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岳英灵集》选评孟浩然诗及其诗歌史意义

2015-02-23 01:07卢燕新
阅江学刊 2015年1期

卢燕新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河岳英灵集》选评孟浩然诗及其诗歌史意义

卢燕新

(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摘要:《河岳英灵集》选孟浩然诗九首,置于卷下第四位,诗人名下有品评;其品评内容包括总论孟浩然生平与诗风、摘句论析并征引孟浩然《宿建德江》全诗;其选孟浩然诗,题旨包括赠答诗、登临咏怀诗与羁旅见闻诗、慨叹身世诗;其体裁,总计五律六首,七绝二首,七古一首。殷璠选评孟浩然诗,从诗歌总集编撰史、诗歌批评史以及诗歌接受史等角度分析,均有其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河岳英灵集》;选评孟浩然诗;诗歌史意义

殷璠选编的《河岳英灵集》长期为学界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如李珍华、傅璇琮先生合著《〈河岳英灵集〉研究》、*李珍华、傅璇琮:《〈河岳英灵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王克让先生《〈河岳英灵集〉注》、*王克让:《〈河岳英灵集〉注》,成都:巴蜀书社,2006年。张海明先生《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张海明:《殷璠〈河岳英灵集〉诗学思想述略》,《中国文化研究》,2003年(夏之卷),第39-45页。卢盛江先生《殷璠“神来、气来、情来”论——唐代文术论的一个问题》、*卢盛江:《殷璠“神来、气来、情来”论——唐代文术论的一个问题》,《东方论坛》,2006年第5期,第29-31页。拙文《〈河岳英灵集〉的选诗心态》、*卢燕新:《〈河岳英灵集〉的选诗心态》,《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第59-63页。拙文《〈河岳英灵集〉选评李白诗刍议》,*卢燕新:《〈河岳英灵集〉选评李白诗刍议》,《中国韵文学刊》,2008年第1期,第41-46页。等等。综观诸家研究,殷璠评孟浩然诗歌体现了其怎样的选诗观,其选孟浩然诗歌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其选评孟浩然诗歌又具有什么样的意义,这些问题尚有待深入研究。

一、《河岳英灵集》评孟浩然诗及其特点

《河岳英灵集》置孟浩然于卷下第四位。孟浩然以前,依次逆数,有綦毋潜、薛据、崔颢。孟浩然以后,依次顺数为崔国辅、储光羲、王昌龄、贺兰进明、崔署、王湾等。殷璠评孟浩然云:

余尝谓祢衡不遇,赵壹无禄,其过在人也。及观襄阳孟浩然罄折谦退,才名日高,天下籍甚,竟沦落明代,终于布衣,悲夫!浩然诗,文彩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又“气蒸云梦泽,波动岳阳城”,亦为高唱。《宿建德江》云:“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本文所引《河岳英灵集》材料,除特殊注明者,均参傅璇琮编:《唐人选唐诗新编》,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07-205页。

这段评论的内容概括起来有三点:

第一,总论孟浩然生平与诗风。

《河岳英灵集》介绍孟浩然生平,先以“祢衡”、“赵壹”比较,然后叙述孟浩然文学成就与影响是“才名日高,天下籍甚”,再介绍他的现实境遇“竟沦落明代,终于布衣”。“悲夫”语,既是对孟浩然文学成就的肯定,又是对其不合常理的遭遇的同情与愤怒。类似者,见于《河岳英灵集》,如述评常建:

高才而无贵仕,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昭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悲夫!

对比《河岳英灵集》述评孟浩然与常建,不难发现,从述评角度选择、述评内容的设定、比较论评的方式、对待述评对象的情感等方面,殷璠对待二人态度有很大程度的相似。由此不难看出殷璠为下层文士鸣不平的心态。《河岳英灵集》品评孟浩然诗风格,计有26字。据“文彩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观之,其特点是以论评孟浩然文彩成就为主。这和殷璠评论王维、储光羲、崔署等人有别。如殷璠评王维云:“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著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评祖咏云:“咏诗剪刻省静,用思尤苦,气虽不高,调颇凌俗。”据所引两例可见,殷璠评论王维等人,兼及诗人创作内容与文辞艺术等多方面。相比之下,评论孟浩然诗风,重点探讨其文采成就,以宋以后评论家对孟浩的品评观之,殷璠此举乃智者高论(详论俟下文)。

