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外部欺诈风险简析及对策建议

2015-02-26 04:06仲晓峰孙俊
现代金融 2015年10期
关键词:开户大额犯罪分子

□仲晓峰 孙俊

银行外部欺诈风险简析及对策建议

□仲晓峰 孙俊

当前外部经济金融环境复杂多变,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银行诈骗案件呈现密集高发、广泛多样的特点,给案防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本文以农行泰州分行为例,对外部欺诈风险的现状、特征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有效防范欺诈风险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风险现状分析

2015年前三季度,泰州农行共成功堵截各类外部欺诈风险事件180起,涉及金额791万元。从时间分布看,一季度26起、二季度92起、三季度62起,二季度以来外部欺诈风险事件呈密集高发的态势。从地域分布上看,靖江36起、泰兴37起、姜堰28起、兴化11起、海陵19起、高港31起、新区18起。从诈骗类型看,电信诈骗112起,金额147万元;冒名开卡23起;假印章25起;假对账单1起;假身份证4起;假存单1起,金额375万元;恶意挂失存单1起,金额5万元;使用可擦笔填写支付结算凭证3起,金额4万元;协助警方抓获在逃人员1起。从总体特征看,一是冒名开卡事件频发,多为团伙流窜作案,涉及泰州分行辖内各个支行,且手段不断翻新,在不法分子自己冒名开卡屡屡被堵的情况下,出现了有偿雇用在校大学生代为冒名开卡的新动向;二是假印章事件增多,以往全年仅发生一到两起,而今年已发生25起,多为使用假公章、假印鉴申请办理企业网银业务。从堵截渠道看,网点大堂及自助区域内堵截与网点柜面堵截数量各占50%,但柜面堵截的金额占比稍高,达61%。

二、主要风险点及原因分析

(一)单位或个人账户大额存款被骗风险。一是诈骗分子处心积虑,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动用各种手段实施诈骗活动。二是出资人贪图小利,不当授权甚至直接委托诈骗分子办理业务,使犯罪分子轻易得手,且在收到高息后对资金安全状况不闻不问,客观上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提供了帮助。三是银行内部管理中的一些薄弱环节被犯罪分子利用,如对异地开户企业人员身份识别手段比较落后、预留印鉴管理不严密、对账管理流于形式、大额资金划转重视不够等等。

(二)电信诈骗风险。一是作案方式呈非接触性,留痕信息只有犯罪分子的电话号码和银行账号(基本为虚假信息),没有犯罪分子体貌特征等详细信息,给案件侦破工作带来了较大困难。二是作案手段智能化。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缺乏法律知识或其他专业常识的特点,进行利诱或威胁等心理暗示,环环相扣控制受害人实施转账操作,令受害人在短时间内难以识别风险,进而上当受骗。三是作案过程异地化。案发后账户资金被冻结的时间直接决定了赃款的追缴率,但现实中诈骗账户的开户地在甲地,犯罪分子在乙地利用网银分解资金,再在丙地、丁地提取现金,给公安机关查询、冻结资金造成困难。四是赃款转移速度快。犯罪分子在资金到账的第一时间,就通过网银将赃款分解到多张银行卡中(往往是犯罪分子从网上买入虚开的银行卡),再到全国各地取现,加大了追赃难度。五是作案目标十分广泛。电信诈骗通常向某一号段或者某一地区群发短信,受害人没有其他特定条件,遍布社会各阶层、各年龄段,社会危害性极大。

(三)冒名开卡风险。一是冒名开卡已成为电信诈骗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实际需求量较大且收益较高,成功开立一张卡价格达数十元。二是目前金融机构受理开卡业务进行客户身份识别时,主要依靠柜员人为判断客户与证件上照片以及联网核查系统中的图像是否一致,难以全部堵截冒名开卡事件。三是与冒名开卡所取得的收益相比,违规成本较低,不法分子冒名开卡被发现后往往迅速离开现场,即使因金融机构及时报警被公安部门抓获,如果没有其他违法活动,公安部门仅对其口头教育。如泰州分行辖属海陵济川路支行2013年曾成功堵截并配合公安机关抓获一名冒名开卡人员,收缴20多张他人身份证,但2014年又发现该名男子到海陵支行其他网点继续进行冒名开卡活动,营业网点只能处于被动防御的处境。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单位结算账户开户管理。一是落实调查责任。严格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明确客户部门负责开户单位资料及其开户意愿的真实性核查,把好账户开立第一道关口。异地开户的由上级客户部门参与,双人亲见授权面签并出具书面核实报告,跨地市的由支行客户部门参与,跨省的由市分行客户部门参与。二是落实再审核责任。柜面人员对客户部门审查意见以及资料进行再审核,该亲见原件的必须见到原件。支行运营管理部门实行开户资料集中复审制度,支行复审通过后,网点方可启用账户。三是防范开户资料返还信息泄密风险。开户资料只能递交原开户经办人,禁止交第三人。

