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例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2015-02-22 12:47陈智萍
吉林医学 2015年16期
关键词:急诊不良反应输液

陈智萍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 佛山 528000))

180例急诊输液患者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陈智萍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服务模式对接受急诊抗生素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就诊的接受急诊抗生素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90例。采用常规急诊输液护理服务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服务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控制时间和输液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急诊输液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服务模式对接受急诊抗生素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综合护理服务;急诊;抗生素;输液;不良反应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健康及临床医学的认知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明显加强,加上抗生素类药品在临床上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应用范围正在不断拓宽,抗生素类药物静脉给药已经成为临床上对疾病进行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1]。本次研究对接受急诊抗生素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急诊抗生素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90例。对照组中男48例,女42例;患者年龄22~76岁,平均(47.4±1.9)岁;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1~14 h,平均发病时间(4.1±0.8)h;观察组中男49例,女41例;患者年龄20~78岁,平均(47.6±1.8)岁;发病至接受治疗时间1~15 h,平均发病时间(4.2±0.6)h。两组上述三项自然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采用常规急诊输液护理服务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服务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一般护理:输液前对患者过敏史情况进行仔细询问;青霉素类药物进行皮肤过敏试验过程中,有极少数患者也会出现不良反应,应给予高度的警惕。更换批号、停药3d后再次使用,均应该重新做过敏性试验;对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滴速在开始阶段宜慢,每分钟控制在20滴左右,15~20 min没有不适反应之后后,可以改为每分钟40滴左右。②紧急护理:如果患者在滴入药物后感觉不适,出现口唇发绀,咽喉不适、皮疹、胸闷、呼吸困难、出冷汗、大小便失禁等症状的时候,应立即停药并平卧,皮下注射浓度为0.1%盐酸肾上腺素1 ml,氧气吸入,遵医嘱使用抗休克药物,对病情的发展进行控制,直至生命体征复常,并留院观察1 d,表现完全稳定后才可离院。③心理护理:当有过敏反应出现时,患者会出现极度紧张,呼吸急促,不知所措等表现,护士在立即对其进行对症处理,轻握患者的手,表示对其关心和理解,并与患者的家属进行联系。通过用药指导,使对药物的使用情况有所了解,以达到安全用药的目的。④宣传教育:加强抢救处理知识的护理培训,积极响应国家的有关政策和制度,制定抗生素类药物的分类目录,限制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加大监督和管理力度,从源头上控制抗生素滥用,利用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保证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正确使用,引导群众认清药品不良反应[2]。

1.3观察指标:选择不良反应控制时间和输液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急诊输液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作为观察指标。

1.4满意度评价方法:在急诊输液治疗方案实施结束后,以不记名打分形式对输液期间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解,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上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3]。

2结果

2.1不良反应控制时间和输液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经(19.84±3.51)min得到有效控制,输液治疗计划共计实施(4.69±0.68)h;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经(11.26±2.85)min得到有效控制,输液治疗计划共计实施(2.70±0.53)h。两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21,3.19,P<0.05)。

2.2急诊输液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对急诊输液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例(%)]

组别例数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对照组9029(32.2)45(50.0)16(17.8)74(82.2)观察组9051(56.7)35(38.9)4(4.4)86(95.6)χ2值7.884.375.045.04P值<0.05<0.05<0.05<0.05

3讨论

护理人员对接受急诊抗生素类药物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实施护理,应该首先对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导致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进行充分的了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使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尽可能降低。一旦有不良反应表现出现,应该采取果断而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如停药或换药[4]。如果出现过敏反应,应该立即遵医嘱使用相应的抗过敏性休克类药物等进行抢救,并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心理安抚,争取能够做到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保证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使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5]。

参考文献4

[1]李燕辉,严晓云,许一玲.老年术后静脉用抗生素不良反应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3,13(11):1749.

[2]方香淑,朱春莲,金玉子,等.利用护理程序对门诊输液患者使用β-内酰胺类药物的用药指导[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1(12):146.

[3]戴志英,刘裕昆.实用抗菌药物学[M].第2版.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2010:198-199.

[4]张光智,朱骏生.老年人心血管药物治疗不良反应[J].实用老年医学杂志,2012,10(12):125.

[5]孔香兰,刘璇,宋爱梅.门急诊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分析与及护[J].吉林医学,2012,33(28):6165.

[收稿日期:2014-11-17编校:李晓飞]

猜你喜欢
急诊不良反应输液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