第二,摘句论析。

《河岳英灵集》的一大特点是,选诗之前,对遴选诗人用摘句论析法论评诗风。该集所遴选诗人,未摘句者7人,分别是:李白(只提及《蜀道难》诗题)、张谓(提及《代北州老翁答》、《湖中对酒行》诗题)、陶翰、崔国辅、贺兰进明(提及《行路难》五首诗题)崔署、李嶷(提及《少年行》三首诗题)。摘句论析者13人。这13人及所摘录诗句的数量分别为:常建(4例)、王维(4例)、王季友(1例)、李颀(2例)、高适(1例)(另提及高适《燕歌行》诗题)、岑参(2例)、孟浩然(2例)(另,论评末尾录孟浩然诗一首,详论俟下文)、崔颢(2例)、綦毋潜(2例)、储光羲(2例)、王湾(2例)、祖咏(1例)、卢象(1例)、阎防(2例)。可见,摘句论析是《河岳英灵集》论评诗人较为常见的方法。然而,孟浩然摘句论评孟浩然与其他诗人略有区别。如摘句论王维:

维诗词秀调雅……至如“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又“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唐诗纪事》卷一六王维条引殷璠语,“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两句后有“讵肯惭于古人也”。*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成都:巴蜀书社,1989年,第425页。细味殷璠语意,“讵肯”句与论评孟浩然“无论兴象,兼复故实”比较,无论论评方式,还是论评主旨,都是有区别的。又如摘句论崔颢:

颢年少为诗……至如“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错落金琐甲,蒙茸貂鼠衣”,又“春风吹浅草,猎骑何翩翩。插羽两相顾,鸣弓新上弦”,可与鲍照、江淹并驱也。

据所引文字可见,《河岳英灵集》摘句论评崔颢诗,主要侧重于其豁达豪迈的风格特点,然而在论评时,殷璠并未直接品评,而是从诗歌史角度与鲍照、江淹对比。据此可见,其论评特点与论析孟浩然也有所不同。其他如论评常建、李颀、刘眘虚等,均表现出与论评孟浩然的不同特点。这也从一个方面看出,殷璠摘句论评诗人,既注重论评对象的不同特点,也注重论评表述方法的多样性。

第三,征引整篇诗歌。

在摘句论评时,《河岳英灵集》的另一特点是在论评之中附录评析对象的完整诗篇。综观《河岳英灵集》,论评之中存录诗人整篇诗歌者,除孟浩然,另有三位诗人:其一是论评王昌龄。摘句9例,另有诗“奸雄乃得志,遂使群心摇。赤风荡中原,烈火无遗巢。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唐诗纪事》卷二四引殷璠语,①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第633页。所录这诗,诗句同傅璇琮先生编撰《唐人选唐诗新编·〈河岳英灵集〉》。②傅璇琮编:《唐人选唐诗新编》,第182-183页。《全唐诗》卷一四一、黄明校编《王昌龄诗集》卷二均录为“失题”。③王昌龄撰,黄明校编:《王昌龄诗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第42页。其二是刘眘虚。摘句4例,诗一首:“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开门向溪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首诗亦见于《唐诗纪事》卷二五、④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第660页。明人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三三、清人王士禛《唐贤三昧集》卷中、《全唐诗》卷二五六,均著录为“阙题”。其三是薛据,摘句2例,诗一首,题《古兴》:“投珠恐见疑,抱玉但垂泣。道在君不举,功成叹何及。”这首诗亦见于《唐诗纪事》卷二五、⑤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第656页。《全唐诗》卷二五三。

综观《河岳英灵集》品评孟浩然、王昌龄、刘眘虚与薛据四人时,在评析过程中录存诗篇各有特点。评论孟浩然时,录其《宿建德江》,置于摘句论析之后,以所录存的诗篇为结语。论评王昌龄时,录存失题诗,置于摘句论析之中。论评刘眘虚与薛据时,所录诗什之后分别有“并方外之言也”、“怨愤颇深”评论语词。据此可知,《河岳英灵集》在论评过程中征引诗人全篇诗歌,其意义与选集之中遴选诗篇不同。论评过程中附录诗篇,其旨在论评。而选录诗篇,其旨则是在既定选诗标准之下存录诗人诗篇。因此,虽然《河岳英灵集》论评孟浩然时,征引其《宿建德江》而未加评论,从某种意义上,其功用高于对一首诗的论评,详论俟下文。

