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实验课程改革

2015-02-27 08:21沈小丽李弘洋潘兰芳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5年2期
关键词:个性特征电路大学生

沈小丽, 李弘洋, 潘兰芳(中国计量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基于“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实验课程改革

沈小丽, 李弘洋, 潘兰芳
(中国计量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90后”已然步入大学校园,成为当今大学生的主流。他们身上有着独生子女、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特点,老式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与“90后”大学生个性之间的矛盾日渐显现,尤其是高等学校的工科类课程教学工作将面临极大的挑战。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就如何与之适应、更加有效的开展“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 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思考,阐述了开展的具体课程内容、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90后大学生; 个性特征;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 教学改革

0 引 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过深,封闭僵化的应试教育、灌输式教育延用至今,高校管理忽视了对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大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素质教育、因材施教不能得到充分体现。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个性化教育逐渐成为各种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教育实践的基本追求。提出并实施个性化教育,是开展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这不仅符合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而且有助于推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也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有助于大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和谐的发展,并能从更深的层面和更综合的角度体现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要求。这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随着“90后”大学生步入高校,“90后”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的典型代表。这一代人身上所具有的全新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都完全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年代的学生。他们更倡导独立、自由、个性和时尚[1]。对新的时代特征和市场需要的挑战,各高等学校都在探索适应其专业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理念,但是切实从“90后”大学生特点入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还亟待进一步探索。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即俗语的“三电”实验,是电类学科方向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实验基础课,既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先导,也是学生毕业后从事电类工作的基础。基于以上因素,如何与时俱进、上好“三电”实验课程,是各高校负责“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教师们应尽的责任[2]。我校该实验课程的课程组,多年来不断探索实验课程改革与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并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在此就我们的教学改革经验、措施以及思考等方面与同行进行交流与探讨。

1 “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以独立、自信、自我、茫然为基本特点,这些都是由当今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的综合因素相互影响形成的。了解 “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有助于我们在实验教学改革时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3]。

(1) 独立与依赖。 “90后”大学生有着很强的独立性,重视个人隐私,对父母、老师的干涉有着强烈的排斥感,信息时代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他们从小就接收着海量的信息,他们的思想过早的成熟,喜欢独立的观察和认识,对待事物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他们认识思考问题及判断能力越来越强。但同时,90后的一代绝大部分是独生子生活在“421”的家庭模式下,集祖辈的溺爱和父母的关爱于一身,从小到大很多事情都是有父母包办,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在日常事务和经济上对家人的依赖非常大。由于长时间在家人的宠爱中,“90后”的学生在步入大学后,团队合作的能力、与人分享的能力较差,经常会与同学舍友产生各样的矛盾。

(2) 自信与脆弱。 “90后”大学生是自信的一代、是张扬的一代,他们大都热情开放、充满激情,勇于尝试,乐于表现自我,有强烈的自我感。但“90后”又是脆弱的一代,他拥有着“70”、“80”后不可比的物质基础,同时当今社会的又让他们不得不加入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人才竞争当中,家长、老师的督促和高要求,经常超过了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长时间的超负荷使的“90后”容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正,甚至有些“90后”大学生产生焦躁、抑郁等心理问题,由于社会的风浪经历的过少,他们的心里承受能力及承压能力都较弱,遇到一点挫折就会觉得孤独、被忽视,觉得人生没有了意义,从而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3) 个性强与团队精神弱。 “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习惯于把自己当成团体的中心,按自己的意愿来满足自己,社会上很多人认为“90后”是缺乏责任感、缺少历史使命感、不理政治、只关心自己。其实我们应正视“90后”的社会背景,这种社会背景与“70年代”“80年代”的背景有天壤之别,他们也热爱和渴望加入集体生活,希望从集体的生活中得到温暖和快乐,能体现自己的存在价值。可是,他们又不愿意放弃属于自己的个性,不愿主动和同学做深入的交流,把自己处在的尴尬境地。

(4) 想要学习与学习目标茫然。 进入大学校后,同在一起学习、生活的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和精英,在各方面就会产生对比,在某些方面很容易使这些骄傲的“90后”大学生们产生挫败感。大学与高中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大学教师在授课结束后一般都匆匆离去,与学生的交流比较少,老师们都在进行自己的课题或科研研究。大学里更重视的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不是像高中模式的“监管式”学习。没有了老师、父母在一旁处处监督、时时指导,还有现今青少年的爱玩、懒惰等习惯,使之无法很快地适应大学独立、自主学习的模式。这样,就造成了部分学生的困扰想要学习却不知道怎么去学习,有学习的渴望但却没有学习的目标,造成学习效果下滑、成绩下降、考试的名次靠后等等问题,但自尊与骄傲使他们不甘于落后,又希望自己能够有一个优异的学习成绩。这种情况久而久之,就会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把精力放在网络上或能找到满足感的事情中。

2 针对性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

针对上述“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我们有计划、有目的的开展了一些“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思考与探索。适当减少一些传统性的、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增加一些设计性的、综合性的实验,增加一些具有趣味性的、个性化的、竞赛性的、团队性的实验环节[4-7]。

(1) 增加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告知于学生每年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苗子很多来源于该课程优良的学生,这样不仅大大提高学生对做实验的兴趣,而且也激发了很多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程组后续课程开放性实验项目的研究。

