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能师”到“人师”

2015-03-10 19:25曹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骨干教师研讨名师

为了适应新形势教育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发挥名师典型带动作用,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均衡发展校际间的教师群体,2011年起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启动了“园区名师异校成立工作室”计划,安排一批名特教师分别到原一批乡镇达标升级学校去带一批优秀教师,以激发这所学校教师群体活力。园区名师工作室由此而生。当时在园区星海小学工作的我因是江苏省特级教师而有幸在娄葑实验小学成立了“曹成名师工作室”。我很开心地与王平宏等七位娄葑实验小学的优秀教师在一起学习交流,这不仅给学校的老师们提供了名师活动资源,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工作室成立几年来,我们致力于在丰富扎实的教研活动中,促进工作室成员专业快速成长;在思想的交汇中,建设我们的教育精神家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线教师在这个平台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需求,也欣喜地看到了所在学校教师群体激发出的教研动力和教学活力。

一、构建书峰PK平台,引发老师的阅读自觉

现代教师的成长,首先必须是思想力的成长,而这种力量需要建立在丰厚阅读的土壤上。书是滋养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几年来,我们工作室一直致力于营造读书环境,为工作室成员从读书种类、书目、方法、互动交流、好书漂流等方面扎扎实实地具体引领,真真切切地深入研读。时间上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工作室的老师几年里读了一系列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新课程理论专著、名师教学实录案例等。第一年,我们要求工作室成员三个月内阅读一本教育著作,并认真撰写阅读心得,定期进行沙龙式的和内部教师们交流,在校内进行一次“推荐一本好书”活动,改善全校读书环境和教师读书的氛围;第二年开始,工作室成员每人逐渐能每月主动读完一本教育专著,能带动自己所在教研组老师从不看书到自觉看书,从一本书读很久到争取三个月读完一本书。每位工作室成员力争带动一个组的老师们慢慢养成读书自觉。我们名师工作室为每位成员安排循环“亮相”,展示自己和组内老师阅读的收获,并专门安排阅读同本书交流碰撞的“书峰PK”活动,推动成员老师向问题阅读、需求阅读、深度阅读发展。阅读型教师不一定都能成骨干教师,但是骨干教师必定是阅读型教师。我们坚持,一位骨干师成长应该走在通往博读的路上。我们要求各位成员老师应该沉浸、沉潜,浮华、浮浅是难以沉淀出教学智慧的。我对工作室成员讲,教师追求的身心和谐,应当在阅读天地里,教育心灵安稳的教师才幸福。

我们工作室培养老师的切身体会是,培养老师们的读书自觉是一种负责任的培养。读为了培养,读才有培养。对教师的成长,这永远是不老也永远不会变的心语。

二、构建问诊论课平台,课堂里“磨”教师

教师的精彩在课堂。有成员老师问我:怎样才算是骨干教师?我是这样讲的:课堂成熟时,就是你成为骨干教师时。为了磨炼老师们的课堂教学,工作室采用名师示范课和成员研讨课相结合的方式,聚焦成员们的课堂教学“细节问诊”和“专项论课”。通过观摩名师示范教学,进一步理解名师教学思路乃至教育思想的形成过程。通过学员执教研讨课,打磨细节,帮助学员初步形成教学特点,努力塑造自己的教学特色与风格。工作室刚成立时的课堂教学研讨中,我对成员们提出“低点要求,小点起步,求点踏实,慢点提升”。课堂争取做到“五个一点”,即“激发自己的精神,上课有点激情;理解自己的学科,课堂多点‘语和文;明白自己的责任,少玩点花样;关注自己的细节,文字有点深入;开发自己的潜能,教学有点力量”。老师们特别珍惜这样的契机和平台,我从他们的随堂课和他们的展示交流课中看到了,他们认真地在“教”和“研”两字上下工夫,争取获得点滴进步,让自己的成长之路走得更坚实。我们还要求青年教师们不但要在学科专业领域向名师学习,更要在师德、人品和思想方面向名师们看齐,加强自己的成长深度, 把从骨干教师成长到成为名师当作自身的追求,以执着追求的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到磨课中去。工作室成立第二学年后,我们采用名师示范课和徒弟研讨课“同课同构”和“同课异构”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方式,“磨”课堂教学,探讨、研讨、论课、辩课,还邀请其他工作室的成员来参与“论辩”,极大地催生了成员老师的课堂自信。其中三位成员个人专业成长迅速,由教坛新秀成长为教学能手或学科带头人,两人在省级教学比赛中获优质课一等奖。几年的“磨”课,使他们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其中两位老师在区内做过1~2次专业讲座,也应邀走出去上展示课。

