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南疆四地州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

2015-03-11 08:53马延亮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南疆建设发展

自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特别在中央新疆经济工作座谈会的推动下,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态势良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新疆区域经济的总体实力还比较薄弱,整体竞争力不强,各地州市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南疆四地州由于自然、历史因素长期累积,国际国内因素交织作用,致使南疆四地州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为了解决全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南疆四地州综合经济竞争能力不强问题,必须在充分认识各地州市经济竞争力差异的基础上,发挥各自区域优势,促进南疆四地州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进而促进全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南疆四地州基本概况

南疆四地州即为新疆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简称克州)和阿克苏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边缘,周边与6国接壤。南疆四地州下辖33个县(市),378个乡镇,5061个行政村,区划面积58.63万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35.2%。2012年末,总人口923.22万人,占全疆总人口的41.3%,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35.71万人,占四地州总人口的90.5%,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南疆四地州农村扶贫对象217.24万人,占全疆扶贫对象人口256.03万人的84.8%。其中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州(以下简称“南疆三地州”)是新疆扶贫对象最多、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工作难度最大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国家新十年扶贫纲要确定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大力推进南疆四地州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新阶段国家扶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关系到“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的实施,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边防,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极其特殊的重要意义。

二、南疆四地州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发展实力弱,增长后劲不足

2013年,南疆四地州生产总值1572.2亿元,占全疆的18.5%。2012年,人均GDP14508元,占全疆的42.9%,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2.82亿元,占全区的12.7%,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97元,占全区4093元的34.1%,人均公共财政预算支出7649元,占全区12248元的62.4%,地方财政自给率18.27%,低于全疆15.15个百分点。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6.66亿元,占全区的16.5%;人均固定资产投资12211元,为全区36249元的3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81元,为全区的93%。其中:和田、喀什、克州分别为19270元、17000元、17100元,分别为全疆的96.4%、85.1%、85.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979元,为全区的80.9%。其中:和田、喀什、克州分别为4542元、6143元、3963元,分别为全疆的61.4%、83.1%、53.6%。城镇化率约26.5%,低于全疆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其中和田地区的城镇化率由2009年的19.4%下降为2013年的18.5%。

(二)贫困面大、程度深,扶贫攻坚任务艰巨

截至2013年末,南疆四地州仍有农村扶贫对象217.24万人,占全疆扶贫对象人口(256.03万人)的84.8%。其中还有64万农牧民居住在沙漠边缘和海拔1500—4800米的偏远深山区、石山区的贫困村,是扶贫攻坚的“硬骨头”。

(三)自然环境恶劣,人均占有资源量少

南疆四地州属极度干旱荒漠地区,戈壁、沙漠占90.8%以上,平原区绿洲面积仅占9.2%。由于特殊的地形结构和地理位置,形成了严酷的荒漠环境,气候干旱,植被稀少,风沙频繁,水资源分布不均,春季缺水,夏季洪涝,秋冬干旱,生产条件差,自然灾害频发,丰年温饱,灾年返贫现象较为普遍。加之长期以来粗放的生产发展方式,耕地、水资源约束日趋严重。目前,南疆四地州人均耕地2.23亩,低于全疆平均水平(2.77亩)0.54亩;人均水资源3620立方米,低于全疆平均水平(4035立方米)415立方米。土地沙化、盐渍化、荒漠化危害突出,资源与环境面临巨大压力。

(四)区域远离市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严重

由于绿洲形成的人口单元和社会经济单元,行政区布局分散,属典型的面广、线长、点多地域类型,基本建设投入大、开发成本和管理成本非常高,行政成本远高于其它各地州。水利、交通和电力基础设施依然十分薄弱,对外交通严重滞后,东联西出的铁路、公路通道能力不足。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渠系配套不完善,农业用水占比大、效率低,灌溉水的利用率仅为46%(全疆50%),盐渍化耕地达43%,严重制约了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脱贫增收。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仍很低。