(2) 增加个性化实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根据学生学习能力自主选择实验项目或自主式命题。要求学生先交设计方案和仿真结果(Multisim11),教师对学生的方案进行批阅,指出方案中不合理之处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借助BB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及时提问,教师及时解答,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有限的上课时间内,很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3) 增加竞赛性实验。模仿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形式,开设以二选一或三选一的选题形式,3~5人为一个组的设计性实验,开展讨论答辩最后择优选出2或3个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实施。

(4) 增加团队性实验。针对一些较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重视学生的团队交流、讨论、分析和学习,开设以3~5人为1个小组的设计性实验,组内人员须有分工合作,几个组开展讨论答辩,增加小组讨论环节(包括方案设计及仿真、PPT制作、学生讲演与评比、方案实施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课程中便于交流、协商、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表1为近几年参加小组讨论形式设计性实验的学生人数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人数逐年增加(由于2013年新仪器的投入,每个实验室安装了投影仪等,我们安排了全部班级)。

表1 参加小组讨论班级数

3 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具体措施

(1) 首先改进实验教学内容比例。分三个层面进行布局安排:① 安排完成电路、模拟、数字和仿真软件Multisim11的基本验证性实验任务及一般性设计综合实验约占50%学时。② 安排增加有小组讨论、答辩环节的实验任务约占20%学时。③ 安排大综合、趣味性实验(根据学生水平选择实验项目或自主式命题),有些在新的实验装置上实现,有些是实物制作约占30%学时。

(2) 实验教学改革,实验设备的完善。我们于2013年9月全面更新了实验室的实验仪器与实验装置,使之更能满足改进实验教学方式[8-9]。在实验仪器方面,我们增加了数字示波器、数字信号发生器和数字交流表等仪器;“三电”中电工实验台及数字模拟实验箱,我们定制了很多新的功能性装置与器件(组合),如开关电源设计、光耦和H桥及电机等以满足新的不同的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需求。

(3) 合适的实验项目的安排。在我们使用的实验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增加或更新安排了不少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内容[10-11]:包括电机测速电路设计、电子骰子电路设计、无线距离检测电路设计、正弦波发生电路设计、矩形波发生电路设计、数控直流稳压电源设计、信号波形分离及合成电路设计和入室人数统计电路设计等[12-14]。

(4) 考试模式的变革。我们安排了新的开放式考试方式以适应“90后”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生可自主选择是否参加这种考试形式。这种考试形式是提前出题、学生自主组队、提前准备、限时操作完成等,类似电子设计竞赛,只是提前出题、实际要求完成有时限。表2为近几年参加开放式考试的人数统计,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这种考试方式有一定的认可度。

表2 参加开放式考试班级及人数

4 结 语

总之,高校教育需要时刻关注“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使其适应当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从而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项艰巨任务既要教育工作者付出努力,更要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雕琢,自我完善,同时也离不开家庭教育的支持和社会的积极关注。

表3 问卷调查表统计结果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我们对参加教改的2个班78人和不参加教改的2个班70人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15],结合教改对“90后”大学生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团队合作精神的提高等(具体见表3)的认可度调查,表3中显示参加教改模式班级同学的认可度明显高于不参加教改模式班级同学的认可度。

通过这门课程教学的方法与措施的改进,比较适合了“90后”大学生独立性、个性、积极主动性的需求,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了大学生对细节的要求,加强了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大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操作得到很大的帮助。从理论出发,教会学生各种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了“90后”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万 珊. 基于“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的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企业导报,2012(21):226.

[2] 沈小丽,潘兰芳,吴 霞,等.《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提高教学效果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21(7):134-135.

[3] 林良盛.“90后”大学生特点及其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77-79.

[4] 李建兵,常青美.电工电子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29-232.

[5] 祝秋文.电工电子基础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8(2):78-81.

[6] 王香婷,刘 涛,张晓春,等.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4):112-114.

[7] 王 波,张 岩,王美玲,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40-143.

[8] 邓 文,苏一丹,龚福忠,等.提高大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134-138.

[9] 徐详征,甘方成,张东波.“电工电子学”实验教学探索与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24(12):124-126.

[10] 潘 岚.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1] 吴 霞,沈小丽,李 敏.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12] 王小海,蔡忠法.电子技术基础实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3] 渠云田,陈慧英.电工电子技术实践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4] 吴 霞,李 敏,沈小丽,等.电路与电子技术仿真与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15] 刘焕阳. 高校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J].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1.

The Experiment Reform Based on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SHENXiao-li,LIHong-yang,PANLan-fang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Institute of Metrology, Hangzhou 310018,China)

The "post-90s" generation has already entered the university campus, and is becoming the mainstream of today's college students. They have the significant features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Internet era, and mostly the only child characteristics. This leads to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s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ies and the old-fashioned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It will bring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university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cours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ies, proposes the necessity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of "Circuit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 and makes more effectively to adapt with these personalities.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content of specific courses, wit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teaching mode reform.

"post-90s"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ity; circuit and electronic technology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2014-03-14

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zc2010033)

沈小丽(1965-),女,浙江杭州人,高级实验师,从事电路与系统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

Tel.:13757136889; E-mail:sxl@cjlu.edu.cn

TM 12; G 642.0

A

1006-7167(2015)02-0182-03

猜你喜欢
个性特征电路大学生
电路的保护
解读电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巧用立创EDA软件和Altium Designer软件设计电路
基于MATLAB模拟混沌电路
大学生之歌
关于对幼儿园教学中教师有效提问的研究
苏轼散文的个性特征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OP.10 No.2 第一乐章
《斗牛士之歌》的曲式结构与演唱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