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村入户

2015-03-11 23:44张桂柏
昭通文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战士群众

张桂柏

进村入户,党的老传统、老作风了。在我的记忆中,20世纪40年代,工作队进村入户搞土地革命,爷爷从地主那里分得了田产;50年代,工作队进村入户搞社会主义改造,父辈进入互助组合作社,共享了集体所有制大家庭的生活;60年代,工作队进村入户开展文化大进军,哥哥、姐姐摘掉了文盲半文盲的帽子;70年代末及80年代,工作队进村入户推行农村改革,家乡实行“大包干”,粮丰了、衣足了、新房盖了,日子越过越红火。所以,父母和哥哥姐姐老感恩了,总是说“工作队进了村、入了户,老百姓得的是实惠,落的是好处。”

今年8月,我也加入了一次特殊的进村入户,又会是一番什么感获呢?

到乡、到村、到户、到巷子、到每一栋房屋去!这是今年云南鲁甸“8·03”地震后,党员干部、绿军装、白大褂、专家和志愿者在第一时间的救援大行动。作为省抗震救灾联指成员、任务部队指挥员,我亲身参与、耳闻目睹了大伙为63个乡镇、525个村社、24.64万户受灾人家,在奔命、在拼命、在抢命。

令人称赞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冲在前头。人民群众真需要的时候,没人当孬种!昭通市委书记刘建华,是个文化人,工作之余还出过好几本书,人称“作家书记”。8月3日是个星期天,下午4点30分,突然,天摇地晃,他门口池里的水晃出几米高,浪了一院子。糟了,震了!他立刻一边打电话到地震局,一边坐车赶往震中龙头山镇。进到村口,看到山塌了、路断了、房垮了,村民跑着、哭着、喊着……他呆了,这是熟悉的安居小镇吗?这还是当年出产朱提银的古镇吗?天倾地陷、物非人哀、废墟一片……一位大娘扑向他:“书记,你来啦”,嚎啕大哭。建华书记跟我说,当时他鼻子一酸,嘴里发咸,不知这是汗水还是泪水。他安慰罢大娘,没命地往村舍里边赶,马上向省里汇报灾情。“都说你温文尔雅,怎么赶到震区这么快。”我对他表示了敬意。

当晚,省长李纪恒从省城急飞昭通,转而乘车赶往灾区,途中余震不断,山石飞滚,黄烟直冒。市县领导顾及到安全,建议他先在鲁甸县城住下,第二天再进来。省长急了:“明天我来干什么,今晚我就进去!”得知省长快到沙坝村,市县领导考虑从沙坝村往里走的路被震断了,太危险,再次劝道:“省长,不要往前走了,我们马上来沙坝给您汇报。”省长骂了:“那么多群众在里面,我必须进去!不就是危险吗,死怕什么!”从沙坝村到骡马口村,才5公里的山路,平时驱车10多分钟就到了,可此刻,头上是从陡峭山崖上不断滚下的飞石,脚下是数百米的深谷。原来五六米宽的柏油路没有了踪迹,纪恒省长带着省工作组的同志,摸着夜黑,躲着滚石,深一脚浅一脚,还要不时攀爬过横路巨石,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骡马口村。当晚经过这条“生死路”的人,都说“离死神就那么近!”骡马口村离震中心龙泉村不远了,村口有块小空地,市县领导又提出:“请省长就在这里查看灾情、部署工作。”省长火了:“我停这儿算什么,走!到震中心村子去!”来到龙泉村,已是夜间十一点半了,腿脚还未站稳,那瓢泼大雨、电闪雷鸣伴随着强余震凶然袭来,天在吼、地在吼、山在吼、水在吼,一切生灵万物都在惊恐之中,人被那抖动的大地抛呀掷哪,受灾群众乱了,有些干部也慌了。被雨水灌透全身的纪恒省长镇定喊道:“别慌,别怕!有党在,政府在!”即刻就开会部署工作,看到省长一脸沉稳,大家的情绪马上稳定下来。何谓担当,省长三劝三进、果敢沉着,不就是写照么?

受习近平总书记的委派,李克强总理在震后次日一大早就急飞灾区。他没有在省会停,没有在市里停,没有在县城停,一路直达震中村庄。车不能走了,他徒步前行了约10里震毁后没路的路,一边走,一边看,一边听,一边问。进入骡马口村时,一位中年男子背着受伤的小男孩走过来,他急忙迎上去,由于注意力集中在受伤的孩子,脚下一滑,手撑到泥地上,差点摔倒,就着旁边泥水坑把手洗了洗后,便上前关切地询问孩子的伤情,又俯下身亲了亲孩子的脸,安慰道:“别着急,前面走几步就有救护车,会医好的。”总理目送父子俩离去,透过镜片隐约看到总理眼里闪着一丝泪光。路本来就狭窄难走,不停有伤员往外运送,总理不时闪到边角让道,嘴里招呼:“快,不要停!”在灾区的两天里,从白天到深夜,震中村寨、医院病房、物资仓库、指挥帐篷,都留下了总理抢救生命的殷殷嘱托、关爱群众的声声叮咛。总理的白衬衣上落满了山上的黄灰,蓝裤子溅沾着斑斑点点的泥巴,黑皮鞋已经辨不出原来的颜色,这一切显得总理是那么近、那么亲、那么朴实!

