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一瞥

2015-03-11 07:45程明
青春 2015年2期
关键词:赵明诚李清照南京

程明

北宋建国以后,太祖赵匡胤因采用“偃武修文”国策,在使经济、文化、艺术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军队战斗力的低下和国防的虚弱。这一国策所造成的最严重后果,终于在北宋靖康元年(1126)得以爆发。是年十二月,金军攻破汴京,将徽、钦二帝连同宗室、后妃、贵卿等数千人掳往北方,北宋由此而灭亡。消息传来,时任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太守的赵明诚和夫人李清照望着家中堆得满满的书籍、碑帖和古物,既恋恋不舍又惶恐不安。次年三月,赵明诚因奔母丧前往南京。临行前,他和李清照经过一番认真挑选,决定只带上他们认为非常珍贵的东西,就这样还是装了足足十五车。当时,李清照留在青州(今山东青州市),和她一起留下的还有装满十多间屋子的古籍、字画、器物,那可是赵明诚用全部俸禄,花了二十多年心血博访搜求所得。李清照小心翼翼地守护着,打算来年春天全部装船运走。谁知十二月,金兵攻陷青州,到处放火,李清照的宅第和留下的所有东西顿时化为灰烬。在冲天的火光中,李清照匆匆南逃,于建炎二年(1128)春天终于抵达南京。

时值江南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到处湿漉漉的,庭中宽大的芭蕉叶整夜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李清照因时常夜不能寐,遂写下了诸如“伤心枕上三更雨”、“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之类的感伤之词(《添字丑奴儿·芭蕉》)。如遇重阳登高,向北眺望,更不知乡关何处。此刻,这位女才子终于深深体会了王粲在《登楼赋》中所抒发的思乡之情:“秋已尽,日犹长,仲宣(王粲字)怀远更凄凉。”(《鹧鸪天》)那年秋天,尚在服孝期间的赵明诚,被紧急任命为江宁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军政事务一下子变得格外繁忙。于是,“篆香烧尽,日影下簾钩”(《满庭芳·残梅》)便成了置身幽深宅院、形影相吊的李清照寂寞难熬心绪的诗意写照。

虽然国家破亡,山河飘摇,但是江南的春天还是如约而至。二月的江南,冰雪初融,处处透露着春的消息。这是李清照在南京迎来的第二个春天。正是在这里,她写下了那阙脍炙人口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风吟月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没意思,踏雪没心情。”这一年,她四十五岁,在一天天明媚起来的春景里,正当盛年的李清照竟然觉得自己已经老了,以至人们有点不敢相信,一系列反差甚大的词作,居然会出自她的笔端:“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点绛唇》)何等灵动!“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又是何等轻快!或许,对于置身特殊环境中的李清照来说,改变的不是词风,而是遭际;老去的也不是年龄,而是心情。

在南京待的时间久了,乡愁感便自然与日俱增。为了排解乡愁,打发时光,她必须找些事情去做。如果说,“手种江梅渐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满庭芳·残梅》)这样的句子折射的是词人试图将南京当成她心中新家乡的心态,那么,接下来她的举措则显得更具亲情,更富意义。三月初三的上巳节到了,这是个洗浴宴饮、祓除不祥的节日。李清照借此机会,把居住在南京城的亲戚召集在一起,共叙亲情。“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蝶恋花·上巳召亲族》)此举虽没有曲水流觞的热闹和风雅,却能为李清照的心灵平添一种慰藉,留下丝丝暖意。

如果说,乡愁可以排解,亲人尚能相聚是种幸运的话,那么,对李清照来说,始终缠绕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则是对时局的担忧。由于力主恢复中原的李纲被罢相,朝廷已经苟且偷安。南逃路上,目睹各地叛变、投降事件不断、百姓孤苦无依的现状,她那颗原本敏感的神经开始变得更加脆弱。此种心境,我们不难从“南来尚怯吴江冷,北狩应悲易水寒”之类的诗句中得到验证。

