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网络主持人的角色建构

2015-03-01 23:18时燕子
新闻爱好者 2015年10期
关键词:网民传统媒体主持人

□时燕子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不仅促使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融合,还为新媒体向平民大众张扬个性、表现自我、实现个人话语权的自媒体延伸打开了大门,赋予了网络主持人新的角色内涵。作为媒介的传播者——主持人在传播信息、发挥言论功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角色塑造直接传达着媒体的整体意志,同时其传播力也影响着受众和社会。近年来,诸多传统媒体工作者纷纷投身自媒体行业,引发了大众对自媒体时代主持人发展前景的思考。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传统媒体主持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站专职主持人的生存环境也面临着巨大挑战。网络主持人只有打造独具人格魅力和自身特色的品牌文化,才能吸引更多用户,才能在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二者的竞争夹缝中取得长远发展。

一、关于自媒体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环境不断优化升级,博客、播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打破了传统媒体的 “专业垄断壁垒”,“个人媒体”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传播得以实现,普通大众真正拥有了话语空间,公众参与社会事务,发挥舆论监督功能等方面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2014年微信为自媒体搭建了成熟的信息跑道——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信息抵达读者的物理成本降到了零,自媒体传播的门槛大大降低,这一年被誉为自媒体的关键之年。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一)自媒体产生的影响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似乎让一切“皆成为可能”,包括让平民大众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媒体。用户只需要在新浪博客、优酷播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申请注册,就可以使用相关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自媒体零门槛、易操作的便捷性,受到用户青睐并迅速发展。

20世纪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 “媒介即讯息”的概念,其内涵是人类只有在拥有了某种媒介之后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即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讯息。对于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媒介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是媒介“影响人类理解和思考的习惯”的重要作用。这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

在麦克卢汉看来,媒介本身的形式就是在传递着一种讯息,他认为人类每引入或发明一种媒介,那么媒介本身会作为人的某种功能的延伸,必然会为人类的社会或生活带来某种新的尺度和形态。[1]自媒体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媒介形态的变化、传播内容的多样化、用户群体分化、信息接收习惯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由于传播方式的变革推动个人传播时代的到来。从根本上说,正是由于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平民化和普泛化,自媒体才能爆发出如此大的威慑力和影响力,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被改变,随之人类的社会生活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巨大变革。

(二)自媒体与新媒体

新媒体是“以数字媒体为核心,以网络手机为代表的,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即时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2]。

自媒体与新媒体都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依赖于网络Web2.0技术的支持。但自媒体继承并发扬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更注重用户的交互作用和自有特点,使用户拥有了更大的话语空间与自主权。自媒体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产生的,是新媒体发展的最新阶段,其核心是平民大众对信息的自主提供与分享。

二、自媒体时代网络主持人的角色属性

(一)网络主持人的角色内涵

网络主持人是指通过网络平台运用文字、音视频等元素进行掌握、处理信息传播的主持人。[3]此定义从范围上包括依靠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的传统媒体主持人、网络虚拟主持人、网站主持人和自媒体主持人。

传统媒体把制作的相关节目直接放在网站上播出,这些节目的主持人实质上还是传统媒体主持人。

网络虚拟主持人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由数字技术处理出来,通过广播、网络等通信传媒与受众形成交互的仿真人形象,虽然具有主持人的功能和作用,但却仅仅处在机械播报信息的状态,没有真实主持人的现实生活体验,更没有与用户及时互动的情感交流,其角色建构缺乏网络人际传播的实际操作可能。

网站主持人是指由较大影响力的网站或聘请相关行业专家担任主持人,或是网站专职工作人员,具有一定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网站为信息传播平台,直接面向网民的公开传播,虽以个体形式出现,却代表着网站的媒体意志。

