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第近体诗用韵研究

2015-02-26 07:54
关键词:韵部

练 怡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系,福建 福州 350001)



陈第近体诗用韵研究

练怡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初等教育系,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穷尽式研究陈第的628首近体诗,以系联法和统计法归纳陈第近体诗韵部28部,探究其韵律特点和用韵宽窄,分析其近体诗存在的借出韵情况。借韵表现为以支衬微、以侵衬覃和以盐衬先;出韵表现为东、冬相叶,文、东相叶和元、先相叶。陈第近体诗的借出韵鲜明地反映了明代末年雅言通语的实际语音情况和福州方言实际语音现象。

关键词:陈第;近体诗;韵部;借出韵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51130.1121.01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30 11:21

陈第,字季立,号一斋,晚年号温麻桑农,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 人,明代古音学家、诗人和藏书家。其提出的“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古音理论在古音学界影响深远。

陈第诗作颇丰,现可见陈第诗歌共计959首,分别收录于诗集《五岳遊草》《两粤遊草》和《蓟门塞曲》中。其中部分诗篇已由编者依据体裁进行了分类,对于编者未予分类的347首诗歌,笔者依据王力《汉语诗律学》中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类标准及古绝和律绝的分类标准,统计出陈第近体诗共计625首。此外,清光绪十五年由郑杰编辑,郭柏苍补编的《全闽明诗传》卷31,收录了陈第近体诗1首。1978年由台北文海出版社出版发行,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第五十一辑》收录了明人沈有容所辑的《闽海赠言》6卷,卷五中有陈第近体诗2首。

综上所述,现可见陈第近体诗共计628首。该文据此对陈第近体诗进行分析,每首均一韵到底,共计628个韵段,入韵字后的数字表示该字入韵的次数。

一、陈第近体诗韵部系统归纳[1-3]

(一)阳声韵

1.东韵

共入韵23次,入韵字有:同10、中13、风15、空7、鸿3、穷5、蓬3、通2、桐1、雄3、宫4、濛2、终1、东3、弓2、红1、嵩1、戎1、功4、工1、虹1。

韵例:《蓟门塞曲·壬午冬南北同时奏捷有述》同、宫、功、中、虹

2.冬韵

共入韵7次,入韵字有:逢2、松3、容2、慵1、悰1、蹤2、重2、龙2、冬1、踪1、农1、浓1、從1、峰2。

韵例:《五岳逰草·知音》逢、松、容、慵

3.江韵

共入韵1次,入韵字有:双1、邦1、降1。

韵例:《两粤逰草·邓元宇将军征余自端州送至韶阳赋赠二首其二》双、邦、降

4.真韵

共入韵47次,入韵字有:新12、邻9、春13、辰3、神8、秦4、伦3、身13、频9、民1、闽11、人26、嚚1、尘11、贫8、亲5、滨8、津4、鳞1、蘋1、巾3、臣6、真1、麟2、口频1、嗔1、仁2、醇1、宾1、驯3、珍1、淳1、旻1、宸2、陈1、恂1。

韵例:《五岳逰草·江心寺除夜三首其二》新、邻、春、辰

5.文韵

共入韵20次,入韵字有:曛4、雲18、纷3、闻10、坟4、群9、分7、勤1、文10、君10、殷1、氛5、勳1、军2、耘1、芬1。

韵例:《蓟门塞曲·寄砀山吴大尹其二》文、闻、雲、分、群

6.元韵

共入韵28次,入韵字有:存8、门25、言3、昏4、暄1、恩1、痕3、村8、坤5、繁3、原6、园8、喧4、魂5、墩2、尊6、论7、源3、元1、垣1、猿2、浑1、谖1、冤1。

韵例:《两粤逰草·哭林培之》魂、原、坤、门、论

7.寒韵

共入韵26次,入韵字有:安6、看9、寒20、欢4、难7、阑4、桓2、干2、弹3、滩2、宽1、盘1、坛3、端1、观2、湍2、峦3、冠3、竿1、兰2、乾1、残2、丹2、鞍3、栏1、漫3、鸾1、玕1、珊1、官1。

