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画报》出版编辑特色概述

2015-02-26 18:48王兴昀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天津300040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6期

王兴昀(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天津. 300040)

《北洋画报》出版编辑特色概述

王兴昀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天津. 300040)

摘 要:《北洋画报》于1926年创刊于天津,冯武越和谭林北两任主持者高度重视报刊的出版编辑,以清晰的版面设置,明确的取材方向,在报刊市场上脱颖而出,成为北方画报巨擘。

关键词:《北洋画报》;出版编辑;版面设置;取材方向

《北洋画报》1926年7月7日创刊于天津,早期为三日刊,每逢星期三、星期六出版一次。1928年10月2日第225期起改为每周二、四、六出版。抗战爆发后于1937年7月29日终刊,共出刊1587期。该刊由冯武越创办,1933年转让给同生照相馆老板谭林北。《北洋画报》高度重视画报的发行、广告及经营运作,遵循市场规律,精心策划,灵活运作,恰当处理画报品味与商业利益的关系,从而在竞争激烈的报刊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一、出版情况

《北洋画报》创办伊始即在各大报纸刊登广告,进行宣传,以求打开知名度。1926年6月,《益世报》刊登《北洋画报》发行广告,预告读者《北洋画报》将于7月出版,画报内容包括“时事、科学、美术、名胜、艺术、游戏等照片、文艺作品”,并且“征求各种照片、小说、文字,酬金从优;招请外埠经理。”[1]为了扩大销路,《北洋画报》对订阅者还给予优惠。1926年8月25日第15期上登出《大赠送》广告,“凡订阅本报一元以上者,按期赠阅《电影杂志》一份,至订阅期满为止。”。[2]

初期《北洋画报》组织结构较为简单,全靠冯武越亲力亲为。据老报人吴云心回忆,报馆后面即为印刷厂,“有一副五号字字架,半副三号字,一台八页平版机。有几位工人,没有制铜版的车间,铜版由外面制版厂代制。编辑部有一位编辑兼校对员,加上冯武越本人,还有一个交通员兼勤杂。全部报社人员就是这么多。”[3]两年后,随着销路打开,画报规模扩大,组织结构也逐渐完善,组织《北洋画报》社,“社内事务统归《北洋画报》社出名负责。”[4]

《北洋画报》曾刊登《北画产生之程序》一文介绍了画报制作过程:

凡一纸《北画》之得贡献于读者之前,其间所需要之手续,至为繁夥,“来处不易”一语,未尝不可用之于此。《北画》原料以摄影绘画为大宗,有若干外勤记者努力收罗绘制,寄致本报,经过审选,然后规定尺寸,制为铜锌等版。至于文字,亦由若干转述担任之。每期报之底样,于一星期前即约略拟定,将图画文字地位,先期排妥,然仍不免变更。因印刷份数太多,底样制成后,须于出版之前四五日即交印刷所排样,且至少须经两次校对。然再经垫板、磨字、上板等手续,舛误即所难免。发行一事,分囤批与零寄二种。直接订阅,均由本报营业部迳行封寄,所有订户姓名住址期数均有详细记录。印戳,折叠,装封等手续完竣后,即运至邮政厅局,照立券报纸例收寄,所以不须粘贴邮票,此邮局为销路广大之报而设之特例也。邮局按住址将本报投递,于是本报乃得与读者相见。凡每纸之出,必经三四十人之力,不可等闲视也。故读者慎为保存,迨每至半年,本报出过五十期,作一结束时,即装订成册,置之案头,以供暇时浏览,每与青灯嘉茗,相为伴侣,实生活享用中之一段清福,足与衣食住行四端,共存于不敝,俨如名葩芬馥,历久而弥馨。[5]

从中可见《北洋画报》从编辑、印刷、出版整个过程的正规化。

广告收入是《北洋画报》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经济支柱。第一版和第四版及中缝基本由广告占据,二、三版的报头位置及中缝也充斥着大量广告。广告收益对于《北洋画报》来说不仅是其经济独立的重要条件,更是言论独立及事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基础。《北洋画报》能坚持11年之久,且内容的充实,印刷精美,可以说都是靠了广告的支持。

《北洋画报》除在天津本埠销售外,还积极拓展外地市场。《北洋画报》中提到的外埠代售处有北京、济南、营口、奉天、上海、青岛、济南、云南、成都、哈尔滨道、吉林、唐山、长春、张家口、石家庄、烟台、新民县、桑园、承德、包头、保定、秦皇岛、宁晋,甚至远销朝鲜、日本。

