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育人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5-02-27 09:19蔡泽寰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高职

蔡泽寰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襄阳 441050)

高职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学界普遍认为,我国高职教育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1904年清末《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的中学后“高等实业学堂”。[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法规,先后制定了《职业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2000年开始,国家把高等教育的审批权下放到了地方,2002年国务院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2006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一大批办学实力雄厚、教学质量优良、管理水平先进、办学效益和社会服务能力突出的高职院校涌现出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后示范”时期。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时代机遇,自2000年8月建校以来,紧跟政策步伐,紧抓育人质量,紧随时代需求,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学校已跻身国家示范(骨干)院校行列,初步实现了“省内领先、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目标,进入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内涵建设的后示范时期。育人乃教育的核心,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仍然是“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立足点和目标。

一、高职院校育人质量概述

教书育人,质量为本。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人才的质量直接反映着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统而言之,育人质量即教育机构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具体而言,根据教育的不同类别、阶段和目标定位,育人质量又有差别,初等教育阶段学校的育人质量与高等教育阶段院校育人质量的评价标准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高等教育阶段根据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区分,育人质量的评价标准同样存在着差别。具体到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要综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加以考察。教育界普遍认为,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现阶段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首先应当考察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的技术应用能力,即将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一线生产领域的能力。学生专业技能的应用能力,直接反映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着重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肩负着提升学生智力水平和道德水平的使命。因此,我们认为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就是培养以具备专业技术运用能力为主、辅之以良好的道德素质的能力。

我国已经进入多元化大发展的时代,高职教育事业也进入了“后示范”发展阶段,高职教育如何再前进一大步,如何发挥高职教育优势,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加强组织管理,增强教师队伍建设管理,提高育人质量,为社会培养大批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质量高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永恒的主题。[3]高职院校的育人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直接决定着高职院校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由于各项短期评估指标的限制,学校的建设往往更加注重硬件设施方面,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更多地体现在教学规模、教学条件等硬性指标上,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估尚未提升到决定性的地位。然而,随着“后示范”时期的到来,高职院校的发展更多的是内涵建设,院校之间竞争的核心也转向人才培养质量的比拼,谁能够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的更高质量的人才,谁就能够在未来的发展和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从而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

二、当前高职院校育人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工作顶层设计不够

顶层设计最早是个工程学概念,其本质内涵是站在全局高度,着眼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某项工作或任务进行统筹谋划,确立科学的方略和思路,集中系统资源、整合系统要素、调整系统结构、协调系统功能,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衔接、环环相扣的合力,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4]顶层设计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统领性、协同性、可操作性等基本特点。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地将顶层设计这一概念引入改革发展和公共治理领域,逐渐发展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理念和工作方法。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就是学校组织开展学生工作的整体思路和布局,是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工作的方向和路径。优秀的学生工作顶层设计要做到绝对性与相对性相统一、作决策与抓落实相统一、尽本职与顾大局相统一。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顶层设计还不够科学、完善,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培养,还缺乏整体性、系统性的规划,教学运行体系、教学评价体系、产学研对接体系仍然缺乏完整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对学生发展和学校长远发展的规划仍然模糊。学生工作顶层设计不够,已成为影响高职院校育人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育人工作方法需要丰富

育人工作方法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效率和效果,科学的方法对于高职院校节省育人成本、提升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高职院校的育人工作在路径手段、方式方法上,还存在着方法单一、模式粗放、效果低下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创新;针对学生不同专业、年龄、性别、年级和发展需求,分类制订教育目标、设计活动项目,还做得不全、不细、不具体;活动的即时性、独立性还比较明显,离学生工作的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还有一定的差距。随着时代的发展,专业化的需求、个性发展的需要,都对精细化的教学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因此,丰富育人工作方法,坚持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是“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发展迫在眉睫的要求。

(三)缺乏相应的运行保障机制

教学运行保障机制是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体系的重要保障和支撑。近年来,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就是以就业为导向,以班级为主体,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导,以研究室主任、专业课教师(职业导师)、思政课教师(德育导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四位一体”的班级团队化教育管理模式。[5]“四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是不同的教学人员角色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结晶,该模式的顺利运行离不开部门及人员之间的协调与安排。在实际运行中,“四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还缺乏相应的运行和保障机制,对教职员工在育人工作中的角色定位、职责义务、目标任务和考核评价,还缺乏系统研究,没有形成相应的机制,对该模式的运行效果及整个教学体系的运行效果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提升高职院校育人质量路径

(一)以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系统设计教育方案

学习不是为了谋生,而是教给学生选择的权利。[6]如果我们的学生仅仅具有较高的技能,或许可以暂时具备占领岗位的能力,但是文化素质的不足,也可能使他们失去更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实现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更加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的养成。