韵例:《五岳逰草·延陵舟次》安、看、寒、欢

8.删韵

共入韵25次,入韵字有:还16、山18、闲19、关12、颜11、环4、攀3、鬟1、间5、顽1、斑3、湾2、班4、删1、艰1、鹇1。

韵例:《两粤逰草·逰三洲岩》湾、闲、还

9.先韵(含霰韵)

共入韵60次(含霰韵1次),入韵字有:年22、天20、偏7、仙7、煙18、篇2、怜18、然19、圆3、前8、眠14、船12、边13、舷3、连4、悬7、翩3、坚1、千2、莲4、田7、钱6、廛1、玄2、禅5、联2、全2、鲜3、贤1、弦2、筵4、巅1、泉4、编2、氊1、鞭3、传3、绵1、羶1、燕1、川2、烟3、缘1、鸢1、鶱1、面1、见1、箭1、燕1、变1、练1、便1、羡1。

韵例:《蓟门塞曲·张崇仁登进士寄之》前、偏、田、怜、边

10.阳韵

共入韵45次,入韵字有:忙6、长19、羊3、乡10、光9、阳14、荒3、量2、黄5、狂7、强4、樯1、忘7、莊1、牀2、徉4、霜3、粮5、苍3、香4、藏5、粧1、杨4、堂7、墙2、伤2、浪5、隍1、觞6、湘4、皇1、行1、茫5、洋2、浆1、将1、章2、央2、郎2、囊1、凉4、王1、当1、疆1、翔1、方1、漳1、航1、裳2、傍1、梁1、塘1、康1、床1、桑1。

韵例:《五岳逰草·园居》忙、长、羊、乡

11.庚韵

共入韵55次,入韵字有:行23、鸣16、情18、生20、程14、声20、平16、缨2、清8、明12、轻11、倾2、京7、楹1、盟3、成6、名7、城20、更3、兄2、蘅1、横3、征6、晴5、惊1、英2、精2、盈1、旌1、兵4、营4、羹1、卿1。

韵例:《两粤逰草·惠阳别林培之》行、羹、轻、情

12.青韵

共入韵17次,入韵字有:青12、亭8、灵2、醒9、零2、星5、萍5、停2、惺1、泠1、冥5、汀2、经2、溟2、扃1、庭1、屏1、听1、铃2、腥1、廷1、莺1、更1、名1、营1、盟1、苓1。

韵例:《蓟门塞曲·寄林正日别号醒庵》亭、醒、青、星、冥

13.蒸韵

共入韵4次,入韵字有:登2、僧2、藤1、腾1、胜1、冰1、鹏1、兴1、增1、层1、憎1。

韵例:《五岳逰草·度岭》登、僧、藤、腾

14.侵韵

共入韵28次,入韵字有:岑5、心18、深19、琴3、临4、吟7、阴8、衾1、林6、今9、襟5、音7、沉4、禁6、衿1、寻7、金2、沈1、淫1、参1、侵1、湛1。

韵例:《蓟门塞曲·塞途志感》森、禁、参、深、襟

15.覃韵

共入韵2次,入韵字有:南1、堪2、酣1、甘1、曇1、三1、潭1、谈1。

韵例:《五岳逰草·九日居天界寺登道御送麻姑酒》南、堪、酣、甘、曇

16.盐韵

共入韵1次,入韵字:簾。

韵例:《五岳逰草·水帘洞》簾盐、连先、煙先、天先、然先

(二)阴声韵

1.支韵

共入韵43次,入韵字有:湄6、知23、诗6、时14、怡1、滋1、奇11、枝6、巵4、迟10、离8、施3、羁1、眉2、资1、之3、疑8、宜1、师5、碑6、篱4、狸1、池3、蛇1、期7、悲5、披1、驰1、颐2、丝3、思3、旗1、垂2、危1、芝5、词1、移2、幾1、脂1、墀2、罹1、夷1、维1、衰1、棋1、陂1、饥1。