南京是六朝故都。中华民族遭受异族侵略时,一次次这里成为中华儿女种族和文明新的栖息地。多少悲欢离合曾在这里上演,更有数不清的仁人志士在这里卧薪尝胆,决心有朝一日收复失地,恢复中原。东晋初年,每当天气晴好,南渡的中原士人就会相邀来到新亭饮酒宴乐。新亭靠近江边。越过长江,向北眺望,常有人叹息:“风景如画,可惜不是旧日山河!”引得众人暗暗流泪。见此情景,王导站起来大声说:“我等应当尽力辅佐王室,克复神州,哪能像一群囚徒,哭哭啼啼!”言辞激烈,神情凝重。当时的江南经济文化落后,北方部族虎视眈眈,王导励精图治,开拓稳固了半壁江山。西晋灭亡后,刘琨在后方长期进行战斗。他写信给南京的亲友:“我每天枕戈待旦,决意枭除逆虏。”最后兵败被害。李清照从小就熟悉这些人物故事。来到南京后,她喜欢凭吊六朝遗迹,哪怕大雪天也要戴上斗篷,四处游览。看着她的身影,人们以为那是诗人在寻找灵感。从她的诗句“南渡衣冠欠王导,北来消息少刘琨”中,我们才知道她是在排遣一腔忧愤。

建炎三年(1129)三月,赵明诚因处置兵变不力,被罢职。夫妇俩离开南京。他们乘船沿江而上,打算在赣水流域找个地方住下,结束漂泊流离的日子。谁知他们与南京的缘分未了。五月,他们的船刚到池阳,赵明诚便接到圣旨出任湖州知府。当时宋高宗赵构驻驾江宁府神霄宫。赵明诚立即赶赴南京。五月的江南已经非常炎热,长江边暑气蒸腾,赵明诚简单叮嘱了几句话,翻身上马,疾驰而去。看着丈夫渐渐远去的背影,莫名地,李清照心中掠过一丝不祥的预感。两个多月后,李清照果然接到书信,说赵明诚中暑,得了疟疾。李清照非常担心,连忙解舟而下,日夜兼程,赶往南京。虽然疟疾算不上什么危重病症,但她非常了解丈夫的脾气:赵明诚性急,不耐调养,得了疟疾,一定会服寒药。见面后,情况果然如她所料,赵明诚服了大量柴胡、黄芩等寒药,疟疾没治好,又染上痢疾,人已奄奄一息。李清照请医问药,陪伴照料,最终还是没能留住丈夫。八月十八日,赵明诚试图强撑着提笔作诗,但搁笔而终,竟没给李清照留下一句临终之言。

自十八岁嫁给赵明诚,近三十年的相知相守,如今一朝断送。这种打击,对李清照来说,显然是难以承受的。于是,她只好再次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吹箫一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孤雁儿》)选择“孤雁儿”这个词牌,正是李清照当时心境的极好写照。这样的词句,已非笔墨写成,而是字字蘸着血泪。李清照再也无法承受一连串的煎熬和打击,安葬完赵明诚后,她生了一场大病,不省人事,口鼻间只留下微弱的呼吸。

金兵继续南下,南京城形势危急,朝廷各部都已撤离,六宫也已遣散。城中百姓纷纷传言长江要封航,人心惶惶。可此时李清照身边还有赵明诚留下的两万多卷书籍、两千卷金石拓片和其他古器。李清照抱着病体,起来整理、照料。赵明诚妹婿李擢时任兵部侍郎,在洪州护卫皇帝。李清照派人将大部分东西送往洪州,剩下少许轻小卷轴、珍稀书帖、古籍和十多件青铜礼器,李清照小心地将它们搬进卧室。她还清楚地记得在池州分手时,赵明诚大声嘱咐:一定要和它们共存亡!对李清照来说,守着它们,似乎就等于守住了对丈夫的全部记忆。