地震给人民生命带来的毁灭与创伤,让省委秦光荣书记心情无比沉重。他前前后后五进灾区,地震当夜就赶到鲁甸县人民医院慰问伤者。到龙泉村,这里遇难了91人,受伤352人,失踪48人,他流泪了,恳切地指出,“保住了一个生命就保住了一个幸福家庭,要争分夺秒救人”;到甘家寨村,这里半面山垮了下来,1500多万方的山石,把32户人家瞬间吞没,站在半山坡上,脚下70多米就有被掩埋的群众,他流泪了,坚决地要求,“不到最后一刻决不停止搜救,一定把失去家园的人安置好”;到红石岩村,这里365户被江水淹了,20人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他流泪了,特别地布置,“千方百计排除险情,决不让灾区群众再有新的伤害!”凡救灾急事、大事、难事,光荣书记都深入乡村,召开村民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呼声。他拉着龙泉村75岁老人陈大爷的手,动情地说:“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痛是巨大的,但灾害不能摧毁我们的信心和决心。活着的人要活得更好,这也是对遇难者最好的悼念。”每到一乡一村,他都关问三个问题:“抢险救灾还有什么应急的情况?”“生活保障有什么困难?”“恢复重建有什么好的主意?”经常对干部讲,“地震给群众带来这么大的灾难,我们肩上的任务很重啊。群众就是我们的家人,群众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家事。我们多辛苦一点,群众就会好过一点。”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他分工省领导到五个受灾县区督导,明确市领导包县,市县领导包乡包村,市县乡村干部包组包户,实行“八包八保”责任制。这八包八保啊,是秦书记在走村问民的基础上,与省市县领导商量出的具体管用办法,内容就是:包物资发放、保基本生活,包环境卫生、保疫情防控,包临时住所、保过渡安置,包监测防范、保群众安全,包情绪疏导、保思想稳定,包矛盾化解、保社会和谐,包项目建设、保恢复重建,包纪律监督、保工作规范。每一包每一保,包的是民生,保的是民心,可不是个简单的决定。

地震发生后,所有进村入户开展救援的人,都在用心用情,拼命抢命,甚至以命换命!

部队是抗震救灾的主力军。震后第一时间,军委范副主席、许副主席和四总部及时下达指示,成都军区李作成司令员、朱福熙政委和武警部队王建平司令员、许耀元政委立即作出部署,迅即科学指挥救灾战斗。成都军区、武警部队58个团以上单位,边开进边传达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指示,上万名官兵把习主席“救人放在第一位”的要求牢记心中。武警昭通支队是第一支到达灾区的部队,一路挺进、一路救援,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当晚就救出56个鲜活生命。

还记得各大新闻媒体在地震后发的第一组救援照片么?一位穿着橄榄绿的武警战士怀里抱着婴儿,旁边一位老大娘跟着,向前疾行。这个婴儿是官兵在沙坝村救出的第一个生命,孩子差一天就满月了,地震中他的父亲母亲双双遇难。官兵赶到的时候,只见大娘哭天怆地,大家冲上去就扒啊刨啊,扒出了老人儿子儿媳的遗体,从孩子母亲怀里救出了奄奄一息的小生命。这名叫何天文的卫生员,接过婴儿就带着大娘向医疗救助点飞奔。

还有一位战士背着老大爷,老大爷缠着纱布的头上,戴着战士的迷彩帽。这位战士叫朱发栋。地震来时楼宇摧,滚石飞落危情急。在挺进龙头山的途中,“快救救我爹,他埋在屋下面”,一位中年妇女跑过来求救。朱发栋立即跟着她跑过去,透过空心砖的缝隙,看到一位老人被压在废墟下动弹不得,经过40多分钟的紧张营救,将满身是血的老人救了出来,随即用携带的战地救护装具,对老人头部包扎止血,一气背着老人向救护点跑去。为防止老人头部伤口被雨淋湿感染,又一把摘下军帽说“大爷,帽子你戴着,小心淋了雨”。朱发栋奔跑了7公里,把老人送上救助点救护车。老人得救了,他那口气一松,累瘫在地上怎么也起不来,被人民群众亲切称为“最美武警”。

战士耿可新和孙康在初中是同班同学,入伍后分在同一个班,这次又一同参加抗震救灾。在骡马口村一栋倒塌的房子中,救出一个右腿严重受伤的小女孩后,他俩用一块木板做成简易担架,把小女孩向外抬。小女孩流血过多、神智不清,若昏迷过去,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他俩边跑边问她话。“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叫甜甜”,“今年多大啦?”“12岁”,“家里还有什么人啊?”“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都没了”,“别怕,叔叔救你出去,一切都会好的。”这时下起了雨,甜甜冻得浑身发抖,耿可新从挎包里拿出雨衣给她盖上。奔到救护点,一连找了五六辆救护车,都因为载满伤员而无法转运。耿可新一急,冲到路中间拦住一辆车,在车里硬是挤出一个空档,把甜甜抱上去交给医护人员。这一刻,甜甜无言的凝望着两位穿迷彩服的好叔叔,欲举起平时行队礼的手臂却无力举起,苍白、稚嫩的脸上汩汩地流下了两行泪……救护车渐渐远去,两名战士同时敬了一个军礼,在心里祝福女孩将来一切都好。

