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中的两个处理——兼谈深度报道

2015-02-26 18:48中国石油报社新媒体中心北京100011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深度报道导向性普遍性

王 歌(中国石油报社 新媒体中心,北京. 100011)

新闻报道中的两个处理
——兼谈深度报道

王 歌
(中国石油报社 新媒体中心,北京. 100011)

摘 要:文章通过“上”与“下”的关系,“正”与“反”的关系论述了新闻报道中的两个处理,及新闻报道如何能“深”这一论题。“上”与“下”的关系其实指向新闻的“导向性”和“客观性”的议题。“正”与“反”的关系实质是要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关键词:导向性;客观性;普遍性;特殊性;深度报道。

新闻具有客观性、导向性,真实性、及时性、显著性等属性。而何为新闻的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写作原理》一书中将其解释为:“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的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向的报道方式。”笔者认为要做好新闻的深度报道,需特别处理好“上”与“下”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正”与“反”的关系。即“导向性”和“客观性”的关系,以及“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一、“上”与“下”的关系

新闻的本质和作用,笔者以为它既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的喉舌,是一座连接政府和人民的桥梁,是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渠道,是社会正义的化身和代言人,是第四权力。总之,作用的一方面是自上而下的——由政府到人民;另一方面是自下而上的——由人民到政府。单有一个方面,特别是只有自上而下的东西时,不可谓“深”。“上”与“下”的关系问题,说白了是新闻的“导向性”和“客观性”结合的问题。

(一)“导向性”和“客观性”

新闻的“导向性”和“客观性”是来自上下两个不同方面要求的结果。政府出于自身的考虑,要求新闻具有“导向性”,公众出于对事实的渴望,希望新闻具有相对的“客观性”。既然新闻是一种中间媒介,二者都有存在的价值,难定孰是孰非。因为政府和人民总是互为存在的,但二者可以统一于“真实”这面新闻生命的大旗之下。

由于不了解国家的全面情况,群众有时是盲目的,难免急功近利而导致近视,因而需要有导向。有利于人民长远利益的好政策,宜大力宣传,以获得人民的支持,使政府能更有效的开展工作。当然政府也可能由于决策的失误而导致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损害,因而新闻要有独立性,以反映人民的声音,以影响政府调整政策。相比之下,百姓对大众传播媒介的依赖性更大,因为“政不由己出”,群众一般只能依赖新闻媒体起监督和批评作用。

(二)两者相容、平衡

二者在一定的范围内是相容的、平衡的。但如果新闻媒体的“导向”总是唯上是从,则有可能失去“客观性”而失去公正和人民。一味地唯群众的口味是从,则失去了政府与人民的沟通和交流,也将失去新闻的“导向”作用,从而损害大众的长远利益。

二、再说“正”与“反”的关系

我们今天的生活,光明总是主要的,是普遍的。反面的、负面的、非正义、不公正的东西总不是生活的主流,是特殊的和个别的。作为新闻媒体既要有正面的报道,也要有反面的报道。“深度报道”只有正面的东西而没有反面的东西不可谓之“深”。

(一)“普遍性”与“特殊性”

这个关系的实质是要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改革开放,特别是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网络为依托的新媒体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欢迎。政府有些人总是害怕报道反面的东西,害怕报道生活中的阴暗面,认为会给群众以错误的导向。其实未必,难道群众就那么没有觉悟?一篇文章就把人点“爆”了?难道政府就那么脆弱?一篇反面报道就把它搞垮了吗?话说回来,有时一篇反面报道引起较大的轰动,多半还是因为平时这种针对反面问题的“深度报道”太少的缘故。

如果说因为反面特殊性的信息不具有正面普遍性而不予报道,那么报纸上就可能永远不会有反面的东西,只有一片光明、歌舞升平,远离生活的真实面貌,政府和百姓都将受到欺骗。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不论什么时候,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为人民服务,真正从新闻的角度把人民当作主人,“以民为本”,让人民知道他们该知道的,积极反映他们的思想和情绪,痛苦和欢乐,不断给他们以生活的希望、信心和勇气,就不会被人民抛弃,报纸就有人看,只有领导看而群众不看的报纸,领导也不会满意,除非是糊涂领导。

有责任、有使命的新闻报道不仅报道反面的东西,同时还要促进反面的东西向正面转化,这也是深度报道中应有之意,因为任何新闻报道都是对生活的一种积极干预。

(二)两者相互转化

互相矛盾的方面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正面的东西,报道不好,一旦失了真或是去了分寸,就可能起消极的作用,弄巧成拙,背道而驰。一味说好话,就会导致“粉饰”,“贴金”,造成公众对新闻的不信任感。一粉饰,“假大空”就跑出来,“假大空”一跑出来,正面的东西就要失真,一失真就起消极作用。

同样,反面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正面的东西。转化的方法和条件就是“曝光”,把反面的内容拉出来,曝光于天下,引起上下的注意和警惕,以便改进工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意在揭出痛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通过共同努力,使反面的东西得到抑制和改造,从而使其向着有利于人民的方向发展。再者,坏的东西就如坏汤之鼠,害群之马,溃堤之蚁穴,如果不能及早发现、治疗,待它一天天长大起来,由特殊、个别变为普遍和一般,再来报道和救治怕为时已晚。深度报道应及时报道那些坏苗头、坏现象、阴暗面,唤起更多的人跟反面的、阴暗的、错误的东西做斗争。

综上所述,作为连结党与人民群众的桥梁,新闻媒体若能处理好“导向性”与“客观性”的关系,“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其深度报道便能切实落实到“深”处,第四权力的影响力便能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曾华国.媒体的扩张(第一版)[M].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

[2]陈力丹.传播学纲要[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米歇尔·森格特瑞(美).大众传播研究:现代方法与应用[M].华夏出版社,2000.

[4]欧阳明.深度报道写作原理[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5]陆地.中国电视产业的危机与转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郭庆光.大众传播[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7]童兵.新闻传播效果[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8]欧阳国忠.中国媒体大转折(第一版)[M].团结出版社,2003.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6-0119-01

猜你喜欢
深度报道导向性普遍性
何不炳烛
基于认知-信念-行为导向性护理干预在脑动脉瘤栓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瘫患儿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No more ingesting lots of microplastics 人体内的塑料微粒
论新闻记者如何把握好新闻导向性
国外外语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
新媒体时代,图片故事应有哪些坚守和创新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深度报道的现状与生存转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