转眼又是秋天,桂花开了,一颗颗金黄的花朵像小米粒隐现在绿叶中。李清照喜欢桂花的蕴藉。病中偶尔翻阅把玩书籍、古器,从窗棂间透进的浓浓花香又激起诗人的兴致。“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山花子》)看着床边仅存的书画古器,他们过去收藏生活的点滴又清晰地浮现在她眼前。赵明诚喜欢铭文、碑刻,年轻时就立志收尽天下古文奇字。刚结婚时,赵明诚还是太学院的一名学生,每月初一、十五休假,他们就去相国寺古玩市场买回碑帖,再顺便买点水果吃食。两人将碑帖展开,相对赏玩,饿了就吃点东西,自称上古逸民,快乐自足。后来赵明诚闲居青州十年,所得俸禄全部用于收藏。每得到一部好书,俩人共同校勘,整理题籤。得到书画、古器也一起摩挲把玩,指摘瑕疵。时常,一支长长的蜡烛已点完,夜很深了,俩人方才作罢。有时饭后无事,俩人煮好一壶茶,从满屋子书卷中随手抽出一本,说出哪句话出自哪一卷、哪一页、哪一行,说中才能饮茶。李清照从小博闻强记,总是她先说中,然后抢过茶杯,得意大笑,有时一不小心,茶杯翻倒怀中,茶水泼得满身皆是。看着李清照狼狈的样子,俩人不禁开怀大笑。只有想起这些,李清照的脸上,才会露出一丝久违的笑容。

赵明诚倾注毕生心血研究金石文字,收藏古玩,曾给李清照带来许多快乐的时光。如今人去物散,李清照清醒了很多,并渐渐生发出一些新的感悟。记得她刚到南京,惊魂未定时,赵明诚不急着抚慰妻子,而是先检查她带来的碑帖,直到看到珍贵的《赵氏神妙帖》完好无损,才喜出望外,连忙在上面题跋。赵明诚原也是干练的地方官员,做淄州太守时,因稳定地方有功,还曾受过嘉奖。可在任江宁知府后,因军事治安形势异常严峻,导致他应对不力。御营军兵变时,他逃出城外,由此被罢职。李清照对痴迷金石的丈夫,渐渐少了往日的期许与附和,她开始冷静地意识到:一种爱好,一旦到了癖的程度,对人都是一种拖累,爱好风月和贪图钱财没什么两样。留在青州的东西被金人烧了,送往洪州的不知下落,卧室内的东西不知还能陪伴自己多久。拥有就有失去,聚集就有散失,想到这些,李清照整个身心顿时觉得前所未有的轻松。

建炎三年(1129)岁末,拖着病愈后虚弱的身子,李清照顺江而下,离开南京。南京城渐渐远去,钟山也只留下隐隐的轮廓。她写下对这座城市最后的怀念:“回首紫金峰,雨润烟浓。一江春浪醉醒中。留得罗襟前日泪,弹与征鸿。”(《浪淘沙》)旧泪痕又染上新泪痕,李清照在依依不舍中永远离开了这座城市。

细算起来,李清照在南京停留了一年多时间,实不算长。是国家破亡的命运把她推向了这座城市。在南京,她从一个读书填词的自在妇人变成流离失所的难民,其经历的磨难,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可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深深体味了民族的苦难;在南京,她和普通人一样,惊慌迷惘过。但和普通人不一样的是,她凭着过人的见识与才情,写下了一批充满忧患意识与英雄气概的优秀诗词。那些诗词,足以让和她同时代的须眉男子都觉得惭愧。在南京,她因失去挚爱,几乎丧失了对生活的勇气。但她最终不仅重新振作起来,守护丈夫的心血,而且从中还悟到人生得失聚散的道理,并由此变得更加通达。她和南京不期然的短暂相遇,是历史的不幸所致,可这种不幸,同时又使得她浴火重生,可谓“惊鸿一瞥,胜过百年”。

猜你喜欢
赵明诚李清照南京
南京比邻
“南京不会忘记”
玉楼春·红酥肯放琼苞碎
点绛唇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婚姻的真相
Egan, Ronald. The Burden of Female Talent: The Poet Li Qingzhao and Her History in China
李清照,错付了情爱与旧时光
喝醉的李清照
南京·九间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