二、《河岳英灵集》选孟浩然诗及其特点

据李珍华、傅璇琮先生《〈河岳英灵集〉研究》、傅璇琮先生《唐人选唐诗新编》之《河岳英灵集》统计,今存《河岳英灵集》选二十四人诗230首。其中,录孟浩然诗9首。以数量观之,全集选诗数目在9首以上(包括9首)的诗人有:王昌龄(16首)、常建(15首)、王维(15首)、李颀(14首)、李白(13首)、高适(13首)、储光羲(12首)、刘眘虚(11首)、陶翰(11首)、崔颢(11首)、崔国辅(11首)、薛据(10首)、孟浩然(9首)。以选诗数目观之,《河岳英灵集》选诗在9首以上者总13人,孟浩然居于中等,前有王昌龄等12人,后有王湾(8首)等11人。

第一,赠答诗。如《裴司士见寻》、《永嘉上浦馆逢张子容》。

第二,登临咏怀诗与羁旅见闻诗。如《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过融上人兰若》、《九日怀襄阳》、《夜归鹿门歌》、《夜渡湘江》、《渡湘江问舟中人》。

第三,慨叹身世诗。《归故园作》

据上文分析,《河岳英灵集》选录孟浩然登临咏怀诗与羁旅见闻诗篇较多。表面上看,殷璠对孟浩然完全意义上的山水田园诗一首未选。然而,《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过融上人兰若》、《裴司士见寻》、《九日怀襄阳》等诗,虽然或为赠答,或为登临抒怀,但是,诸诗以田园风光取胜。其他诗章,歌咏田园风光诗句,如“廨宇邻蛟室,人烟接岛夷”(《永嘉上浦馆逢张子容》)、“松月夜窗虚”(《归故园作》)、“鹿门月照烟中树”(《夜归鹿门歌》)、“岩扉松径长寂寥”(《夜归鹿门歌》)、“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榜人投岸火,渔子宿潭烟”(《夜渡湘江》)等句,或摹山水田园之形、或状山水田园之神,无不精妙别致。

从体裁上分析,《河岳英灵集》选录孟浩然诗歌特点如下: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五言律诗

《过融上人兰若》:七言绝句

《裴司士见寻》:五言律诗

《永嘉上浦馆逢张子容》:五言律诗

《九日怀襄阳》:五言律诗

《归故园作》:五言律诗

《夜归鹿门歌》:七言古诗

《夜渡湘江》:五言律诗

《渡湘江问舟中人》:七言绝句

据拙文《〈河岳英灵集〉的选诗心态》分析,*卢燕新:《〈河岳英灵集〉的选诗心态》,《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第59-63页。《河岳英灵集》选诗230首,其中,古体诗174首,占全集选诗总数的75.6﹪;近体诗56首,占全集选诗总数的24.4﹪。由上文可知,殷璠选孟浩然9首,约占全集选诗数的3.5﹪;古体诗1首,约占全集选诗总数的0.4﹪,约占全集选古体诗总数的0.6﹪;近体诗8首﹪,约占全集选诗总数的3.7﹪,约占全集选近体诗总数的13.8﹪。以殷璠选孟浩然近体诗观之,全集选其五言律6首,约占全孟浩然诗总数的67﹪,七言绝句2首,约占全集选孟浩然诗歌总数的22﹪。《河岳英灵集·论》云:“璠今所集,颇异诸家,既闲新声,复晓古体……”然而,纵观殷璠选孟浩然诗歌,古体诗仅1首,且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五言古诗等,殷璠一首未选。