把体力透支、环境艰险带来的困苦抛之脑后,“快点救人”是官兵心中越烧越旺的信念。在龙泉村邮电所旁,5名战士正紧张地营救一名男青年。浑身是血的青年终于被救出来,极其虚弱的他还在努力挣扎着,喃喃自语不停地说着什么,战士们凑上去反复倾听才知道他的意思:“手!我的手!”少了一只手对一个人的未来与生活意味着什么,年龄相仿的战士与青年内心是相通的。于是,3名战士抬着青年急送救护点进行伤口处理、以防坏死,2名战士转身又钻进废墟,10分钟后找到了青年的断手。一刻不能耽误啊,他们一路狂奔,大喊着:“手,手找到啦!”赶上担架,把断手交给医护人员。青年的名字叫啥,战士没顾上问;战士的名字叫啥,青年正伤着咋么问。但青年的脸上露出了孱弱的笑容,战士的脸上也绽出欣慰的笑颜。

进村不漏一户,入户不漏一人。72小时黄金救援期,搜救者不抛弃、不放弃,用血肉之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51小时后,八宝村88岁老人熊正芬获救;67小时后,八宝村84岁老人刘兴勇获救;72小时后的一刻,银屏村80岁老人丁昌妹又获救了。这期间,合力救出309名被压埋、受困群众。都说“人命关天”,我要说:在社会主义中国,人命比天大,党恩似海深!

让逝者安息,给生者安慰。这是所有进村入户救灾人员的共同意愿。

龙泉村村民尹天发的孙女不幸遇难,当救援官兵刨出他孙女的遗体时,被砸断的右臂不知压在了废墟的何处。看到孙女残缺不全的身体,白发苍苍的尹天发禁不住老泪纵横:“可怜的孙女啊,你就这样离开爷爷了,身子都不全哪!”老人内心的痛楚,战士一下子明白了。没有动员,没人要求,已经连续48小时没合过眼的他们,又咬牙奋战3个小时,一直到深夜11点,终于找到了老人孙女的胳膊。他们小心翼翼,把残肢与断臂对放好,对老人说:“大爷,孩子的身体全了,就让她好好去吧。”老大爷拉着战士的手,泣不成声。

8月5日傍晚,鲁甸县中队官兵刚从老街子完成任务,回到驻地准备吃晚饭,一个村民匆匆跑来,说他是八宝村的,弟妹遇难了,请部队帮忙把尸首运出来火化。一个干部带着8名战士,放下刚刚捧在手中的碗筷,拿起身边的绳子和油布,跟着老乡就往八宝村赶。路上听说只有两公里,以为很快就能把遗体运出来,没想到老乡说的是直线距离。这两公里啊,中间要经过一道道山路陡坡,不时还遇上山体摇晃石头滚。大家爬了两座山,用了一个半小时才赶到村里。经过日晒雨淋,遗体已经发出阵阵腐味,他们二话没说,抬起就走。天越来越黑了,道越来越难行了,人越来越累了,战士们5米、10米地摸索向前,遇到山石垮塌、道路中断,就跪着、爬着往前挪进。战友之间谁也看不清谁的脸,只听得彼此呼哧呼哧的喘息声。老乡看着实在不忍心,见坡上有个平时看山人的窝棚,便拉着战士说:把她就放这儿吧,你们先回去休息。老乡靠近担架对着尸体又哭又喊,“弟妹,对不起呀,你也看到了,地震之后路太难走,部队上的兄弟为着你太劳累啦,你先在这儿歇歇,明天我再想法接你。”这话中的无奈、悲痛与体贴,哪个战士不感同身受。老乡的话音刚落,带队干部坚决地说:“你的亲人就是我们的亲人,我们继续走!一定抬到点上,不能半路落下。”老乡明白了:队伍上的人懂民风啊!遗体搬运途中不能落地,落在哪就得埋在哪,否则不吉利,这是当地习俗。所以官兵们想的是,如果自己的亲人,能落在半路不管吗?他们调换一下肩、深吸一口气,相互鼓励着继续往前。经过五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凌晨1点钟,终于把遗体抬下了山。此前人在山里,他们手机、对讲机信号中断,与中队联系不上,那么长时间还没回来,执行任务纷纷归队的官兵都着急了,就担心出什么意外。当他们下了山,碰上寻找他们而来的中队长和11名战友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那眼眶里的泪水禁不住地往外淌,就是止不住。凤凰卫视有位女记者,叫罗羽鸣,她带着采访组,白天刚走过这条凶险山道,有着多次遇险的后怕,得知官兵在这条路上摸黑抬遗体平安归来,眼眸噙着泪花,敬佩地说:“你们,英雄!”

