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集团治理模式初探

2015-03-01 03:10广西南宁市民主路小学530023梁建华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30期
关键词:办学学校教育

广西南宁市民主路小学(530023) 梁建华

小学教育集团治理模式初探

广西南宁市民主路小学(530023) 梁建华

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议题,这就需要学校重新审视自我,从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出发,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不断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小学教育集团 治理模式 初探

常委习近平在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首次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的概念。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现代化之外又提出了制度建设的现代化目标,极大丰富了我国现代化的内涵,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改革和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引领作用。

我国教育事业也处在全面深化改革之中,深化教育改革的目标自然而然定位为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建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目标已逐步形成共识,正在转化为积极行动和社会的正能量。当前,义务教育综合改革要求教育发展更加符合社会需要、时代趋势及自身规律,“教育治理”成为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关切点,且教育从“管理”走向“治理”是一种重大的理论创新和路径创新,需要学校重新审视自我,从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出发,优化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不断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在满足周边百姓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教育需求的同时,集团化办学背景下的“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议题。不难发现,集团化办学相对于过去单一校区的办学模式,问题和困难迅速增加:管理层级增加了,亟须机构的扁平化;部门叠合增多了,亟须职能的协同化;校址离散增大了,亟须沟通的即时化;师资规模增长了,亟须价值的共通化;生源范围增容了,亟须测控的灵敏化。笔者根据自身的学习和对南宁市民主路小学自2012年秋季学期开始形成一校多址的集团化办学格局的观察,认为可以从价值目标、组织架构、制度安排、办学自主、多方参与等五个方面不断探索,尝试构建集团治理框架,全面拓展办学规模效应,不断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建设。

一、集团治理的价值目标

学校内部的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实为一所学校的办学思想、价值追求的外在表达。因此,一个清晰的价值目标是学校治理的逻辑起点。在南宁市民主路小学教育集团的构建过程中,学校基于“恒守本质 至于幸福”的核心办学理念,不断强化“研修精进 康德智能”的学校精神的宣导,致力于实现优质的课程、优质的课堂、优质的教师、优质的资源、优质的机制在内的多项优质目标,为每一位学生建设优质的教育生态。

二、集团治理的组织架构

该校组建集团管理委员会,由书记、校长、几个校区的常务副校长共同构成集团决策管理中心,从机构设置上强化集团概念和集团人的概念。在权责设置上,条块并举;在管理层级上,纵横贯通;在质量控制上,统分结合。

三、集团治理的制度安排

传统的学校管理往往是单向的,现代的学校治理是体系化的。在集团化建设过程中,多校区管理内容的复杂性愈发要求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此,南宁市民主路小学针对集团建设的核心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制度安排,确立了集团管理的五大机制:协同机制协调和管理各校区的运行,实现组织管理、规章制度、教育特色、管理队伍、重大活动在校区和集团层面的有效协同;流动机制帮助集团整体统筹内部资源,在人员流动的基础上,逐步强化思想、理念、项目资源的深层流动;复盘机制强化各项工作的效果监督,形成闭环管理,沉淀教育精品;荣点机制和榜样机制不断提升教师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提升集团各校区教师的职业素养。五大机制共同联动推进集团建设的“理念互联、机制互动;课程互联、课堂互动;活动互联、科教互动;师生互联、管理互动;校区互联、品牌互动”。

四、集团治理的办学自主

教育治理旨在构建政府、学校之间的新型关系,强调管办分离,尊重学校办学的自主权。教育部发展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杨银付认为:“在管理办学评价的系统中,‘办’是核心。教育政府部门只能提供政策,不能提供教育,办学质量直接决定教育质量。学校是教育的细胞。改革体现在学校层面才能见到实效。首先,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好地立德树人作为根本要求,教育方针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前尤其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其次,把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三个着力点。”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在发展过程中,向来充分尊重政府赋予的发展权力和自主发展空间,清晰地认识到所肩负的“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发展责任,在“建设特色鲜明、现代化的、首府一流的小学教育集团”这一发展愿景下,目前正积极开展集团章程建设,凝练办学理念与价值认同,着力解决集团办学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统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建设,使之成为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的基本规范。在办学过程中,课程自主一直是学校落实办学自主权的核心环节,增设了丰富多彩的学科、体艺校本课程。

在学科课程方面,赋予学科课程以校本特色,已经有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1.口语交际