(五)产业发展滞缓,城乡居民增收困难

南疆四地州经济总量规模仍小,产业结构层次仍低。2012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31∶29∶40,第二产业占比仍然较低,第三产业存在虚高化现象,农业仍处于主导地位,第一产业占比高于同期全疆平均水平13.4个百分点,发展水平不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农民就业空间狭小。工业发展资源依赖型特征明显,多为初级产品,附加值低。服务业发展仍然滞后。特别是和田、喀什、克州等三地州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位居全疆后位。

三、促进南疆四地州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现有基础上全面提高项目建设的补助标准,加快推进南疆四地州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和科教文卫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较短时间内改变其基础设施落后面貌。一是加快流域骨干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实现水资源在时空上的合理调配。加快南疆四地州重点河流山区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发挥其蓄水、发电、输水、防洪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二是加大交通干线建设力度,提高线路畅通率,建立新疆立体交通网。以公路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加快打通与疆外地区的运输通道,创建快捷方便的贸易环境;三是加大南疆库拜煤田的俄霍布拉克、阿艾、拜城等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增加供应南疆四地州的煤炭产量。充分利用南疆丰富的水能、太阳能资源优势,加快在建水电站建设,全力推进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等河流水电建设。继续推进实施南疆天然气利民工程,加大城镇天然气工程建设力度;四是加快现代通信网络建设,着力加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和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三大应用信息平台建设,启动实施南疆四地州数据库建设工程,加快建立网络管理服务中心,强化信息化应用推广;五是加大对学校、医疗卫生等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实现适龄儿童有学上,生病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二)深化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继续发展第一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南疆四地州经济大发展。一是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建立生产技术先进、结构合理、规模效益好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二是加快第二产业的发展,鼓励对口支援和招商引资。依托南疆四地州农业资源优势,通过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来提升农副产品的加工水平和增加产品附加值,以推动南疆四地州农产品加工业的长效发展。加大塔里木盆地的油气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水平,发展配套产业与设施,以此来延长工业产业链;三是依托南疆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快旅游业的对外开放,积极开拓旅游市场,借此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南疆四地州经济的快速发展;四是引导产业科学合理布局,并把扶持产业发展与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在南疆四地州战略布局一批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培育和发展当地特色产业,促进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使大量的富裕劳动力实现就业。

(三)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把中心城镇建设作为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着力点,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一核、两轴、五组群、多点”的空间布局及主体功能区规划要求,以喀什一市两县(喀什市、疏附县、疏勒县)城市圈为核心,以喀和铁路及314国道公路干线为城镇发展轴,重点培育喀什—阿图什城镇组群、阿克苏—温宿组群、库车—沙雅—新和组群、和田—墨玉—洛浦城镇组群、莎车城镇组群等各具特色的城镇组群发展,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一是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加速城市圈和城镇组群内的资源整合。按照产业布局一体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城乡建设一体化的要求,着重解决重复建设和资源共享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投入成本;二是坚持以产业对接为重点,不断促进全方位对接。产业对接是推进城市圈和城镇组群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加快建立重点城市建设项目库,实施联合招商。以重点建设项目为支撑,整合区域内产业资源,加快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的形成。在对接过程中,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引导。

(四)扩大对外开放力度

以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契机,大力推进与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经贸、人文等领域合作,加快向西开放步伐,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深化拓展,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和效益。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喀什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和口岸通道功能建设,完善口岸“一关两检”设施条件,提高检验检疫技术水平,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利用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红其拉甫、卡拉苏口岸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推进中巴、中吉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强口岸之间分工协作,统筹口岸与周边城镇发展,打造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积极创新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全面落实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支持开发区先行先试。全力办好喀交会及面向周边区域的商品交易会,巩固中亚市场,拓展西亚、南亚、俄罗斯、东欧等新兴市场,推动沿边经济带开发开放。

参考文献:

[1]张雄.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新疆县域经济竞争力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13(9)

[2]唐晓敏.区域经济竞争力研究——湖北省竞争力实证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6(4):28—34

(马延亮,1985年生,陕西榆林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改委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南疆建设发展
寒露
南疆木棉红似火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南疆干部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做活南疆“棋眼” 取得全盘胜利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