞抵重庆九龙坡机场。毛泽东在机场发表简短书面谈话,指出:“本人此次来渝,系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先生之邀请,商讨团结建国大计。现在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中国即将进入和平建设时期,当前时机极为重要。目前最迫切者,为保证国内和平,实施民主政治,巩固国内团结。国内政治上军事上所存在的各项迫切问题,应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加以合理解决,以期实现全国之统一,建设独立、自由与富强的新中国。希望中国一切抗日政党及爱国志士团结起来,为实现上述任务而共同奋斗。本人对于蒋介石先生之邀请,表示谢意。”到机场迎接的有:蒋介石的私人代表周至柔*周至柔,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航空委员会主任。;各界人士邵力子、雷震、张澜、沈钧儒、章伯钧、陈铭枢、谭平山、黄炎培、冷遹、左舜生、郭沫若、陶行知等;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和新华日报社工作人员。毛泽东同欢迎者一一握手,并合影。

同日,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乘车抵达张治中官邸桂园。随后,毛泽东会见郭沫若*郭沫若,文学家、历史学家、无党派民主人士。和夫人于立群、王世杰*王世杰,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1945年8月31日离任)、国民党政府政府外交部部长。。接着,同部分尾随而至的中国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出的可能留渝日期、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看法、机场谈话何以不提党派会议和联合政府等问题。

同日下午5时许,赴红岩村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参加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欢迎晚会,会见南方局负责人和新华日报社、群众周刊社的章汉夫、许涤新、胡绳、戈宝权等。

同日晚8时半,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由张治中、邵力子*邵力子,当时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党政委员会秘书长。陪同,赴蒋介石在林园官邸举行的欢迎宴会。宴会上,蒋介石告诉毛泽东:谈判中任何问题都可以坦率地提出来,尽量发表意见。出席宴会者还有张群、王世杰、陈诚、吴国桢、周至柔、蒋经国、赫尔利、魏德迈。

同日,应蒋介石之请,夜宿林园。

8月29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林园同张治中商谈有关谈判的内容、程序等问题。晚上,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同张治中、王世杰、张群*张群,当时任国民党四川省政府主席。、邵力子等继续就谈判的原则、方针、程序进行长时间商谈,双方同意先一般性地交换意见。商谈中,毛泽东介绍了中共对于和平团结、国共谈判一直是有诚意的,说:从九一八事变以后,就产生了和平团结的需要。我们要求了,但是没有实现。到西安事变以后、“七七”抗战以前,才实现了。抗战八年,大家一致打日本。但是内战是没有断的,不断的大大小小的摩擦。要说没有内战,是欺骗,是不符合实际的。八年中,我们一再表示愿意谈判。

同日下午,毛泽东同蒋介石进行首次商谈。蒋介石表示一切问题愿听取中共方面的意见,并重提所谓“中国无内战”的说法。毛泽东列举十年内战和抗日战争中的大量事实后,指出:要说中国无内战,这是欺骗。

同日,周恩来、王若飞举行茶会招待各界人士,介绍中国共产党要求国民党政府实行中共本月25日公布的《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的六项紧急措施:(一)承认中国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二)划定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接受日军投降的地区;(三)严惩汉奸,解散伪军;(四)公平合理地整编军队,办理复员,救济难胞,减轻赋税,以苏民困;(五)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六)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商讨抗战结束后的各项重大问题。

同日,毛泽东应蒋介石之请,仍下榻林园。

同日,何应钦*何应钦,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总司令。密令各战区印发蒋介石在1933年“围剿”红军时编订的《剿匪手本》。

8月30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由林园返回城内,分别拜访宋庆龄、孙科、于右任*宋庆龄,孙中山的夫人,当时任保卫中国同盟主席。孙科,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立法院院长、中苏文化协会会长。于右任,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监察院院长。毛泽东同与右任20世纪20年代在上海共过事,而且关系甚好。孙科、于右任当时因外出未遇。和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

同日下午3时,毛泽东、周恩来前往中国民主同盟总部特园*特园的主人是鲜特生,当时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又称“民主之家”)看望张澜*张澜,当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毛泽东首先向张澜转达朱德对老师的问候,转达吴玉章对老友的问候。张澜为毛泽东的安全担心,表示不相信蒋介石有和平诚意,指出:这是“蒋介石演的假戏”,“蒋介石在演鸿门宴”。“现在国内外形势一变,他也喊起‘民主’、‘民主’来了。”毛泽东说:“现在,民主也成了蒋介石的时髦货!他要演民主的假戏,我们就来他一个假戏真演,让全国人民当观众,看出真假,分出是非,这场戏就大有价值了!”他还介绍了中共中央8月25日《对目前时局宣言》中的六项紧急措施,要而言之就是:承认中国解放区的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划定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接受日军投降的地区;严惩汉奸,解散伪军;公平合理地整编军队;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保障人民自由权利;立即召开各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物的会议。同时,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解放区政权建设、社会面貌、人民福利,以及生产、教育等方面情况。

同日下午,在桂园会见7月上旬赴延安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傅斯年、冷遹等,就和谈问题交换意见。

同日晚上,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出席张治中在桂园举行的晚宴,于右任、孙科、邹鲁、叶楚伧*邹鲁、叶楚伧,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等作陪。宴会后,于右任辞去,吴铁城来。毛泽东同孙科、邹鲁、叶楚伧、吴铁城等交谈。孙、邹、叶、吴走后,毛泽东会见中国民主同盟领导人张澜、沈钧儒、黄炎培、左舜生、章伯钧、张申府、冷遹和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领导人柳亚子、陈铭枢、王昆仑*王昆仑还是中国民主革命同盟领导人之一。以及其他民主人士傅斯年、王云五*傅斯年,当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王云五,教育家、出版家、图书馆专家,当时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等。柳亚子赠毛泽东七律一首,以“弥天大勇”、“霖雨苍生”称赞毛泽东,并向毛泽东索诗留念。