甘家寨本是一个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的村庄,震后我仅能看到一个破碎的楼顶裸露在废墟中。8月6日早上,官兵前去挖掘搜寻遗体,一位30多岁的妇女站在半坡上,目光呆滞地盯着这个楼顶尖尖。战士上前询问,得知这名妇女叫毛天美,楼顶下的房子原有三层,是她夫妻俩种花椒、卖花椒,燕子垒窝那样搭建起来的小康之家,村里人挺羡慕的。地震发生时她正在山上采摘花椒,眼睁睁看着处在半山腰的自家楼房,被山体滑坡一下子推得远远的,淹没在土石中,只剩下一个残缺的楼顶。同甘共苦的丈夫,活泼可爱的儿子、女儿,勤劳慈祥的公婆,全被埋在了下面,原本充满亲情欢乐的家庭,说没就没了。她已经在这里守了两天多,地震毁灭家园的场景像一场噩梦,反复回转在她的脑海里,嗓子都哭哑了。战士们听罢伤悲,顶着烈日立即开挖起来,刨完第三层楼,没见着遗体,刨完第二层,还没见着遗体,正要往下刨第一层时,余震再次袭来,山体在摇动,已被刨过的上两层碎石纷纷掉落,战士们立刻撤了出来,余震过后又要往里冲。毛天美见到,太危险了,若再刨下去,难保不会发生像家里亲人那样的惨事呢?又看到战士们的手刨出了血,有的指甲盖都被刨脱,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的她,心再也不落忍了。她拦着官兵,沙哑劝阻道:“你们尽力了,不要再刨了。房子都被推出两百多米,还不知道人会埋在哪里,会成什么样。如果能找到件孩子的衣物,留个念想,我就……”话没完,又伤起心,悲得双肩直抖。年轻的兵啊,被这位大嫂对亲人的深深哀念,被这位妈妈对孩子的浓浓母爱,被这位大姐对战士的细切关心打动了。他们回转身来,从第二层开始刨找衣物。一件、两件,孩子的衣物真被寻到了。当战士把一个枕头、儿子上学的一个书包和小女儿最爱穿的一条裙子,捧到毛天美面前时,她双手颤抖接过,紧紧抱在怀里,嘶哑进出“谢谢”,埋头啜泣,痛彻心扉。人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死离别,毛天美哭了,战士们也哭了。

甘家寨山体滑坡量非常大,当官兵刨出第12具遇难者遗体后,村民们看到挖掘搜寻作业太难了,在他们的恳求下,联指作出了放弃搜寻的艰难决定。让逝者就在这里集体安息吧!当地党委政府准备在这里建地震遗址,供以后祭奠悼念。

官兵搜寻到的遇难者遗体有多少,指挥部有一个统计,为324具。若在平常,谁不忌讳与死人打交道,谁愿意去闻遗体的异味呢?何况我们的战士十八九岁,内心里何尝没有过抵触、害怕和恐惧。而且废墟中好多尸首分离、惨不忍睹,好多遗体腐烂、尸水渗淌,有几名战士被尸水滴在身上,皮肤红肿起泡、又痒又疼,有的战士在抬遗体的过程中累昏、熏昏。战士,正是我们的战士,始终信守着:人民是一切,一切为人民!把群众真当亲人,把自己真当子弟,毫不犹豫,毫无顾忌,毫不惧怕。每搜寻到一具遗体,总是认认真真地包好,平平稳稳地抬好,小小心心地放好,最后还要鞠躬默哀。这是多么深厚的感情啊,如果被动服从命令式的救灾,会有这种高度自觉的行为么?

搜救了生者、寻觅了死者,接着开始了对废墟的全面清理。废墟中压埋了大量仍然有用、值钱的东西,在未来的几天逐渐被清理出来。对待村民的财物,战士的表现依然出色。

我到龙泉村灰街子指导部队清废墟时,右腿残疾的村民颜绍洪,手捧一个红布包向我走来。他打开布包,露出一个金佛,激动地说,“这金佛是你们武警二支队战士清出来转交给我的,好有佛的善心啊!”原来,地震发生时,颜绍洪和家人恰巧在外,免遭罹难。但房屋倒塌了,所有家当都埋在里面。让颜绍洪最惦记的就是金佛,这金佛是大清乾隆年间鎏金莲座尊佛,是古董也是文物,家里的镇宅之宝。金佛能不能再回到手中,心里很没底。就在颜绍洪不抱希望时,村干部带着官兵手捧金佛来到了他的面前,让他清点财产并签字确认。这时,他感激地不晓得说什么才好。清理他家被埋的财产时,战士挖到这个金佛没有人看到,这件两寸来高的金品,随便塞在身上哪个地方,都不会有人知道,何况接着开始大规模的机械作业清理,金佛找不到,谁也不会怀疑。可是,我们的战士没有这样做。这事让我想起,当年毛主席得知战士在苹果园里没吃群众一个苹果,表扬的一句话:不吃苹果是很高尚的。今天,我们的战士不拿金佛更是高尚的。

棺木,在昭通地区农村,不仅是大部分家庭的重要财产,更是长辈老人的精神寄托,仅云南总队救援官兵就在废墟中挖出176具寿材。曲靖支队官兵在翠屏村,看见一个老婆婆孤零零的坐在土堆上,就走上前去了解。原来老人的儿子、媳妇和孙子都在地震中遇难,只留下她一人孤苦伶仃。老人也不想活了,想着就跟儿孙一起去。唯一的指望,就是想找到埋在塌屋下的寿材。活着的“家”破碎了、没有了,寿材就是死后的“家”呀,有没有震坏、还能不能用?悟懂了老人心的2(】名官兵,立马投入到搜挖棺木的行动中,一个多小时过去了,终于在左侧厢房下的废墟中发现了棺木的一角。老人木呆的眼神,不经意活泛了一下。为了让棺木不再受损,官兵们扛起压在上面的横梁,慢慢扒开覆盖在棺木上的泥坯和瓦砾,用几根攀登绳捆住棺木,把一根碗口粗的木棒穿过绳索,大家“一二三”喊着号子,棺木一点点移了出来,最后稳稳当当地抬到老婆婆面前。见棺木还完整,老婆婆一下子扑上去,头直往棺盖上撞,“儿啊孙啊,奶奶就来啦”,拼最后一口气就要去死。战士眼疾手快,抱住了老婆婆说:“大娘,我们都是您的儿孙,现在您一定好好活着,以后我们为您抬棺送终、为您守孝”。面对懂事的战士,老婆婆一把搂起,

“孩子,我的孩子啊”,放声地哭。战士与老婆婆抱成一团,哪一个不是泪流满面呢。老婆婆那哭,包含着对灾难的悲伤,也是对遇到亲人子弟、找到死后归宿的情感释放啊!