韵例:《两粤逰草·送李广文赴选》垂、离、维、时、墀

2.微韵

共入韵20次,入韵字有:飞15、扉7、微5、衣10、机5、薇2、辉5、非6、依1、归8、稀6、违4、巍1、威2。

韵例:《蓟门塞曲·夜酌》衣、微、威、非、违

3.鱼韵

共入韵25次,入韵字有:书19、疏10、虚10、居11、徐2、蔬3、除4、庐12、鱼6、馀5、如10、车3、锄2、初3、裾1、余2、且1、琚1、舒1。

韵例:《五岳逰草·山寺读书》书、疏、虚、居

4.虞韵(含麌韵)

共入韵15次(含麌韵1次),入韵字有:湖4、無8、沽1、吾1、扶1、夫3、呼3、壶6、途3、姑2、孤2、乌2、符2、隅1、珠3、图4、迂2、都2、芜2、醐2、晡1、弧1、徂1、繻1、输1、鲈1、梧1、娱1、鸪1、殊1、株1、圃1、户1、古1、数1。

韵例:《两粤逰草·府江舟中有怀邓将军》梧、娱、孤、鸪、無

5.齐韵

共入韵7次,入韵字有:齐5、低2、啼3、题2、堤1、西4、泥1、萋1、溪1、谿1、携1、嘶1、鼙1、迷1、犀1、隄1、畦1、霓1。

韵例:《蓟门塞曲·阅武》嘶、鼙、齐、西、题

6.灰韵

共入韵25次,入韵字有:杯6、开16、回8、裁1、臺10、雷2、来16、徊3、胎1、陪1、莱4、垓1、梅2、才2、猜4、苔3、迴1、廻2、埃2、堆1、台2。

韵例:《五岳逰草·乙未除夕悼亡》杯、开、回、裁

7.萧韵

共入韵15次,入韵字有:萧5、寥6、娇1、瓢4、消3、潮4、骄2、遥9、霄3、桥5、招2、鵰1、朝5、杓2、飖1、焦2、峣2、條1、姚1、嚣1、调1、徭1、樵1、邀1、貂1、摇1、翛1。

韵例:《两粤逰草·罗浮怀董崇相进士三首其二》萧、遥、招

8.肴韵

共入韵1次,入韵字有:郊、茅、巢、匏、嘲。

韵例:《五岳逰草·忆故园》郊、茅、巢、匏、嘲

9.豪韵

共入韵9次,入韵字有:高6、涛3、劳7、舠1、豪5、臯、毛2、袍4、刀4、弢1、醪1、桃1。

韵例:《蓟门塞曲·重九前饮马潮河川》高、涛、劳、袍、毛

10.歌韵

共入韵24次,入韵字有:河8、何10、歌15、莪1、多19、萝6、跎2、波4、过16、魔1、罗3、窝2、轲1、峨2、簔、戈1、皤1、颇2、和1。

韵例:《两粤逰草·崖门吊古》波、何、多、罗、歌

11.麻韵

共入韵8次,入韵字有:家7、赊5、沙1、槎1、花5、葭1、霞4、琶1、华3、斜3、渚1、嗟1、涯1、鸦1。

韵例:《五岳逰草·春夜》家、赊、沙、槎、花

12.尤韵

共入韵51次,入韵字有:浮11、遊23、愁24、鸥4、流15、秋26、羞1、楼13、留5、谋2、由1、讴1、求2、收2、丘2、洲3、头12、周2、裯1、酬3、瘳1、休4、陬2、飕1、猷1、俦1、州7、悠2、游4、牛4、舟10、侔1、投3、柔1、缪1、沟1、侯4、逑1、裘1、幽1。

韵例:《蓟门塞曲·塞上感兴四首其一》遊、沟、愁、楼、侯

综上所述,陈第近体诗共有28部,其中阳声韵16部,分别为:东韵、冬韵、江韵、真韵、文韵、元韵、寒韵、删韵、先韵(含霰韵)、阳韵、庚韵、青韵、蒸韵、侵韵、覃韵和盐韵;阴声韵12部,分别为:支韵、微韵、鱼韵、虞韵(含麌韵)、齐韵、灰韵、萧韵、肴韵、豪韵、歌韵、麻韵和尤韵。

