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在校企深度合作中的瓶颈与突破

2015-02-27 09:19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校企深度院校

张 勇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校企合作办, 武汉 430200)

在当今科学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引领着经济水平的发展。高职院校作为培育具有高科技水平、高文化素质的人才基地,应承担起振兴祖国的重任。企业与高职院校的合作关系密切,企业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高职院校的发展则需以企业作为支撑,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在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等方面自我突破,以促进校企的深度合作。

一、高职校企深度合作的概念

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是一种院校与企业在提高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的协同合作、以求得双方共同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是高职院校以社会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与多个企事业单位等校外机构的深度合作,共同对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进行培养。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人才的主要特点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训相互联系,综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职业素养、实践水平及创新能力等为核心,进而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校企深度合作是教育和经济联系实现形象化、具体化的方式。该方式符合教育以顺应经济发展为前提并为之服务的原则。[1]

二、高职院校在校企深度合作中的瓶颈

(一)高职院校尚未形成深度合作理念

校企深度合作是以寻求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四者之间互利互惠的原则为根本宗旨的一种模式。但从当前的合作现状分析来看,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未对校企深度合作的理念形成意识。对于“合作”的理解仅停留于表面,即单纯培养技能型人才,而不注重培养质量;对学生的培养力度和时间不足,造成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及着重培养学生的时间只有学生即将毕业前的一小阶段,仅占据学生总体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不到,[2]对校企深度合作产生极大不利影响,导致高职院校在校企深度合作中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前景让人不禁担忧。

(二)高职院校欠缺服务企业的意识

在我国,传统教学模式对职业性人才的培养特点是单方办学,课程教学较为封闭,学生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极少。受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高职院校形成了独立培养人才的思想观念,以至于在和企业合作期间,服务企业的意识不强烈,致使对人才的培养结果与企业的需求不符。此外,因欠缺服务企业的意识,高职院校没有做到同步了解企业的发展动向,造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进度远远落后于企业的发展速度,培养出来的学生未能满足企业对人才选择的具体条件,严重降低了高职院校的信誉度,对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具有限制性。

(三)高职院校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随着社会的进步,大部分企业逐渐意识到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意义,有效的校企合作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解决高职院校培养人才与企业应用人才之间相互协调的关键。[3]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展开,高职院校旧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顺应时势的发展需求,还有可能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的绊脚石;而没有及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能达到企业的发展需求,更难以满足校企深度合作的发展要求。因此,管理制度的不完善不仅制约了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阻碍了校企的进一步合作。

三、高职院校在校企深度合作中的突破

(一)更新教学模式,培育创新型人才

人才的培育是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双方寻求合作、共谋发展的前提。因此,高职院校应首先更新当前的教学模式,通过企业需求的指引,为社会输送具有创新观念和能力的大批人才。高职院校应增加学生的实训活动以提高其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同时以学生为教育教学的主体,注重引导学生,培养其自主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养成自主探究和创新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推广互动教学,让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讨,对勇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的学生加以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教师应告诉学生考试成绩不是一切学习的目的,而只是对于学习进行考核的一种方式。只有通过考核发现自身的缺陷,并对此作出改进,才会不断进步。总之,新的教学模式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关注发展动态,完善管理制度

在当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和企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而高职院校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塑造了形象,也决定了企业的选择,有利于促进校企的持续合作。所以高职院校应时时关注社会和企业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与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并对双方在合作期间出现的各种新情况进行综合性分析,得出新的合作方案,将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为校企深度合作的可持续性提供有力保障,并在校企深度合作中使企业与高职院校协同发展。

(三)重视校企合作,提高服务意识

在更新教学模式和建立完善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高职院校应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意识。首先,与企业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高职院校办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企业办企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在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利益如资金、设备及场地等后,若得不到来自高职院校的经济收益和长远的发展效益,则双方的合作关系便难以维持。因为不能使经济收益最大化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所以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与校企的合作关系,让企业随时对校企深度合作产生兴趣和合作动力。而企业在追求多方面经济利益的同时,提高竞争力和产品效率等才是企业最主要的目标。[4]因此,用优质的服务给予企业提供帮助是高职院校取得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在发挥其自身科研能力的前提下,为合作对象提供最高质量的服务。

(四)校企深度统一,开展多种合作模式

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是高职院校主要的职能,校企合作可结合这两种职能建立多样化的合作模式。为此,高职院校可通过政府部门的帮助,与多家企业和多所高校对重要的研究课题进行合作,共同探讨;也可参考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极具特色的主题科技园;或根据行业的特殊需要及高职院校自身的特点,努力创办符合企业发展的深度合作模式;此外,高职院校还可允许企业直接通过教育集团对院校的教育教学进行投资并协同管理等。但不管采取何种合作模式,都应在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基础上进行多次试验,并得到肯定后才能大规模推行,这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根本目标和基本准则。校企的深度合作需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前进,最终创建出极具个性并满足社会发展、符合企业需求及院校的可持续性的深度合作模式,同时需加以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五)树立校企合作意识,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树立校企合作意识,首先是从多方面多角度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尤其是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引领者更应具备改革创新的意识。其次是政府部门应加大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力度,完善其行政职能,对高职院校加强调控,政府要为校企深度合作营建良好的氛围,以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此外,提高民众的校企深度合作意识也极其关键。通过这些改变和创新,进而达到增强校企深度合作的力度,提高校企合作的效益。

四、小结

总之,目前高职院校处在校企深度合作发展的瓶颈期。高职院校只有在教学模式、管理制度、服务意识等方面进行突破,并倡导校企深度合作的统一,开展多种合作模式,树立校企合作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才能使校企合作得以深度发展,并为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最大的收益。

[1]陈志强.高职高专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创新研究[J].成人教育,2011(5):40-41.

[2]时奇文.基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思考[J].中国证券期货,2013(1):235-236.

[3]刘玉东.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17):19-24.

[4]王育桥,何玉兰.高职教育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与内容的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4(1):38-41.

猜你喜欢
校企深度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