8月30日-9月1日,周恩来、王若飞连日同国民党方面代表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会谈,就军事、政治等问题广泛交换意见。

8月31日上午,邵力子在国民参政会宴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黄炎培、王云五等作陪。

同日下午3 时,毛泽东在桂园同中国民族革命同盟(简称“民革”)*之后不久,中国民族革命同盟改名为中国民主革命同盟。1949年简称“小民革”。领导人王昆仑、许宝驹、屈武、侯外庐、曹孟君、谭惕吾、王炳南*王炳南,当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委员会外事组组长,是中国民族革命同盟的领导人之一,是中共在中国民族革命同盟的公开代表。座谈,征求对国共谈判的意见。王若飞、徐冰在座。谈话中,毛泽东指出:各位都是抗战功臣、无名英雄,都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朋友。今天把大家请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意见。于右任的女婿屈武谈到:“蒋先生三次发出电邀,于右任先生对我说:蒋先生很可能是单相思,毛先生未必来重庆。主席抵达重庆后,于先生又对我说:真没想到,毛先生如此顾全大局,诚乃国士之风。立法院长孙科和国民政府秘书长邵力子等人的反应也是积极的。”毛泽东说:“我看蒋先生不是单相思。他希望我来,我也想来,国共两党合作不成问题。”中共的决心下定了,这就是不管困难多大,一定要和谈成功,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们‘苟能求全,不惜委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人民需要和平,人民需要团结。中国今天只有一条路,就是和,以和为贵,其他一切打算都是错的!”至于说我个人的安危,“请大家放心,对于蒋先生要贸然违反人民意志而可能加害于我这一点,我料想他还不敢。全中国人民不会答应的嘛!”毛泽东一再强调:一定要做好统战工作。在场的人都听得入迷,忘了时辰,无不为之感佩。谈话至下午5时。会后,邀请他们到红岩村共进晚餐。晚饭后,毛泽东留王昆仑、许宝驹、屈武继续座谈,同他们分析了抗战胜利后的形势,估计了国共和谈的前景,勉励他们继续为争取国内和平而努力。毛泽东还谈了对于右任诗词的评价,并向他了解于右任、蒋经国*蒋经国,蒋介石的长子。当时任国民党军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的情况。

同日晚上,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在桂园会见文艺界人士阳翰笙、冯乃超、于伶。后到红岩村看电影,并进行交谈。

9月1日晚7时,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邀出席孙科、邵力子主持的中苏文化协会为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而举行的鸡尾酒会,并参观苏联图片展览。出席酒会的有:苏联驻华大使彼得洛夫及夫人、武官罗申,宋庆龄、冯玉祥、覃振、翁文灏、王世杰、陈诚、张治中、鹿钟麟、梁寒操、朱家骅、陈立夫、吴铁城、贺耀组等,以及郭沫若、沈钧儒、马寅初、左舜生、傅斯年、谭平山、王芸生、李德全、王昆仑、许宝驹、张申府、高崇民、史良、曹孟君、刘清扬、茅盾、侯外庐、张西曼、阳翰笙、倪斐君等300多人。席间,毛泽东同覃振、冯玉祥*冯玉祥,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曾任国民党军第三、第六战区司令长官。这时在重庆闲居。、谭平山等交谈。有的拉着毛泽东的手、流着泪说:“你来了,中国就有希望了!”

同日晚8时,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张群、王世杰、吴铁城*吴铁城,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的邀请,在冯玉祥的陪同下,赴吴铁城住处出席宴会。

9月2日上午10时,毛泽东在桂园约见王世杰,根据中共的一贯主张和前四天的谈判情况,就下一步谈判提出八项原则性意见:一、在国共两党谈判有结果时,应召开有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的政治会议。二、在国民大会问题上,如国民党坚持旧代表有效,中共将不能与国民党成立协议。三、应给人民以一般民主国家人民在平时所享有之自由,现行法令当依此原则予以废止或修正。四、应予各党派以合法地位,但不反对制定政治结社法。五、应释放一切政治犯,并列入共同声明中。六、应承认解放区及一切收复区内的民选政权。七、中共军队须改编为48个师,并在北平成立行营和政治委员会,由中共将领主持,负责指挥鲁、苏、冀、察、热、绥等地方之军队。八、中共应参加分区受降。*1945年9月2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此时对共党应以主动与之妥洽,准予整编共军为12个师,如其真能接受政令、军令,则政治上当准备委派共党2人,并予以一省之主席,以观后效。以目前形势,如由我主动为之,实于大局无损,而有益也。共党问题如能获得解决,则政治建设当无舫碍矣。”周恩来、王若飞在座。实际上,毛泽东是把中共提案的基本内容预先向国民党方面做了通报。

同日中午12时,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出席张澜以中国民主同盟名义在特园举行的宴会。沈钧儒、左舜生、罗隆基、章伯钧、黄炎培、冷遹、张申府、鲜英等作陪。毛泽东说:“这是‘民主之家’,我也回到家里来了!”“今天,我们聚会在‘民主之家’;今后,我们要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国’。”宴会上,毛泽东还反复强调“和为贵”,并同沈钧儒谈健身运动,同黄炎培谈职业教育,同张申府回忆五四运动往事。在沈钧儒提醒毛泽东要当心受国民党的骗、对谈判缺乏信心,并担心他的人身安全时,毛泽东说:这次国共谈判是一定要成功的。比如我们办一件事,开始没有把握是自然的,如果开始就有一半章程*指有一半成功的希望。,那不是非常有希望了吗?国共谈判犹如两人谈恋爱,先不说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是一心一意的,这不是开头就有一半成功的希望了吗?宴会后,在主人的纪念册上题写:“光明在望”。