自媒体主持人(自媒主动展示者)是指个体按照兴趣爱好,以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网络平台为媒介,自主提供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分享,其传播方式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这类由普通网民充当的主持人被称之为自媒体主持人。自媒体主持人包含两类,其中占绝大多数的一类,就是信息发布的主体完全凭借兴趣热情,按照个人意愿随心所欲地发布信息,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没有连续性,信息可信度低,这类主体的角色建构难以具有推广的现实意义;另外一类虽然不是专业机构网站的职业主持人,信息传播也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但其信息发布具有连续性和专业性,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媒介责任感,拥有固定的用户群,这类自媒体主持人可以是以此为职业盈利,也可以是副业娱乐,但其传播性质带有一定的职业性,比如网络脱口秀视频节目《老湿批西游记》的制作者“老湿”——朱子奇、《罗辑思维》的主持人罗振宇等。

本文所探讨的网络主持人从范围上限定为以个体行为出现,或代表媒体观念,或代表个人意志,以网络为平台,以文字、有声语言等为主干引导节目进程,直接面对网民,体现大众传播的人际化特性的职业传播者。其中包括网站主持人和自媒体传播中带有职业传播性质的主持人。这两类主持人为了维系用户群,在信息传播时具有一定的职业素养和媒介责任感,因此其角色建构具有可操作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主持人的角色特征

代表统治阶层意志和意识形态主导工具的传统媒体,自发端以来便朝向专业化、集中化和垄断化方向发展,其高昂的技术门槛和准入制度,使得普通大众根本无法凭借个人之力参与到公共传播中去。必要的政治审查和把关约束,使传统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先天性带有“延时性”的缺憾。

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道曾经高不可攀的技术门槛。互联网有别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征是其主动性和交互性、发散性和非线性、创新性和超越性、开放性和共享性、及时性和实时性等,体现出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和大众化。互联网进一步发展到自媒体时代,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零门槛准入特性,更为平民大众提供了完全开放的传播平台。央视新址大火事件、“7·23”温州动车特大事故、炫富的郭美美等事件,最早都是由自媒体终端的普通大众先于传统媒体发布,继而引发全国关注;雅安地震发生后,微博发布了首条地震消息并持续跟进信息报道,自媒体一度成为传统媒体和各大门户网站的信息中心,为地震报道和抗震救灾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服务;天津滨海“8·12”爆炸事件初期,各大媒体纷纷使用了网民提供的事故现场图片和视频,以微博、微信为主的自媒体与传统媒体、门户网站形成联动,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基于自媒体平台的传播特征,网络主持人的主持显现出及时性、个性化、交互性、人际化传播的特征。

(三)网络主持人的角色意识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指演员扮演的剧中人物;也比喻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和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最初是1934年米德(G.H.Mead)运用角色的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身份及戏剧中的人物及其行为。演员表演和主持人主持节目时,都应当具有角色意识。两者的共同点是在不同的规定情景中做出不同的角色反应,但二者在本质上又是不同的。演员是还原剧中人物,是一种角色扮演;而节目主持人是根据节目定位,运用主持技巧,突出自我优势,进行本色出演,以期获得最佳传播效果,是一种非角色扮演。主持人在主持时首先要树立角色意识,才能按照不同节目传播需要和用户需求调整传播技巧,找准角色定位,进行角色建构,以期取得最佳传播效果。

自媒体时代已经到来,面对越来越庞大的用户市场和随之而来的社会影响,如何推陈出新开发出新的产品吸引用户,成为各大网站以及自媒体运营者争相努力的目标。作为用户与媒体交流最直接、最频繁的角色——网络主持人,思考其角色定位并进行角色建构,成为创建栏目和主持人品牌吸引更多用户的关键因素。

三、自媒体时代网络主持人的角色建构

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从传播学理论角度来看,最根本的是从传统媒体“以传者为中心”的单向传播方式,到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的多向传播方式的转变,是大众传播中带有典型人际传播特征的传播模式,这是网络主持人角色建构的理论基础。自媒体时代,网络主持人也不再是一个传声筒,不再是单一的话语者,而更像是一个独立、多面、人格化的社会人的形象,以多重角色完成不同的使命。

(一)人格化的意见领袖

自媒体的零门槛赋予了大众平等的话语权,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发表意见、舆论造势,在互联网越来越具有人际传播特征的环境下,网络主持人只有站在用户立场,把自己当作大众的一分子,以颇具公众情怀的人格化魅力敢于为大众鼓与呼,做一名人格化的意见领袖,才能赢得用户信任,对公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在信息繁杂的网络世界掌握传播话语权,引导大众舆论。

