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进口食品中文标签的人际意义缺失及翻译策略

2015-02-22 01:19宋彬彬,高健
长春大学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翻译策略

①七类食品及种数:牛奶(3)、饼干(3)、巧克力(4)、早餐(3)、干果(5)、烘焙(3)、调味料(4)。

试析进口食品中文标签的人际意义缺失及翻译策略

宋彬彬,高健

(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1189)

摘要:进口食品中文标签,向消费者传递了有关产品特征和属性的信息,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具有人际意义。文章以元话语实现的人际劝说功能为视角,探讨了中文标签因元话语使用不当而导致原包装信息所承载的人际意义缺失的问题,分析了中外标签背后存在的食品文化差异,指出在进口食品标签汉译过程中,“归化”和“异化”策略同等重要。

关键词:人际意义缺失;进口食品中文标签;元话语;翻译策略

收稿日期:2014-06-25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3217001402);江苏省社会科学规划

作者简介:宋彬彬(1989-),男,安徽金寨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二语习得及话语语言学研究;高健(1969-),女,江苏南京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话语语言学及跨文化修辞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志码:A

食品标签信息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所传达的信息[1]。它不仅起到向消费者传递产品特征和属性的作用,同时,还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2]106。尽管近年来,进口食品消费占国人饮食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中国食品标签信息作为重要且完整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2]106。诸多不规范问题见之于中文标签上,从而致使人际意义的大量缺失。

语言的人际功能是指人们用语言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的人际关系,用语言来影响他人的行为[3]。在具体交际过程中,说话者所说内容的多寡以及说话的方式,都能影响到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作为实现人际意义的一种手段,元话语不仅起到组织话语,帮助信息接收者更好地理解说话者所说的内容的作用,还能起到拉近说话者与听话者/读者之间的关系、实现人际劝说的功能。

笔者随机选取了25种常见的进口食品,并将其归为七个小类①。随后,将这七类食品的原包装信息和对应的中文标签信息一一录入WORD文档,建立了小型的语料集。笔者采取了人工分类统计的方法,记录了中文标签中出现的不规范问题及对应的产品个数。下文将从元话语的人际劝说功能角度来探讨中文标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中文标签人际意义的缺失

Hyland的“人际模式元话语”将元话语资源分为交互式资源(interactiveresources)和互动式资源(interactionalresources)两大类,其中前者关注“作者如何组织语篇以使得其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好地为读者所理解”,而后者则关注“语篇参与者之间的互动”[4]。前一类元话语资源包括过渡标记、结构标记、内指标记、证据标记和语码注释等5个子项,而后一类元话语资源则包含模糊限制语、语力标记、态度标记、读者介入标记和自我提及标记。两类元话语资源均能实现人际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尽管Hyalnd的分类方法是针对学术语篇中的元话语使用现象,但张捷[5]等研究表明,该分类方法亦可用在非学术语篇当中。基于此,本文在分析中文标签中的元话语使用情况时,采用的是Hyland的分类方法。

在笔者自建的进口食品中文标签语料集中,元话语缺失和使用不当的情况十分普遍,从而导致人际意义的大量缺失。接下来,本文将从强制与非强制标注内容两个方面来分析中文标签中因元话语缺失或使用不当而造成人际意义缺失的问题。

1.1 强制标注内容中的人际意义缺失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以下简称《通则》)规定,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中,必须标注食品名称、配料表、原产国或地区、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生产日期、保质期、贮藏方法、经销商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1]。强制标注内容中人际意义的缺失,主要是由于证据和语力两类标记的缺失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1.1.1 证据标记的缺失

证据标记(evidentials)(如accordingto…,XXstates,根据,据悉,诚如……所言,等)说明“话语判断的证据,指出本文信息与其他语篇的信息之间的联系”[6]20。它是说话者话语的依据,表明说话者在说话时有充分的把握和证据。该类元话语的使用,既可增强说话者话语信息的可信性,使其所说的内容更容易被接受,亦可降低说话者因证据不足和说错话而受到批判的风险,具有很强的人际意义。