同日下午,毛泽东会见邹鲁和各方友好人士。

同日晚8时半,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邀出席蒋介石于日本正式投降日在林园举行的宴会。出席者有:孙科、吴铁城、熊式辉、张伯苓、莫德惠、江庸、王云五、张群、左舜生、傅斯年、冷遹、黄炎培、邵力子、吴鼎昌、王世杰、张治中、陈立夫、甘乃光、吴国桢、周至柔、雷震、白崇禧、翁文灏、许孝炎等。宴会后,毛泽东同蒋介石进行商谈。蒋介石针对本日上午毛泽东约见王世杰时中共就下一步谈判所提的八项原则性意见做出答复。其中说:“现在抗战结束,全国军队均须缩编,情势已与去岁国民参政会开会时不同,但余当时所出可将中共军队编为10个至12个师之诺言,仍然有效,必当负责做到。”*张群在1945年9月21日国共代表进行第八次谈判时所说同本条正文所讲有出入。张群说:蒋主席“第二次与毛先生谈话,因为顾及他的困难,除12个师外,另可增加几个补充师。这是政府所能允许的最高限度”。“故12个师在中央实已为所可允许之最高限度,务望郑重考虑。”中共军队“驻地可由中共方面提出具体方案,经双方商讨决定”。要求承认解放区“为事实绝对行不通”的,“只要中共对于军令政令之统一能真诚做到,即不仅各县行政人员中央经过考核可酌予留任,即省行政人员,如主席,中央亦必本‘用人唯才’之旨,延引中共人士参加。”关于政权机构,“拟改组战时国防委员会为政治会议,由各党各派人士参加,共同参与政治”,但中央政府的组织与人事“暂不变动,一俟国民大会集议、新政府产生之时,各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均可依法参加政府。但中共方面如现在即欲参加中央政府,中央亦可予以考虑”。“已经当选之国民大会代表,仍应有效,中共方面如欲增加代表,则除已当选者外,可以酌量增加名额。”

同日,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以及日本大本营三方代表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9月3日,毛泽东修改我方8月30日拟定的国共两党谈判方案。

同日上午10时,毛泽东会见来桂园拜访的王世杰。

同日下午3时起,毛泽东先后拜访戴季陶、于右任、白崇禧、吴稚晖*戴季陶,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白崇禧,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兼军训部部长。吴稚晖,当时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等。在毛泽东拜访于右任时,于右任表示,毛先生到重庆来是一大喜讯,给国家带来了祥和之气。我赞成和平,反对内战,支持国共两党长期合作,和平建国。

同日下午5时,毛泽东会晤韩国临时政府诸负责人。

同日下午5时半,周恩来、王若飞同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会谈。周恩来将我方的中共与国方会谈的11条意见*蒋介石收到中共的这11条意见后,在其1945年9月3日日记中写道:“不可理喻也。”“在此万众欢腾之胜利日,而共毛之态度又变,要求无餍,余以极诚对彼,而彼竞利用余之精诚之言,反要求华北五省主席与北平行营主任,皆要委任其人,并要编组共军48个师,以为余所提12师3倍之数,最后将欲24师为其基准。”交给国民党代表转蒋介石。11条意见如下:(1)在和平、团结、民主的基础上实现全国的统一,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现三民主义。(2)拥护蒋先生,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领导地位。(3)承认国共两党及抗日党派平等合法地位,确立长期合作、和平建国之方针。(4)承认解放区部队及地方政权在抗日战争中的功绩和合法地位。(5)严惩汉奸,解散伪军。(6)重划受降地区,(中共应)参加受降工作。(7)停止一切武装冲突,各部暂留原地待命。(8)在结束党治过程中,迅速采取必要办法,达到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法的地步。(9)政治民主化的必要办法:(甲)国民政府召集各党派及无党派代表人物的政治会议,协商国是,讨论团结建国大计、民主的施政纲领、各党派参加政府、重选国民大会及抗战后复员、善后等项问题。(乙)确立省制,保任地方,陕甘宁边区及热河、察哈尔、河北、山东、山西5省请任以中共推选之员为省府主席委员,组织省政府。其他绥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浙江、广东及东北10省,与平、津、开封、上海4特别市,请委任中共推选之员为副主席、副市长及委员。(丙)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丁)全国大赦。(戊)实行紧急经济。(10)军队国家化的必要办法:(甲)公平合理地整编全国军队,确定分期实施计划。解放区正规军已达120万人,并拟逐步编为16个军、48个师。(乙)重划军区,确定征补制度。16个军的驻防地区,应集中于淮河流域及陇海路以北地区。(丙)保障人事制度,任用原部队人员为上述整编后部队的各级官位。(丁)中共及地方军事人员,参加军事委员会及其他各部的工作。(戊)设立北平行营及北平政治委员会,任中共人员为主任。(己)编余官位,实行分区训练。(庚)解放区民兵一律编为地方自卫队。(辛)设立公平合理的补给制度。(壬)确立政治教育计划。(11)党派平等合法的必须办法:(甲)释放政治犯。(乙)保障前项自由。取消一切不合理的禁令。(丙)取消特务机关。以后,第九、十两项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这11条意见涉及政治会议问题、国民大会问题、自由问题、各党派地位问题、释放政治犯问题、解放区问题、中共军队问题和受降问题等,其中既包括中共主张的原则立场和向国民党提出的条件,也包括为力争实现和平、民主向国民党所作的让步和为解决实质性问题而提出的具体办法。整个提案的特点是,在政治方面坚定地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同时又做出很大让步:在政治上,中共承认蒋介石在全国的领导地位,承认国民党的第一大党地位,未提建立联合政府,只提参加政府;在军队和解放区问题上,为了尽可能多地保存人民在抗战中所取得的胜利果实,同时为了有利于以后的谈判斗争(因为双方一定会讨价还价), 中共提出了未脱离现实的比较高的条件。由于国民党事前未准备任何提案,中共提出的11点意见,对整个谈判过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中共方面在谈判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国民党方面则处处被动应付。

