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强化爱的教育

2015-03-01 14:16福建省南平市大横中学梁全开
学苑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同学孩子文化

福建省南平市大横中学 梁全开

相对城市中学而言,乡镇中学的最大不足是,绝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偏僻的农村,落后的农村文化条件和学习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因而影响着现代教学的效果,怎样利用相对相对偏僻落后的农村环境条件为教育服务,化不足为优势呢?这是搞好乡镇中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教材发现,承担着培养学生人文精神重担的思想品德教学,已把人性中最重要的东西——爱和生命意识放置其中,让我们去开掘,去探索,让我们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并把爱的种子播撒到他们的心田,引导他们用爱来塑造生命,奉献他人,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可见,教材与课程标准的精神高度一致,因此,引导学生去发现“爱”,体味“爱”,进而释放“爱”是我们必须树立的新理念,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强化“爱”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的意识呢?

一、体会亲情,感悟父母的爱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相对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相对细致周到的关爱。他们错以为他们生来就该享受着一切,因而他们缺乏对爱的感动,更不要说回报了。再加上现在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农民劳动力的剩余,为了解决家庭经济的拮据,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双双外出打工,用来补贴家用,家里就剩下老人和孩子,这就是给学校留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些孩子大部分有这几方面的问题:

1.由于父母都长期在外,孩子就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也就是平时父母对他们的“爱”,他们也就比较孤独,如果长期下去他们的性格就变得比较孤僻,不善于与人交往,这样时间久了,就容易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2.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照顾孩子的重担落在老人身上。这些老人只是一味地宠爱,对于孩子错误的行为,无法得到及时的教育,更不用说是用现代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教育孩子,这些孩子往往性格过于放纵,老人无法对他们产生约束力,容易使孩子走上犯罪。这样,就在社会上留下了一个“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些孩子们长期下来,他们的父母就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特别是“爱”的教育,甚至一味以种种的物质生活来满足他们的孩子,认为用丰厚的物质生活就能满足他们子女所谓“爱”的需要,这些孩子们得到的只是父母们物质上的关爱,精神上的关爱却很少。这样的孩子,总是认为父母给他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却不知道自己应该给父母的爱,这样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更谈不上爱别人,这样的孩子心理上都不健全,他们是无法发现父母爱的无私,爱的艰难,爱的崇高。因而,他们往往对父母蛮横、粗暴,从而伤透了父母的心,在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学生学会体会亲情,感悟父母的爱,引导学生配合教材,扩大阅读,去体会浓浓的亲情,去感悟血浓于水的亲情,这是一个很好的进行爱的教育的契机。发动学生在网络文字里找寻最能打动自己的关于父母爱的故事,相互学习和交流,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对父母爱的认识,最后以“我的父母”为话题,写一篇小文章,请大家在课堂上演讲给班里同学听,听完之后,谈谈各自对父母“爱”的看法与体现。

我们学校是属于寄宿制学校,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又是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应特别给予关怀,应该身上肩负着爱的教育的责任。我们要像父母那样爱他们,生活上给予帮助,还常常找他们谈心,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给周围同学关爱。让他们知道,如何去爱别人,同时也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关爱。从中也得到了集体生活的快乐。

二、融入自然,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大自然不仅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存的家园,更是为我们建立了一个心灵的家园,这就是自古以来的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根本原因。大自然独特的美,大自然对人心灵的抚慰作用,光凭读书、看电视、赏音乐这间接手段是不够的,必须适时地带领学生扑向大自然的怀抱,融入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组织学生“看看大自然”。每一个生灵都有自己生存的价值,所有的生命是平等的,所有的生命都是美好的,用这种的眼光去看狼时,它不再是凶残的象征,它也有温情的一面,强力向学生推荐法布尔的《昆虫记》,科普特的《松树》,冯骥才的《珍珠鸟》,詹克明的《敬畏自然》,以及中学语文课文的《大自然的语言》等,一些科普的说明文,让他们边观察、边体验、边交流、边写心得。

我国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之所以他会写《水经注》,他是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特别是他的母亲对他的影响,从小他对大自然的爱,并常常带他到大自然中去体验生活,使他从小就对大自然的热爱,淡泊名利、富裕为家庭,使他成年后不取功名,常常独自一人外出,一去就是好几年,据说,有一次他一人到一个没有人去过的地方独自一人进入一个山洞,险些被毒蛇咬死,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他对山河的热爱,他每到一处,都把它记录下来,成就了他后来的地理与文学的巨著《水经注》,留给后人的一笔巨大的财富。

三、与青春携手,滋味友情的爱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表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现在的中学生部分地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他们自以为可以我行我素,丝毫不考虑他人的感受。表现在与他人相处时缺乏合作精神和宽阔胸怀,导致与他人的频繁发生摩擦,究其原因,就是跟同学的健康交往太少,看不到同学的长处。因此,应组织学习小组,让大家在互帮互助中感受友情的可贵,讨论会的开展(以一个中心主题)让大家在唇枪舌剑里发现友情的可爱,体育运动会的举办,让大家在竞争的氛围里领略团结的力量等。