二、版面设置

《北洋画报》创办之初四开四版,即对各版所涵盖的内容进行了规定。“以最精美、最有价值或最与时事有关系的图片登于封面上方中部。第二页登新闻照片,时事讽画及与时事有关的人物风景照片,小品文字亦取切合时事者编入此页内;是可名为动的一页。第三页登美术作品:如古今名人书画,金石雕刻,摄影名作;艺术照片:如戏剧、电影、游戏;闺秀及儿童等照片;文字则取合于艺术方面;是可称为静的一页。第四页即底封面,刊科学发明,长短篇小说等。”但是“遇有重要时事照片,必需赶速刊入者,则牺牲广告,登封面广告地位内。”同时将每期中所容纳的图片进行分配“计每期图画至少十二三幅,多则十五六幅,平均分配如下:封面画一,本国时事及人物三,讽画一或二,外国时事及人物一或二,本国名人书或画一,古物或雕刻一,名闺或儿童一,摄影名作一,戏剧或电影一或二,时装或特殊风景片一,科学发明一。是为图画平均支配之标准也。画报之编辑,如拉杂为之,诚非难事,然欲使其成为有留传价值之册籍,则于编辑上,不能不讲求章法与次序,使人易于检阅,抑亦能增加读者之美感与愉快也。编辑画报之守章法者,当以本报为首创矣。”[6]

正是由于对版面的细致规定使得《北洋画报》较之以往天津地区的画报面貌为之一新,而且“选材印刷,精益求精”,因此“南北人士,一致赞美,许为全国第一。”[7]天津以后出现的画报,如《商报画报》《中华画报》《风月画报》等,其编辑形式,皆仿《北洋画报》。

清晰明朗的排版方式使得《北洋画报》销路日盛,同时来稿也日多一日。旧有的四个版面难以容纳,稿件、图片积压。于是《北洋画报》决定自101期起增出《北画副刊》,“专载长篇文字,小说、笔记以及替版图画,漫画之类。”如此一来“正张上可以腾出地位,多登铜版图画,以免将稿件积压过甚。”[8]《北画副刊》的增设,虽然通过增添版面使一部分来稿得以刊登,但是却也使《北洋画报》印刷负担加重,“赶印不及,出版时常误期,而且印刷费负担太重。”[9]同时四版正刊与副刊在内容上发生了冲突。“副刊内容,偏重文字,与阅画报者之目的,稍为向左。”而且来稿者更看重四版正刊,“多要求将作品附诸正张者,本报以为果如所嘱,则副刊仅存文字,读者将益感枯寂。”[10]于是《北洋画报》在第121期上将副刊停止。

从158期开始《北洋画报》增加第二张,重新将版面扩大到六版。第二张“性质与副刊完全不同,所有为第一张不及容纳之件,均登入此张之内;而以新闻照片为主体。一言以蔽之曰‘本报扩充篇幅’而已。”[11]虽然《北洋画报》希望第二张以时事新闻为主,但是逐渐第二张变为了各种专刊的栖身之地。特别《戏剧专刊》在这一阶段创刊于第二张。虽然第二张创办后六个版面的《北洋画报》增加了自身的容量,但是依然受到印刷和版面搭配问题的困扰。适逢冯武越母亲病逝,需回藉奔丧,无暇经营,于是《北洋画报》从196期又不得不改为四版,并固定下来。以后除新年特刊或画报成立周年纪念外,一律均为四版。

两次增加版面失败,使得《北洋画报》认识到要想解决稿件积压的问题,就需要增加出版次数。“本报自出版以来,向为办周刊性质,现因稿件拥挤,篇幅有限,无法容纳。”因此自1928年10月《北洋画报》第225期起,改为每星期二、四、六刊行。

《北洋画报》还曾计划发行月刊单行本,“取上月发行十数期报中所有之图画文字,分类汇印,饰以美丽封面,俾读者便于收藏检阅;盖零星之报,人争取阅,易于散失,及后拟装订成册,则往往无法添补,不复成书,甚为可惜。且对国外销路,尤以整本较为简便。”[12]可惜正欲发行时,“外洋代销处及订阅户纷纷来函,不赞成月刊发行,佥谓一月一出,兴味顿失,要求仍发寄周三刊。”而《北洋画报》也自感“印刷所机工均忙,不堪应付,深恐将来出版延误,故决将月刊暂行停办,一面自行筹设印刷所,俟成立后,再行出版。”[13]但直到《北洋画报》终刊,月刊也未能问世。

