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中谣言的“话语包”与框架分析

2015-02-26 18:48王雪驹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00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框架

王雪驹(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00)

微信中谣言的“话语包”与框架分析

王雪驹
(中国传媒大学,北京. 100000)

摘 要:当下,社交媒体大行其道,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最近最为流行的社交媒体非微信莫属。然而,微信的使用人群由于所受教育程度、经历和见识的不同致使鱼龙混杂,各种信息也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这就导致了微信中谣言的泛滥。本文主要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微信中谣言“话语包”,并进行框架分析,得出微信中谣言最后的话语包指向为:危及人身安全与来源真实可信,以此方式使得读者相信消息的真实性。

关键词:框架;话语包;框架分析

任何叙事,其实就是打开一个或者几个“话语包”。话语包,指的是“论说某一论题的一个意义体系”,又是“三种元素——框架、显义手法和处理对策”构成,话语包的核心是框架。[1]美国学者威廉·甘姆森“将‘框架’定义为一个话语单元的核心组织概念或故事脉络,它不仅使与该议题有关系的事件有意义,而且还确定了议题的性质,并逻辑地推导出一些显而易见或符合逻辑的处理对策。作为核心组织观念,框架还决定了符号表达手法的选择,如机智的隐喻、典型的案例、醒目的形象、生动的描述和流行的辞藻。”[2]

微信朋友圈的谣言泛滥,各种公众号文章良莠不齐,我们可以将其谣言的进行分析,最后的话语包指向为:危及人身安全与来源真实可信。流行的三大主题为:致癌、养生和丢小孩。打开其话语包自然对应的就是某某食物致癌、如何养生、哪儿又丢了小孩等等,其框架最后就是两个大方面:危及人身安全与消息真实可信。

一、机智的隐喻:致癌、慢性自杀

微信中谣言的隐喻虽然并不是很突出,但是当今生存和工作的压力较大,很多人的健康也就成了突出问题,所以在使用“机智的隐喻”这一技巧时,文章将其进行了巧妙的转换,致癌、养生和丢小孩是微信中谣言的三大主题,以致癌和养生为例说明,文章将健康问题上升为核心问题,让读者意识到如果不听文章里面的话语,最后只能在健康问题上自食恶果。例如,微信文章《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因为它100%致癌!》《熬夜久坐的财税人:这些普通的东东,却能让你增加30年寿命》,这些文章中无疑对准一个问题,那就是健康问题,将其上升到“30年寿命”、“100%致癌”上也是一种机智的隐喻。另外,也有已经证实为谣言的文章存在直接的隐喻,有一篇《事态严重了!昨天就发生在广东》的文章称:“广东揭阳揭东龙尾隐藏一家大型假冒饮料加工窝点,每天都有大量假冒饮料被货车运走,看到这么多用地下水勾兑色素生产的劣质饮料流入市场很让人担心。赶紧扩散!难怪现在那么多的人得癌症,黑心商人在用自来水和化学香精在制作毒饮料!”文章将喝他们口中所谓的假饮料的结果最后诉诸为“慢性自杀”、“小孩吃了致癌”。

二、典型的案例:人贩子进京

为了使谣言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播效果,凡是谣言文章中都会使用典型的案例,来辅以说明事件的真实可信。

7月25日,微信朋友圈中出现一则“人贩子进京”的图文消息,此文渲染、夸大其作案手段和结果,并用典型的案例说明——称“北京有8个孩子被偷,主要用于非法人体器官交易,朝阳一派出所抓获了2名嫌疑人并供认这次有200余名人贩子进京”。真相则是,警方调查发现,类似的消息涉及浙江、广西、哈尔滨、河南等多地,除了地点不同,内容都一样,经核查,确定这条消息不实。在立即辟谣的同时,北京警方对消息来源开展调查。7月26日19时许,警方在北京小红门附近一门店内将涉嫌编造、散布谣言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

三、数据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

第一,数字化的表达方式,即潜台词是客观可靠。超过四分之一的谣言都是使用了绝对化的数字表达。例如,“100%”、“第一”,以造成客观、权威之感。用绝对化的数字凸显客观、准确,目的就是造成夸大和断言之感,使读者快速相信。例如,《太可怕了!未来80%的家庭将面临洗牌,有图有真相!》《不要再买这个菜了!因为它100%致癌!》《这些普通的东东,却能让你增加30年寿命!》等。

第二,“附多图”(潜台词“有图有真相”)的说服方式。附以多图,是很多谣言文章的通用方式,就是为了达到“有图有真相”的诉说感,由于图片比文字带给人的冲击力更大,所以很多谣言文章采用了大量的图片。

第三,营造恐怖后果。对谣言文章就行话语分析后,得知其谣言中很多包含着死亡的暗示,如“致癌”、“毁容”、“身亡”的字词使用的频率很高,这显而易见会引起读者的恐慌,因为读者在恐怖后果的影响下,很容易就普遍地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在保守心理作祟之下,更不敢忽视这样的信息。

综合以上三种情况就是,在此之下的作用下,通过“死亡恐惧”进行人际间的传播。即通过数字和图片这种不容置疑的证据,辅以恐怖的后果,那么,很轻易地就能在读者之间进行人际传播直至群体传播。因为处于自保的本能,读者往往会谨慎地面对这些事情,不会进行科学地认识和辩解。

四、结语

既然如此,对于谣言须有自己的判断:

第一,看文章是否为老帖,一般谣言都有重复传播的特点,一些往日的旧文章会改头换面进行包装之后再次出现,稍微变化的可能是时间和地点。就像最近热传的《惠阳家长注意啊!千万别给孩子玩这个,一沾上身狂脱皮!》和之前的文章内容完全一样,只是山东变成惠阳,地点发生了变化,本质没有任何改变。

第二,看信息来源是否权威可信。如果信息源权威可靠,那么就大大降低了谣言的传播面积。有两点需要注意:段子手账号发帖的内容和质量都很低级,一般不会具有权威可靠性,这类需要留意;另外,看文章的定位与消息的主题是否一致。例如,成功学的账号在医学问题上就不会有什么权威性,不如医学类文章扎实可信,但是后者也需要有权威机构的认证方可让人信服。

参考文献:

[1]曾庆香.新闻叙事学[M].北京: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05.

[2]潘忠党.架构分析:一个亟需理论澄清的领域[J].传播与社会学刊,2006(1):31.

[3]王亮.新媒体环境下谣言传播及防范研究[J].编辑之友,2013(4).

作者简介:王雪驹(1991—),男,山东潍坊人,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新闻史。

中图分类号:GG220066..22.....

文献标志码:AA.......

文章编号:11667744--88888833(22001155)1166--00227700--0011

猜你喜欢
框架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K-框架和紧K-框架的算子扰动的稳定性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构建新外商投资法下的外汇管理框架
元框架:话语实践中的修辞发明与争议宣认
基于框架抽屉式低压开关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自适应反步的DGMSCMG框架伺服系统控制方法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基于Hadoop的DDoS检测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