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四能”目标下的课堂教学

2015-03-01 02:02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226600卢月琴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32期
关键词:平均数情境数学

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226600) 卢月琴

浅谈“四能”目标下的课堂教学

江苏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226600) 卢月琴

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基于“四能”的教学改革已成必然。从课例研究角度出发,以“问题”为切入口,通过在情境中孕育,在开放中显露,在辩论中分析,在生活中沉淀等途径,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

四能 小学数学 问题意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由“两能”向“四能”的转变,即在原有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增加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本文结合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平均数”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以“问题”为核心,以能力发展为主线,打造精彩的数学课堂。

一、在情境中孕育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状态下,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会更加突出。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用鲜活的事件来诱发学生提出有效的、真实的、有指向性的问题。

在“认识平均数”教学中,我将教材上设计的静态情境图,转变成学生亲身参与的比赛活动。课前我准备好套圈的玩具,邀请一些学生参与游戏并拍摄成视频。在课上向学生展示视频,并记录如下游戏结果:男生队一号5个,二号8个,三号4个,四号7个,共套中24个;女生队一号3个,二号8个,三号7个,四号4个,五号7个,共套中29个。

师:正如大家所见,我宣布女生队获胜,掌声祝贺。(话音刚落,有的学生欢呼雀跃,有的学生皱眉沉思)

生1(气愤地站起来):老师,你不公平。人数不一样,这样不公平,女生必须去掉一个。

师:那去掉谁的成绩?(男生提出去掉二号女生,女生则想去掉一号女生)

师:如果去掉一号女生,则女生队获胜;如果去掉二号女生,则男生队获胜。该怎么办呢?

生2:为了公平起见,可以去掉一个成绩不高也不低的女生。或者可以算出女生队平均套中几个,然后用29减去这个数。

……

在熟悉的游戏中,学生敏锐地发现了比赛规则的不公平性,并马上抓住问题的关键提出质疑,在质疑的基础上学生充分假设,反复推敲,最终成功地将平均数的概念带入了课堂,体验到引入平均数的必要。这样,就让学生在玩中生疑,在疑中探索,在探索中释疑,打造一个完美的数学学习生态链。

二、在开放中显露问题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在数学学习中,当学生习惯性地从不同视角去看待问题,从不同途径去尝试、比较、发现,那么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自然水涨船高。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自己去提出问题、品味问题,探索问题的有效性,并交流所提问题的数学学习价值。正是这样的训练,让学生在不经意间掌握了提出问题的方式方法,还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敏感度。例如,在学生认识了平均数后,我又出示了一组班级部分学生的身高统计图,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平均数的理解提出相应的问题。这样开放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的平均身高是多少?”“最高的与最矮的相差多少?”“平均数比最高的矮多少?比最矮的高多少?”“用先加再除的方法来计算的话,要处理的数据比较大,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加强自我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问题的提出绝非看上去那么简单,学生首先要激活生活经验和数学学习经验,立足于数学本质的基础去自我尝试、推敲、验证,然后才能肯定问题的数学价值。当他们的问题被同学所认同,被教师所赞许,他们的数学学习情感会进一步被激发,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三、在辩论中分析问题

数学家陈省身曾经说过:“数学是自己思考的产物,首先要能够思考起来,用自己的见解跟别人的见解交换,才会有很好的效果。”教师就要立足“先思考再交流”的原则,让学生首先对问题有深刻的理解,有自己的见解。

在引入用平均数来解决“男生女生队谁获胜”的提议浮出水面之后,我让学生在小组中继续交流,其中一个小组的交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1:去掉一个女生的成绩确实公平,但是五个女生套中29个,平均数不好算。

生2:她们的平均成绩比6个少一点。

生3:我有办法,四个男生的总成绩为24个,那么男生的平均成绩为6个,假如再增加一个男生总成绩就是30个,所以男生获胜。

生4:可是增加的男生就一定能达到平均数吗?女生肯定会提出质疑的。

生2:其实我觉得直接比较参赛男、女生的平均水平就可以了。

生1:这个办法不错。就按照现在已经比过的来计算平均数,用平均数对平均数,这是最公平的,双方都无话可说。

学生就在这样的交流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作为一名“倾听者”“欣赏者”的我不由得为学生出色的表现竖起大拇指,学生就在这不经意间创造了精彩,在这不经意间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在生活中沉淀问题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又作用到生活实践中。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能脱离生活实际,要让学生集合生活经验对数学有一个再认识,让数学在生活中闪耀,在生活中积淀,在生活中升华。

在教学中我出示了一个问题:水池边竖着一个告示牌,上面显示“平均水深110厘米”,小明觉得自己身高145厘米,下去游泳不会有危险。

生1:有可能有危险,平均水深不代表每一处水的深度。

生2:我也认为有可能有危险,110厘米是水池的平均水深,所以,可能有的地方水没有110厘米深,有的地方比110厘米深,还有可能超过145厘米。

生3:就是啊,水池边上肯定浅一些,中间会深一些,平均深度是110厘米,中间两米深都有可能。

……

因为这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学生都有感而发。在用数学“武装”好自己之后,学生都能自觉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这对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平均数,运用平均数来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学生在这样的体验中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价值,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自觉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由“两能”向“四能”的转变给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一个更完善更完美的规划,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做到重点突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纲,切实落实好课改精神,推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向更高点攀登。

(责编 金 铃)

G623.5

A

1007-9068(2015)32-08

猜你喜欢
平均数情境数学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不一样的平均数
护患情境会话
护患情境会话
关注加权平均数中的“权”
平均数应用举隅
说说加权平均数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