同日下午6时,毛泽东会见郭沫若、于立群、翦伯赞、邓初民、冯乃超、周谷城、阳翰笙等文化界人士,征询他们对时局的意见。在谈话中,毛泽东分析了北伐战争失败的原因,并对郭沫若说:“你写的《反正前后》,就像写我的生活一样。当时我们所到的地方,所见到的那些情形,就同你所写的一样。”同时,阐述了对抗战胜利后时局的看法,谈到了人民渴望民族与和平的愿望,指出:“共产党是私的,还是公的?无疑是人民的。党的做法,应以人民的利益、社会的好处为原则。如果所做的对这些都没有好处,我们就需要改正。”最后,毛泽东说道:“和平总是要到来的,然而要达到目的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我们还要走一段‘之’字路。”“请大家记着:这次大战跟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人民是一定要胜利的。请大家不要忘记。”

同日晚7时半,毛泽东出席苏联驻华大使彼得洛夫举行的宴会,会见英、美、法等国大使和荷兰、比利时等国使馆官员。出席的有:宋庆龄、冯玉祥、李德全、张澜、章伯钧、左舜生、沈钧儒等。看苏联电影后返回住处。

9月4日上午,毛泽东在桂园会见回访的白崇禧。

同日上午,周恩来同张治中谈话。在谈话中指出:“数日以来我们完全在听取对方之意见,但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谈到。毛先生此次来渝完全是一种友好的行动,自然希望问题解决。比如边区问题,我们过去主张先解决边区的军队问题,其他问题留待战后再行讨论。但林祖涵*林祖涵,即林伯渠,名祖涵。当时任中共中央委员、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1944年再次作为中共代表在重庆同国民党谈判。同志来渝与中央作第二期谈判时,并未获得解决。其后赫尔利大使私人奉蒋先生命与我方商谈,中共方面提出5点*这里指《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协定(草案)》( 即《五条协定草案》)。这个协定是对赫尔利和蒋介石共同草拟的题为《为着协定的基础》的文件进行修改后提出的。协定增写了将国民党政府改组为包含所有抗日党派和无党无派政治人物的代表的联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组为由所有抗日军队代表所组成的联合军事委员会的条文。将原条文中要中国共产党的军队遵守与执行国民党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共产党军队的一切军官和士兵当被国民党政府改组,修改为所有抗日军队应遵守与执行联合国民政府及其联合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并应为这个政府及其军事委员会所承认。协定还增加了保障人民各种自由权利的规定,要求承认中国共产党及所有抗日党派的合法地位。这个协定草案得到赫尔利的赞同,1944年11月10日,毛泽东同赫尔利在协定上签字。但后来为蒋介石所拒绝。,赫尔利大使赞成召开党派会议、成立联合政府。然商谈仍无结果,故我方亦未将5点内容宣布。总之,国共第二期谈判我方成立联合政府、结束党治之主张,并未蒙中央采纳,故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之问题亦未能解决。现在战争结束,国家需要和平建设,国共第三阶段之谈判极为重要。”

同日上午9时,蒋介石召集张群、王世杰、邵力子、张治中开会。把自己在毛泽东到重庆一星期后才仓促拟出的《对中共谈判要点》交给他们,要他们拟定对中共9月3日所提谈判方案的复案。《重庆谈判要点》首先指出:“中共代表昨(3)日提出之方案,实无一驳之价值。倘该方案之第一、二条具有诚意,则其以下各条在内容上与精神上与此完全相矛盾者,即不应提出。我方可根据日前余与毛泽东谈话之要点,做成方案,对中共提出。”《重庆谈判要点》如下:一、中共军队之编组, 12个师“乃中央所能允许之最高限度”。中共军队驻地问题,“可由中共方面提出具体方案,经双方商讨决定”。二、“中共方面所提解放区,为事实所绝对行不通者。”“只要中共对于军令政令之统一能真诚做到,则不仅各县行政人员经中央经过考核可酌予留任,即省行政人员,如主席,中央亦必本‘用人唯才’之旨,延引中共人士参加。”三、“拟改组国防最高委员会改组为政治会议,由各党各派人士参加,共同参与政治。”中央政府之组织与人事“拟暂不变动”,“中共方面如现在即欲参加中央政府,中央亦可予以考虑”。四、“已经当选之国民大会代表,仍应有效。中共方面如欲增加代表,则除已当选者外,可以酌量增加名额。”

同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赫尔利邀请共进午餐。作陪者有:美国国会访华团团长施奈德、张群、张治中、邵力子、吴国桢。

同日下午5时,毛泽东应蒋介石邀请,参加在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举行的庆祝胜利茶会。会后,同蒋介石进行商谈。蒋介石要求毛泽东对周恩来所提出的中共11条意见做根本修改。

