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探析

2015-03-01 06:51赵娟
亚太教育 2015年28期
关键词:课程考核平时成绩权重

文/赵娟



高校课程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探析

文/赵娟

摘要:平时成绩作为高校课程考核中一个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校课程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权重具有现实的意义,既可以作为高校课程考核的一大利器,同时又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做法虽然大有裨益,但其在实行的过程中遭遇到不少困境,它们包括:平时成绩评定无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平时成绩的公平性遭到质疑;平时成绩评价效率低下。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笔者提出一些相应的措施,以期对改善这种困境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课程考核;平时成绩;权重

作为考察学生学业水平和检验教学效果的课程考核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究竟什么样的课程考核才能最大限度的检验出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真实的学业水平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高校的课程考核一般分为两个部分:平时考评和期末考试,每门课程的最终成绩是平均成绩和期末成绩的加权和。根据网络上的可以寻找到的资料分析,多数高校规定是采用平时成绩低权重和期末考试成绩高权重的做法,一般平时成绩占总课程成绩的20%~40%左右。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许多学者也开始质疑这种权重分配的合理性,近年来,更是有不少高校出现了在课程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趋势,有的甚至达到了60%,这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然而,在其实行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很多困境。

一、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意义

(1)温和的高校课程考核改革

目前高校课程考核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考试方式单一和评价取向传统的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的手段是闭卷考试,更多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能力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期末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占较大的比例,昭示评价取向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评价的反馈性功能,忽视了学习的过程。高校课程考核的现状直接导致了高校教育质量的低下。因此,对其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现有的社会和体制下,考试评价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逐步展开。在这条改革的道路上,无论是评价观念还是评价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性和现实性,过于激烈的变革不一定能够取得好的效果。

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温和突破口,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少改革的阻力。首先,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举措并没有完全否定原有的评价观念,保留了原有评价观念的有价值部分,它保留了期末考试的形式并使其在最终的评定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其次,通过各种方式考查学生的平时表现,并提高其在最终成绩中的权重,这种改变兼顾了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同时对目前的考评制度不会产生大的冲击,相对来说,是对当前考试制度的有益补充,是一种温和的变革。

(2)有利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何谓有效的“教学”?有效的教学是指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学习兴趣。二是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能够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高校目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普遍不高,对高等教育质量的下滑负有一定的责任。高校课堂教学有效性偏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学生普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没有使教学在学生想学和愿意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告知学生明确的教学目标不够重视,学生对要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比较模糊;再次,很多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背景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不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也不能因材施教。正是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高校的学风、教风甚至是教育质量的不断滑坡。

要克服上述矛盾,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综合治理,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无疑是有助于该问题解决的有效方案之一。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查,增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可能因为平时成绩多元评价的标准,使学生增加了表现的热情,从而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对学

生平时表现的关注,有利于教师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也有利于学生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教师更有可能较好地调整教学目标并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学。总而言之,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有助于重新构建良好的学风和教风,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更是切合了素质教育理念在高校的诉求。

二、考核中加大平时成绩权重所遇困境浅析及改善建议

从以上分析中可看出,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权重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其实现实的实践中却遭遇到了种种困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时成绩评价无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所谓评价指标是指能够反映评价对象某方面本质特征的具体化和行为化的主要因素,是对评价对象进行价值判断的依据。对于平时成绩的评价来说,其评价指标就是要确定哪些因素能够反映学生平时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业水平及能力。目前,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还比较混乱,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很多人把评价指标和评价形式混为一谈。其实不然,评价指标解决的是“评什么”的问题,是评价目标在操作中的具体化。评价形式则解决的是“怎么评”的问题,是衡量达成评价指标程度的具体形式。不同的评价方式体现着不同的评价指标,一种评价形式可能体现着若干个评价指标,一个评价指标也可以通过多种评价形式得以体现。

目前高校中平时成绩的评价只是见到其评价形式而已,而未见其评价指标。

高校教师评价学生的平时成绩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学生的到课情况,这一办法主要是通过上课点名的方式来找出缺课的学生,用以作为平时成绩给定的依据;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这是教师经常使用的考核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方法;课堂表现,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次数来给定平时成绩。教师会在课程的进行中,选择其中几种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其选择行为具有随意性和主观性,缺乏对评价指标的考虑,妨碍了整个评价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各学科的特点,科学地制定平时成绩的评价指标。高校教师可根据制定的评价指标,结合课程的特点,学生的实际需要及自己的授课方式,来确定相应的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创立具有自己特色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平时成绩的评价标准也很混乱,评价标准即是衡量评价对象达到评价指标要求的尺度,而高效的评价标准并无统一的,一般是由任课教师确定,并且,在同一学校,同一个年纪的统一课程中,不同教师对于评定的程度以及评定的档次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各自为政。因而,在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成绩不具备可比性,妨碍了评价的公正性。所以,在确定了平时成绩评价指标的同时,确定评价标准也是极其重要的。