进口食品中文标签信息,是在遵循《通则》规定的前提下,对原包装信息有选择地再现。因此,其提供的信息必须以原包装信息和《通则》为依据,不能随意添加或修改,以免影响人际意义。然而,笔者发现,调味料和早餐两类进口食品中文标签中,均存在信息随意附加的情况,附加的信息均为贮藏方法,附加该信息的产品数量占同类产品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5%和66.67%。例如,进口食品“佳厨新加坡风味叻沙香料酱”和“金太阳传统玉米片”,中文标签上分别添加了“贮存方法:避光,阴凉干燥”和“避光、干燥、通风”信息。中文标签上之所以会添加该信息,可能是进口商出于“贮藏方法为中文标签必须标识内容”的考虑,并根据国内同类产品主观添加的,但该添加信息是否一定为该产品正确的贮藏信息以及会不会给消费者造成误导,我们不得而知。

由于该信息证据不足,那么,消费者在阅读该信息时就会产生质疑,中文标签的人际意义也难免会受到影响。

1.1.2 语力标记使用不当

语力标记(boosters)(如definitely,infact,完全,很显然,等)“加强了说话者对命题的肯定性,表现权威性”[6]21。在包装语言中,除了上述标记的使用可以增强说话者语气之外,标签信息字号的大小、加粗与否以及表格线条的粗细,亦可起到强调信息的作用,因而,也是一种语力标记。该标记的缺失,降低了信息的肯定程度和权威性,使得原来十分突出和权威的信息变得模糊和不确定。

必须标识内容中,在“食品名称”和“净含量”两类信息的标注上不注意语力标记的使用,致使人际意义大量缺失。对比原包装和中文标签信息,不难发现:在原包装中,品名和净含量两类信息最为突出,体现为字号放大或加粗,且品名信息强调程度总是大于净含量信息;但在中文标签中,有些产品并未突出品名和净含量信息,体现为整个标签所有字号大小一致。例如,在名为“2024维鲜牌格里斯榛仁味夹心饼干”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上,所有信息字号大小一致,给读者一种“所有信息都同等重要”的感觉,而原包装信息则有强调、突出产品名称等重要信息。而另外一些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则把净含量信息作为最重要的信息呈献给消费者*调味料和早餐两类产品的中文标签信息无字号变化,无字号变化产品数量占类产品数量的百分比分别为25%和66.67%;饼干、巧克力和早餐三种食品出现特别强调净含量信息的情况,出现该情况的产品数量占类产品总数的比重分别为66.67%、75%和33.33%。。但实际情况是,国内消费者并非最关注净含量信息,该信息不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2]106。譬如,在名为“TRUFFETTESDeFRANCETruffettes”食品的中文标签上,净含量信息比其他任何信息都要突出,而在原包装中该信息并非最为突出。对净含量信息的强调,表明中文标签认为该信息最为重要,想通过强调该信息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实际上对该信息的过分强调反而给消费者造成一种“好像其他信息不太重要”的误导,严重影响了人际意义。

2.2 非强制标注内容中的人际意义缺失

《通则》指出的非强制性标识内容包括批号、食用方法、营养标签等[1]。可以说,除了强制标示内容外,其他一切在原包装中出现的信息皆可看作是非强制标注内容。对于非强制标注内容的标注,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需要结合已有的研究和消费者的需求,有取舍地进行标注。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调查,仅讨论“营养标签”和“食用方法”这两类信息的标注问题,因为这两类信息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显著影响[2]106。

非强制标识内容中人际意义的缺失,主要归咎于语力和模糊两类标记的使用不当。

2.2.1 语力标记使用不当

营养标签和食用方法信息字号的大小、字体颜色、加粗与否以及表格线条的粗细,有强调信息、表明说话者态度的作用,因而,影响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然而,中文标签随意破坏原包装通过字号变化或下划线粗细来强调的信息,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人际意义。

“食品营养标签信息能够引导消费者确立正确的营养观,帮助消费者形成质量期望,进而影响消费者的食品购买态度和行为,引导消费者选择更健康的饮食。”[2]107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中文标签缺失营养成分信息,未顾及消费者的客观需要,导致原包装中该部分信息所传达的人际意义在中文标签中无法得以实现。即便是少数(25种产品中仅有5种)给出营养成分信息的中文标签,由于不注重语力标记的使用,致使人际意义缺失。比较可见,在25种产品的原包装中,几乎所有的产品在标注营养标签信息时,都会注意对某些信息加以强调和肯定,体现为字号变大、字体加粗,而且下划线线条为特粗线条。反观中文标签,其信息字号大小和线条粗细与原包装大相径庭,疏略了语力标记的使用所产生的人际意义,可能难以达到刺激消费者购买决策的效果。