同日晚上,毛泽东出席英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魏亚特将军的招待会。

同日晚上9时,周恩来、王若飞同国民党政府代表张群、张治中、邵力子进行第一次谈判,主要讨论军队整编、解放区等实质性问题。张群、邵力子等开始就表示中共“此次所提条件,距离实在远”,“有数点根本无从讨论”,“昨日所提之九、十两项,实为问题之症结所在”。“根本与国家政令之统一背道而驰了”。周恩来作长篇回应来说明中国共产党在这次谈判中所抱的和解的态度与精神,指出:“具体问题之解决,自不免遭遇困难,早在吾人意料之中。”“故我等在延安时,即预先考虑此次谈判,我等究竟可能让步至何种程度?第一,认为联合政府既不能做到,故此次并不提出,而只要求各党派参加政府。第二,召开党派会议产生联合政府之方式,国民党既认为有推翻政府之顾虑,故我等此次根本未提党派会议。第三,国民大会之代表,中共主张普选,但雪艇*雪艇,即王世杰,字雪艇。先生与毛先生谈话时既认为不可能,中共虽不能放弃主张,亦不反对参加,现亦未打算在北方另行召开会议。*这里指中国解放区人民代表会议。不开这个会议,也就是不准备再成立解放区联合会。1945年6月19日,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一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讲话指出:成立解放区联合会,这是一个重大的步骤,前途就是成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政府。凡此让步,皆为此次谈话之政治基础,亦即国共两党从此政治休战,足可保证此次谈判之成功。”针对对方提出中共方案第九、十两条同蒋介石主张相距甚远,要求中共放弃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直言所谓中共“决不可再蹈军阀时代的覆辙”,周恩来回答:“我党对国民大会之选举现已让步,我党仅为少数党。”此次所提解放区解决办法“系为让步合作设想,在使两党不致对立。不然无论在国民大会席上,或国民大会闭幕以后,国民党都是居于第一党,而我党政治地位尚复有何保障?所以我们坦白地提议,要求政府承认我党在现有地区的政治地位”。“我党不仅事实上拥有敌后军队与解放区政权,而且拥有百余万党员,此百余万党员如何安置,必须有一个过渡的办法,我党之所以要求几个省与几个市即系为此。” “我党此次所建议之办法,其目的在于促成国民大会之召开,并促成国民大会后全国政治之安定,使两党均可安心。此种办法,与两党所共持之原则,并无不合之处。我党所争者,唯在人事与组织,即于政令统一的原则之下,我党只求人事与组织之调和配合,而决非于中央体制与法令规章之外,另外成立一种相反的体制与法令系统。”又说:“兄等以封建军阀割据来比拟中共,我不能承认。我们两党之拥有武装,且有十八年之斗争历史,此乃革命事实发展之结果。今日我等商谈,即在设法避免双方武装斗争,而以民主之和平方式为政治上之竞争。”王若飞说:“我们要解决一切问题,首须承认事实。我党所提建议案,其第一、二两项,即系承认国民党之政权并拥护蒋主席之领导地位。而我党今日所要求于政府者,亦无非在于事实之承认。此种既成事实,如不蒙政府合法承认,则客观上仍然存在。今日我党客观之事实为何?即拥有一百二十万军队,十九个解放区政权。此种事实如不承认,而要用武力解决,则不仅为今日之国情所不容许,而且为我党所坚决反对。此次蒋主席三次来电约毛先生来重庆,其意即在避免武力内争,而旨在以和平、民主与团结的方法求得统一。”紧接着强调:“承认中共之政治地位,必须承认中共解放区之事实及其军队与人民所树立之政权等,否则恐难期问题之解决。”最后,周恩来反问道:“我们现在皆认定‘打’是内外情势所不容许的,所以只能以政治解决。本次宗旨,我党已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只看中央对于此事之解决所准备之具体方案如何?”国民党代表对周恩来的反问无言对答。对方因未做准备提不出任何方案。谈判历时3小时,至12时结束。双方商定下次继续会谈。之后,国共谈判中断3天。

9月初,毛泽东会见在美国战时新闻工作处工作的韩丁和刚从美国来到重庆的杰拉尔德·坦纳鲍姆。针对他们的经历,向他们询问有关美国工人、农民的生活、他们的组织情况以及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等情况。

9月5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赴邹鲁的宴会。

同日下午,毛泽东在桂园会见《大公报》总编辑王芸生、编辑主任孔昭恺、采访主任王文彬。在谈话时,毛泽东提出“统一之政令军令必需建立于民主政治之基础上”的观点,说:“来渝5日,与中央商谈团结问题,目前尚未可能有确切结果以慰国人。”“我国政令军令如果再不统一,的确为不得了的事体,然统一之政令军令必需建于民主政治的基础之上。只有包括各党各派、无党无派代表人士之政治会议,始能解决当前国是,民主统一之联合政府始能带给全国人民以幸福。”“边区解放区情形与其他地区不同,有民选政府,有自卫军,无保甲长。保甲长为统治人民者,最要不得。协商之另一结果为国民大会将延缓举行。对代表问题则双方意见犹未能一致。中共方面不主张维持旧代表,原则上主张实行普选。”毛泽东表示愿国共会谈早获结果。谈话约3小时,并共进晚餐。

同日下午,毛泽东会见中国妇女联谊会代表和各方友好人士。

同日晚8时,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蒋介石的邀请,出席在中央干部学校举行的招待苏联驻华大使彼得罗夫的晚会,看重庆厉家班演出的平剧*平剧,即京剧。国民党统治时期该称北京为北平,故京剧亦改称平剧。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讨论通过议案,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为北京。之后,平剧又改称京剧。《穆桂英挂帅》。

9月6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应邀出席于右任在国民政府监察院举行的宴会。丁惟汾、叶楚伧、陈立夫、张群、张治中、邵力子作陪。其中,毛泽东同于右任回忆了20世纪20年代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合作共事的友好交往情况。