例如,2008年元旦那天,我们班组织一次聚餐活动,班里有四十多个同学,分四个小组,进行一次班级厨艺大赛,每一个小组10个人,自行组合,男、女搭配一样,共四桌,晚宴的菜,全部都由同学们自己准备,由老师当评委,评出最佳选手,最佳团体,晚宴结束后,接着又进行一次“OK”音乐比赛,让班级里的同学们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集体的生活的快乐。在团体活动中,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团队精神,更增强了他们之间友情“爱”的发挥,而且也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班级同学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这就是“爱”的力量。

四、关注平凡,释放对普通人的爱

平凡的生活是普通人最具本质特征的存在方式,平凡中往往孕育着不平凡。他们往往最无矫饰地、最无功利地、最自然地流淌出人性中的真善美。当普通人以生命的本原状态呈现时,这本身就提高境界的美,应引导学生关注平凡,关注身边的普通人。在课堂里列举身边的感人事例,战争中无数无数人对战火里的人民抱以悲悯的叹息是一种美,值得我们去深思。残疾夫妇砸锅卖铁救治生命垂危的养女的忘我是一种美,值得我们去赞叹,要我们引导关注平凡,关注普通人时,我们的学生一定会被他人身上朴实的人性之美所打动,一定会激发出对他人的热爱。

我班里有一位女同学,父母在外打工,住宿在校,每个月经期都会有痛经的症状,我在家里特意为她准备些药,一天,她与几个女同学一起上厕所,刚走到半路,突然疼痛不止,无法忍受,蹲在地上,脸色极为难看,同学们急忙给我打电话,我赶到时,只见我们班上的班长施道生、小调皮汪斌斌、大个子丁积深,三个男同学也赶到,站在那不知所措,我看到这种情况,说:“快,送医院!”病人个子比较高大,我正要蹲下背时,小个子班长施道生,拉起女同学,就往自己背上挎,说:“老师,我来,我是男子汉。”说完背起就走。背上的女同学比施道生的块头大多了,他能行吗?我好感动,在一旁不停地表扬他,鼓励他,到半路上,由于他个子太小,体力不支,速度慢了许多,这时在一旁的班里最调皮的大个子丁积生忍不住说:“我来!”紧接着,他快速地接过病人,又向医院跑去,到了医院,那位小个子班长风趣地说:“只是你太重了,该减减肥哟,要不我们可背不动你。”说完,大家都笑了,医院里充满了“爱”的气氛,我也感受到了友情的魅力。后来,丁积深偷偷地告诉我,他那天,开始也很想背,就是不好意思,后来在路上老师说的“同学之间,亲如兄弟姐妹,不是外人”这句话使他深受感动,我马上就表扬了他,他说:“你比她的哥还帅!”他也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笑了。

五、培养健康的个性爱好,彰显对生活情趣的爱

学生也有一定的“爱好”,比如弹琴、书法、画画、跳舞。但这些并不是学生的爱好,而是家长的爱好,而且,实质上并不是爱好,而是跳“龙门”的另一捷径。集邮、剪纸、下棋、听音乐、上网、军事等都以“耽误学习时间”为理由而被封存,学生成了纯粹做题机器,他们情趣的天地一片荒芜。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给他们发展个性爱好的空间是重要的途径。我们应组织小制作展览、集邮展览、开展猜谜活动、定期举办棋艺比赛等。充分给他们提供“玩”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领略生活的美,进而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往常会听到一些教师说学生有这样或那样的特长或爱好,比如,这个学生善于思考,那个学生有音乐才能,那个学生绘画很出色,这也就是因为有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才有学校生活的鲜活多姿和学生课堂多变与多趣。在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上,有的学生有很强的政治敏锐性,他们能很快把得到的信息上升为思想品德的理性,并用政治术语表达出来;有的学生语文素养很好,能很快地把各类素材整合成条理清晰、文采飞扬的好文章。有的学生十分健谈,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上台发言,演讲大方,有的同学极具表演才能,课堂即兴表演可以顺手拈来使课堂顿时一片欢声笑语。在组织课堂活动时,将学生进行合理搭配,使每一个组的组员能个性特长互补,俗话说:“三个人一台戏。”有了这种学生资源的源头活水,我们的课堂自然能精彩纷呈。

六、沉浸书海,弘扬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爱

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要引导学生深深地沉浸在民族文化之海中。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我们除了让学生在中国民族文化的海洋里畅游,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古老博大而骄傲;我们还要引导在世界文化的海洋里游泳,要让他们感知《圣经》古希腊神话、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等,让他们深深地为世界文化的丰富深刻而惊讶。要定期举办文化专题讨论,专期举办读书交流活动,要让学生明白,沉潜方能飞动,生命因文化的滋养而高贵,而富有思想,品德课就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面的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同学孩子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