同样,在会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产生显著影响的食用方法信息的标注方面,中文标签中只有调味料一类产品标注了该信息(占该类产品的百分比为75%),其他6类产品均无此信息。由于没有食用建议,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难免会有不便。即便调味料产品中有食用方法信息,但该信息的标注同样失去了人际意义,因为在原包装(如“印度风味温德卢咖喱”)中,该部分信息的标注有字体颜色的变化,体现出对信息的强调或弱化。一般而言,色彩鲜明的内容可能更为重要。中文标签由于不注意该方面的问题,从而导致人际意义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

2.2.2 模糊限制语使用不当

相对于语力标记来说,模糊限制语(hedges)(如likely,about,可能,在某种程度上,等)是指一些“把事物弄得模模糊糊的词语”[7]2。这类标记的使用,表明“说话者对话语内容没有充分的把握,介于肯定和不肯定之间”[7]2。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人际意义,它的使用可以“使发话人在承担与不承担责任之间留有选择的余地,使其话语稳妥周全、不易否定”[7]2-3,同时也体现出说话者的礼貌,起到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保持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的作用。

例如,在“每食富方便瓶蕃茄酱”原包装成分表中,饱和脂肪的含量是小于0.1克的。用一个小于号“<”表明说话者提供的信息不是那么确切,留给消费者一个想象的空间,也避免了因所给信息不准确而造成的麻烦。而中文标签直接将此信息标注为0.1克,将本应该模糊的语言变得不再模糊,剥夺了消费者的想象空间,也改变了事实。

少数给出产品食用信息的中文标签,在模糊限制语的使用上与原包装信息不一致,致使人际意义受到影响。例如,在食品“印度风味温德卢咖喱”的中文标签上,有“加入洋葱和香料酱翻炒约2分钟”、“加入鸡肉翻炒3分钟”和“加盖焖煮15分钟”3条信息,在第一条信息中,说话者加入了“约”这个模糊限制语,似乎是想要给自己留有余地,给消费者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有自由发挥的机会。而原包装信息分别为“AddonionsandSpicePaste;stirfryfor2minutes”、“Addmeat;stirfryfor3minutes”和“Coverandsimmerfor15minutes”,并无任何模糊语,表明说话者对该信息有充分把握。中文标签中这个“约”字的添加,不仅破坏原有的人际意义,也可能误导消费者并致使食品加工不成功。

3中外食品文化差异及食品标签翻译的策略

进口食品中文标签中出现诸多问题,这不仅仅是标签制作人员和相关部门的疏忽,也体现出中外食品文化的差异。我们大致可以看出,西方人比较重视食品营养成分信息,这可能与他们追求营养与健康的传统密不可分;而中国人则比较关注净含量信息,这体现出中国人在选购食品时比较关注“所花的钱是否得到了足够数量的东西”。此外,西方人比较注重食品制作方法的推广和食品文化的传播,体现在食品包装中有很大一部分信息都是用来指导消费者如何正确调制食品等,而中国人可能不太关注该信息。

中文标签的制作最终离不开翻译。那么,针对中外食品文化方面的差异,中文标签制作人员在标签信息翻译过程中,究竟是采取“归化”策略还是“异化”策略,值得我们深思。所谓“归化”(domestication),就是“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主张译文应尽量顺应考虑目的语的文化习惯,为读者着想,替读者清除语言文化障碍,在目的语读者的文化和认知范围内使译文更容易理解”[8]295。“异化”(foreignization)则是指“以原语文化为归宿,提倡在一定程度上翻译要通过破除目的语的语言规范来保留原语中的异域化特色,照顾原语文化及原作者的遣词用字方式”[8]295。由于中文标签的服务对象为中国消费者,那么,我们主要应采取“归化”策略。但是,我们购买进口食品,不仅仅是为了消费食品本身,还是为了了解产品的特性,了解西方的食品文化,等等。这样,我们就要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包装所要传递的食品文化信息。说到底,这是“归化”和“异化”的折中。至于这个“度”的把握,值得相关部门和翻译研究者的共同关注。