同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拜访居正*居正,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司法院院长。和中正学校、中央大学故旧,又到沙坪坝南中学校拜访柳亚子、张伯苓*柳亚子,曾任孙中山的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张伯苓,当时任国民参政会主席团主席之一、南开大学校长。。在拜访柳亚子期间,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分别在柳亚子的邻居、南开中学英语教师卢子才的儿子卢国琦的纪念册上题词。毛泽东题:“为和平、民主、团结而奋斗。”周恩来题:“民主团结,和平建国。”王若飞题:“在和平民主团结的基础上,实现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同日下午,毛泽东由周恩来、王若飞陪同,前往小龙坎拜访原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师、作家孙俍工。两人从书法谈到文学、再谈到从一师分别后的情况,还谈了当前国共谈判的情况。毛泽东收到孙俍工写给的《喜毛润之兄过访》长诗后,于10月7日致信孙俍工:“惠我诗篇,感且不尽。约吃家乡饭,更领盛情。你的好意,永远记在心里。事冗不克再晤领教,唯有俟之异日。”

同日晚上,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宋庆龄的宴会。宴会后,拜访苏联驻华大使彼得洛夫。

9月7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前往拜访陈立夫*陈立夫,当时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兼中央组织部部长。,未遇。之前,在毛主席提出要见陈立夫、戴季陶等国民党右派时,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感到很意外,认为像这样的反共专家和顽固分子没有什么好见的。毛泽东答疑说:国民党是一个政治联合体,对它要做具体分析,也有左中右之分,不能看做铁板一块。不错,这些人是反共的。但我到重庆来,还不是跟反共头子蒋介石谈判吗?国民党现在是右派当权,要解决问题,光找左派不行,虽然他们是赞同与我们合作的,但他们不掌权。解决问题还要找右派,因此不能放弃和右派接触。

同日中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前往临江门杨家花园出席覃振*覃振,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司法院副院长。抗战期间,曾自愿担任中共湖南省委创办的“塘田战时讲学院”院长。的宴请。9月下旬,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再次出席覃振的宴请。席间,毛泽东说:“胡宗南用几十万军队包围陕甘宁,不抗日,专门对付共产党。我们力争和平,力争国共再一次合作”。

同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往访英国驻华大使薛穆、法国驻华大使贝志高,各谈1小时余。随后,出席加拿大驻华大使欧德伦茶会,谈2小时。

同日晚8时许,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冯玉祥的宴会。宴会上,毛泽东肯定了冯玉祥在历史上的功绩,说:“尤其在抗日战争期间,你为反对投降、坚持抗战、呼吁团结、反对内战,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还望焕章先生为实现祖国和平、民主、团结而努力,不负国人所望。”

9月8日,周恩来、王若飞同张群、张治中、邵力子进行第二次谈判。周恩来指出:近日来,国民党报纸上纷纷攻击中共为“割据”。“似此理论斗争,我方亦将强调结束党治,召开党派会议,组织联合政府,以相对抗。如此,谈判成为僵局,问题即不能解决。”“此项提案未曾获得政府之同意,所以这次毛泽东来渝,即不再提,而改提日前之11项建议。此次建议之精神,在承认国民政府的法统与蒋主席的领导地位,故政治会议由国民政府召集,各党派参加政府,顺从政府的邀请,我方已为很大的让步,其他军队驻地与省区问题,我方皆提出切实之方案,而兄等认为不能考虑,尚无明确答复,究竟政府对于这些问题如何想法,我方亟愿知道。”又说:“军队数目,我方所提出者既不予考虑蒋主席所指示者——12个师,是否固定不变?其实依据我方之建议,我党军队已裁去一半,地区亦已退出一半,而政府尚认为我们要求太多,超过了实在数量,其他政治会议、国民大会与自由问题等,我方皆已提出解决办法,皆未蒙答复。希望政府能够对此有所说明,俾我方得详加考虑。”“如政府不能承认我党现有之地区,即可实行普选。如不赞成普选,又不能同意我方建议,则政府尚有何办法可以解决问题?兄等总不能要求我方一概让步,一概退出。”王若飞指出:“今要解决国共两党,必须承认现实,即两党皆有军队(中共有军队120万人)、皆有政权(中共有19个解放区)……此事实摆在面前,人所共知。”“现在抗战结束,国家需要统一,不容两党从事武力内争”,“但要求统一必须根据现实,觅取解决办法。过去国民党是一党专政,实行训政,而我党则要求党治结束,取消训政,此为双方之对立。此次我等来渝,乃正视现实,承认国民政府之法统,与军令政令统一之原则,但亦要求政府承认我党解放区政权与军队,彼此互相承认,正视现实,始能求得问题之解决。否则便无法再谈了!”周恩来强调:“今总观我方11项建议,无一项不是本次精神,作相当让步,以期解决问题。”在周恩来、王若飞一再追问下,张群提出《对于中共九月三日提案之答复案》,共11条,坚持蒋介石9月4日提出的意见,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基本要求都加以拒绝。最后,周恩来说:“已获得双方同意者,即可认为解决。其未一致者,再继续商谈。”

同日下午4时,毛泽东、周恩来在桂园举行茶会,招待在重庆的各国援华救济团体负责人。毛泽东致词感谢各方人士8年来对边区及解放区的援助,并希望能继续这种援助。到会的有:宋庆龄和英国援华会、美国联合援华会、公谊救护队、英国红十字会、美国红十字会、世界学生救济委员会、国际救济委员会的代表。

同日晚7时半,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孙科宴会。

9月9日,毛泽东会见前来桂园拜访的宋庆龄。毛泽东对宋庆龄信守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三大政策,坚持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不懈斗争,对她不计个人安危、献身国家民族的高贵气节,表示由衷敬意。宋庆龄高度赞扬八路军、新四军英勇抗战的业绩,表示坚决支持中共争取民主和反对内战独裁的主张。