一至六年级隔周一节,低年级以说优美词语、造句为主要训练内容,中年级以说成语、描述场景片断、新闻播报为主要训练内容,高年级则以口头作文、演讲、辩论等为主要训练内容,培养学生在不同年龄段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敏捷的思维。

2.阅读

一至六年级隔周一节,充分利用学校和阅览室,让每位学生隔周一次到阅览室由专职教师上阅读课。学生还可以从学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各班语文教师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籍供学生阅读。每位学生每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5本。这样能大大地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经典诵读

一至六年级每周半节,利用一节午读课的时间(2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学校把小学生应该会背诵的80首古诗按难易程度分成8个部分,一至四年级的学生每个学期完成一个部分(10首古诗)的背诵任务。五、六年级学生则背诵一些由学校精心挑选的优美古文,每学期3-5篇,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4.数学思维(数学探究)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学校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在每周各年级开设四节数学课的基础上,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数学思维课,中高年级每周开设一节数学探究课,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运用能力提供了有力的课时保障。

5.英语口语

按照国家要求,三至六年级学生每周开设3节英语课。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基础和有更多的时间练习英语口语,学校特别在低年级开设每周两节“攀登英语”口语课,让低年级学生扎实英语基础,顺利过渡到中年级常规英语的学习。中高年级每周还增开一节英语口语课,学生在英语口语课中利用所学过的句型进行会话练习,有效地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

6.校外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每周5天的上学时间,有半天时间在校外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由学校科研室负责统筹、设计和组织每周各年级的实践课,各年级活动主题为:一年级——走进大自然;二年级——走进文化;三年级——走进科技;四年级——走进影视。

上体艺课程方面,为了更有效地开展体育艺术2+1活动,保证每位在校小学生拥有至少2项艺术和1项体育技能,学校分别在原有的体育、艺术等国家课程基础上开设以下校本课程。

1.沙锤、口琴

低年级开设沙锤课,中高年级开设口琴课,要求在每节音乐课课始或课尾用10分钟进行。低年级的沙锤主要训练学生的音乐节奏,中高年级学生要求每学期把课内学过的所有歌曲吹奏流利,并会吹奏1-2首课外歌曲。

2.摄影

中高年级开设摄影课,要求美术教师每学期用4-5个课时教学生摄影知识和技巧,并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拍摄活动,每年利用儿童节、元旦进行全校作品展览。

3.跳绳

一至六年级开设跳绳课,低年级单人跳短绳,中高年级集体跳长绳或花样绳。要求每节体育课前10分钟进行跳绳训练,在学校“月运会”中设计不同的跳绳项目进行班级比赛,并在每学期末进行跳绳检测。

在具体实践中,学校不断推动课程内容的丰富和课程形态的跃变,尽可能地让学校课程呈现出一种多元并存、和谐发展的基本态势。

五、集团治理的多方参与

教育治理的突出特征是多主体参与的合作管理、共同管理、共同治理。政府、学校、社会组织、教师、家长、学生都是学校治理的参与者。教育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追求的是一种多元治理主体的互相信任、整体协调的最佳状态。南宁市民主路小学在集团化办学中,注重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共同治理。

1.引进智力支持

学校将“广西名师工作室”作为专业组织介入学校教育集团的发展战略、运行机制、师资培养、学科建设等各个环节。同时,还与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教育学院广泛开展项目合作,整体推进集团发展。

2.尊重教师主体地位

集团明晰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和工作程序,充分发挥教代会作为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主渠道的作用。为进一步推动教师参与学校治理,形成职业自觉,集团组织开展“师带徒”活动,充分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2012年秋季学期以来,跨校区的联合教研活动如火如荼,有效推动集团治理结构的“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另外,学校还结合岗位设置和聘任,成立“学术委员会”,赋权于教师进行自主管理,拒绝行政权力包办。

3.推动学生参与治理

学校通过“少代会”“毕业生临别留言”等形式充,分吸取学生对于学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4.创新家长参与治理的相关机制

集团各校区成立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并在家委会的带动下,以“民主讲坛”“家长论坛”“网上家长会”等多种形式为载体,充分发挥家长群体的教育智慧和教育力量,让教育超越学校的围墙和教师眼界的限制。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努力,不仅保持自身的教育品质和办学特色,而且品牌延伸、平台升级、规模效应日益显现,学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得到深度传播,重要机制得到深度运转,优质资源得到深度拓展。

(责编 童 夏)

G76

A

1007-9068(2015)30-083

猜你喜欢
办学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