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河口地区台灾情况和防御强台风现状分析

2015-02-23 09:48
小水电 2015年3期
关键词:海塘强台风钱塘江

谢 慧

(浙江省钱塘江安全应急中心,浙江杭州310016)

钱塘江河口地区台灾情况和防御强台风现状分析

谢 慧

(浙江省钱塘江安全应急中心,浙江杭州310016)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境内,在杭州湾湾口断面(上海市南汇县芦潮港至宁波镇海外游山)注入东海,干流全长668km,流域面积5.56万km2。钱塘江流域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芦茨埠站以上主要受梅雨控制,芦茨埠站以下年内有时会出现2个降雨期,第一个为梅雨期,出现在4~7月;第二个由台风形成,一般出现在7~9月。钱塘江干流大洪水大部分由梅雨所造成,而钱塘江河口地区以遭受台风侵袭并伴随洪潮灾害为主;该地区人口、经济要素、重大基础设施以及社会财富等高度集中,区域重要性十分凸显。通过对历史台风灾害的调查、研究及分析,可以逐步认识台灾特征和规律,并对防御强台风现状能力进行分析,从而为今后防御强台风工作带来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概 述

1.1 台风情况简述

钱塘江河口地区历来深受台风灾害所累,据统计,1949—2013年,浙江省范围内共发生较大的台灾39次,平均每年0.61次。最早在5月27日,最迟在10月7日,对钱塘江河口影响较大的几次台风主要发生在8月份,登陆时间大多在子夜或接近子夜。

1.2 两次典型强台风灾害简述

(1)“5612”号台风于1956年8月1日24时在象山县石浦附近登陆。登陆台风中心气压923百帕,风速65m/s。登陆后沿海出现风暴潮,潮灾严重。象山港大嵩江站头站在小潮汛期的8月2日出现6.57m的实测历史最高潮位。宁波三江口最高潮位达4.65m。浦阳江诸暨太平桥水位14.87m,高湖滞洪区开闸分洪。8月2日晨,狂风暴雨袭击钱塘江河口两岸,出现小汛时期未有的高潮位,钱塘江海塘在强风、高潮、恶浪的扑击下,塘身附土、土埝有不同程度的冲毁,海宁、海盐石塘有19处塘身条石被风潮掀去3~10皮。台风所经之处,拔树倒屋,摧毁交通、电讯设施。在沿海则因风浪潮水破堤,海水倒灌,在内地则因山洪暴发,江河漫溢,受灾特别严重的有象山、宁海、鄞县、奉化、镇海、平阳、临海、诸暨、富阳、萧山、杭州、余杭、安吉等13个县、市。灾情是建国以来浙江省最严重的台风灾害之一,也是建国以来浙江省因自然灾害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

(2)2013年第23号强台风“菲特”于10月7日1时15分在浙闵交界处(福鼎沙埕镇)登陆,登陆时强度为强台风,而后继续向西北偏北方向以东并迅速减弱,于10月7日9时在福建省瓯市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但残留云系长时间滞留,给浙江带来大范围持续强降雨。“菲特”影响期间,浙江东南沿海风力普遍有12~14级,并且10~12级大风由沿海向内陆纵深约40km,杭州、绍兴、丽水等内陆部分地区也出现了8~9级大风。余姚出现最大面雨量527mm,水文监测站实测最大累计降雨量为余姚黄土岭站743mm。台风期间,部分河流发生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杭嘉湖东部平原发生了超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萧绍平原发生超保证水位的洪水。

余姚站最高洪水位达3.46m,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53m;杭嘉湖东部平原嘉兴站最高洪水位达到2.59m,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66m。受风暴潮和近岸浪的共同影响,沿海实测高潮位全面超警戒潮位,澉浦站增水1.66m,最高潮位超过警戒潮位。受“菲特”影响,浙江11个市81个县(市、区)1050.09万人受灾,倒塌房屋4227间,死亡9人,失踪1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83.48千公顷,成灾面积272.99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80.93亿元,占全年洪涝台旱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84.02%。

