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
——以合肥市9所农村学校为例

2015-02-28 02:41程翔
铜陵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锻炼农村

程翔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调查分析
——以合肥市9所农村学校为例

程翔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00)

中西部农村学校数量少,学生人数多,在运动场馆数量、体育教师素质、体育教学软硬件保障、农村社会特殊人文背景等方面均与城市学校有较大差距,中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无论是在受重视程度还是在物质资源保障上都存在很多问题,均需要认真的探讨和思考。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合肥地区9所农村学校进行调查研究。

农村;课余体育;初中学生

一、学校课余锻炼的研究意义

在我国,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的方法,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活跃身心、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体育教育活动[1]。课余体育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2]。缺乏课余体育锻炼使学生的体质健康出现一定的问题,地区间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造成了基层教育者对体育的认识有很大的偏差,在东部沿海的发达城市中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情况相对较好,软硬件条件优越,而在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情况就不容乐观了。农村学校课余体育锻炼存在一些问题,亟需科学的调查和研究。鉴于此,文章从教育学、体育学的角度对合肥地区9所农村学校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行为特征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出初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有规律性的特征,并对农村课余体育锻炼的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力求为农村学校体育、农村青少年儿童体育锻炼等研究领域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合肥市乡镇一级初中学校九所包括肥东县的元瞳初中、王铁乡初中、马集初中、圣泉初中、肥西县的上派初中、严店初中、滨湖初中、长镇初中、铭传初中。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知网检索有关的相关文献,通过图书馆查阅学校体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书籍多本。

访谈法:对合肥市农村地区中学生课余体育有关问题进行访谈,使本研究的调查结果更加完善。

观察法:对合肥市农村地区中学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进行实地考察,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对合肥市农村地区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问卷调查法:运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向合肥地区农村学校九所中学的初中学生发放问卷,对学生发放450份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每所学校发放问卷50份,共发放450份,回收450份,有效424份,无效26份,学生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

三、合肥农村学校课余体育锻炼调查结果分析

1.学校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

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是指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人体生理机能具有稳定性,只有长时间的适宜的刺激才能让机体功能发生有益变化,因此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是保证锻炼效果的前提。从表1可以看到,在频度方面,每周参加体育运动三次的学生比例仅仅占到男生的15.5%和女生的9.9%。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中小学校学生应当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根据这一文件规定,除每周两次的体育课学生至少还要锻炼三次以上,才符合条例的要求。然而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合肥农村初中学生的锻炼频度显然没有达到《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选择无固定次数的男女生比例分别达到了38.1%和37.4%,这表明被调查地区的学校学生没有形成有规律的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有可能是文化课的学习,课余时间劳动的需要占用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从对农村初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频率的分析可以得出合肥地区农村学校学生每周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率偏低,多数农

村初中学生并没有形成有规律地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习惯。这种课余体育锻炼参与频率不利于初中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也不符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定。

表1 农村初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频度(N=424)

2.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持续时间

有研究表明,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才可能对身体产生有益的刺激,脂肪才开始进行代谢,肌糖元储备升高。从图1所显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28.1%的男生和37.4%的女生活动时间不足20分钟,只有13.1%的男生和8.5%的女生单次活动时间超过50分钟。锻炼时间过短严重的影响健身锻炼的效果,此外锻炼时间过短也压缩了学生作热身运动和整理放松活动的时间,容易出现一些运动损伤。由此得出合肥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单次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过短,不利于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

图1 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

3.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

参加课余体育的时间安排主要指学生在学习之余安排自己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段。从表2中的显示可以看出单次参加体育锻炼持续时间段主要是集中在下午课后和无固定的时间,分别占到学生总数的41.9%和42.6%,学生选择锻炼的时间过于集中不利于有体育场地器材的有效利用,比如下午课后学生集中放学,可供锻炼的场地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而且较拥挤的场地也可能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根据表2的统计结果,有42.6%的学生没有固定的时间进行课余体育锻炼,而体育锻炼要想产生效果必须要有规律的,持续的进行,学生选择无固定时间就显示出这部分同学没有形成坚持规律性体育活动的习惯,这是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发展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从学生对锻炼时间的选择来看,被调查地区的学校在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没有根据学业情况配置好学生体育运动所必须的场地和器材资源,针对学生选择锻炼时间的情况学校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引导学生分不同的时间段进行体育锻炼,比如在上午安排晨练时间,体育大课间时间引导学生进行锻炼。此外还可以按班级,年级,项目分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从而充分的利用有限的体育场地资源为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便利的条件。

表2 农村初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时间安排(N=424)

4.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

由表3可知选择学校体育场地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的比例是最高的,因为学校的场地的规格相对标准,也较为安全,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首选。这就要求学校要根据这样的特点尽可能多的在学生的课余时间里多开放学校的运动场地为学生锻炼提供便利,学生选择学校进行锻炼也与农村地区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有关,笔者在肥东县元疃初级中学走访发现,除了学校的一块不标准的田径场和几块篮球场以外,学生在方圆五公里内找不到任何可供体育锻炼的场所。值得注意的是21.6%的学生选择街头空地进行体育锻炼,街头空地进行锻炼安全隐患太多,未成年人的安全意识较成人来说相对淡薄,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故。对此,学校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安全教育,减少乃至杜绝学生在有安全隐患的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同时积极管理好利用好学校场地,鼓励学生多在校内进行体育锻炼,防范并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表3 农村初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