盛唐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后人常常将之与孟浩然比较,合称“王孟”。《河岳英灵集》选王维诗15首,置于卷上第三位,其前有李白,其后有刘眘虚。这15首诗,题目是:《西施篇》、《偶然作》、《赠刘蓝田》、《入山寄城中故人》、《淇上别赵仙舟》、《春闺》、《寄崔郑二山人》、《息夫人怨》、《婕妤怨》、《渔山神女琼智祠》二首、《陇头吟》、《少年行》、《初出济州别城中故人》、《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以内容观之,殷璠选王维山水田园诗有《赠刘蓝田》、《入山寄城中故人》等。其他,如“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等,乃脍炙人口的山水佳句;《偶然作》(陶潜任天真)虽有咏史诗特色,但亦表现了王维田园情趣。以体裁观之,《河岳英灵集》选王维古体诗10首,分别是:乐府诗2首,五古7首,七古1首;近体诗5首,分别是:五绝3首,五律2首。对比《河岳英灵集》选录王、孟可知:第一,就选诗总体而言,无论选诗数目,还是置放位置,王维均不同于孟浩然。第二,就诗歌题材而言,殷璠对王维山水田园诗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相反,对孟浩然这类诗歌关注不够。第三,就诗歌体裁而言,《河岳英灵集》推崇王维古体诗,尤其是五古;相比而言,该集推崇孟浩然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五律。

盛唐人编撰的另一著名的诗歌选本《国秀集》亦选录孟浩然诗歌。《国秀集》,芮庭章编。该集选诗起初唐迄天宝三载左右。虽然前人对该集的编选成就褒贬不一,但就选孟浩然而言,与《河岳英灵集》相比,仍可以看出一些问题。该集选孟浩然诗七首,题目是:《夏日宴卫明府宅遇北使》(题一作“夏日与崔二十一同集卫明府宅”)、《题荣二山池》(题一作“宴荣山人池亭”)、《江上思归》(题一作“早寒江上有怀”)、《过陈大水亭》(题一作“浮舟过滕逸人别业”)、《渡浙江》(《河岳英灵集》题作“渡湘江问舟中人”)、《长乐宫》、《渡杨子江》。两集选所选相同者为绝句“潮落江平未有风”诗,然题目不同。对比两集所选,其相同者有两点:第一、内容上,两集关注孟浩然的羁旅见闻诗,均未选录孟浩然完全意义上的山水田园诗;第二、体裁上,两集选录孟浩然诗均为五律、七绝、七古,五言律诗居多。其不同点亦有两点:第一、内容上,《国秀集》选录孟浩然宴饮酬唱诗,如《夏日宴卫明府宅遇北使》等,《河岳英灵集》未选录孟浩然这类题材诗。第二、体裁上,《河岳英灵集》选录孟浩然七绝略多。

三、《河岳英灵集》选评孟浩然诗歌的诗歌史意义

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评孟浩然诗歌,从诗歌史角度看,具有资料保存以及文献校勘、诗歌总集编选审美鉴赏、诗歌批评等多方面的意义。有关《河岳英灵集》在资料保存等方面的意义,前人多有论述。余者,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首先应当关注的是,《河岳英灵集》品评孟浩然的内容。从诗歌批评史上看,殷璠评品孟浩然“罄折谦退,才名日高,天下籍甚,竟沦落明代,终于布衣”、“文彩丰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无论兴象,兼复故实”,无论是品评出现的时间,还是品评的内容,均有其特殊意义。

以时间观之,孟浩然交游友的文士诗篇中有一些评论诗句,是可谓较早论评孟浩然的语辞。如《全唐诗》卷一一六录张子容《除夜乐城逢孟浩然》谓“高才得孟嘉”,*彭定求等:《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第1175页。下文引《全唐诗》,亦同此年版。据佟培基《孟浩然诗集笺注·前言》,孟浩然开元十八年(721)除夕在乐城与张子容相会,*孟浩然撰,佟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前言部分。本文引孟浩然诗,除特殊注明者,均参该书。这首诗即作于此时。其他,如诗人李白、杜甫等诗人诗章中也有一些论评孟浩然的诗句,如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这首诗乃李白因事过襄阳访孟浩然时作。据安旗等《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考证,这首诗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李白撰,安旗等注释:《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成都:巴蜀书社,1990年,第319-320页。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载,该诗作于开元二十七年(739)。*李白撰,詹锳主编:《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6年,第1254页。杜甫《遣兴》其五云:“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这首诗,浦起龙《读杜心解·少陵编年诗目谱》系于乾元二年(759)。*杜甫撰,浦起龙注:《读杜心解》,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29页。《解闷十二首》其六云:“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这首诗,浦起龙《读杜心解·少陵编年诗目谱》系于大历元年(766)。*杜甫撰,浦起龙注:《读杜心解》,第46页。其他,又如白居易《游襄阳怀孟浩然》:“秀气结成象,孟氏之文章。今我讽遗文,思人至其乡。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白居易撰,谢思炜校注:《白居易诗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760页。白居易《读邓鲂诗》:“襄阳孟浩然,亦闻鬓成丝。”*白居易撰,谢思炜校注:《白居易诗集校注》,第781页。张祜《题浩然宅》云:“高才何必贵,下位不妨贤。孟简虽持节,襄阳属浩然。”(《全唐诗》卷五一一)等等。