王家老包社一位姓王的年轻媳妇,去年才和丈夫结的婚,俩人恩恩爱爱,突如其来的地震夺去了丈夫的生命,甜甜蜜蜜的生活瞬间破碎,夫妻俩从此阴阳两隔。想起以前夫唱妇随、你侬我依的种种情景,她悲痛欲绝。家里被埋的东西什么都可以不要,只希望能帮她找出夫妻俩的结婚照。官兵们很理解,不但帮她挖出有用的家什,更在意找她特别的念物。为了一张充满深情、相依相偎的结婚纪念照片,锹镐轻轻刨,手中细细翻,眼里嗖嗖寻,再费功夫也努力寻找。当战士从废墟中把结婚照刨找出来,用衣袖揩拭干净泥灰,送到她手中时,这个20多岁的女子把照片看了又看,缓缓地贴在脸上,泪如泉涌。

我看到官兵从废墟清理物资的清单,有骡马口村郑宝章老人的养老钱、营盘村管仕勇的存折、翠屏村杨正权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仅现金就达94.9万余元,被全部送还给村民。无论走到哪里,官兵们都时刻牢记着群众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永葆的本色。

在鲁甸抗震救灾的日子里,舍小家为大家,舍个人为群众,其事不胜枚举。

我在江边村见到上士冯欢欢时,他正和战友们紧张地搬运物资、搭建帐篷,小伙子长得很憨实,交谈时话语不多,让人很难把他与“落跑新郎”联系起来。地震那天,冯欢欢正休假在未婚妻家准备婚礼,突然有电话打来,他还以为是给自己祝贺新婚之喜呢,不料却是部队通知他立即返回参与救灾。冯欢欢懵了,后天就要举行婚礼,酒席都订了,请柬也发了,咋办?军令如山,灾情似火,他不假思索,也没给未婚妻及岳父母多作解释,只急匆匆地说了句:“部队有紧急任务,我要马上归队。”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未婚妻一家不知所措。他们这一对呀,岁数不小了,走到一块不容易。婚礼前突现变故,这让乡里乡亲怎么想、让亲朋好友怎么看,是自家的女儿有毛病遭弃了,还是小冯他变了心?岳父母又生疑又生气。有过婚恋经历的人知道,婚姻的任何变化都特敏感,大婚前其中一人突然说跑就跑了,搁谁谁也受不了。未婚妻小雷埋着头,不语一句,撕心地泣,哭成了泪人。冯欢欢一走就是3天,他全身心投入抢救群众中,直到救援黄金期过后,才抽空给未婚妻打电话,想安抚一下,可连打了几次,都未被接听。这时他慌了,像未婚妻一样也埋头哭了起来。想想自己30来岁,老大不小了,老家在河南农村,家里条件不好,几次相亲不成,去年与未婚妻小雷开始交往,未婚妻一家对自己都特别的好。自己太粗心啊,匆忙与简单之中就从她家走了,没把事情讲得明白,一定是让小雷和伯父、伯母生的误会大啦。冯欢欢很是担心起来:不会又像前几次谈对象再“黄”了吧?干部看出他的情绪变化,一问得知原委,大家才晓得灾区还有一位临阵“逃婚”的新郎。接下来的两天,冯欢欢依然和战友们忙碌在救灾一线。8月7日晚,冯欢欢意外地接到未婚妻打来的电话,“我在电视上都看到了,那里灾情重得很。我和爸爸妈妈想好了,已跟亲友邻里说定,等你回来再办婚礼。你安心救灾,一定注意安全。”小冯听的真真的,这时他那眼里的泪珠子,唰唰地往下掉,想说声“对不起,谢谢你、谢谢伯父伯母”,可就是说不出了,哽咽得只在那儿抽泣。未婚妻自与冯欢欢恋爱以来,哪见过比她大几岁的汉子抹过泪呢,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被自己深爱的男人这一哭,她心里哪受得了,想再说些什么,话全被堵住了。俩人在电话里,一时惟听相互的泣声。真是好事多磨、喜冲难来!这一通电话之后,冯欢欢在心里暗暗承诺,一定要让小雷做一个体面的新娘,给她一辈子的幸福。听了这件事,我动了情,每跟别人讲述时都有点讲不下去,需要缓一缓才能接着说。我专门跟支队领导交代,小冯结婚时,你们一定代我送上一份祝福。

在救灾一线,还有这样一对恋人,男的叫江为,昭通支队宣传干事,女的叫马林蔚,在湖北老家工作,俩人是人民大学同学。8月2日,小马出发来昭通要与小江完婚。坐了30多个小时的火车、汽车,快到昭通时接到江为电话,“鲁甸地震,我已经随部队救灾去了,你想办法先回去。”小马傻了,但她迅速作出决定,先到昭通再说。一天晚上,江为从村舍救灾回来,正记日志,有一只拳头砸在了背上。他蓦然回首,恰似一惊,做梦也没想到站在眼前的竟然是未婚妻。这几天他不时在想,林蔚有没有产生误解,回没回到家,路上安不安全,真心焦啊。此时小马戴着志愿者的小红帽,居然也来到了抗震前线。原来小马没有回老家。灾区遭大难,谁能不援手,不然,还谈什么大学生的理想与抱负?她当即与有关机构联系,报名参加了“妇女之家”心理服务志愿者行动。与心上人一同上阵,比翼双飞,不正是多年爱恋、相许一生的见证么!帐篷里,林蔚盯着江为娇笑道:“你能来救灾,我就不能来?可还记得我们的约定?”这对恋人曾经说好:有误会后讲和续好的特殊方式就是一拳。嗬,特别的地方,特别的一拳,特别的惊喜,人生能有几多回?一拳过后尽开颜,有情人在灾区一线紧紧相拥,感奋得泪湿巾袖。真是战地黄花分外香!