二、陈第近体诗的用韵特征

近体诗用韵甚严,作为音韵学家,陈第在近体诗用韵上可谓严守用韵要求。

(一)陈第近体诗的韵律

陈第共有近体诗628首,其中五律163首,五排13首,五绝59首,七律251首,七绝136首。七言近体诗的数量明显多于五言近体诗。

陈第的近体诗韵脚均居于偶数句的末字,除首句外,奇数句均未出现入韵的情况。首句的用韵也符合近体诗首句入韵的常态:五言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例,以首句入韵为变例;七言诗以首句入韵为正例,以首句不入韵为变例。陈第五言近体诗共235首,首句入韵的仅18首;七言近体诗共393首,首句不入韵的仅30首。无论是五言近体还是七言近体,首句用韵的变例所占比例均不到8%。

陈第近体诗中共有排律13首,均为五言,这也与律诗的格律要求相符。王力曾经指出:“就通常说,排律只限于五言。”[4]13但陈第排律的韵数则比较特别。王力认为:“排律的韵数,普通总喜欢用整数,例如十韵,二十韵……当然也有些排律的韵不是整数的……但这些到底占少数。”[4]14陈第的13首排律中没有一首韵数是整数的,这可能多少与陈第追求自由的个性有关。

陈第近体诗多用平声韵,628首近体诗中仅2首用了仄声韵,分别是《五岳逰草》中的五言排律《邵武舟次》(霰韵)和七律《许松拙家看花得户字》(麌韵),所占比例只有0.32%,可见陈第的近体诗用仄声韵的情况极为罕见,这也与律诗“以平韵为正例,仄韵非常罕见”[4]38的格律要求相符。

陈第近体诗的韵部与平水韵极为吻合,且全部一韵到底,628首诗即为628个韵段,仅有7首诗出现了借出韵的情况,下文将对这7首诗进行专门的分析。

(二)陈第近体诗的用韵宽窄

王力认为诗韵可分为宽韵、中韵、窄韵和险韵,“依宽窄程度而论,诗韵大约可以分为四类”,“宽韵:支、先、阳、庚、尤、东、真、虞;中韵:元、寒、鱼、萧、侵、冬、灰、齐、歌、麻、豪;窄韵:微、文、删、青、蒸、覃、盐;险韵:江、佳、肴、咸”,“这种分类自然带多少武断性,未必能得人人的同意。再者,像‘微’‘文’‘删’三韵,字数虽少,却是非常合用,所以诗人很喜欢用它们”[4]31。

对陈第近体诗韵部使用情况以及各韵部在全部近体诗中所占的比例进行了统计,见表1:

表1 陈第近体诗韵部使用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到,陈第近体诗各韵部按用韵比例从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先、庚、尤、真、阳、支、侵、元、寒、删、灰、鱼、歌、东、文、微、虞、青、萧、麻、豪、冬、齐、陌、江、蒸。这种排列与王力的排列大致相同,窄韵“微”、“文”和“删”使用次数较多,险韵“江”和“肴”只各有一个韵例,窄韵“盐”和险韵“佳”与“咸”则未见单独使用。与王力的排列不同的是,陈第近体诗中宽韵“东”和“虞”使用频率不高。

虽然用韵上严守格律要求,但陈第近体诗还是有少数诗篇出现了借出韵的情况,这些诗篇更能反应出陈第语音系统的某些特点。

三、陈第近体诗借出韵情况分析

近体诗的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如果首句入韵,不用官韵的本韵而借用邻韵即为“借韵”,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中说:“五七言近体第一句,借用旁韵,谓之借韵。”王力认为借韵只能是借用“邻韵”,而“所谓邻韵,除江与阳,佳与麻,蒸与侵为罕见的特例之外,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韵认为邻韵”[4]63。“除首句外,近体诗偶数句必入韵,若某句韵脚逸出官韵,即所谓‘出韵’。”[4]31-32

陈第近体诗首句入韵381首,仅3首出现借韵;近体诗628首,仅4首有出韵的情况。笔者认为正是由于其借出韵极为少见,更说明陈第的借出韵是有意为之的。否则,以陈第音韵学家的身份,绝不可能无法解决这区区7首诗歌的用韵问题。陈第的有意为之在其自身至少是不以为非的,也就是说在陈第的语音系统中,这些借出韵都因为有实际语音依据而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

