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画卷的守望者——凌叔华《绣枕》解析

2015-03-12 02:11阜阳师范学院安徽阜阳236037
名作欣赏 2015年29期
关键词:凌叔华翠鸟寓意

⊙郭 莉[阜阳师范学院, 安徽 阜阳 236037]

刺绣,古代称之为针绣,是用绣针引彩线,将设计的花纹在纺织品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一种工艺,古代称“黹”“针黹”。因刺绣多为妇女所做,故属于“女红”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古代社会衡量女子四德的重要标准。凌叔华的小说《绣枕》通过一个大家闺秀“绣靠枕”的事件来展开叙述,揭示了刺绣世界里“贤德”的闺阁女子不幸的生活婚姻。大小姐花费半年的光阴绣一对靠枕,把这对绣枕看作是自己通向外界并得以找到一个好归宿的平台,然而,两年的苦苦等待换来的是对未来的绝望。这不仅可以从故事的两个不同画面的对比显示出悲剧,其实在绣枕的图案里,冥冥之中就已暗示了大小姐等待的无望,埋下了悲剧的种子。那么,绣枕上的图案到底有怎样的一种象征寓意呢?

一、说不尽的绣枕寓意

刺绣的图案非常讲究,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寓意。这些图案作为一种文化密码,不仅代表着古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代表着个人美好理想、心愿的追求和向往。比如说龙是上古的圣物,历代帝王自称为“真龙天子”以取得臣民的信任,民间百姓也把龙看作是神圣吉祥之物,以它英勇、尊贵、威武的象征存在于中华民族的传统中。刺绣图案里也常常选取“龙”作为刺绣的对象,并寄托着刺绣者诸多美好的心愿和祝福。“‘苍龙教子’表达望子成材的意愿;‘九龙生子’比喻子孙后代颖悟聪慧,为栋梁之材;‘云龙风虎’寓意杰出人物顺应时代潮流涌现;‘龙飞凤舞’寓意天下太平,百业兴盛;‘二龙戏珠’象征高洁名贵吉祥如意;‘九龙献寿’借喻富贵如意,多福多寿;‘团龙戏水’象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寓意婚姻美满,家庭幸福。”①刺绣图案多以自然中的动植物作比拟和象征,当然在不同的时期,因为文化的传承和变迁,一些建筑和佛像的图案也可能会成为刺绣者的选择。刺绣中很大一部分的图案所蕴含的吉祥之意已经基本定型。比如说,夫妻恩爱和睦的“鸳鸯”,大富大贵的“牡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的“莲花”,象征福禄长久、福禄双全的“蝙蝠与鹿”,延年益寿、志向高洁的“松鹤”。除此之外,刺绣图案中还经常有鱼、鸟儿、桂花、麒麟、梅等,都有一定的象征寓意在里面。那么,凌叔华的小说《绣枕》里大小姐所绣之图又是什么呢?“一个绣的是荷花和翠鸟,那一个绣的是一只凤凰站在石山上。”为什么一对绣花枕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图案呢?如果是一对完全相同的图案象征着十全十美、成双成对,是否大小姐所绣之枕本身就象征着不完美和残缺?就连两年后大小姐自己都嘲笑那图案“怎么还有绣半只鸟的吗?”如果说两年前大小姐绣的这对靠枕完美的话,那么,作者为何在两年后会让大小姐自己取笑自己?笔者在这里猜测,或许,这对靠枕所绣的不对等是为了方便日后再次回到大小姐手中能够被认出,所以,和一般的刺绣成双成对的靠枕不同。但是,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大小姐虽然嘲笑这对靠枕,但并未立即想起是自己所绣之物。那么,第二种可能,就是作者在这里精心布局,大小姐最终也没能等到自己的那一半,就像这对绣枕,其实只是一半对另一半的残缺的等待。

绣枕上荷花和翠鸟的图案是这样绣的,“那翠鸟的眼睛望着池子里的小鱼儿真是要绣活了,那眼睛真个发亮,不知用什么线绣的。”荷花其实就是莲花,“‘花蝶戏荷’‘鸳鸯戏莲’‘双鱼戏莲’‘蜻蜓荷花’‘因荷得偶’等,以莲花与各种动物或自身产物喻爱情幸福、婚姻美满。‘童子戏莲’‘孩儿站莲’‘并蒂同心’‘连年有余’等,寓意多子多福、男女好合、财富有余、平安富贵。”②可是,大小姐并没有绣这些,大小姐却只是绣了一只翠鸟在荷花上面,呆呆地凝望着水中的鱼,那翠鸟的眼睛是“发亮的”,翠鸟对水中的鱼儿是如此的渴求,可是,大小姐却没有绣出翠鸟夹住鱼的图景,而仅仅只是翠鸟对着鱼儿那发亮的眸子。如果说大小姐就是那只翠鸟,那么,她痴恋和等待的就是那只鱼,可是,大小姐正如那只翠鸟一般,仅仅只是对着鱼儿凝望,却并未主动地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只是发亮的眼睛在告诉鱼儿,她内心的饥渴。大小姐,一针一线绣着的哪里是图案,而是她内心对爱的憧憬和渴望。

另一个绣枕绣的是一只凤凰长在石山上。凤凰有吉祥如意,美满幸福,降福添寿等象征意义。可是,大小姐手中的凤凰是怎样的?一直孤傲美丽的凤凰,高高在上的凤凰,却是一个孤零零地站在没有温度没有情感的石山上,她站得很高很耀眼,她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她的美丽看到她的辉煌,“只那只凤凰尾巴就用了四十多样线。”她把自己所有的贤良淑德都绣在了这只美丽的凤凰上,并希望有一天她可以像那只翠鸟飞上枝头变成凤凰,让所有的鱼儿都能看到她的美丽。