纵观诗歌总集编撰史,自觉编撰总集始于晋挚虞《文章流别集》,该集虽佚,但其序《文章流别集论》尚存。据该文,知《文章流别集》未采用摘句论析的方式编集。此后,昭明《文选》以及疑为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亦未采用这种方式论评诗人。钟嵘《诗品》虽非选诗总集,但其采用摘句方式品评所遴选的对象,这一点值得今人研究。如其卷中论品“晋弘农太守郭璞”云:“宪章潘岳,文体相辉,彪炳可玩。始变永嘉平淡之体,故称中兴第一。《翰林》以为诗首。但《游仙》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而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壈咏怀,非列仙之趣也。”又如卷中评“宋征士陶潜”云:“其源出于应璩,又携左思风力。文体省净,殆无长语。笃意真古,辞兴婉惬。每观其文,想其人德。世叹其质直。至如‘欢言酌春酒’、‘日暮天无云’,风华清靡,岂直为田家语邪?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也。”*钟嵘著,陈延杰注:《诗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第38-39页,第41页。对比《河岳英灵集》品评诗人,其特点极似《诗品》。然而,《诗品》旨在论品而不在选录,这和《河岳英灵集》是有明显区别的。

初、盛唐文士编撰了数部诗句选集。如褚亮等编纂《古文章巧言语》一卷,《文镜秘府论》南卷《集论》著录元兢《古今诗人秀句序》曰:“皇朝学士褚亮,贞观中,奉敕与诸学士撰《古文章巧言语》……至如王粲‘灞岸’,陆机《尸乡》,潘岳《悼亡》,徐干《室思》,并有巧句,互称奇作,咸所不录。”*[日]遍照金刚撰,卢盛江校考:《〈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539页。可见,该集仅以遴选诗句为主。类似者,又如许敬宗等集撰《瑶山玉彩》五百卷、元兢等集撰《古今诗人秀句》二卷以及吴兢、僧元鉴集撰《续古今诗人秀句》二卷等,其特点在句而不在篇。而《河岳英灵集》则有所不同,其旨在选诗,论品诗人时,以摘句方式论析诗人语词表达成就,很好的继承了摘句论析诗歌的品评特点。虽然,在《河岳英灵集》中,摘句论评的诗人并非孟浩然一人,据前文分析,未摘句者7人,仅摘句论析而未征引完整诗篇者13人,既摘句又征引完整诗篇者,仅孟浩然、王昌龄、刘眘虚与薛据四人而已。这四人之中,相比之下,殷璠对待孟浩然的品评方式又不同于其他三人。虽然,这未必能够说明殷璠推崇孟浩然诗歌。仅从评品方式而言,这一点是值得关注的。

第三,《河岳英灵集》选孟浩然诗,在诗歌接受史上,亦有其独特的价值。从选本史上分析,《国秀集》乃今所见较早选孟浩然诗的总集。然而,《国秀集》选诗,仅《渡浙江》与《河岳英灵集》同(该诗题,后者题为《渡湘江问舟中人》)。后人多认为,芮挺章选孟浩然诗无法与殷璠相比。如宋曾彦和跋《国秀集》云:“然挺章选编,非璠之比,览者自得之。”*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第188页。傅璇琮《唐人选唐诗新编·国秀集》前记亦说:“开、天时诗人,如李颀、常建、孟浩然、张九龄等,所选也都非佳作。”*傅璇琮编:《唐人选唐诗新编》,第211页。据此可见殷璠的审美裁剪水平。这一点,也可以从《河岳英灵集》与唐以后诗歌选本选录孟浩然诗歌的比较略为管窥之。《河岳英灵集》选孟浩然诗9首,这9首诗均受到其以后诗歌总集的关注(冒号以前为《河岳英灵集》选录诗篇名称、后为殷璠以后收录该诗的诗歌总集):