(一)借韵情况分析

陈第近体诗借韵仅3首:一首为以支衬微:《五岳逰草·喜雨》叶“饥、飞、稀、衣、机”;一首为以侵衬覃:《两粤逰草·府江怀杜秀才》叶“湛、三、堪、潭、谈”;一首为以盐衬先:《五岳逰草·水帘洞》叶“簾、连、煙、天、然”。前两首均符合王力所说邻韵“大约总依诗韵的次序,以排列相近而音又相似”的特点,唯有《水帘洞》1首有所区别。

笔者之前在研究陈第古体诗用韵时就发现,陈第古体诗先仙盐添同部,由此,认为《水帘洞》一诗的借韵情况再一次证明了陈第语音系统中盐韵与先韵的读音即便不是完全相同至少已经非常接近。

(二)出韵情况分析

陈第近体诗有4首出韵,分别是《五岳逰草·题郭青螺方伯狮山十景之双鲤跃灵》《两粤逰草·康州香山陆大夫祠》《五岳逰草·泊舟城陵矶》和《五岳逰草·开酒其一》

1.东、冬相叶

《五岳逰草·题郭青螺方伯狮山十景之双鲤跃灵》为五绝,“空”和“龙”两字相叶,“空”为东韵,“龙”为冬韵。

陈第诗歌无论古体还是近体,东与冬钟都是不同部的。但参看同时期其他诗人的用韵情况,发现明代东冬钟三韵已经同部。陈第这首唯一的东冬相叶的绝句反映出了明代通语的实际情况。邵荣芬对明代的福州方言东一等和冬的拟音为u,东三等和钟的拟音为iu[5]370,两者可以相叶。此外,对照现代汉语,“空”和“龙”两字不仅在共同语中是可以相叶的,就是在福州方言中也是可以相叶的[6]:现代福州方言“空”读作[kφy44],“龙”读作[ly53]①,这就排除了陈第东冬分部是受方言影响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认为陈第东冬分部是由其恪守韵书的用韵要求所致,而该诗的出韵却是明末实际语音的反映。

2.文、东相叶

《两粤逰草·康州香山陆大夫祠》为七律,“闻”“君”“雲”“芬”“功”五字相叶,其中“闻、君、雲、芬”为文韵,“功”为东韵。

无论陈第的古体还是近体,文与东都是不同部的。此处的文、东相叶可能是受陈第实际语音的影响。查《戚林八音》可以看到,该诗中所用的5个韵脚字均为春韵[7];现代福州方言“闻”读作[u53][6]、“君”读作[ku44]、“雲”读作[hu53]、“芬”读作[xu44]②、“功”读作[kφy44]或[ku44]。由此推测,早在明代末年,这些字的韵母已经可以相叶,这种推测与邵荣芬对明代福州方言文韵与东韵的拟音是一致的:邵先生将明代福州文韵拟音为u,东韵拟音为u或iu[2]369-370。

但从陈第的用韵来看,即便在古体诗中,他也并未将文和冬归为一部,这应当也是当时实际语音的反应。从现代福州方言来看,中古臻摄合口三等文韵、通摄合口三等东韵(非组)和通摄合口一等东韵的文读音均为[u]或[ou],而通摄合口三等东韵(非组在外)和通摄合口一等东韵的白读音均为[y]、[φy]或[oy][8]63-64,也就是说中古文韵和东韵字在现代福州方言中读音并非完全相同,由此推测,在陈第的语音系统中这种区别就已经存在,正因如此,陈第才未将文和东两韵合并为一部。

3.元、先通押

《五岳逰草·泊舟城陵矶》为七律,“悬”“年”“船”“冤”“舷”5字相叶,其中“悬、年、船、舷”为先韵字,“冤”为元韵字。该诗为元韵押入先韵。

《五岳逰草·开酒其一》为五律,“尊”“骞”“门”“论”4字相叶,其中“尊、门、论”为元韵字,“骞”为先韵字。该诗为先韵押入元韵。

元韵在唐代就已经从臻摄转到山摄,明代通语元韵即与寒桓删山先仙同摄[9]207。因此,这两首诗的出韵更多的是对明代通语的一种反映。但先前在探讨陈第古体诗时看到,作为音韵学家,陈第即便在其古体诗中对元韵的使用也中规中矩,在近体诗中却出现了元先通押的情况,是否还有别的原因让陈第如此用韵,还需作进一步探究。