网络脱口秀节目《罗辑思维》之所以受到广大网民热捧,是和主持人罗振宇自身的人格魅力分不开的。作为资深媒体人的罗振宇,有着丰富的媒体经验、敏锐的新闻感和专业领域特长,在脱离了作为喉舌的传统媒体人身份后,其言论空间自由度更大,更注重关照网民的情感需求,表达自我观点时更具人格色彩。网络主持人罗振宇显然成了一名颇具人格魅力的意见领袖。在自媒体时代,具有强大人格魅力的意见领袖所提供的观点更容易被用户接受,甚至受到追捧。

(二)作为信息载体的舆论发起者

传统媒体由于其垄断性的强势地位以及政治优势,所以能够设置议程进而引导社会舆论。代表传统媒体发声的主持人,必须严格按照媒体事先设置好的议程来把握节目进程、引导舆论,尽管也有与受众的沟通和交流,但其在节目中始终牢牢把握着话语方向,起主导作用。受众接收的是经过主持人过滤后的信息,很难直接接触到信息源;受众的话语权受到很大限制,是在主持人引导下的有限参与,只能沿着主持人的话题方向前进,在舆论导向方面始终是“沉默的大多数”,传受双方割裂开来,处于不平等地位。

互联网发展到自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媒体包括主流网站垄断性的强势地位,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态度在网络空间中展现,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传播者,公众的意愿只能在各方交流的基础上达成,而非通过事先的议程设置来确定。此时的网络主持人作为一名人格化的意见领袖,不仅可以引导舆论,其话语空间自由度更大,还可以创造话题、发起舆论,成为一种信息载体。所谓信息载体,是指在信息传播中携带信息的媒介,是信息赖以附载的物质基础。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载体记录信息、传播信息、引导舆论不同,网络主持人是以人作为信息载体发起舆论,使话题的传递与网络主持人这一活的媒介结合起来,从而赋予了话题鲜明的个性、独特的视角和人情味儿,打上了网络主持人的品牌烙印。作为中国互联网首档网络脱口秀节目 《大鹏嘚吧嘚》,自2007年开播以来,为网民奉上了500多期精彩节目,不仅创造了互联网点击奇迹,更成就了主持人董成鹏。主持人董成鹏用其刻薄、有理、接地气的“鹏氏语法”进行独具视角的“麻辣点评”,从而被誉为“互联网第一主持人”。此外,凭借《老湿批西游记》而一夜成名的自媒体主持人朱子奇,从央视财经频道离职、誓做自媒体先锋主持人的王凯等,作为一种信息载体充当了媒介的角色,以其鲜明的网络主持人品牌特征,不断制造话题,发起舆论,从而吸引用户,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方式。

(三)“传者+受者”的双重角色

传统媒体受政治权力的支配与控制,受众很难被作为同等的主体来对待,这种单向度传播模式日渐导致了传受双方主客体分离的格局。互联网技术下的自媒体时代,多点对多点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人既是受者,又可以成为发布信息的主体,成为传者。网民不再在意谁是发言人,更关注信息本身。双向性、交互性的互联网信息传播模式,使受众拥有了和传播者平等的话语权,甚至二者还可以互换角色。主持人是传者,还可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一名网友,是受者,与网民互动,为用户代言。而网民除了担当受者的角色外,还可以就自己擅长的话题与其他网民互动,成为网络主持人的搭档,充当网络主持人的角色,成为传者。主持人甚至可以将话语权交给网民,让网民提供话题、制造话题、主导话题,这才是网络世界真正吸引大众之所在。比如在一些网络社区和网络音视频节目中,有些普通网民或是熟知话题的知情人,或是某些领域的专家,此时网民就可以在一些环节中充当话题发起者、主导者的角色,不仅自己发表见解,还可以组织他人讨论,引导节目进程,成为某种意义上的主持人。此时的网络主持人便充当了普通网民的角色,或认真倾听,或进行交流。这种角色互换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沟通和情感的平等交流,形成了网络空间中带有人际传播特征的场域,更赋予了网络主持人“传者+受者”的双重角色。

