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2015-02-28 03:34樵,井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参加工发展

王 樵,井 岚

(通化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关于我国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王 樵,井 岚

(通化师范学院 政法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近年来,人参产业作为特色资源产业竞争优势日益显现。为实现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变传统的栽培模式,加快科技创新,扩大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提高人参品牌的影响力。同时,政府要在政策上给予支持,为人参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人参产业;栽培模式;可持续发展

在2010年《中国药典》增补版中,人参的定义如下: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为五加科植物,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厘米,直径1-2厘米,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探究人参这一名字的由来,大都因其外部特征形如人的手足,故称为人参。近年来,人参作为珍稀产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功效和作用逐渐被消费者了解和认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以人参资源为依托的人参产业的竞争优势日益显现,对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人参产业的发展现状

1.人参生产栽培沿袭

我国是人参生产大国,人参栽培历史之久、分布之广、面积之大、产量之多为世界其他产参国所不及。[1]47据有关人参专家考证,早在1600年前,我国就有着栽培人参的历史。发展到唐朝时期,人参的栽培技术已经达到了较为完善的水平。从明朝开始,人们开始用参种繁殖的方法进行人参栽培。目前,人参栽培地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和朝鲜。其中中国人参产量最高,达到世界人参总产量的70%。但是产量最高并不意味着竞争力最强。我国多年的粗放型人参生产模式虽然大幅度提高了人参产量,但人参的品质与韩国相比较差距比较大,导致人参价格偏低,“人参卖个萝卜价”严重影响到参农的积极性。同时,伐林栽参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人参生产栽培模式和种植规模发生了比较大的改变。2011年以后,我国人参产量呈现出下降趋势,但人参产值却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见表1)

表1 2008-2013年我国人参产业产量及产值

2.初级加工与精深加工并存发展

近年来,以人参为主要原料的人参产品加工业逐步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过渡,但仍处在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为辅的加工模式阶段。我国从事人参加工的企业数量比较多,规模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同时,人参加工企业缺乏统一的加工标准和团结协作意识,导致初加工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产品缺乏竞争力。特别是彼此之间的恶性竞争严重影响到人参产业的发展。作为我国人参产业主要竞争对手的韩国人参产业优势明显,人参加工采用统一的加工工艺,且工人的技术比较娴熟,所生产的产品在规格、色泽等方面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而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大部分人参加工企业已经配备了先进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人参产品的加工经验也得到了一定的积累。但缺乏统一的加工标准,在加工工艺和技术上达不到要求,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色泽和质地上仍存在着不足。我国人参产品的精深加工程度与韩国相比较也存在比较大的差距,仍以原料加工为主,中成药和保健品加工所占比重偏低,人参食品开发和生产正处于起步阶段。人参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我国的人参产品缺乏竞争力,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这势必影响到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人参消费与需求状况

在消费者对人参的认知上,中韩存在巨大差距。中国人参素有“百草之王”“中药之首”的美誉,但在国内的大部分地区,消费者对于人参的功效缺乏深入地了解,特别是对人参的食用价值知之甚少,严重影响到人参的消费。韩国人口虽然只有4800万,但韩国人参产品消费规模多达110多亿元人民币;与之相比较,中国人口有13亿,但人参消费金额仅有18亿元,还不到韩国的1/6[2]。造成中韩人参消费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的人参产品品牌效应差,宣传推广力度不足。在买方市场形成后,“酒香也怕巷子深”。在消费者对产品相关信息不了解的情况下,即使高品质的产品也很难完成销售阶段的任务,自然而然影响到人参的消费。近年来,我国加强了人参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帮助消费者进一步了解人参的功效和作用。特别是国家卫计委批准人工种植人参为新资源食品以后,人参制品走进了千家万户,人参的需求和销售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人参的价值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二、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需具备的因素