(三)特殊韵例说明

《蓟门塞曲·塞垣即事》中“古来悲塞曲,何必叹于今。马走黄沙暗,河流白骨凉”一诗叶“今、凉”。在行文之初研究者一直将其当作出韵,因为“今”在各韵书中均收入侵韵而“凉”为阳韵,但对此一直无法找出这种出韵的合理解释。经查《韵补》发现,“今”还可收入阳韵居良切[10]。在此特别提出此韵例意在说明陈第在音韵上的精通程度至此地步,绝不可能出现用韵上的错误,其特殊用韵必有合理之处,若与韵书不合,则必反映了实际语音层面。

通过对陈第近体诗用韵的考察看到,从汉语语音史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借韵”和“出韵”是就官韵而言的。中古以降,汉语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一个最大的趋势就是韵部的合并与简化。借韵与出韵作为这一趋势的产物,表明诗人们实际上已不再拘守官韵的要求,而是根据自身的实际语音进行押韵。即便是陈第这样的音韵学大家也屡屡在自己的诗作中对实际语音有所反映。

综上所述,通过对陈第近体诗的研究可以看到,陈第近体诗用韵较为中规中矩,除个别韵部未使用外,其韵部划分和平水韵韵部几乎没有区别。近体诗借出韵情况极少,但其借出韵多能反映明末实际语音情况:陈第语音系统中盐韵与先韵读音已非常接近;明代雅言通语东韵与冬韵钟韵已经合并;明代福州方言部分东韵字的读音(特别是文读音)与文韵字相同,但还有部分则不同。

注释:

①此两字的实际音读由福州实地方言调查而来,受调查人共有3人,年龄均为60岁以上。与《福州方言词典》的音注相符。

②此5字的实际音读由福州实地方言调查而来,受调查人共有3人,年龄均为60岁以上。“君”和“雲”与《福州方言词典》的音注相符,其余3字未能查到。

参考文献:

[1]陈彭年.宋本广韵[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兰茂.韵略易通[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3]丁度.宋刻集韵[M].北京:中华书局,2005.

[4]王力.王力近体诗格律学[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3.

[5]邵荣芬.明代末年福州话的韵母和声调系统[A].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音韵学研究[C].北京:中华书局,1994.351-376.

[6]陈泽平.福州方言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7]李如龙,陈泽平.福州方言词典[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8]李如龙,王升魁.戚林八音校注[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9]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10]吴棫.宋本韵补[M].北京:中华书局,1987.

(责任编辑白晨)

Study of the Rhyme Usage in Chen Di’s Modern Poetry

LIAN Yi

(Department of Primary Education,Minjiang Teachers College,Fujian,Fuzhou 350001,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uttermost study of 628 modern poems written by Chen Di,the paper uses connection method and statistical method to sum up 28 rhymes employed by Chen Di,explore the rhythm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cope of rhyme,and analyzes the use of borrowed and unfixed rhymes in his modern poem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rrowed rhyme is represented by using 支,侵and 盐to replace 微,覃and 先respectively;that the unfixed rhyme is represented by the mixed use of 东and冬,文and东,元and先 due to their homophonic sounds.All this in Chen Di’s poems reflects vividly the factual voice or phonetic phenomenon of Fuzhou dialect at the end of the Ming Dynasty.

Key words:Chen Di;modern poetry;rhyme;borrowed and unfixed rhyme

中图分类号:H 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5)06-0055-06

作者简介:练怡(1970-),女,福建福州人,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系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收稿日期:20150730

猜你喜欢
韵部
传世文献通假字韵部亲疏关系研究
从淄博方言看聊斋俚曲的儿化问题
论《中华通韵》15韵部的科学性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李绅诗歌用韵考
《诗经》中的同义词小谈
魏伯子小学著作研究
萧绎诗歌用韵研究
汉语诗歌韵典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