同日下午,毛泽东在红岩村接见郭沫若、于立群等,并共进晚餐。在谈到郭沫若在文化界应采取的态度时,认为态度应该强硬些,不要妥协合作,要有斗争,指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9月10日下午3时,周恩来、王若飞同张群、张治中、邵力子进行第三次谈判,讨论政治会议问题和国民大会问题。首先,周恩来建议就“其中较为重大者,先行商讨,以期获得结果。如此,其他事项自可逐一迎刃而解”。接着指出:“在军事、政治、党派三大项目中,最重要者为政治与军事。”政治方面所包括者为政治会议、国民大会、省区三大问题;军事方面所包括者为重划受降区、缩编军队两大问题。“至于政治问题,彼此意见略显接近,易于解决。”政治会议的协商事项有和平建国大计、施政纲领、各党派参加政府问题、国民大会问题和复员善后问题。由蒋主席提出召开的政治会议(不由中共提出),“实系兼顾法统与事实,而为结束党治过程中所必要者,其与改组国防最高委员会以后所成立之政治会议性质完全不同,前者为政府以外之协商组织,以求得协商一致为目的。后者为政府以内之权力机关,以多数表决为通过。”还说:“政治会议由四方面人员组成之:(一)中国国民党之代表;(二)中国共产党之代表;(三)其他党派(包括中国青年党、民主同盟等);(四)无党派人士。”“我方建议四方面各推选代表九人,另请蒋主席参加,共计三十七人组成之。”周恩来、王若飞强调:“对于国民大会,我方主张重选代表,并延期举行。”周恩来还说明:这是因为,“此次国民大会,乃确立建国大计之会议,其职权如兼有制宪、行宪并选举大总统,又为一奠立民主规模之大会,以如此关系重大之会议,而竟仓猝举行……于法理上说:实不能避免各方之责难。”“为慎重将事,不如延期召开,重选代表,以便国大职责一次全盘解决。”下午6时半会议结束。

同日,毛泽东在桂园会见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朱学范、书记长易礼容,称赞他们积极推动国民党统治区工会同陕甘宁边区工会的合作,说:“你们工作得很好,我支持你们。”周恩来在座。

同日晚上,毛泽东在桂园宴请张澜、沈钧儒、黄炎培、左舜生、罗隆基、张申府等,向他们介绍两党谈判情况,并就国共双方的团结问题交换意见。席间,周恩来报告了国民党军队9月10日向上党地区进攻的消息。在座者皆为之愤愤不平,张澜表示愿尽力斡旋。

9月11日下午4时,周恩来、王若飞同张群、邵力子、叶楚伧、张厉生*张厉生,当时任国民党政府内政部部长。进行第四次谈判,讨论国民大会的代表及延期问题。针对对方坚持国民大会代表不能重选,周恩来指出:国民大会之任务,不外下列3点:(一)制宪——制定妥善之宪法为全国人民所赞同;(二)行宪——乃国共两党合作而非代替包办,故大家也可同意;(三)选举总统——即一致选举蒋先生为大总统,此点毛泽东同志也同意。此乃国民大会之实际意义。至于代表之选举虽为形式,必求合乎民主。我党对于过去并非普选所选之国民代表,向未表示同意。现在如不重选,则于本党之一贯主张不符,我党殊难通过。周恩来提出增加三分之一代表作为补救办法,并要求修改国民大会组织法与选举法。会议未就国民大会代表普选问题取得一致。

同日,红岩村礼堂落成。毛泽东等出席全体工作人员举行的欢迎晚会,观看话剧《同志,你走错了路!》。

9月12日上午8时,毛泽东在红岩村会见许德珩*许德珩,当时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民主与科学座谈会负责人。教授及夫人劳君展。同许德珩回顾当年在北京大学时结下的友谊,追忆同劳君展在新民学会和参加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运动的往事,并询问了他俩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并说:你们知道我这个人怎么会打仗呢?我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许德珩介绍民主与科学座谈会的情况后,毛泽东说:既然有许多人参加,就把座谈会搞成一个永久性的政治组织。在许德珩谈到他们也在考虑这样做,但担心成立组织人数太少时,毛泽东说:“人数不少,即使人数少也不要紧,你们都是科学文教界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经常在报上发表意见和看法,不是也起到很大宣传作用吗?” 1946年5月,这个座谈会改建并定名为九三学社。

同日,毛泽东、周恩来应蒋介石的邀请,到林园同蒋介石共进午餐。张群、张厉生、邵力子作陪。餐后,毛泽东同蒋介石进行商谈,讨论中共军队整编数目等问题。毛泽东表示中共愿再作让步,中共军队可由原提48个师减至28个师。