1.加强对学生素质培养的系统研究:要从学校和院部两个层面,研究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基本能力素质的要求,合理确定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要了解学生、感知学生,注重对基于学生视角的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的研究,使我们的教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要进一步研究专业课教师利用课堂培养学生文化素质的艺术和技巧,让更多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2.加快制订具有学校特色的教育方案: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层面设计具有学校特色、院部特点和专业个性的教育方案。一是学校层面,要针对学生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素养,结合学校大爱文化,制订培养目标,设计通识性的活动项目,实现整体推进、学生普遍受益。二是院部层面,要结合专业群和行业发展对学生职业素质和素养的要求,以及院(部)自身的育人特色、文化特色,设计专业大类通用型的活动项目,搭建相应的平台和载体。三是专业层面,要结合岗位群对学生能力、素质的要求,以及学生将来可能通过技能、技术、管理等不同途径晋升,所需要的不同素质、素养等,设计具有专业个性的活动项目和载体。逐步构建既有通识性素质培养项目,又有专业通用性和个性化项目的教育方案,形成对学生从入校到离校的完整教育体系。

3.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素质培养方式: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教师主力军的作用,通过素质课程进课堂、专业课程重文化,利用第一课堂教化和启迪学生。精心打造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使之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加强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文明使者、爱心大使等校外教育活动,逐步构建校内校外、第一、第二、第三课堂衔接互补的教育方式。

(二)完善“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运行和评价机制

1.优化以专业为平台的“四位一体”工作团队:加快推进专业实体化建设,实行教育教学、教科研和社会服务专业负责制。试行专业研究室主任聘任辅导员(班主任)、专业研究室主任和辅导员(班主任)聘任任课教师制度。在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大专业研究室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对“四位一体”人员配置的统筹和指导力度,实行按专业课程和教育进度配备职业导师和德育导师;扩大人员选聘范围,择优选聘专业教师、机关干部或经验丰富、精力充沛、关心学生的离退休教师担任相应的角色,实现“四位一体”教师的选聘在专业层面的优化和统筹,提高人员选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四位一体”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和人员评核方案,对“四位一体”教师的主要职责和工作任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专业研究室要结合教学实际和《教育方案》,对各角色的具体工作进行项目化或模块化设计,对每个班级“四位一体”教师的教育活动,拟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既明确任务,也明确标准;既发挥教师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在总体上进行把握和指导。

3.加强常规督导和量化考核评价:学生教育工作重在平时,重在教化。各专业党支部书记和辅导员(班主任)要指导、协助“四位一体”教师按进度推进相关教育活动。专业党支部书记对“四位一体”教师的工作情况每周进行考核和反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跟踪和指导。学工处要加强督导和总结,并对各专业“四位一体”工作推进情况逐月进行考核和公布。

(三)坚持以文化人,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个没有文化的学校,不可能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7]大学文化,以其固有的风格和品位,感染、影响、熏陶和引领着学生塑造心灵、凝聚品格、养成习惯。

1.着力营造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一是要通过思想教育、文化基础教育、国学礼仪教育、社会实践等途径,努力营造社会认知、文明修身、诚实守信的文化氛围。二是要强化对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要通过系统的人文知识教育和教师富有人文精神的言传身教,帮助学生养成、完善个体人格,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和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倾向。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要从培育良好的班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做起,加强对学生日常生活细节的关注和引导。通过教师点拨、环境影响、文化浸染,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引导其树立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态度。四是要不断加强学生的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和阳光的心态。

2.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创业创新能力是职业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8]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一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创业创新的环境,让创新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意识、一种思维。要通过组织开展各种创业计划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创新、创业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愿望和冲动。二是要用创新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既需要教师能够传授给学生最新的知识和技术、甚至是未来的技术;也需要教师能够利用最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提前适应未来的需要。三是要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支持学生的创业创新活动。

3.坚持“扬长补短”,抓好素质拓展工作:素质拓展的目标是让学生普遍受益、真正受益。一是要优化项目,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的同时,更加关注结合专业和职业岗位的特点,设置拓展项目,使每一个子项目都能对应相应的岗位技能。二是突出体验,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得到感悟和内化。要充分发挥户外素质拓展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心理健康中心、创业实践中心等阵地的作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获得感悟。三是要充分发挥社团的带动作用。社团活动是素质拓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爱好和兴趣的重要平台。要通过教师的悉心指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社团发挥更多的凝聚和引导作用,并逐渐形成品牌和特色,成为学生的向往和记忆。

(四)建设高素质、学习型的学生工作队伍

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素质学生工作队伍,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保证。

1.加强学工干部的选聘和培养,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一是进一步抓好班主任(辅导员)的选聘工作。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辅导员配备的相关精神,加大专业教师兼任班主任的力度,鼓励新进专业教师担任兼职辅导员,并适当提高辅导员(班主任)的待遇。二是要加强学工干部队伍的培养。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学工干部培训体系,通过研修培训、挂职锻炼、社会实践、对外交流等校外学习培训,增强学工干部的职业化、专业化意识。三是要强化心理干预,提高学工干部应对压力的能力。

2.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教师应该努力实现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的有效结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更加注重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成为学生优良品德形成的表率和楷模。教师只有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公道正派、兢兢业业,才能起到“不教而教”的育人效果。[9]