在标签制作过程中,我们务必重视元话语的使用对标签人际意义产生的影响。在具体的翻译过程当中,对元话语的处理也必须做到“归化”和“异化”的结合。元话语的使用具有很强的人际意义,因此,我们必须保留原包装信息中的元话语资源,以使原包装信息传递的人际意义在最大程度上得以传递,这就需要采用“异化”策略。但是,由于中文标签的读者主要是中国消费者,那么,其呈现的信息必须符合国人的人际需求,这就需要“归化”某些信息。但这种“归化”应该建立在满足《通则》规定和对消费者信息需求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例如,在上面所举的例子(“加入洋葱和香料酱翻炒约2分钟”中,其对应的英文为“AddonionsandSpicePaste;stirfryfor2minutes”)中,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加入模糊限制语“约”字。可能有读者会认为,该模糊限制语的添加可能是出于国人需求的考虑。但既然这样,中文标签在翻译另外两条信息(“Addmeat;stirfryfor3minutes”和“coverandsimmerfor15minutes”)时,为何没有添加任何模糊限制语?此外,为更好地实现语力标记所传递的人际意义,中文标签在呈现品名、净含量、营养信息、食用方法等信息时,完全可以根据原包装信息的呈现形式和国内消费者的需求,作适当的设计(譬如字号大小、字体粗细、字体颜色等),以照顾消费者的视觉感受和信息需求。最后,中文标签为满足《通则》规定而进行信息添加时,必须注重证据类元话语的使用所产生的人际意义。任何添加的信息都应该有理有据,这样才能增强信息的可靠性和劝说力。

总之,我们在制作中文标签过程中,既要有“规则意识”,即遵守《通则》规定的意识,又要有“差异意识”,即中外食品文化差异的意识。在翻译过程中,应十分注重“归化”和“异化”的把握。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制作出规范而又充满人际意义的中文标签。

4结语

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由于不注重元话语的使用而导致了人际意义的大量缺失。这种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外食品文化的差异。今后,若想进一步规范进口食品中文标签,使其发挥好应有的作用,除了要遵守食品包装通则和考虑食品语言的特点之外,标签制作人员应合理把握“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使其设计的中文标签充满人际意义,满足我国消费者在购买进口食品时的食物需求和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监督管理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S].http://www.rjjf.cn/longevityfood/knowledge/242033qdq19s.html.

[2]张传统,陆娟.食品标签信息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研究:以婴幼儿食品为例[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2 (9).

[3]黄国文.《清明》一诗英译文的人际功能探讨[J].外语教学,2002 (3):34.

[4]HylandK.DisciplinaryInteractions:MetadiscourseinL2PostgraduateWriting[J].JournalofSecondLanguageWriting,2004(13):137.

[5]张捷. 通过元话语实现的劝说:中美旅游网页的比较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1.

[6]李秀明.元话语标记与语体特征分析[J].修辞学习, 2007(2).

[7]李佐文.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1(3).

[8]王坤,王春阁.归化与异化原则在英语谚语翻译中的应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3(3).

责任编辑:柳克

AnAnalysisoftheLossofInterpersonalMeaningofChineseLabelsofImportedFoodandTheirTranslationStrategies

SONGBinbin,GAOJia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SoutheastUniversity,Nanjing211189,China)

Abstract:Chineselabelsofimportedfoodcarrytheinformationaboutthecharacteristicsofacertainproductandexertgreatinfluencesonconsumers’purchasingdecision,havinginterpersonalmeaning.Fromtheperspectiveofinterpersonalpersuasionrealizedbymeta-discourse,thepaperanalyzesthelossofinterpersonalmeaninginChineselabelsofimportedfood,discussesfoodculturedifferencesbetweenChinaandforeigncountries,andpointsoutthatequalimportanceshouldbeattachedto“domestication”and“foreignization”intranslatingthelabelsintoChinese.

Keywords:lossofinterpersonalmeaning;Chineselabelofimportedfood;meta-discourse;translationstrategies

猜你喜欢
翻译策略
浅析《书剑恩仇录》英译本的翻译策略
浅谈青岛市公共标识语英译现状及翻译策略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奈达翻译理论关照下的翻译策略
原型理论和广告英语的翻译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国际会展用语特点及口译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