在救灾现场我还看到,从陕西老家赶来的武警工程大学大二学生何群,从江西赶来的南昌工程学院大三学生杨智伟,从山东老家赶来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生杜鸿睿……他们到灾区后,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一天我在新街子社救援点,看到一个着便服的小伙子,一直默默无闻地与救援中队官兵在干着活,头也不抬,一刻不停,他就是19岁的大一生杜鸿睿。我问起他,他摸了摸头腼腆地说:“我是个学生,没有钱没有物,就想凭一颗心一把力,为灾区做点事”。谁说这一代青年学子自私自我、缺责任少担当,那一个个充满朝气、富有爱心的身影不就是未来的希望吗?

最让人痛而难忘的是边防战士谢樵,年仅24岁,永远离开了我们。8月4日下午,在得知沙坝河南岸的光明村有遇险群众急需救援时,官兵一时找不到船只,被堵在北岸,若绕路过去,会耽搁很长时间。可是,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怎么过得河去,大家很着急。危难不等人,时间就是命。谢樵主动请缨:“我年轻,身体好,会游泳,我先下去探探看!”他脱掉迷彩服,纵身跳河中,双臂在浑浊的水面上交叉划动,奋力向对岸游去。就在谢樵快到对岸时,余震中飞石从山上坠落,激起一个个漩涡和浪花,岸边战友的惊呼还没来得及出口,一块石头击中了谢樵,他挣扎了几下,便被激流吞没,刹那间从视线里消失了。谢樵的牺牲,感动了所有人。为了找到谢樵,政府、部队、群众都组织寻找和打捞。村民们,甚至用他们曾经迷信的方式,找来风水先生掐算。晨哪昏哪,群众点着香、烧着纸,呼啊喊啊:“谢樵,回家吧!谢樵,回家吧!'谢樵的遗体是我部官兵在沙坝河一个下游处打捞上来的,官兵对我说,遗体打捞上来时,谢樵被剐得遍体鳞伤,一块石头还深深嵌在他的头骨里。战士和群众抬着谢樵的遗体往回走,一路喊着:“谢樵,回来啦!谢樵,回来啦!”哀恸之声传得很远很远。送葬的时候,兵、民十里相送,无不洒泪哭喊:“谢樵,你走好!谢樵,你走好啊!”每每回想这一幕,我就禁不住地心酸、咽哽、泪浸,为有这样的好战士骄傲,为有这样纯朴善良的群众动容。谢樵下水前的侧目一望,最后的回眸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滚滚牛栏江啊,亘古涌流。天有不测风云,6.5级强烈地震造成大面积山体崩塌滑坡,将鲁甸县火德红镇李家山村与巧家县包谷垴乡红石岩村之间江段瞬间阻塞了,顿时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堰塞湖。新生成的堰塞湖,汇水面积是曾经让全国上下揪过心的四川唐家山堰塞湖的四倍,堰塞体为极高危险级,处理难度为最高风险级,直接威胁着上下游12个乡镇3万余村民安危,成为不定时的“大炸弹”。

堰塞湖排险除危,世人关注,国人更切。这一天,两位共和国的上将,从牛栏江左岸村庄到右岸村庄、从堰塞湖上游乡村到下游乡村,一一走过。村寨里多数村民已被有组织地转移,留下守护的干部和少数壮年村民含泪倾诉着,让两位高级将领深感:排除堰塞湖高危险情,使命重大、任务紧迫。他们一刻不停留,一刻不休息,会同国家部委、省市领导、水利地质工程专家,紧急商议、反复推演、科学谋划,果断定下决心: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克服困难,三天初见成效,五天排除险情!两位上将,一位是副总参谋长戚建国,一位是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建平,他们向解放军工兵舟桥部队、武警水电交通部队下达了命令,直升机来了、大型水上运载工具来了、重型挖掘机来了……军民三班倒,人歇机不歇,炸药就使用了39.96吨,施工中先把楼一般的块块横石一一炸解,再挖槽泄流。8月12日17时,随着最后一声爆破,700多米长的巨大堰塞体上,一条顶宽30米、底宽5米、深8米的泄流槽开挖成功,这就意味着可达2.6亿立方米的堰塞湖水魔被驯服了。至8月26日,顶宽45米、底宽5米、深20米的拓宽泄流槽,在原基础上成功开挖,这又意味着,受到威胁的上下游群众解危了、安全了,转移出去的群众可以回到故土家园了。下一步,省市还将求证如何把堰塞湖水变害为利、造福群众的新举措。

我站在堰塞体往上看,一座大山像被天斧劈落一半,自然的威力是多么巨大,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我站在江岸山巅往下看,军地合力开挖的泄流槽,就像人类搓成的大绳,牢牢拴住了堰塞湖这个“水魔王”的牛鼻子。伟大和渺小瞬间倒转,这就是大自然与人类的辩证法!