(四)担当信息向导的角色

传统媒体在发布信息时都要经过把关人的审查,受众只能被动地接受。而互联网背景下的自媒体则提供了一种向社会直接发布言论的新模式,信息能从信源直达普通大众,把关人的关口在互联网技术下被省略了。然而,新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有无法比拟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网络发布信息速度快、便捷,但是没有了把关人的审查,信息发布杂乱而不严谨,难辨真伪,易生谣言;互联网带给人们海量的资讯,但也带来了巨大的难题,人们如何高效地选择有效信息呢?此时,信息向导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天津滨海“8·12”爆炸事件发生后,信息的发布呈现井喷状态,同时带来各种情绪与声音的繁杂蔓延。事故爆炸原因、伤亡情况、环境污染、消防员职业化、“天津无新闻”等引发公众热议,一时间质疑声遍布,悲情、同情、豪情等网络情绪喷薄流动。事故已经造成了伤害,在“人人即媒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影响面超乎想象,此时更应该防止谣言爆炸导致负面情绪蔓延、极端观点扩大化从而引发社会恐慌和不稳定的次生灾害。自媒体时代一个显著的传播特征就是,网络自媒体平台中的个人被赋予了传统媒体媒介机构的核心职能——向公众发布信息,而个人化的自媒体信息平台,则缺乏一套传统媒体经过漫长探索才发展而来的新闻报道体制。[4]因此,自媒体平台除了具有信息发布快捷、赋予公民话语权的天然优势外,这种优势导致的最显著的弱点就是网络人云亦云、易生谣言。而网络主持人不论是网站专职主持人还是自媒体职业主持人,其天然地作为网民一员,可以便捷地感知网民需求,把握网民心理,筛选海量信息,提炼各种话语,把看似杂乱无章的信息迅速甄别、组织、串联起来,为网民过滤信息,提供个性化服务,切实担负起实事求是、辨别真伪、言论自律、传递正能量的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在这里,网络主持人担当的是信息向导的角色。

(五)多种媒介的管理者

传统媒体以呈现节目内容为主,而自媒体打造的是主持人个人品牌。吐字归音到位、字正腔圆的表达并不是网络主持人最重要的必修课,个性的塑造、新锐的表达、广博的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才更为关键。与此同时,网络主持人的影响力要延伸到话筒、镜头外的多种媒介,要能熟知网络传播交流方式、熟练掌握网络技术、熟悉网络用户管理,形成以主持人为核心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下的主持人不再只是“说话的工具”,而是要深度介入节目运作的各个层面,能策划、采访、写作、编辑、报道,又能进行微博互动、微信推送、用户维护,成为节目的核心经营管理主体,通过对多种媒介的管理,塑造多面的、生动的、人性化的立体网络主持人形象,建立起以主持人为中心的受众群、粉丝群和朋友圈。

比如《罗辑思维》栏目制作团队只有5人,团队成员申音说:“我们是自己的出品人、营销人、经纪人。”《罗辑思维》不只在优酷播出脱口秀视频,每天还会在微信公众平台采用1分钟语音的方式与粉丝分享历史、社会、读书等心得。《凯子曰》栏目,形成了以主持人为核心的多平台运营方式,微信、微博、视频甚至APP都是《凯子曰》的发展方向。这种跨平台、全覆盖、立体式的媒介服务,实现了网络主持人与用户的单向、双向、交互式复合传播,使用户获得全方位的媒介体验和深层社交。

[1]张少辉.理解新媒介——网络时代重读麦克卢汉[J].新闻爱好者,2008(7).

[2]廖祥忠.何为新媒体? [J].现代传播,2008(5).

[3]李红光.论网络主持人的角色赋予[J].新闻界,2013(11).

[4]严励,邱理.自媒体时代网络谣言的产生与变迁[J].新闻爱好者,2014(1).

猜你喜欢
网民传统媒体主持人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