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不同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

2015-03-10 13:09苏湘川任小丽石青青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外周血

苏湘川,任小丽,石青青

(浙江省台州市立医院,台州 318000)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自婴儿期起病,病情迁延反复,部分可持续至成年期。在儿童期,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在我国儿童皮肤病中,AD 占皮肤科儿童就诊人数的30%左右[1]。本病的病因不明,发病机制涉及炎症损伤、细胞诱导分化、细胞凋亡及免疫系统的调控等多方面[2]。Th17 细胞是独立于Th1/Th2 型细胞的一种新型T 细胞,能分泌炎症介质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等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免疫炎症反应[3]。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严重程度AD 患者外周血Th17 细胞比例及Th17 细胞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旨探讨Th17 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不同严重程度AD 患者发病中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 年1 月—2013 年12 月在我科就诊的轻度AD 患者34 例,中度AD 患者36 例,重度AD 患者34 例,诊断均符合Williams 诊断标准[4]。病情严重程度按欧洲特应性皮炎评分标准(SCORAD)进行评分[5],评分越高,病情越重,按分值从低到高分为3 组,<25 分为轻度组,25~50 分为中度组,>50 分为重度组。其中轻度AD 患者男22 例,女12 例,平均年龄(10.27±2.41)岁;中度AD 患者男23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11.27±2.72)岁;重度AD患者男21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11.56±2.05)岁。所有患者未合并系统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及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并于入组前1 周停用抗组胺药及外用糖皮质激素,半年内未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免疫调节剂。健康对照组为随机抽取本院同期35 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2 例,女13 例,平均年龄(10.82±1.98)岁。各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试剂和仪器 PE-抗IL-17 流式抗体,PE-IL-6 流式抗体,PE-IgG1 同型对照抗体均为美国eBioscience 公司产品;佛波酯、离子霉素、植物血凝素、固定剂和破膜剂为美国Sigma 公司;美能星、流式细胞仪为BD公司;RPMI1640 培养基为Gibco 产品。

1.3 外周血Th17 细胞的检测[6]取100 μL 患者全血,用100 μL RPMI1640 培养基等量稀释,加入1 μL/mL 佛波酯工作液4 μL,37 ℃,5%CO2培养箱培养4~6 h。加入10 μL PECy5 抗CD3 和10 μL FITC抗CD8 单抗,室温、避光、温育15 min。分为2 管,每管加入上述已染色的全血100 μL 编号为a 和b,分别加入固定液100 μL,室温,避光温育15 min,再各自分别加入PBS 3 mL,1 200 r/min 离心5 min,除去上清液。各自再加入破膜剂100 μL,同时在a 管中加入10 μL PE-IgG1 同型对照抗体,b 管中加入10 μL PE-IgG1 抗IL-17 流式抗体,室温,避光温育15 min,每管中加入PBS 3 mL,1 200 r/min 离心5 min,除去上清液,加入0.5 mL PBS 重悬细胞,上机检测。

1.4 血清中IL-17、IL-6 的检测 采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血清,采用ELISA 法检测患者血清及健康组血清中IL-17、IL-6,操作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进行。ELISA 试剂盒为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 进行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F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严重程度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Th17 细胞、IL-17、IL-6 水平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Th17 细胞比例,IL-17、IL-6 浓度比较 例

3 讨论

AD 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征为湿疹样皮损、瘙痒剧烈、皮肤干燥,常伴有血清中IgE 水平增高和外周血嗜酸细胞粒细胞增多的异常免疫现象[7]。Th17 细胞是一种新发现的CD4+T 细胞亚群,可通过分泌IL-17、IL-6等细胞因子诱导产生多种前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在自身免疫性炎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炎性反应过程和能量代谢调节,是炎性反应的细胞因子网络中一个中枢性调节因子,又称前炎性反应细胞因子,参与机体的各种病理生理过程。郑益志等[8]研究发现AD 患者血清中IL-6 明显高于正常健康对照组,与本研究结果相似。Th17 细胞是IL-17 的主要来源细胞,反之IL-17 是Th17 细胞的主要效应分子,两者变化趋势的一致性共同反映了Th17 细胞在AD 发病中的作用。AD 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因此,从根本上控制本病仍难以实现。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制,对于改善当前的治疗手段、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9-10]。目前国际上已开始研发多种生物制剂,例如作用于IL-17 及其受体的靶向药物,如IL-17R-Ig 融合蛋白、IL-17 抗体等。我们通过研究发现不同严重程度AD 患者外周血Th17 细胞、IL-17、IL-6 水平与正常健康体检者比较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逐渐增高,说明Th17 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对AD 的发病及病情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 可尝试用此类生物制剂改善AD 的炎症状态、缓解病情。

[1] 王侠生,廖康煌.杨国亮皮肤病学[M].2 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395-400.

[2] Bellanti JA,Settipane RA.Atopic Dermatitis,Genetics,Immunology and T regulatory cells[J].Allergy Asthma Proc,2007,28:507-509.

[3] Kolls JK. 17 cells in mucosal immunity and tissue inflammation[J].Semin Immunopathol,2010,32:1-2.

[4] Williams HC, Burney PG J,Hay RJ, et al. The U.K.working party’s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topic dermatitis[J].Br J Dermatol,1991,131:383-396.

[5] Orange AP, Glazenburg EJ, Wolkerstorfer A, et al. Practical issues on interpretation of scoring atopic dermatitis: the SCORAD index,objective SCORAD and the three item severity score[J].Br J Dermatol,2007,157:645-648.

[6] 沈斌,屠巧峰,冷建杭,等.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 细胞17 与白介素17 的检测[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2,45(2):106-109.

[7] 马蕾,陈世义,李艳阳,等.特应性皮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血清及泪液中MIF 检测的临床意义[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0,33(10):1155-1159.

[8] 郑益志,余土根,贾丽莹,等. 特应性皮炎血清瘦素及白细胞介素-6 水平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669-3671.

[9] Gelbard CM,Hebert AA.New and emerging trends in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J].Patient Prefer Adherence,2008,2:387-392.[10] Katoh N.Future perspectives in the treatment of atopic dermatitis[J].Dermatol,2009,36:367-376.

猜你喜欢
特应性皮炎外周血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空气污染与特应性皮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慢性光化性皮炎发病机制及治疗
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应用探究
地奈德乳膏联合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治疗儿童中重度特应性皮炎
依巴斯汀三倍剂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针刺结合神阙拔罐治疗面部接触性皮炎验案1则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