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5-02-26 18:47常国祖
甘肃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创新思维数学教学实践

常国祖

【关键词】 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教材;求异;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3.5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2—0105—0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要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重视创新。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性学科,是进行创新教育的有效工具之一。创新教育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因此,在课堂上质疑问难,鼓励求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质疑教材,不拘泥于课本,拓展创新的空间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教师组织教学依靠教材,而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迷信教材,要敢于质疑,突破教材的束缚,以创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如,教师在教学“乘法的简便运算”一节时,重点是“凑整”,难点是运用“连”、“拆”的方法进行“凑整”以及渗透“凑整”的数学思想。教材引入的复习题是“商店有5盒手电筒,每盒12个,每个卖6元,一共卖多少元?”无论是参考书还是参考教案都只有以下两种解法:

6×12×5 6×(12×5)

=72×5 =6×60

=360   =360

而根据乘法的意义,还可列出以下算式:

12×5×6 5×12×6 6×5×12 ……

通过计算,比较后可直接得出: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能凑成整数的两个数相乘,再和另一个数相乘,这样的计算比较简便,从而突出重点。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材研究中应多问为什么,在教学设计中应多留给学生研究的空间,鼓励合作与讨论。有了创新的引导,才能有创新的学生。

二、鼓励求异,算法多样化,展现创新的平台

算法多样化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它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创新精神的最佳平台。《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由于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背景不同,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认识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发展求异思维,进行创新体验。

如,在教学“整十整百的加、减法”中,230-70学生列出了多种算法:

又如,六年级教材“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六年级一班有54人,男、女生人数的比为5∶4,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既可按分数乘法的意义来解答,也可用除法的意义解答,而解题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算法多样化中,学生人人参与,人人都用自己的方法思考,创新便成为一种可能。方法上多样化,客观上就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学生在交流中体验算法多样化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认知方式的单一性,达到了张扬个性的目的。

三、联系生活,重视实践真知,获得创新的途径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必须与生动、丰富的生活紧密联系,当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学习知识时,就建构了属于自己的知识意义。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

1.“学习材料”的寻找。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应有的知识出发,使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教学变得有趣、生动、易学。

2.“学习材料”的交流。学生有实践活动的天性,还有展现的欲望。寻找材料后进行展现,宛如百花齐放,能够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3.“学习材料”的拓展。实践活动是一个连续、完整的过程,所以只满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是不够的。如,教学完“圆的认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用圆规画各种图案,必须做到所有线条都是用圆规所画,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践是创新的途径”,关注学生的具体经验和直接生活,真正深入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使教学活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达到统一,才能取得教学实践的成功。而教师和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创新思维数学教学实践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