1.优越的自然环境是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

东北的阔叶林区,是人参生长最为理想的林区。人参的本性是喜欢生长在阴凉的环境中,惧怕被强烈的阳光直射,以散射光和较弱的阳光照射为宜。林下培育野山参,树龄要在20年以上,树种以椴树、白桦、柞树、山榆、核桃楸、色树等阔叶林为好。林下还要有榛柴、刺五加、五味子等灌木和山艾蒿、野豌豆等草本植物构成双层遮阴,郁闭度最好在0.6-0.8之间。人参具有喜阴植物的一切特征,居于喜阴和耐阴植物之间。人参的这一特性,使其具有适应森林自然条件下各种不同光照量的能力。同时,人参也是能够耐寒的植物,最适宜其生长发育的温度在15-20℃之间,而当气温高于30度时,就会停止生长,温度再高便会死亡。相反,如果它在零下40度的冬季也不会被冻死,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待到第二年春天便可继续生长。当然,人参的生长对土壤也有着一定的要求,棕色森林土里蕴含着其生长所需要的丰富的腐殖质。在阔叶林里,由于常年枯枝落叶的堆积和腐烂,产生了许多腐殖质,整体的土壤结构比较疏松,因此能满足人参的生长需要。地处海拔450~1200米的针阔叶混交林带的长白山地区,四季分明,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且透光适中,恰好满足人参生长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环境孕育出丰富的人参资源,成为影响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

2.高水平的科学技术是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提高产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达到资源的合理利用。邓小平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对推动人参产业的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关乎到整个人参产业的兴衰成败。[3]想要推动人参产业的发展,就必须把发展科技作为基石、作为切入点、作为突破口、作为关键。从人参种植角度来看,高水平科技的发展可以为人参种子的选育、土壤的测量选配、肥料的控制标准、病虫害的防御等四个方面提供保障。通过科学检测、分析数据等,研发出科学的种植方法,降低了农药等对人参品质的伤害。从人参加工的角度来看,技术发展水平高可以改变原有的传统加工工艺,在分析人参药理功效、成分构成的基础上,以科学手段把人体的健康需求与人参的有效成分对应结合起来,突出科技在人参生产、加工方面的先导作用,从而增加人参产品的附加值。可以说,技术发展水平越高,越有利于人参产业的快速发展。

3.旺盛的市场需求是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因素

人参作为“百草之王”,其药用价值早已为世界所公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参的使用范围逐步扩大到保健、美容、化工、食品饮料等领域。为实现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需要了解市场,分析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2009年,吉林省开始控制人参产量,着重进行产品精深加工。人参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由原来的每年3000公顷左右控制到不超过1000公顷。人参(园参)作为珍稀产品生长周期一般为4-6年,因此种植面积的变化必然影响到人参的产量。从2013年开始人参产量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达到60%。同时,随着人参“药食同源”政策放开,人参逐渐进入食品领域,进一步拉动了市场需求。我国现在每年消耗人参10500吨,其中5000吨用于药品,其余部分用于食品。近年来,人参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变化实现了人参价格持续走高,较好地体现出人参的珍稀性,推动了人参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实现我国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强化政府管理,为人参产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AP”是英文缩写),来规范我国中药材种植生产,以保证实现产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安全、稳定、有效、可控”的目的。为了推进我国人参产业的规范发展,必须进一步推进依法管理的进程,真正建立起人参从种植到加工乃至销售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在人参种植上,不断完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更新限制超标准的农药使用品种。用法律约束人参加工,取缔非法加工企业,促进人参加工的规范性发展。为了有效地保证人参品质向更高层次发展,必须建立起科学的人参产业发展的行业标准,形成系统的监控体系。科研机构要经过反复的科学检测和分析,逐步完善人参种植标准体系,形成涵盖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的人参产品质量标准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参,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标准,这样不仅可以保证人参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也可以鼓励参农种植高质量的人参。在销售流通领域,针对市场上的恶性竞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引导,形成全程监控体系。

加强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的建设,创建安全标准的生产加工环境,促进人参的科学化种植和精深加工。在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振兴人参产业的意见》中提出:着重加快对抚松人参产业园、集安新开河产业园、敦化敖东工业园、靖宇健康产业园、延吉紫光产业园和长白产业园等6个人参产业园区的建设,并着眼于未来开发建设新的适合人参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示范基地。在园区建设过程中,要运用高水平的科技手段对参地进行对比监测分析,并精选出优质的参种有针对性地种植,从栽培到加工严格按照GAP标准以及GMP标准执行,以保证参源的高质、稳定、可控。依靠人参产业园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中小企业向园区集聚,实现企业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集聚效应,实现人参资源的有效整合。