5.参与课余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

在体育锻炼项目选择的过程中我们采用多项选择的方法如图2所示合肥地区农村初中学生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为跑步(55.7%)、羽毛球(48.5%)、篮球(41.2%)、跳绳(33.7%)、乒乓球(29.2%)、游泳(13.4%)。

图2 农村学生选择锻炼的项目

图3 农村初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进行方式

从图2的统计结果发现,合肥地区农村学校初中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的项目范围广,数量多,选项中所列的12个体育项目都有人选择。从性别差异来看,男生选择的项目以球类项目为主,尤其是篮球选择率达57.5%,说明篮球运动在初中男生群体中普及率较广,受欢迎程度高。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对抗类项目因身体接触多,对抗性强符合初中阶段的男生活泼、好动、喜欢竞争的心理特点,故受到学生推崇。而女生选择的是以跑步、羽毛球、跳绳这样运动量小,身体接触少的项目为主。初中学生经常参加的运动项目排名第一是跑步,占到总数的61%。男、女生的体育态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学生的体育需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有一定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得到重视,与此同时,更多学生愿意自己选择教材[3]。学校相关部门应当针对学生对运动项目的的选择倾向,组织开展相应的活动,如热门体育项目的竞赛,校运动队的训练以吸引初中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余体育锻炼中去。

6.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进行方式

对于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进行方式的调查主要是想从中调查出初中学生是否是主动的参与课余体育锻炼。中学生已经认识到体育能促进学生头脑的发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提高思维、记忆能力和体能机能及适应能力,促进个体社会化进程——社会适应,即知识技能、身体发展、情感意志和社会适应等本位功能[4]。因此主动参与和被动合作参与在动机上和最终锻炼的效果上是有很大的差异,仅仅受家长老师的要求而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在学校生活结束后往往不能坚持参加体育活动,而在学校期间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往往能将体育运动变成一种自觉地生活习惯,最终建立起终身体育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调查显示,从各项的选择率来看,选择与同学家人一起,班级体育,训练竞赛占了多数,也就是说,被调查地区初中学生的锻炼行为更多的是参加集体体育活动或与朋友家人一起进行锻炼,从参与锻炼的内部动机上来看,多属于被动参与,对此学校、家长应当因势利导,多作一下关于体育锻炼有益身心健康的宣传活动,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热爱运动,坚持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

从对合肥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的行为方式的调查结果来看,存在两点问题。一是参与锻炼的频度和持续时间明显不足,达不到国家相关法规政策的要求。二是选择锻炼的时间段不合理,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固定的锻炼时间,未形成有规律地参加课余体育锻炼的习惯。这显示出合肥地区农村学校初中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无论是在受重视的程度还是在物质资源的保障上都与沿海发达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学校数量少,学生人数多,在运动场馆数量、体育教师素质、体育教学软硬件保障、农村社会特殊人文背景等方面来比较,存在很大的差别,均需要认真的探讨和思考。

四、对农村课余体育锻炼存在问题的对策

1.学校体育管理部门要拓展思路,勇于创新,积极主动地改善农村学校学生锻炼的软硬件环境

农村乡镇学校和地区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校课余体育,提高重视程度,加大人力财力的投入[5],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比如将经费重点投入到某一两个中心学校的体育场地,并给出宽松的时间,让区域类其他学校的学生集中有组织地利用优质的场地资源,以此来弥补场地器材资源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2.多角度完善体育课堂教学,为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创设良好条件

学生喜不喜欢参加体育活动跟体育教学密切相关,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所必须的运动技能,知识都需要从课堂教学当中去获得,农村乡镇学校的体育课同样受到软硬件条件的制约,这就要求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和一线的体育教师能积极思考,克服困难,大胆创新,比如合理的确立体育教学的内容,多选用学生喜欢,普及率高,趣味性强的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同时优化课堂教学质量,采用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方法从总体上提高学校体育课的质量,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发挥一线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上多作文章以此促进学生课余体育的发展。

3.从运动项目入手引导学生形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自身的运动技能水平,体能水平,对自身健康状况和体育能力的认识和评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初中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活动。学校相关部门应当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出发,组织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竞赛,如常规化的篮球,足球联赛,多进行热门项目的普及和推广活动,使学生将参与体育运动,学习运动技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这样可以有效解决学生锻炼不足的现状。

[1]曲宗湖,杨文轩.课余体育新视野[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李英.湖南省部分地区农村中学生体育态度和体育行为的现状调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6):111-114.

[4]陆海英.对株洲市城区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1):272-274.

[5]许红峰,等.福建省农村中学体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1999,(8).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s——Taking 9 rural schools in Hefei area as an example

Cheng Xiang
(Tongling University,Tongling Anhui 244000,China)

The number of school in villages and towns of rural area in Midwest is less,meanwhile,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this area is more.There are big gaps in some aspects comparing with city schools,such as the number of sports venues,the quality of PE teachers,the protection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Sports teaching,the Spe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rural society and so on.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problems,both in the important degree and the stronghold of material resource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Those are all needed to be discussed and thought.This article conducted a survey and research of 9 rural schools in Hefei are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ry,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rural area;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G807.3

A

1672-0547(2015)04-0090-04

2015-06-27

程 翔(1987-),男,安徽铜陵人,铜陵学院体育部教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锻炼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
从体能角皮谈中学课余三级跳远训练
抓好中学生乒乓球运动员课余训练应注意的几点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