激战牛栏江,决战堰塞湖,绝不亚于一场大的战役!我面见两位上将首长时,建国副总长的迷彩服上全是汗渍,眼中布满血丝;建平司令员嘴上燎起一个火泡,声音越发嘶哑。在堰塞湖排险战斗攻坚阶段,许耀元政委又打来电话询问排危情况,并反复嘱咐,“我24小时都在总部基指,有情况马上告诉我”。当我转述地方党委政府的感激之意时,他们说:“灾区群众遭大难、吃大苦啦,人民有难、军队向前,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部队只是做了应该做的,地方广大干部群众做的更多”。扶大厦于将倾,危难之时方显英雄本色。堰塞湖排险,创造了一个世界奇迹,我们全胜!

让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临时住所、有病得到及时救治、学生有安全的校舍上学,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这“六有一确保”,条条是急难,条条是大计,条条是检验,都通过进村入户获得落实。

抢通保通生命线,伤员才能运得出来、物资才能运得进去。昭通市长张纪华,震后几天一直坚守在沙坝村进入震中各乡村的道路隘口,指挥疏通,把关节流。看着一队队救援人员冒着滚石朝里冲,看着大批群众哀嚎着向外跑,看着大量救援装备和物资急待往里送,他急呀!连轴转地盯着,不知道自己是饿还是不饿,也不知道是没有吃的还是顾不上吃,第一顿饭跟工作人员分了半块饼,第二顿吃了一个煮土豆,第三顿是一盒没有泡开、咸得难以下咽的方便面。他跟我说:“那几天忙的呀,哪知困与饿,想的都是道路的通、群众的命。”谈到抢通保通的艰辛,从领导到群众也都记得交通厅刘一平厅长,他组织41个专业队组,从县里到镇里,从乡镇到村社,再到若干村民小组,对大小道路实施抢通保通,因为发生了两千多次余震,路抢通了又断,断了再抢通,昭巧二级公路等主要干道反复抢通了不知多少回。

“昭通一枝花,人人都在夸”,这说的是鲁甸女县长张雁。我初识张雁,是她敢于带着总理进帐篷看实情,代表受灾村民向总理反映诉求,一位敢担当、好担当的女县官。再见张雁,她刚从乡村救灾物资发放点回来,跟我谈起了物资发放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孩子出生还没有落户,甚至超生的孩子就没有户口,管不管;外地人到我们这里做生意,是来促进我们当地经济与生活的,户口不在这里,现在受灾了,管不管;人嫁进来了,户口还没有迁入,管不管。这三类对象如果不管,救灾就疏漏了很多人。同时,人嫁出去了、人去世了,户口还没注销,对这两类人如果救助了,势必造成不公平,群众咋能没意见。张雁是从基层干上来的,了解农村,懂得百姓。她跟我说:“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别小看发的米啊油啊,分的衣啊被啊,对所有在这里受灾的人,都是度难关的必需品,一点马虎不得。”她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形象地归纳为“进三出二”。说到欣慰处,一脸倦容的她跟我说:“政委,看我这两只眼,现在变得右边一只大、左边一只小了,别笑话我哦!”听到张雁这话,我心头一热,眼里发湿,喉咙咕咚咕咚的,内心里最柔软的情愫被触动了。一个女干部干得那么扎实、那么辛苦,还那么坚强、那么乐观,作为长者又是男同胞,真敬佩真心疼啊。

吃喝拉撒睡,哪样离得开民政部门。地震把千家万户的生活打乱了。民政厅段丽元厅长,带领群众生活保障组兵分两路,一路深入到村村寨寨调查受灾群众的急需急用,一路筹集、调拨、分配各种救灾物品,唯恐了解不全、统筹不周,落下一村一户。救灾最紧要的一个月,他没有离开过岗位一步。平时他穿戴整齐很精干,现在看他,衣服皱巴了,头发蓬乱了,背也似乎驼了些,忙得像个陀螺。他感触地说,从来没有觉得这样累,天天到这个村去那个户,一辈子的路仿佛这一阵子全走完了。民政工作,就是个“婆婆嘴、媳妇腿”,大家给他更多的理解和赞扬是应该的。

震后,次生灾害处处,地质隐患重重。在会泽县迤车镇磨黑村的后山上,一块震落的上百吨独石兀停在半山腰,随时都会翻滚下来,威胁47户150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成了压在村民心头的大石头。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杜筑华,带领人员测查到这一重大隐患,紧急组织排险设计与施工,经过一夜的紧张忙碌,摇摇欲坠的巨石乖乖地进入到预挖的深坑。险情消除了,大伙长舒了一口气。他和专业队组,就这样靠对一山一水、一村一户的跋涉,借助卫星影像、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排查标识出地质隐患点1769处,成功处理避让了5起危及564人安全的次生灾害。

大灾之后防大疫。世界上许多国家因为震后防疫不到位引起疫情流行。前车之鉴,从中央到地方、部队各级都特别重视。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徐和平,带领37支防疫工作队,日复一日,一遍又一遍的对受灾乡镇村寨、对集中与分散的安置点进行查、洗、消、杀。她工作特别较真,在每次指挥部例会上直言不讳指问题,说得很具体很尖锐,个别部门与会干部听了脸红冒汗,都有些坐不住了。她知道这样讲会得罪人,但必须这么做。为的啥?就为了大灾之后无大疫,就为了群众身体保健康。一天,她在李家山村,发现一个小孩疑似腮腺炎症状,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极易引发疫情的传染病,立即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开展实验室检测,并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普遍采取预防措施,确保无传染。这个女主管,真叫负责。