我想说的心语是,骨干教师不仅要把课堂出精品,更需要上出你的“课品”。“课品”隐含人品,磨课就是在“磨”人。

三、构建网络话题论坛平台,研讨活动零距离

因为我与老师们不在同一所学校,所以时间与空间都有一定的限制,怎么办呢?我们搭建了电子网络平台,让思想交流,问题研讨,沙龙活动日常化。我们的成员在网络交流平台上,汲取工作室内大家的资源,同时可以扩大化地互补学习资源,吸收其他名师的优秀经验。以每周专题研讨与每天自由交流相结合的方式,挖掘网络交流的深度,提高网络对话的热度,在本组QQ群中拓展成全天候、零距离的专业成长平台,我自己上传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论文到群共享中,让老师们阅读说感受,提建议。同时帮助指导修改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论文,并推荐他们的论文去发表。在群里还开设视频讲堂,让老师们把自己教学微视频放进来,一起观看指导分享。我和成员老师们一起进行多次学科专题头脑风暴,提升大家的学科教学技能和专业修养,使老师们“师师”教学相长,共同沿着正螺旋方向发展,力争内力发展与智慧发展的同时,给他们搭台唱戏,争取在“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培养出市区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网络交流平台成立几年来,学员们每每在教学中遇到困惑,便会在群中向导师和同事请教,如有一次的“词语教学有效性”则成为了热点话题。针对这次“话题论坛”活动,我一方面就此热点话题对学员们进行了专题培训,同时邀请其他语文名师加盟指导,几位“客师”从“什么是词语教学的有效性”“词语教学的智慧含金量”等多个方面,结合丰富的课堂实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诠释。然后我们又组织了“词趣教学”专题研讨课,让所有学员在自己的研讨课上,展示词语教学,他们都能将词语教学演绎得活力四射,充满灵动感。

培养骨干教师,首先需要我们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他们才会有向上和向近的成长自求。网络沟通可近可远,开则近,关则远。与成员教师交往的心距不亦如此吗?

四、构建名师现场小班授课平台,在指导培养“人师”上做文章

为了提高我们在一起的活动效率,我们开设了名师小班短时专题授课,工作室导师每月结合大家提出的教学疑难,进行一次学科专题单项授课,为不占用学生正常上课时间,就把学员当作学生,有些青年教师也主动加入,我把他们当作学生,为他们现场上课。有一次,上四年级《我不是最弱小的》模拟课,我整节课就抓住“弱小”这一文眼,循序渐进地带着他们走进课文、走进小萨莎。边上课边和他们一起解读文本,从字的表面到字的深层,从字的本义到字在句境中的理解。首先让他们感受着对于“弱小”这个词语深刻的理解,这是促进理解文章主旨的铺垫之笔。在和他们一起解读文本时,与他们一起商量着,怎样侧重对中年级词语学习方法进行不同形式的指导,最终落实到词语运用及类比的拓展,如“一丛丛—— 那么多”“刚刚开放——那么嫩”“粉红粉红——那么艳”“芳香扑鼻——那么香”。恰当总结学法,让他们来回答恰当使用词语的精妙之处,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最后我们成员一起琢磨,文章的中心是“保护弱小是一种快乐!我们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这传递着爱的教育思想,怎样无痕地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中自然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田呢?这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以人文本的有效教学,这样才能体现教育与教学的智慧。大家热烈讨论,认为课堂上只要抓住“两个人、四句话”,在朗读指导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读中悟、悟中读,就能逐步理解文字饱含的情感。上课加上研究的时间只有两个小时,这节课讨论得可谓是意犹未尽,却收获颇丰。

我们培养骨干教师,是为了培养教学技术强的能师吗?肯定不是。我对自己说,我们名师工作室培养的骨干教师应该是由“能师”到“仁师”,最后应该是“人师”。虽暂未至,然心向往之。?

猜你喜欢
骨干教师研讨名师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二)
守护健康,把大爱传递——全国少儿美术教育骨干教师抗疫版画作品选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第九届全国硬笔书法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绍兴举行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