(二)加强预留印鉴管理。一是把好入库关,单位结算账户开立时,预留印鉴由有权经办人在柜面亲自办理,单位印章无法带至柜面的,由银行双人上门亲见单位有权人加盖。网点及时将盖有单位公章、预留印鉴的印鉴卡上传至市分行专人集中扫描入库。二是严把审核关。开户时,柜员、运营主管双人审核单位证明文件复印件、授权委托书及各类协议等资料上加盖的单位公章,是否与单位开户申请书上公章一致。账户存续期间,单位办理各类业务提供的加盖公章、预留印鉴的凭证或资料,均使用电子验印系统核印并按要求换人复验。三是加强印鉴变更、挂失审核。重点审核手续是否齐全,是否有权人办理,变更、挂失意愿是否真实。四是大力推广支付密码。新开立账户、异地账户原则上均使用支付密码,利用科技手段有效防范支付结算风险。

(三)加强票据管理。一是严格审核票据真伪。受理各类票据业务时使用票据鉴别仪鉴定票据真伪,大额支付业务换人复审。二是强化支票出售管理。对单位经办人身份、预留印鉴真伪、购买真实意愿,把好柜员初审、运营主管复审两道关。三是加强票据特殊业务审核。贴现质押票据严格执行查询查复制度;加强本行签发银票他行到期托收时票据真伪的鉴定,谨防不法分子利用克隆票据到期托收的手段诈骗资金。四是落实定期查库制度。网点、支行按规定频次定期开展票据账实核对及真实性检查。

(四)实施大额资金审查、跟踪分析报告制度。

一是网点执行大额资金复审制度,单笔支出超过50万元大额资金划转,换人复审支付凭证及客户身份真伪;100万元以上的,由运营主管负责复审。有疑问的,实时与单位有权人核实确认。重点关注大额单位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挂失销户、密码重置、对公开户当日发生交易后销户等异常情况。二是支行监管经理执行跟踪分析报告制度。单笔金额100万元以上的资金进出,通过调阅传票、录像,对资金来源、资金去向及操作合规性等情况进行详细排查。重点关注大额资金集中汇入分散转出或分散汇入集中转出、大额资金闪存闪取、异地账户开户后不久便大额资金进出、长期不发生的账户突然有大额资金汇入等情况。

(五)强化对账管理。一是对账联系人应为预留印鉴中留存名章人员之一,非留存名章人员的应与企业法人代表或单位负责人联系确认。二是强化二次对账等特殊环节管理,不将对账不符、地址不符退信的账单交由管户客户经理、网点负责人、柜员处理。三是积极探索和优化对账模式,大力推广电子渠道对账。

(六)强化电信诈骗防控。一是筑牢“三道防线”,即大堂经理首问、保安巡查、柜员核对。二是执行“三问二看一核对”制度,对神色慌张、不停接听电话的汇款客户,问清汇款缘由,提醒、指导客户及时识破骗局。三是执行汇款业务风险提示制度,提请客户阅读《警方重要安全提示》和《客户汇款、转账承诺书》,树立客户风险防范意识。四是柜面人员受理无卡存款等业务时,通过查询卡信息及交易明细,辅助判定是否为诈骗案件。

(七)严防冒名开卡业务。一是针对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自助发卡机进行冒名开卡的问题,加强大堂管理,明确大堂经理在客户自助开卡前首先进行客户身份识别。二是建立上下联动机制,一方面,网点一旦发现有不法分子试图冒名开卡,要立即向上级行进行汇报;另一方面,市分行应建立不法分子黑名单,并通过邮件、微信将其影像下发至全辖网点予以防控。三是加强宣传,提醒在校大学生勿因贪图小利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冒名开卡。

(作者单位:农业银行泰州分行)

猜你喜欢
开户大额犯罪分子
伪造证件开户风险亟待关注
银行大额存单的蝶变
拜访朋友
与谁接头?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大额存单“拼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