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体成分分析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015-03-07 10:54李春瑶,李硕,冯怀志
西南国防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体成分分析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李春瑶,李硕,冯怀志,黄鹏,彭婷婷,陈琼,刘颖,张意,王薇薇

[摘要]目的釆用生物电阻抗法测定高血压患者的体成分,分析其特点,进一步探讨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70例为实验组,另随机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7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腰围、内脏脂肪面积(VFA)、节段肌肉量、骨骼肌含量等体成分指标。另测量血压,抽空腹血检验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结果实验组体脂(25.19±4.24)%、腰围(91.12±6.52)cm、VFA(103.35±8.10)cm2,均高于对照组的(23.11±4.23)%、(88.64±5.96)cm、(89.58±9.88)cm2(P<0.05);下肢肌肉量(18.16±2.05)kg,低于对照组的(19.73±6.10)kg(P<0.05)。其他体成分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腰围、VFA与HDL呈负相关(P<0.05),与TG、CHO及血压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人体体脂百分比的增多及腰围、VFA的增大,与高血压的发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高血压;生物电阻抗法;体成分

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或不伴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征,其中肥胖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1]。目前判定肥胖的测量指标包括BMI、体脂百分比、腰围、内脏脂肪面积(VFA)等。其中BMI[体重(kg)/身高(m2)]是判定肥胖的常用指标,BMI可以避免身高对体重的影响,但却无法反映体内脂肪分布的差异,相同BMI的个体往往有着不同的体脂比例和脂肪分布[2]。体脂百分比反映身体脂肪的比例;腰围及VFA反映身体内脂肪的分布。国际性报告中已经提出用腰围代替BMI界定肥胖和超重,腰围比BMI更具指导意义[3]。国内已有学者研究BMI与高血压发生的相关性[4-5],但缺乏人体成分与高血压相关性的报道。本研究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对70例高血压住院患者进行人体成分测量,并与健康成人的体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高血压患者的体成分分布,与高血压发生的相关因素。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确诊为高血压患者70例为实验组,排除合并肾病、感染、肿瘤,其中男3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9.98±9.01)岁。另按照年龄匹配的原则,随机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健康成人70例,其中男4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0.31±7.88)岁,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史。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水肿,均未安装心脏起搏器。

1.2仪器采用韩国Biospace公司制造的Inbody S10人体成分分析仪进行人体成分测定,仪器测量原理为生物电阻抗法,即根据人体各个成分对电的导电性不同,当微弱的交流电流导入人体,电流随体液流传,可测量人体的电阻抗,从而测量出人体水分含量、肌肉含量、脂肪含量、腰围、VFA等40多个项目。生物电阻抗法具有精确度高、安全无创、测量时间快及指标全面等特点。

1.3检测指标及方法

1.3.1血压两组均在静息状态下,由护士采用汞柱式血压计准确测量坐位肱动脉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实验组取入院首次测量值,对照组取体检时测量值。

1.3.2生化指标两组均在空腹状态下采静脉血,检测血清TG、CHO、LDL、HDL水平。实验组取入院首次检验值,对照组取体检时检验值。

1.3.3人体成分采用韩国Biospace公司生产的Inbody S10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清晨7:00~8:00,所有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着单薄衣物,测试前2 h无任何剧烈运动,测试前30 min排空大小便,脱去鞋袜,去掉身上金属物品及电子设备,准确测量身高(cm)和体重(kg)后,嘱研究对象平卧静息,5 min后临床营养科营养护士将接触式电极安放于研究对象的四肢接触部位,并依次输入受试者ID号(姓名)、身高、体重、性别后,测量结果由仪器直接显示出BMI值、体脂百分比、腰围、VFA、节段肌肉量、骨骼肌含量等。

2结果

2.1两组体成分分析比较实验组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腰围、VFA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肌肉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BMI、骨骼肌、上肢肌肉量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体成分指标与生化指标、血压的相关性分析由表2可见,腰围、VFA与HDL呈负相关(P<0.05),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血压呈正相关(P<0.05或P<0.01)。

表1 两组体成分指标比较(n=70)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②P<0.01

表2 体成分指标与生化指标及血压的相关性

3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实验组的BMI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实验组的体脂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体脂百分比的增大与高血压发生有相关性。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实验组腰围、VFA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腰围、VFA的增大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中,以腰围男性≥85 cm,女性≥80 cm为腹型肥胖。VFA≥100 cm2作为判断腹内脂肪增多的切点[5]。VFA常用CT或MRI扫描腹部第4~5腰椎间水平计算得出,但有价格昂贵、设备携带不方便等不足。利用生物电阻抗法可直接测量出VFA,侯少华[6]的研究表明,生物电阻抗法测量结果与MRI法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高血压患者下肢肌肉量的减少可能与缺乏适量运动有关。体成分指标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腰围、VFA与HDL呈负相关(P<0.05),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或P<0.01),表明腰围及VFA增大可能是脂质代谢异常的因素之一。其引起血脂代谢异常的原因是腹部脂肪细胞尤其是腹腔内脏脂肪细胞的脂肪分解率较高,产生大量的游离脂肪酸可直接进入门脉循环,这些脂肪酸为肝脏合成功能提供底物。脂蛋白脂肪酶和TG脂肪酶的活性也会有改变,从而促使血脂异常,加速胆固醇的合成,尤其是可致高甘油三酯血症和HDL降低[7]。本研究结果还显示,VFA、腰围与血压呈正相关(P<0.05),表明腰围、VFA的增大,增加了高血压的危险性,提示腹部脂肪堆积可能加重高血压的疾病严重程度,这与以往文献报道一致[8]。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重要的是警惕“隐形肥胖”,保持肌肉量的基础上增加肌肉量,减少脂肪含量,以及减少腹部累积的脂肪,脂肪堆积在腹部和内脏引发各种代谢性疾病的几率高于其他脂肪分布类型。利用生物电阻抗法进行人体成分的测量,了解脂肪、肌肉等体成分的分布情况,有利于临床营养师为高血压患者制定营养干预计划,包括控制总能量、调整饮食结构、减少脂肪及钠盐的摄入、进行适量、持之以恒的有氧运动等,以改善血压过高状况、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心、脑血管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石湘芸.高血压与肥胖[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2,12(4):230-235.

[2]张梅.中国成人腰围、体重指数与高血压的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09,6(6):693-695.

[3]陆晓.体重控制[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0,20(3):128-130.

[4]李琛.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1,5(13):63-64.

[5]王吉.体重指数与动态血压各指标的关系[J].海军总医院学报,2007,9(3):135-137.

[6]侯少华.磁共振成像用于人体成分测量的有效性验证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

[7]张均喜.腹内脂肪与血糖血脂的相关性研究[J].河北医药,2009,8(15):1948-1949.

[8]Guagnano MT,Ballone E,Pace Palitti V,et al.Risk factors for hypertension in obeose women,the role of weight cycling[J].Eur J Clin Nutr,2000,54(4):356-360.

(收稿日期:2014-10-30)

文章编号1004-0188(2015)01-0058-03

doi:10.3969/j.issn.1004-0188.2015.01.022

中图分类号R 544.1

文献标识码A

通讯作者:李硕,电话:028-86590115;E-mail:lishuogogo@126.com

基金项目:全军医学科技青年培育项目(13QNP067)
作者单位:610021 成都,解放军452医院营养科(李春瑶,李硕,冯怀志,彭婷婷,陈琼,刘颖,张意,王薇薇),医务处(黄鹏)

猜你喜欢
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用药小知识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说说高血压这件事儿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这些高血压的治疗误区你知道吗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探讨中医药对高血压防治的作用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