2.优化栽培模式,实现人参栽培可持续发展

纵观以往各国人参产业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国家的人参栽培都是始于伐林栽参,而最终都走上了参粮轮作的道路。早在20世纪40年代,韩国、日本就因林地贫乏被迫走上了参粮轮作之路,现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参粮轮作栽培模式。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农科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农大和长白县在不伐林的前提下探讨参地短期轮作制。试验结果表明:种植2-4年的西洋参参地,起参后改土可直接移栽人参,且其产量和伐林参相近;种植2-3年的人参地块,起参后种玉米,压肥改土后栽西洋参,也同样可收到良好效果。[4]目前我国已在长白县5万多平方米土地推行参粮轮作试点栽培,未来将在人参主产区大力推广。

林下培育野山参能够有效解决环境保护和人参种植之间的矛盾。经研究证明:林下山参含有多种皂甙、皂苷、Rg2、17种氨基酸、黄酮类、20多种微量元素,多糖、多肽、挥发油、多种维生素等与野山参趋近或相同。林下山参的五形(芦、艼、体、纹、须)也与野山参差别不大,它所蕴含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亦可与野山参媲美,20年以上的林下山参更是为参农带来了比较可观的经济效益。林下山参通过一次性撒播参籽成熟后,自然落地,年复一年,循环往复,既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又让参农世代受益。近年来,我国加大了林权改革的力度,极大地调动了参农发展林下山参的积极性。参农利用丰富的原生态森林资源,将精选出来的野山参参籽,撒播在经综合监测较为理想的原始森林里,让其在本真的自然环境中生长20年,使其品质更加接近野山参的标准。与野山参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一样,林下山参对地理位置、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的要求同样苛刻,所以在播种地的选择上,也要严格按照野山参生长环境标准执行。总而言之,发展林下山参能够实现“以林养参,以参护林,林参并茂,参林双收”的目的。

3.加快技术创新,推动人参产业发展的优化升级

要深入开展人参栽培、加工技术研究,提高中国人参的产品质量。[5]在技术创新方面,要明确企业的主体地位,选拔出经济实力强、市场开发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科技示范企业,重点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对于那些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要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引导企业与科研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医药领域,充分利用人参的根、茎、叶所蕴含的药用价值,开发研究新药品。在食品领域,可以根据人们的消费需求和饮食习惯,研制和开发以人参为原料的人参糖、人参大米、人参饮料等食品。通过科技创新可以保证产品的品质,扩大产品精深加工,改变初加工附加值低的状况,提升我国人参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树立品牌意识,实施人参品牌战略

品牌对于有效传递产品信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产业影响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注册的人参品牌达到数十个,但却缺乏一个在国际市场上真正能够与韩国高丽参相抗衡的品牌。要实现人参产业的振兴,就必须实施人参品牌化战略,打造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人参品牌。按照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的 “长白山人参”商标使用管理规则,统一采用“长白山人参”品牌标准。吉林省目前已有一些企业获得生产 “长白山人参”品牌制品的批准,未来几年更要严格按照该品牌要求,开展第二批、第三批等品牌授权工作,真正将本土品牌做大做强。一是要从源头上严把质量大关,建立专业的品牌原料生产基地,规定原料标准;二是要统一生产标准。对于那些不符合品牌生产标准的企业,取消其生产“长白山人参”品牌制品的资格,更要防止一些不良商家的品牌侵权行为;三是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注重品牌的盈利性与社会的公益性相结合。设立专门的品牌专卖店,注重实体店与网店相结合,用最短的时间提升产品的知名度,销售范围辐射全国的同时推进出口量;四是要注重品牌产品的多层次开发,市场和政府两手协调进行全程监管,共同推进我国人参产业可持续发展。

[1]王铁生.中国人参[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王军.人参产业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3]张谖.吉林人参的创新与发展[J].经济视角,2011(8):28-29.

[4]杨继详.振兴吉林参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J].人参研究,2001(1):9-12.

[5]金慧.人参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J].人参研究,2004(1):5-6.

(责任编辑:吕增艳)

Thinking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Ginseng Industry

WANG Qiao,JING La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Tonghua Normal University,Tonghua,Jilin 134002,China)

In recent years,the ginseng industry,as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industry,its competitive advantage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evident.For achieving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hat needed to do is that changing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mode,boosting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expanding the deep processing of the products,enhanc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ginseng brand for further. Meanwhile,the support in policy from the goverment should be guarenteed,a goo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must be prepared for the ginseng industry.

ginseng industry;cultivation mode;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061.5

A

1008—7974(2015)03—0051—04

2014-06-13

王樵,吉林白山人,副教授。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05.011

猜你喜欢
人参加工发展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清爽可口的“水中人参”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参娃娃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吃人参不如睡五更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