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社区矫正”实务研究的价值性初探

2015-02-26 18:48梁奕涵刘荣婷中国矿业大学文学与法政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技术革新社区矫正互联网

梁奕涵 刘荣婷(中国矿业大学 文学与法政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互联网+社区矫正”实务研究的价值性初探

梁奕涵 刘荣婷
(中国矿业大学 文学与法政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 要:“互联网+”大时代的来临,意味着互联网将全面覆盖传统行业的每个方面,而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新型的刑罚方式,其独特的管理手段和工作模式给予了“互联网+”广阔的发展空间。介绍“互联网+社区矫正”的实际应用,旨在分析“互联网+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的合理性,阐明其运行的深刻意义以及特有的价值性。

关键词:“互联网+”;社区矫正;信息化;社区服刑人员;技术革新

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自此,“互联网+”从民间智库提升为国家战略,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社区矫正的改革创新也从中找到发展路径,“互联网+”行动已成为建立社区矫正信息化工作模式,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的外在动力和必要途径。

一、“互联网+”的含义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由此看出,“互联网+”行动将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互联网将作为技术支撑平台进入其他领域之中,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理解“互联网+”这个概念可以一分为二:一是“互联网”。二是符号“+”。“互联网”作为“互联网+”概念的核心词,从诞生之日到现在,不超过五十年的时间,但是互联网却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互联网应用从一开始的文字搜索、数据分享、社交通讯、电子商务等,发展到近几年的移动网络、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它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工作、学习、医疗、出行、饮食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符号“+”则代表着联结与融合。互联网并不只是作为一种工具独立地发挥作用,而是要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入的联结与融合,将互联网开放、互动、便捷、个性化的特点融入传统行业之中,发生“1+1>2”化学效应。作为一个整体概念,“互联网+”的目的在于产业升级,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试图理清供求关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内容,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效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从“互联网+”这个概念在2015年的政府报告中提出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在积极响应这一行动计划,“互联网+”被更多地应用在经济领域,并且向交通、通信、旅游、教育、政务、民生等方面拓展。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传志在“2015正和岛岛邻大会”上发表了演讲,他提到:“今天的互联网、互联网+,无非是解决了办公效率的问题,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并没有把人工智能在内的身边物体,通过智能联系到一起。”所以,“互联网+”时代的大门正在敞开,人工智能的功效才初露头角,“互联网+”的进程还有很多路要走,它将更广泛地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到那时,社会将会和现在的社会大不相同。

二、“互联网+”在社区矫正中的应用

日本刑法学家福田坪、大塚仁精辟地揭示出人类刑罚程度演变的趋势:“刑罚的历史,本来就是人的历史,这里记录着人生观的变化。迄今19世纪曾经占领刑罚宝座的身体刑和死刑,逐渐被自由刑所替代。”相对而言,监狱刑比身体刑和死刑要文明许多,也更有人性化,犯人在人身自由被限制的情况下仍然有思想的自由,仍然有被改造的可能。之后,随着刑罚方式的不断改革,人道主义的不断发展,在西方国家又出现了新型的刑罚执行方式。国外许多国家将社区刑罚执行活动称为“社区矫正”,我国将其借鉴过来,并加以内化。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四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中规定:社区矫正是与监狱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性的执行刑罚活动。社区矫正既使社区服刑人员仍能参与正常的日常生活活动,又广泛利用社区资源,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介入下,令矫正者顺利接受教育,回归家庭。

相对监狱矫正来说,社区矫正呈现出其独有的特征,其中最根本的是其执行方式的非监禁性,这也是社区矫正和监狱矫正最大的不同。如果说监狱矫正是闭塞的,那么社区矫正就是开放的,但是,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接受矫正人员的数量随着社区矫正的全面推行开始了大幅度的增加,在2014年,我国新接收的社区服刑人员达到了48万。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行政人员对服刑人员的管理难度和压力。然而“互联网+”在这一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非监禁性给了互联网施展拳脚的空间。在宏观上,建立全国社区服刑人员数据库;在微观上,开发高新电子科技,研发智能设备终端,向数据库实时输送数据。

一方面,在对服刑人员的管理方面,据了解,各地司法局开发建设升级了社区矫正信息化系统。该系统涵盖多种功能:其一,电话汇报录音。社区服刑人员呼叫统一的电话号码,平台连线并对通话内容进行录音,并进一步扩展声纹比对技术,实时监测人机分离,健全人员管理记录。其二,生物识别考勤。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指纹、人像照片等信息的采集,记录在系统平台中,以便验证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报到以及劳动、教育、学习、改造等矫正工作,进行信息的传输保存,防止信息造假。其三,手机GPS定位。通过手机定位社区服刑人员的行踪,建立起“电子围墙”,严格落实管控措施。其四,电子腕带定位。在手机定位的技术基础之上,对重点人员使用电子腕带定位,强化对其的实时监控。

另一方面,针对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的工作,开发设计了矫务通,执法人员在其智能终端上加载执法软件,与执法现场进行实时连接,传递信息。另外,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还配备了执法记录仪。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及时上传音频视频文件,完善矫正工作现场的信息记录,方便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评估工作。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推动实施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网上教育和网上服务帮扶。部分地区司法局已经投入社区矫正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并开发利用打卡计时技术,在登录网站平台后自动记录矫正人员学习的内容和时长。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可在网站上对相关法律条文释义、时事政治、新闻热点等进行学习,并自主安排线上线下学习的时间,以便其能更好地接受社区矫正教育。