2 防御强台风工作现状

2.1 工程体系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钱塘江河口段(上游自闸口起,下游北岸至平湖金丝娘桥、南岸至镇海甬江口,不含曹娥江)两岸大部分海塘防御标准从原来的5~10年一遇提高到50~100年一遇,部分因治江围涂尚未完成所导致的临江一线围堤现状设防标准虽只有20~50年一遇,但与多年治江围涂形成了二线备塘联合防御风暴潮标准也可达100年以上一遇,基本构筑了防御洪潮、保护两岸平原的重要屏障。目前河口地区已建成海塘全长383.2km,87%左右的海塘设防标准达到50年一遇及以上,沿线配套水闸53座,90%左右的水闸设计或校核防洪(潮)标准不低于所在海塘设防标准。

长期以来,二线备塘与临江一线海塘形成联合防御体系,对于控制成灾范围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调查,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城区二线备塘平毁较多,目前尚存二线备塘主要是因治江围涂形成的过渡性围堤等。两岸现有二线备塘总长295km,除个别塘段外其余备塘顶高程在50年一遇洪水位以上。

2.2 非工程体系现状

(1)组织体系。根据《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条例》规定,钱塘江河口地区已建立了省、市、县与乡等各级防汛组织体系,建立并实行了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及分级分部门的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

(2)预案体系。目前《钱塘江海塘防御洪水预案》、《钱塘江河口地区防御台风暴潮预案》(试行)均已编制,沿江各设区市、县(市、区)及有关乡镇均按照要求制定了防台风应急工作预案,有防汛任务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各类工程与重要设施管理单位均编制防汛应急专项预案,并报上级部门批准实行。

(3)预警体系。钱塘江河口段目前已建7座潮位站,实时监测各站点的潮位变化;每年组织实施江道测量、塘前滩地测量与汛期洪水位、天文潮高水位、旱期低水位与台风期间风暴潮预报等基础工作,并及时向两岸有关部门发布;两岸各级水利部门相继建成了水雨台情实时监控系统、视频监控系统、预警预报系统、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及重要设施远程控制系统,监测预警体系与能力得到大幅度地提高。

(4)应急救援体系。省、市、县与基层均建立由抢险专家、部队、武警、基干民兵、施工企业等单位人员组成的防汛抢险队伍;河口两岸地区根据本地实际均基本建立与明确了避灾场所、转移路线、转移方式和转移负责人,制定了避灾场所管理制度,确保安全避灾;各地按照分级储备、专业储备与社会储备相结合的要求,按照浙江省防汛物资储备定额并结合实际情况,防汛物资、抢险设备的储备和补充基本到位,并建立了相应的储备、登记、调用制度,确保防汛储备数量足额、管理规范。

3 结 论

钱塘江河口地区因其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重大基础设施集中,从建国以来台风灾害统计情况看,一旦遭遇强台风正面袭击,具有受灾范围广、抢险难度大、次生灾害易发等受灾特点。随着气候变化加剧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钱塘江河口地区防御强台风工作会不断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一旦遭遇强风、暴雨、高潮位“三碰头”等特殊灾害,可能带来更大的破坏,遭受更严重的损失,防御形势将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建国以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钱塘江河口地区的防御强台风工作。通过不断推进工程防御带建设和深化管理机制,钱塘江河口地区两岸大部分海塘防御标准得到提高,基本构筑了防御洪潮、保护两岸平原的重要屏障,但局部塘段仍存在防御薄弱环节,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工作重点。因此,还要继续深化,完善组织、预案、预警及应急救援等体系,降低台灾损失。

责任编辑 吴 昊

2015-05-04

谢 慧(1981-),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海塘强台风钱塘江
我在钱塘江边长大
浅谈新时代古海塘文化面貌“蝶变”的启示与思考
钱塘江观潮
淮委防御超强台风“利奇马”
浙江海宁:钱塘江再现“交叉潮”
超强台风
浙江杭州五代吴越捍海塘遗址
强台风灾害链情景下多部门应急联动建模与仿真文献综述
钱塘江海塘及涌潮景观申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