同日下午3时半,周恩来、王若飞同张群、邵力子、张厉生进行第五次谈判,讨论国民大会问题、政治会议问题、共同施政纲领问题、各政党参加政府问题和解放区问题。在讨论国民大会问题时,周恩来再次提出国民大会“势须延期召开”,并表示谅解政府在重选代表上的困难。在讨论政治会议问题时,周恩来指出:为容纳各方面人士和便于召开政治会议,“主张国共双方之人数不妨减少一点,而保留较多之名额延揽各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参加”。“政治会议之意义,在训政结束之过程中,使各党派由协商而趋于合作。一改过去一党在野、一党在朝之方式,亦非以此党代替彼党之方式,乃求党派合作,共同参加政府,以求全国政治之安定。”王若飞指出:我们“对于国民大会问题,不仅主张重选,而且要求修改选举法与组织法,以实行民主与自由的普选”。在讨论解放区问题时,周恩来指出:我们“本来有一民主的方案与我党主张联合政府的精神是一贯的,但因联合政府之议不为中央所采纳”,故提出以下解决解放区问题的意见:“现在本党控制之下有19个解放区。政治上已经实行减租减息、民选政府。”你方“谓我等要求数省之主席乃为封建作法,我等实不能同意。我们如不采取此一办法,即可实行普选,自省县以迄区县之行政官吏,均可在中央与各党派监督之下,实行民选,以选举之结果提请中央任命。此种由下而上之选举,最为公开而彻底,也不许一党包办。然吾人顾及中央政令之一致,在全国其他地区未实行普选以前,不愿单独着实行普选,故有此次切合实际之提案,主张某些地区已由中共负责者,即由中共推荐主席,然其他党派仍可以参加地方政府,彼此合作。如此,即可以促成彼此之团结与国家之统一。而本党重划省区之议,亦有此提案,不再提出讨论矣”。“总之,关于解放区问题,我党在尽量让步,以期依据中央统一之政令,求得问题之解决,以促成我两党之合作。”接着,王若飞指出:“关于解放区问题,并非我方要求政府重划地区或分划省区,而是我方已有此种区域存在,且其所实行之减租减息与民选之制度,亦已为当地人民所拥护。”故王世杰先生“主张有功之文武人员,政府可予以任用一点,犹不足以满足人民之期望。我等以为欲解决解放区问题,唯有两种办法:一为普选,从而请中央承认人民所选举之地方政府;如中央以为不能有少数省区实行此特殊之制度,则唯有采取我等现提之办法”。以上五项问题的谈判,均未取得进展。(未完待续)

[1]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或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记录[Z].1945.

[2] 毛泽东、周恩来有关重庆谈判的档案资料[Z].1945.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周恩来传(1898—1949).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9] 中共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3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10] 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等编.重庆谈判纪实(增订本)[C].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11]红岩革命纪念馆编.毛主席赴重庆谈判[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8.

[12]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抗战胜利后国共谈判记录[Z]复制本,1978.

[13] 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5编(4)[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出版,1985.

[14] 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7编(4)[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出版,1985.

[15] 张治中.张治中回忆录[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5.

[16]张明观.柳亚子传[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

[1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华民国史·大事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1.

[18]周勇,潘洵主编.国共合作重庆谈判图史[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中华民国史资料丛稿增刊(第5辑)[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0] 许汉三.黄炎培年谱[M].北京:文史出版社,1985.

[21] 胡乔木.胡乔木回忆毛泽东[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2]杜忠明.《沁园春·雪》传奇[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

[23]孙琴安,李师贞.毛主席与著名作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24]新华日报[N].重庆:1945-08-10.

[25]大公报[N].重庆:1945-08-10.

[26]余湛邦.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活动大事记[J].党史通讯,1984(7).

[27]于立群.难忘的往事[N].人民日报,1979-01-01.

[28]谭惕吾.对《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主席活动大事记》一文的若干订正[J].党史通讯,1987(4).

[29]罗振建, 周巧生, 汪守军.对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六顾特园的考证[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6).

[30] 王之琛.大公报与重庆谈判[J].红岩春秋,2001(l).

[31] 彭友今.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8(2).

[32] 王炳南.阳光普照雾山城[J].人民文学,1977(9).

[33] 许家骏,韩淑芳.铅笔大王——吴羹梅自述[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

[34] 陶宏.再现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馆藏文物先睹记[N].重庆政协报,2011-04-01.

[35] 陈林.毛泽东重庆谈判绝密文物亮相[N].重庆晚报,2007-05-22.

[36] 彭震尧.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一份有关重庆谈判的重要资料[Z].

[37]王淮冰.毛主席到了重庆[A]//新闻研究资料:第13辑[C].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2.

[38] 鲜述秀,庄燕和.鲜英与他的特园——“民主之家”[J].四川文物,1987(2).

[39] 江屏,志强.民主之家——“特园”[J].群言,1987(11).

[40] 王振富.毛润之三顾特园[J].党史文汇,1995(4).

责任编辑:熊先兰

2014-10-20

熊华源(1951-),男,重庆市人,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一编研部原主任,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共党史、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究。

A84

A

1001-5981(2015)01-0001-10

编者按:今年是中共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和王若飞重庆谈判70周年。自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后,重庆谈判是唯一的一次为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提供面对面解决中国重大而紧迫问题的机会和条件的谈判。这次谈判,达成了《国民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取得一些成果,但是由于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缺乏诚意,企图在准备就绪后的短期内消灭中共军队,因此没有能够解决本来应该而且可以解决的重大而紧迫的问题。1946年6月,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向解放区展开全面进攻,导致全面内战爆发。

作者主要根据多年收集的中国共产党方面和国民党方面的第一手历史资料、当事人事后所写的回忆录或回忆文章,同时参考具有权威性的有关的年谱和传记作品、研究、宣传和考证文章等,经过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材料的梳理、鉴别、考订和研究,整理和编写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重庆谈判始末》一文,条目内容根据主题的需要有详有略,同时对条目中的重要人物当时所任的主要职务、必须说明的有关历史情况作了注释,力图全方位、系统和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历史情况,提供研究者参考,并以资纪念。

猜你喜欢
王若飞
王若飞:向死而生,向阳而斗争
见证革命情谊的棉背心
王若飞和乌兰夫的革命友谊
王若飞实事求是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
弘扬爱国主义 传承红色基因
走进王若飞感思中国共产党人“生命信仰”的激越
王若飞从自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转变研究
一切要为人民打算
大革命时期王若飞在河南的党务工作研究
王若飞、李培之在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