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鹅育雏期饲养环境调控

2015-02-23 04:08郭文凯
现代畜牧科技 2015年6期
关键词:雏鹅环境温度周龄

籽鹅育雏期饲养环境调控

郭文凯

(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161005)

鹅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4周龄内的饲养阶段。育雏期饲养环境调控是雏鹅饲养管理的工作重点,直接影响到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高低,继而影响到育成鹅的生长发育和鹅的生产性能。籽鹅属小型鹅品种,雏鹅个体较小,对环境适应力较弱,前期生长发育缓慢。因此,针对籽鹅育雏期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环境调控具有重要的意义。

1 环境温度

雏鹅对温度的反应非常敏感,高温或低温对雏鹅生长都不利。温度高,雏鹅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感冒;温度低,则易受凉,导致消化不良或挤压死亡,所以育雏阶段要有专人看护,及时调整育雏温度。因籽鹅属小型鹅种,其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能力很弱。所以,育雏初期要求温度较高,脱温速度要求较慢。各日龄的参考温度:1~5日龄为32~30℃,6~10日龄为30~28℃,11~15日龄为28~24℃,16~20日龄为24~20℃,21日龄以后室温应保持在18℃左右。

适宜的育雏环境温度是促进雏鹅生长发育和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条件,是雏鹅本身在此饲养阶段感受的舒适温度,而不是经验得出的温度参考值。因此,实际饲养必须在育雏舍多点安放温度计,经常观测环境温度。通过雏鹅具体的行为表现及健康情况来判断育雏的温度是否合适。具体判断方法是:当温度适宜时,雏鹅均匀分布,呼吸平和,安静,食欲、采食正常,吃饱后很快安静睡眠,雏鹅的粪便、生长发育均正常,虽然雏鹅仍有喜欢趴卧在一起休息的习性,但没有集堆、相互挤压的现象。

育雏生产中,还需灵活掌握一些规律,夜间、阴天温度可高些,中午、晴天可低些;小群可高些,大群可低些;弱雏可高些,强雏可适当低些等。21日龄以后,当雏鹅的御寒能力增强,舍内外温度基本相同时,则可逐渐脱温。

2 相对湿度

生产中,要求育雏舍内湿度适宜。如湿度过高,病原微生物容易生存、繁殖,垫料易出现霉菌,雏鹅易发白痢、球虫病、曲霉菌病和大肠杆菌病等多种疾病;湿度过低,舍内干燥,加快雏鹅体内水分散失,绒毛发脆,脚趾干瘪,食欲下降,且雏鹅易患呼吸道疾病等。

2周龄内雏鹅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且需要温度高,易脱水,所以相对湿度为60%~70%。3~4周龄内雏鹅新陈代谢速度加快,活动力强,湿度过大会阻碍雏鹅体热散发,所以,相对湿度在65%左右。

控制舍内湿度的方法有很多,可采取以下四种方法:一是在通风换气窗上装上布帘,既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又达到吸湿保温的效果;二是食宿分开,避免雏鹅把饮水器中的水打翻,造成垫草潮湿;三是勤换垫草,勤清粪污,随时保持育雏室干燥;四是可以使用生石灰吸潮。

3 饲养密度

实践证明,饲养密度过大时,育雏舍内空气污浊,湿度高,卫生环境差,鹅群拥挤,抢水抢料,饥饿不均,残次雏鹅增多,恶癖严重,很容易发病。饲养密度过小时,对雏鹅生长发育有利,但不利于保温,设备、畜舍的充分利用及劳动力的合理利用。

籽鹅雏鹅应按体质强弱和体重大小分群饲养,并随日龄增长逐渐减少饲养密度。通常1~5日龄为20~25只/m2,6~10日龄为15~20只/m2,11~15日龄为10~15只/m2,16~21日龄为7~10只/m2,21日龄后密度逐渐下降。

4 合理光照

日光照射可以增加雏鹅体温、食欲,利于消化,加快新陈代谢,增强维生素D的吸收,促进钙、磷代谢,加快雏鹅的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的生长,杀菌杀毒,增强机体抗病力。但光照强且时间长,雏鹅易发啄癖,得不到适当的休息。因此,雏鹅休息时要适当遮光。

初生雏鹅视力较弱,若光线暗淡则不利于其饮水和采食,晚上应采用人工光照来弥补自然光的不足,确保鹅群能在适当强度的光线下进行运动、饮食、饮水,以提高雏鹅生产发育的速度。此时,还需注意因光照使用不当造成啄癖的问题。

一般情况下,1~3日龄人工补光与自然光照的总时间为24h,4~15日龄光照总时间为18~20h,16日龄以后逐渐为自然光照。0~7日龄每15m2用1只40W灯泡,8~14日龄换用25W灯泡。灯泡悬挂距雏鹅背部1.5m左右。

5 通风换气

雏鹅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及粪便,

(下转41页)

猜你喜欢
雏鹅环境温度周龄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Review of a new bone tumor therapy strategy based on bifunctional biomaterials
雏鹅痛风“三步五防”更有效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浅谈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雷克萨斯CT200h车环境温度显示异常
褐壳蛋鸡
雏鹅成活率低的原因和对策
冬季怎样养好雏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