2.平时成绩的评定的公平性遭到质疑

平时成绩考核形式具有多样性,评定的过程是由任课教师把握,相对个人化和主观化,很多人质疑平时成绩评定是否能够公平公正,也因此把削弱平时成绩权重的做法看作是维护学生以及课业评价公正性的合法作为,而把公正性寄托在看似公正的期末闭卷考试上,甚至有人提出把平时成绩从总成绩中剔除掉。事实上,即便是否定了平时成绩评定的公正性,目前高校课程考核的公正性也是经不起推敲的。期末闭卷考试无论是试题编制、考试管理以及评卷过程和分数的使用都不具备科学性,更不要论公正公平性了。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对平时成绩评定的公平性有质疑就否定它。

平时成绩的评定犹如闭卷考试成绩一样,有它自身对公平性的局限,但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降低这种局限。首先,高校应该建立一套公开透明的平时成绩评定制度。制度应该对教师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规定;对教师的具体操作规范作出明确规定;对违规行为的处罚作出明确规定等。其次,高校应该建立学生评价仲裁机构,以便提供专门的渠道供学生投诉评价中遇到的不公平问题,并能够帮助检验和解决。再次,教师应该为满足评价的公正性付出主观努力,高校应该帮助教师确立公平公正评价的观念,帮助教师提升评价的能力。因为就个人因素讲,教师的错误评价观念和低下评价能力均会降低评价的效率和公平性。

3.平时成绩评价效率低下

平时成绩的评价效率主要是看评价结果是否能够真实有效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从教师方面而言,在现实高校课程考核中,虽然很多教师肯定平时成绩的重要性,但是,由于要公正公平并细则化的来评定学生的平时表现所占用的时间和精力过多,往往不愿意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它的权重,仅仅把平时成绩当作是一种敷衍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更加主观与随意,凭自己的印象给分,更有甚者出现了暗厢操作,关系好的同学便提高评定分数,这样评出来的分数当然不能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从学生方面而言,由于评价指标的不明确和评价标准的混乱,教师评价态度的不端正、评价观念的错位和评价能力等问题,学生也不能正确对待平时成绩的评定,使得他们为获得高分而投机取巧。例如,很多学生用抄袭的方式完成课程论文,并因此取得高分,或者让别的同学代替自己去上课以保证自己的到课率而拿到较高的平时成绩。

为了有效解决这一困境,首先要提高评价的科学性,确立比较明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教师知道“评什么”以及评价的标准,才能够采取恰当的评价形式,并在评阅的过程中确定学生学习的档次。学生得到评价的结果,才能够通过比照评价标准确定自己的学习状况,作用于今后的学习。其次,要加强教师评价素养的提高。教师应端正对于平时成绩的态度,把平时成绩放在和期末考试一样的高度,认真记录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平时的学业情况,为最后评定平时成绩做好准备。另外,教师还应该针对学生的平时表现给予一定的反馈,通过反馈,学生才能及时了解到评价的公平以及效率,最重要的是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程度从而监督以后的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和评价,提高高校教学和评价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在加大平时成绩权重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加大平时成绩权重要避免过分强化平时成绩的分数,从而造成学生为了分数而学习,没有分数就不学习的局面。平时成绩评定只能作为一种外部强化手段,最终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尝试在在处理平时成绩评定结果的时候,通过描述性的总结报告,或是建议性的小结,给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和指向未来发展的建议和意见,这样有利于淡化分数的副作用,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光扬.教育测量与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许成安.黄家新.大学课程平时成绩测定依据的比较研究[J].中国大学教育,2005,(7).

[3]姜玮.郑艳红.对国内有效教学的含义及评价标准的反思[J].教育探索,2011,(6).

[4]范德伟.对平时成绩设定的思考[J].教育发展与研究,2009,(22).

[5]张桥银.高校课程考核中学生平时成绩评定的调查与研究—以贵阳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2013

[6]邓家荣.大学生学习成绩评定与教育公平初探[J].教育探索,2011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 (2015) 10-0267-02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平时成绩权重
权重常思“浮名轻”
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的探究
让平时成绩回归本真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平时成绩评定与构成——以河南工业大学为例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
海上专业英语平时成绩信度与效度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