三、取材方向

《北洋画报》“素以发扬艺术为职志,一部分贡献吾国旧有之艺术的作品,一部分输入东西洋美术之创造物。”而且“于宣扬艺术之外,复有时事的写真,与社会间有趣新闻之记载,俱使读者起研究观摩之性味耶?”[14]冯武越试图让《北洋画报》承担起普及知识、娱乐大众、引导民众的职责,使《北洋画报》成为大众普及读物,希望能够做到人人能够看,人人喜欢看,因此《北洋画报》中所包含的文字、图片信息是丰富多彩的。

具体来说《北洋画报》所刊载图片从中外的古今青铜器、陶瓷、雕塑、书画到素描、油画、人体美术,以及各地名胜古迹,无一不包。袁克文、方地山、陈师曾、徐悲鸿、颜伯龙都发表过书画、文字。所刊小品文字,凝练精悍,多针砭事态之语。例如,老宣连载的《妄谈》《疯话》。而《北洋画报》的短新闻极具特色。初期短新闻栏目名为《据说》,后改《如是我闻》《曲线新闻》。小说方面,《北洋画报》在出版的11年间,共连载八部长篇通俗小说,无论作家数量,还是作品质量,都可圈可点。而且《北洋画报》热衷于新知,经常报道国外农业、工业、考古、军事及科学等方面的新事物、新发现,以此扩展读者的视野。

在保证每期提供多样信息的同时,为了满足读者专题阅读需求,《北洋画报》陆续推出了连载性的《戏剧专刊》《电影专刊》《儿童专刊》《滨海专刊(页)》、“学校专页”等,供读者集中阅读。同时,《北洋画报》关注社会时事,对社会新闻热点、书画界动态、演出界情状都会及时编辑专页、专刊进行集中报道。如“有特别艺术团体委托,及有某种美术足资宣扬者”,也会“临时刊行专页”。[15]

《北洋画报》初创时设置《编辑者言》栏目,《北洋画报》指出“各杂志定期刊之设此栏,原为表白编者的意见,或与阅者交换意见之用,其法至善,然而滥用者亦常有之,往往见废话连篇,是则吾人所难赞同者耳。本报限于篇幅,不能常设此栏,只于必要时一刊之,谅必为读者所乐许也。”[16]当时例如纸张类型、颜色的选择等情况都会在《编辑者言》中向读者征询意见,择优而从。

《北洋画报》在转让给谭林北后,初期内容并未发生变化。谭林北以一种“萧规曹随”的姿态,接手《北洋画报》后,力图保持画报原貌。谭林北作为同生照相馆的老板有良好的摄影技术作为支撑。在其接手之前,就与《北洋画报》有许多合作,经常为《北洋画报》提供或拍摄各种照片,有时一期画报中所有照片均由同生照相馆提供。他手中的《北洋画报》新闻照片、明星照片的刊载量增多,用丰富多样的图片吸引读者关注。不过,谭林北究竟是个商人,缺乏冯武越同政界的密切关系,对于政治事件的报道顾忌颇多,生怕因报刊言论引火上身。因此,《北洋画报》中的政治、时事新闻逐步减少,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或有时评,也往往给人以隔靴搔痒之感。但是关于文学、艺术方面的内容较之以往有显著增加,以文学作品、美术、摄影、电影、风俗、体育、明星轶事、奇闻趣事等填充版面。《北洋画报》逐步变成了较为单纯的文艺期刊。

参考文献:

[1]《北洋画报》广告[N].益世报,1926-6-17.

[2]大赠送[N].北洋画报,1926-8-25.

[3]杨大辛.吴云心文集[M].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586. [4]本报重要启事[N].北洋画报,1928-6-16.

[5]北画产生之程序[N].北洋画报,1928-7-7.

[6]编辑者言[N].北洋画报,1926-9-18.

[7]编辑者言[N].北洋画报,第44期,1926-12-8.

[8]百期结束宣言[N].北洋画报,第100期,1927-7-2.

[9]本报特别启事[N].北洋画报,第119期,1927-9-7.

[10]恢复旧观报告[N].北洋画报,第121期,1927-9-17.

[11]发刊第二张宣言[N].北洋画报,第158期,1928-2-1.

[12]记者.北画之新计划[N].北洋画报,第251期,1928-12-1.

[13]北洋画报月刊暂缓出版启事[N].北洋画报,第270期,1929-1-17.

[14]第二年[N].北洋画报,第102期,1927-7-9.

[15]宋蕴璞.天津志略[M].来新夏,郭凤岐.天津通志·旧志点校卷(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336.

[16]编辑者言[N].北洋画报,第16期,1926-8-28.

作者简介:王兴昀,男,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城市报刊文化。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6-018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