可绣之物很多,大小姐为什么选择“绣枕”呢?这绣枕其实就是放在沙发的靠垫,似乎“绣枕绣得精致,绣者自此以后的(幸福)生活就有了依靠”③。大小姐希望自己能找到可靠的依靠,也希望自己能够像绣枕一样,可以给自己爱的人一个休息和放松的港湾,做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但是,当最终这对载着大小姐一生命运的绣枕被喝醉酒了的人“呕吐、践踏”时,似乎也冥冥之中象征着大小姐的命运。“绣枕上的翠鸟和凤凰,其实正是大小姐心思的象征和寄托。她希望自己的美丽、乖巧能得到别人的欣赏,希望自己的好姻缘,能从翠鸟变成凤凰。但最终,她这种将自己的女人价值隐藏于刺绣中的示爱方式还是失败了,大小姐最终仍然只能是一只守着闺阁的翠鸟。”④两年的光阴转眼即逝,大小姐依旧还处在闺阁中做着针线活,无望地守候着,明明知道不会有什么希望,但是在男权社会里,除了这样的方式别无他法,绣枕的命运其实就是大小姐的命运:美丽的梦和现实的破碎,全都在绣枕里容纳了。

二、绣枕世界里的苍凉手势

作为一个深谙传统的才女,凌叔华选择刺绣作为贯穿《绣枕》全篇的主题,是有深刻意义的。班昭所谓女子“四德”中的“工”即女红,也就是纺织和刺绣,发展到了后来,“刺绣变成了表现个人创造力的一种自我选择方式”⑤“成了上层女子特性中的一个属性,它表现的是一块属于儒家妇工原始含义之外的处女地”⑥。刺绣意义的变化,也使得刺绣主人因刺绣而被赋予了更多的美好品德,甚至刺绣本身就是高贵女子的象征。“刺绣是与高雅的品德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纯洁的象征。刺绣也是勤奋的体现,当其他人在从事更紧要的工作时,精英阶层的妇女也在持续不断地修补这些绣品。”⑦

因此,凌叔华选择刺绣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闺阁女性形象的。这不仅是闺阁女子自身的认同,甚至是整个社会文化的认同。大小姐绣了半年的靠枕,为什么非要赶在今晚完成?那是因为明天上午老爷就要把它送到白总长那里,“这一对靠枕儿要是送到白总长那里,大家看了,别提有多少人来说亲呢。门也得挤破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不论是老爷还是张妈都持有传统的刺绣观念,刺绣不仅是一个女子美德的象征,还“向新郎家展示出新娘的女性亲属以多么高超的技术培养了她”⑧。可是,在大小姐生活的民国时代,以刺绣的行为方式来传达女性的美德以及以刺绣来传达爱的主题是否还能够被大众所认可呢?

“头一天,人家送给他们老爷。就放在客厅的椅子上,当晚便被吃醉了的客人吐脏了一大片;另一个给打牌的人,挤掉在地上,便有人拿来当作脚踏垫子用,好好的缎地子,满是泥脚印。”“绣枕的糟蹋暗示了大小姐婚姻的悲剧,这是女性在婚姻不解放的情况下,纯真感情的被糟蹋。”⑨曾经被珍重的作为女子美德象征的“刺绣”艺术,在此时,似乎这种示爱的方式已经被历史所淘汰,社会历史的转型,并没有带动这些闺阁女子思想的转变,她们依旧在自己的“圣域”里做着自认为神圣之事,并奢望这神圣之事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光阴一晃便是两年……短短八个字,却揭示了中国旧式闺秀的人生境况:青春美貌、心灵手巧和温柔贤惠都不能保证幸福,中国旧女性永远只能是绣在靠枕上的鸟,艳丽照人却不能自由飞翔。”[10]

像大小姐这样的闺阁女子在民国时期还有很多,她们抱着最纯真的梦将自己的婚姻幸福寄托在刺绣等传统认为能够表现她们才德的事物上,却没有发现闺阁之外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期待能够被赏识、被发现,而最终,留给世人的,仅仅是一个孤独而又执拗的苍凉手势。

①[2] 李宏复:《民间刺绣图案的象征符号阐释》,《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③ 林炼:《批判从这里开始——〈绣枕〉中的反讽意味及其他》,《名作欣赏》1994年第1期。

④ 蔡秋彦:《从绣枕上的雀鸟到屏风上的白鸟——谈凌叔华与张爱玲笔下的旧式女子》,《现代语文》2009年第9期。

⑤[6] 高彦颐著,李志生译:《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3页,第185页。

⑦ 曼素恩著,定宜庄、颜宜葳译:《缀珍录——18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9页。

⑧ 白馥兰著,江湄、邓京力译:《技术与性别——晚期帝制中国的权利经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页。

⑨ 杨瑜:《女性价值的追寻与幻灭——斯坦贝克〈菊花〉与凌叔华〈绣枕〉的比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0] 严军:《开了是情,合了是梦——从〈绣枕〉看凌叔华小说的心理叙事》,《现代语文》2013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凌叔华翠鸟寓意
笑翠鸟
盛放的寓意
陈西滢凌叔华夫妻别样人生
模仿老鹰的乌鸦
常常想起人间的美好
为徐志摩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