我在小寨村安置点,看到防化团官兵顶着烈日,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背着喷雾器在帐篷间来回喷洒药水。他们说,现在干的这项工作算是轻松的,更难的是处理上万只牲畜尸体,因为腐臭太浓,作业时以致用花椒塞住鼻孔,有的同志几天都吃不下饭。像他们这样的专业防疫人员,地方和军队调集了近千名,在每个村少则8人,多则20人,持续开展网格化、地毯式、全覆盖的预防工作。

笔笔捐款,件件物资,一头连着全国人民和海内外爱心人士的关切,一头系着灾区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一分一毫、一件一码都要厘清啊。“阳光救灾”,从安置受灾群众之初就摆上日程。党政督查、监察、财政、审计等多个部门抽派381人下乡下村,对政策措施落实、群众过渡安置、学校复课准备、灾后重建筹备和干部作风纪律进行监察督查,确保受灾群众困难问题及时解决,诉求及时回应。164名监督员全时盯在各乡镇、村舍物资发放点,一丝不苟地监督救灾物资接收、管理和发放工作。这一双双火眼金睛,盯的都是人民的利益。

有序才能有力有效。公安厅杨嘉武厅长,一直扎在龙头山指挥,他把治安维稳力量撒向乡镇村舍、主要道口、受灾村民临时安置地。19个交通执勤点,畅通了从市县到乡村的“生命线”;58个帐篷警务室,维护了灾区乡村的社会治安;临建的板房派出所,开设的绿色通道,架起了面对面为群众服务的桥梁,每日接待群众670余次,为灾区群众补办身份证1369个、户口簿1271份、驾驶证572本。虽然龙头山派出所震塌了,但公安干警稳民心、解民忧的行动,从来没有停过。

地震造成乡镇村舍231所学校严重损毁、无法再用。孩子安,父母安,社会安。为了8万多名学生顺利开学,云南几大建筑公司,暂缓承接的工程,紧急抽调队伍,从8月12日开始,24小时昼夜不停,碾压平整地基,组合拼装材料,搭建板房教室。一天,我在骡马口村,看到雨中忙碌着一群人,他们正是省建工集团六公司的同志。他们介绍,公司施工人员正在乡村分散各点上搭建中学、小学、幼儿园,仅龙泉校舍就要满足2300余名师生的教学与生活。因为工期很紧,他们顾不上白天还是黑夜、烈日还是暴雨。“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工人师傅的这一句话,听在我心上,烙印很深。我专门派兵帮助他们搬运搭建,争赶工期。几天后再去看时,已立起了一排排整齐美观的板房校舍。9月1日上午,整个灾区最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万名学生在一色蓝的板房学校中开学啦!巍巍乌蒙,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在大山里回荡,唤起人们对灾区未来生活的憧憬。

鲁甸被誉为花椒之乡。8月,正值花椒成熟的季节,地震时很多群众因为上山采摘花椒幸免于难,花椒树就成了“救命树”。花椒是家家户户的主要经济来源,因此也成了群众灾后生活的“希望树”。本来很多花椒树震中损毁已经“颗粒无收”,剩下的树上花椒怎么采摘下来呢?地震夺取了617条生命,让112人失踪,使3143人受伤,一百多万人受灾,若干个家庭劳动力元气大伤,哪还有力量采摘很费细功的花椒呀?群众那个愁啊、急啊!这牵动了许多企业、商会、个体经营者和志愿者的心,有的自发帮助摘花椒,有的捐赠烘干机帮助烤花椒,有的上门收购花椒,不仅不压价而且还加价,以前30元一斤的干花椒收到了近40元,有的爱心人士还通过网络呼吁网友买花椒。一粒粒飘香的花椒,汇聚起了政府、市场、社会方方面面的正能量。

鲁甸灾情一直牵动着中南海。地震发生后,习总书记第一时间就作出了详细的指示。8月20日下午,习总书记又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全面部署云南鲁甸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党中央的指示被及时传达后,坚守在灾区各乡镇、村庄、寨户的工作队员们,对进村人户做什么、怎么做,从方向、任务、标准到措施、要求、动力更加明确、更加自觉了……

众志成城、汇聚大爱的进村入户,凝成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到目前,灾区人心安定、秩序稳定,未发生传染病疫情、未发生公共卫生事件、未发生因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事件、未发生影响稳定的重特大治安案件、未发生重特大刑事案件、未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未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未发生重特大群体性事件。这么多“未发生”,浸透着进村入户工作队员们的多少心血和汗水啊!

呵,进村入户绝对非小事,进村入户连着千万家,千万家连着大国家!经过鲁甸抗震救灾,直接参与进村入户的实践,我更加理解了过去父母和哥哥姐姐对工作队进村入户的感恩。连日来,心头焐着、炀着,豁然释出一个认识:我们的党,在重要关头都组织工作队,进村去,入户去。进村入户,付的是情,赢的是心,强的是国,惠的是民!

我坚信,进村入户,只有进行时,没有终止时,永远在路上。党和人民永远一条心!

猜你喜欢
战士群众
做一个战士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吃瓜群众的真相,你怎么懂
各界群众前来省作协吊唁陈忠实先生5
各界群众参加陈忠实遗体告别仪式
螳螂战士(六)
国际主义战士
不怕群众找我,就怕群众不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