《过融上人兰若》: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卷七、明高棅《唐诗品汇》卷四八、明曹学佺《石仓历代诗选》卷四三、康熙五十二年编《御选唐诗》卷三一。

《九日怀襄阳》:《文苑英华》卷一五八、宋蒲积中《岁时杂咏》卷三四、《石仓历代诗选》卷三七、《唐贤三昧集》卷中、《御定全唐诗录》卷一一。

《夜归鹿门歌》:宋姚铉《唐文粹》卷一六上、《唐百家诗选》卷一、《岁时杂咏》卷三六、《瀛奎律髓》卷一六、《唐音》卷三、《唐诗品汇》卷三一、《石仓历代诗选》卷三七、《唐诗镜》卷一一、《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八三、《御选唐诗》卷八、《御定全唐诗录》卷一一、《唐诗别裁集》卷九。

《渡湘江问舟中人》:《文苑英华》卷二九一、《会稽掇英总集》卷五、宋洪迈《万首唐人絶句》卷七、《唐诗品汇》卷四八、《石仓历代诗选》卷三七、《唐诗镜》卷一一、《御选唐诗》卷三一、《御定全唐诗录》卷一一。

据上文所列,从诗歌选学史角度讲,《河岳英灵集》所选孟浩然诗歌,宋以后选本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所关注。《裴司士见寻》、《归故园作》、《夜归鹿门歌》、《夜渡湘江》、《渡湘江问舟中人》等诗,受到后世较多选本的推崇。据此可见,《河岳英灵集》选诗的审美效果是不容忽视的。

殷璠所选诗歌亦受到唐以后诗论家关注。如《归故园作》,唐以后论及该诗的笔记与诗话,多有论述。以唐宋为例,如唐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一、宋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三、宋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五、宋佚名《竹庄诗话》卷一五、宋蔡正孙《诗林广记》卷八、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一五等。可见,该诗受到唐宋诗论家广泛关注。又如,《裴司士见寻》,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三引殷璠语论孟浩然,并摘引该诗。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五论此诗云:“以‘鸡’对‘杨’,如此之类皆为假对。”*沈括:《梦溪笔谈》,参《四部丛刊续编》本,页4上。其他,如宋朱胜非《绀珠集》卷九、宋王观国《学林》卷八、元方回《瀛奎律髓》卷二三均论及该诗。其他,如《过融上人兰若》、《永嘉上浦馆逢张子容》等,亦受到唐宋以后诗论家不同程度的关注。从诗歌接受史角度,也能看出《河岳英灵集》的地位与价值。

〔责任编辑:渠红岩〕

·古代文学研究·

MENG Hao-ran’s Poems Selected and Commented in Collection of

the Scholars of Heyu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Poetry

LU Yan-xin

(NankaiUniversity,Tianjing300071,China)

Abstract:Nine MENG Hao-ran’s poems are selected in Collection of the Scholars of Heyue which are put in the fourth place of the volume and there are comments under poet’s name. The comments contain pandect of MENG Hao-ran’s life and style of poetry,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with sentences and quotation of his poem Stay Over the Jiande River. The themes of selected poems include presentable poems, poems of expressing feelings about climbing, knowledge poems during travel and business, and poems about sighing life. The genres are 6 pieces of Wulv, 2 pieces of Qijue and 1 piece of Qigu. YIN Fan analyses MENG Hao-ran’s po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ilation history of poetry anthology, history of poetry criticism and history of poetry acceptance.

Key words:Collection of the Scholars of Heyue; selecting and commenting MENG Hao-ran’s poems;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poetry

作者简介:卢燕新,男,博士,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2011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1207)

收稿日期:2014-10-21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分类号:1674-7089(2015)01-008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