三、“互联网+社区矫正”的意义

“互联网+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改良后的社区矫正工作模式,在其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展现出其珍贵的价值意义,在经济效益、政治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技术革新方面,都拥有巨大的功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节约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互联网介入社区矫正之前,行政人员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方式为人工管理,但是,它也面临新入矫人员的大幅度增加,社区矫正专业工作人员的匮乏等问题,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工作开支和工作时间,使得人工管理的难度在不断上升,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依然存在脱管、漏管的现象。随着“互联网+社区矫正”工作模式的出现,这些问题得到了缓解。现在只需要一部智能手机或一台电脑就能一手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动态资料,利用远程定位技术,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便可得知社区矫正人员的行踪,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原有管理方式耗时、费力的缺点,为国家财政支出节约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

(二)建立信息化工作模式,实现信息的全面共享

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成千上万条信息以代码的形式在各个系统平台间流动。社区矫正工作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司法行政机关是具体组织实施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民政、监狱等部门分工合作,这之中难免会存在信息的流动,然而,信息却有着不对称性的缺点,每一个主体拥有的信息都不甚全面。另外,社区矫正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犯罪人员的增加,犯罪人员的流窜作案和多次作案,信息的不对称性、信息的不全面都会进一步增加社区矫正工作的难度。针对此,社区矫正人员信息库和社区矫正工作者信息库建立了起来,由互联网作为支持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处理等联通共享入矫人员的信息,及时录入,及时更新,完善信息化的工作模式,实现各部门信息的一致性,提高依法监管的工作水平。

(三)促进执法透明,行政公正

社区服刑人员的信息以及社区矫正工作者的信息都被保存在信息库、信息平台之中,每一次的变动更新都应有修改记录,并且系统是有修改权限的,当系统识别身份后才能登录进入进行修改。这相应地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减少了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面向社区矫正执法人员的执法记录仪,用镜头的方式记录下了工作人员执法过程以及社区服刑人员接受矫正教育的过程,极大程度地重现了工作现场,体现了信息的真实性,并规范了执法行为,降低了执法风险,提升了执法治效。

(四)提升社会效益,彰显人性化

社区矫正这一新式刑罚执行方式相比监狱矫正而言,呈现出更多的教育意义和人性化,使社区服刑人员仍然参与日常社会活动,不与社会完全脱节。“互联网+”行动介入社区矫正工作中后,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社区服刑人员的自主性。例如,接受教育方式的自主选择,线上线下学习时间的自由组合等。另外,利用手机定位技术确定矫正对象的活动行踪,而非国外使用的电子项圈、电子脚镣进行范围管理,更显示出“互联网+社区矫正”人性化的特点,改变了过去不把罪犯当人看的历史,使矫正对象感受来自执法机构的尊重,来自社会的关爱,令其更快改过自新,顺利回归社会。

(五)推动技术整合,不断创新管理方式

“互联网+社区矫正”是一种集计算机编程、通讯、远程定位、信息存档变更等多种科学技术于一体的工作模式,各种技术的优势功能并没有局限在其特定的行业轨道上,而是被输入社区矫正工作中,使技术优势得以运用到社区矫正管理、执行、评估活动的每一个方面。以互联网为媒介,联通了各大功能技术,更是催生了新的管理工作方式。手机定位、在线教育、云数据库等等,给紧张严肃的社区矫正带去了一丝活力,工作方式也从死板僵化走向灵活智能。互联网给社区矫正带来了无限可能,“创新”两个字在“互联网+社区矫正”的工作模式下发挥到了极限。新的工作方式、新的管理手段都会随着互联网在社区矫正中的深入而不断被发现创造出来。

“互联网+社区矫正”的工作模式在顺应“互联网+”全面覆盖这一大趋势下被创造出来,有其技术条件支撑,也有其时代机遇。互联网这一经济、实时、方便、直接的媒介平台,在现在的21世纪甚至是未来都是“点金石”。与此同时,社区矫正作为更文明、更人道、更经济的刑罚执行方式正在普遍推广。互联网和社区矫正都在其各自领域中发挥新时代的功用,两者的深入结合,必定能够碰撞出更闪亮的火花。“互联网+社区矫正”工作模式行至今日,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其价值性不言而喻。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思想的不断激荡,灵感的不断闪烁,“互联网+社区矫正”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会有更加符合时代精神、人文精神的管理方式、工作手段、执法设备被发明创造出来。“互联网+社区矫正”仍然在路上。

参考文献:

[1]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2015(5):5-9.

[2]福田坪,大塚仁.日本刑法总论讲义[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206.

[3]张学超.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教程[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28.

[4]柳玉祥.江苏省社区矫正工作条例释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156.

[5]李娜.司法局社区矫正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中国矿业大学创新创业基金立项大学生创新项目(201568)

中图分类号:G20066..22..........

文献标志码:AA.......

文章编号: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001199--0022

猜你喜欢
技术革新社区矫正互联网
西北地区社区矫正现状调查与模式研究
罪犯社会适应性心理辅导之展望
当代定格动画的技术革新和真实性研究
论社区矫正的检察监督
论社区矫正检察监督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钢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市政路桥施工中的运用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突出优势降成本,技术革新增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