3.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干部是学生的代表,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好学生干部的作用,一是要坚持用公道正派的标准,选好学生干部。要把思想素质好、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秀、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工作热情、学生信得过的同学选拔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二是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教育和培养。通过课堂理论教育和实际工作的传授,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发挥表率作用。三是坚持适度放手的原则,用好学生干部。辅导员(班主任)要当好学生干部的导演和参谋,把学生力所能及的工作交给学生干部去做,让学生既得到锻炼,又能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五)建立“三全”育人的导向和保障机制

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简称“三全”育人),是增强育人合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各单位要把做好“三全”育人工作列入年度工作任务,变成部门和全体教职员工的自觉行动。

1.建立全员育人的协同机制: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教师、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的育人职责。教师在“授业”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传道”和“解惑”,注重对学生的教化,不能就知识传授知识,就技能传授技能而忽视了传道;管理干部要树立“一岗双职”的思想,把育人工作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服务部门及人员要始终把为师生服务放在工作的首位,尽最大可能为师生提供方便。二是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师生互动交流活动。定期组织和举办“教授工作室”、“德育名师工作室”和“青年教师沙龙”等活动。定期邀请专业教师、心理咨询教师等举办“访谈”活动,深入学生社区开展谈心、咨询和辅导等活动。三是要加强部门协同,积极建立与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相适应的全时段、常态化学生管理和服务模式。

2.建立量化考核的评价机制:教育工作是全体教职员工的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是我们本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工作的评价,一是要逐步实行量化管理。管理岗位的人员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在评价履行岗位职责时,要加大对育人工作的考核权重。二是要严格执行教师专业技术职称晋升标准。学校鼓励教师主动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并将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纳入教育工作量考核范围。三是建立对院部、专业、教师个人相互联动的学生工作考核办法。在考核院部、专业团队工作,特别是对优秀结果进行认定时,将同时考核本专业教师个人教育工作完成情况,实现个人与团队工作的相互促进。

3.建立竞争性经费保障机制:对学生工作经费实行保障性经费和竞争性经费相结合的机制。对院部日常学生教育管理和学校、院部层面的额定工作项目,实行非竞争性经费保障;对活动性项目、拓展性项目和可以直接评价结果的项目,实行按项目和考核结果划拨经费,鼓励院部和专业按照教育方案,尽可能多的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发展的活动。

4.建立完善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激励机制: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态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适合学生特点、较为系统的正面激励机制,通过文化激励、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成功激励、表彰激励、榜样激励、人格激励、关怀激励等措施,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化和影响。

(六)逐步实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和信息化

信息时代,为学生工作打造了网上、网下两个校园,互联网也因其开放性、共享性、自由性、平等性、便捷性、高效性等特点,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建设好、利用好校园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1.主动利用好网络教育阵地:要逐步提高全体干部、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通过网上社区、论坛、微信、微博、QQ群等现代通讯方式,建立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平台,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关心的热点,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感知、教育、激励和调控;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健康的网络文化,用良好的网络环境,陶冶学生的情操;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就业指导和大学生生涯规划,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咨询,使他们调节情绪、适应环境、健康成长。团委、思政课部、心理咨询中心、就业中心和学生党支部,要主动承担组织、指导、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教育的职责。

2.不断丰富网上教育资源:建设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学习资源中心,将各专业建设的课程、素材、课件、虚拟仿真实训软件等资源引入网络,让学生通过校园网络自主学习,并实现与教师互动。开辟“时政焦点”、“学校新闻”、“院部风采”等时政栏目,让师生更便捷的了解学校、国内、国际时事。开辟“党史、国情、校史”等教育栏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发引进数字化图书馆、艺术馆及各种结合技能培养和行为养成教育的游戏等知识娱乐性网站,用精彩的网上资源吸引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

3.逐步实现学生工作信息化管理:引入数字化生活、安保、娱乐等服务,提升校园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建设学生工作数据中心、日常管理系统、信息发布平台、党建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管理系统、综合测评管理系统、资助管理系统、就业管理系统、家长互动平台等应用系统,将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整理、归纳、运用和共享;以信息化的手段简化和规范学生工作流程;依托信息技术实现学生工作的无纸化办公,逐步建设面向学生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主动式的综合服务,使学生利用校园网络更加便捷的学习和生活,使教师更加愉悦地处理学生工作事务。

[1]马树超,郭扬.新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非凡成就和经验[J].职教论坛,2009(12):44-44.

[2]陈建忠.高职院校育人根本目标的认知与实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6):67-70.

[3]皮书举,李有斌,陈扬.四位一体特色育人——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解读[N].中国教育报,2012-04-17(4).

[4]张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政策设计及其成效[J].职教论坛,2009(13):18-23.

[5]寿震坤,白文荣.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管理探讨[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76-77.

[6]朱作付,王勇.后示范时期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再思考[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46-48.

[7]鲁昕.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在高职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上的讲话[EB/OL].(2011-06-08)[2014-10-05].http://www.scpcfe.cn/xgzx/tabid/932/ctl/InfoDetail/InfoID/13589/mid/3663/Default.aspx.

[8]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06-11-16)[2014-10-0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45/200612/19288.html.

[9]于淑英,都亚京.关于高职院校提高育人质量的思考[J].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4-5.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高职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