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3-13 02:07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经济区教学内容人才

豆 涛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原经济区建设背景下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豆 涛

(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河南省目前本科翻译教学中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本科院校翻译专业的教学现状和人才培养情况,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弊端,最后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出发点,探索建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模式和任务驱动下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并探讨该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为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

中原经济区;教学理念;翻译教学;人才培养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2011年,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2012年,《中原经济区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原经济区也拥有了纲领性文件。河南是中国经济大省,2009-2013年GDP总量连续位居全国第五位、中西部第一位,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为中国第四大经济区。河南具有突出的地理位置、巨大的市场潜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建设中原经济区,是一项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关系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原经济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河南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中部地区发展甚至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核心战略资源,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1]。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大力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随着河南省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对外交流日益频繁,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民间企业,对翻译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翻译人才的需求都日益增加。河南省“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的全面实施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新要求。

然而,当前河南省及周边地区的高层次、应用型高级翻译专门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熟悉省情的高级翻译专门人才相当匮乏,已经成为限制中原地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经济、贸易发展、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与交流的瓶颈。

一方面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巨大,另一方面却是翻译人才的缺失。河南省外侨办副主任杨伟斌介绍,河南每年承办的大型国际会议有数百场,在会议旺季,翻译译人才供不应求,尤其是口译人才,经常需要从外地调入,主要应用在大型会议、论坛、会见、商务会谈等场合。省翻译协会的数据,河南省口译人才主要集中于专业翻译公司、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政府部门等,有4000多人,而目前河南省口译人才的需求量达1.5万人以上,且呈逐年增加趋势。

因此,如何结合省情,培养更多复合型实用型翻译人才,发挥人才战略优势,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传统外语教学已难以满足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要,外语人才的培养也不等同于翻译人才的培养。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正式将翻译作为一门独立的专业来发展,从外语教学中分出来。翻译学渐渐获得大家的认可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在现代高等教育中赢得了一席之地,这为以后高级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

翻译人才培养正朝着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2]。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外语院系承担着本地翻译人才培养的重任。有学者提出,不同地区和学校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求,创立不同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单一化的局面[3]。

翻译学科建设、翻译理论研究、语言教学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

以往文献研究关注翻译学科建设和翻译教学的有很多,如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4]、李德凤《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5]等;关注河南省或中原经济区外语人才培养的文章也不少,如孙俊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对河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6]、董爱华《建设中原经济区视野下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刍探》[7]、李东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优秀外语人才的思考》[8]、张利敏《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开放型外语人才培养》[9]等。但是,外语人才培养不能完全等同于翻译人才培养,全国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也不能代表该省翻译教学的具体实际。所以,笔者将关注焦点细化为河南省翻译人才的培养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并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实际相结合。深刻剖析省内大多数高校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逐步探讨适合该省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该省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提出合理化建议,促进翻译人才队伍建设。

二、河南省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现状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目的

笔者以英语专业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郑州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大学、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英语专业各20名(共100名)刚进入四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来自不同类院校,既有一本、二本院校,也有民办三本类院校,既有综合性大学,又有师范类、理工类、农林类院校,尽量做到抽样的多样性。英语专业大四学生都已在三年级学习了翻译的基础知识,英汉、汉英翻译实践课程,学习了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中西文化等相关课程,已具有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翻译技能,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准备考研及校外实习、兼职等过程中,进行了一定量的翻译实践活动,在翻译技能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比较能反映目前该省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现状和翻译人才培养的真实面貌。

(二)调查形式与方法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调查了本科翻译教学中的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省部分本科院校翻译专业的教学现状和人才培养情况,指出现阶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经过分析梳理,探索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研究出发点,建立一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模式,提出任务驱动下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该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从而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实用型翻译人才。

三、河南省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形式,我们调查了河南省目前本科翻译教学中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情况,在省内5所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大四学生中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收回的调查问卷有效可用。

(一)翻译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人们对教学和学习活动内在规律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人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态度和观念,是人们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对教学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对翻译教学理念的状况,课题组从“翻译课堂中教师通常讲授时间”和“翻译课堂学生间是否进行协作和交流”两个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见表1、表2。

表1 翻译课堂中教师通常讲授时间(45min/period)

表2 翻译课堂学生之间是否进行协作和交流

如表1所示,目前在本科翻译教学中,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为30~39分钟的为比例为71%,甚至还有2.5%的比例课堂讲授时间超过40分钟,讲授时间少于30分钟的不到30%,这说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仍占据主导地位。

另外,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到,翻译课程上学生之间很少进行协作和交流的比例为46%,“从来没有”的比例为5%,两者加起来超过一半,只有8%的学生反映翻译课堂经常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这说明目前翻译课堂多数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教师讲解翻译技巧、布置翻译作业、改正学生的错误为主的输入式学习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协作和交流,缺乏学习体验和自身知识的建构,很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翻译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翻译教学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课题针对翻译教学内容的状况我们从“翻译课堂中所涉及翻译类型”和“翻译课堂中所涉及翻译题材”两个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见表3、表4。

表3 翻译课堂中涉及的翻译类型

表4 翻译课堂中涉及的翻译题材(可多选)

表3显示,高校开设英译汉和笔译课程的学校比例均为100%,但是汉译英和口译课程比例为63%和44%。这反映了目前该省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翻译课通常作为必修课开设。课堂所涉及翻译类型主要为英译汉和汉译英,一些学校更注重英译汉教学,对汉译英教学稍有忽略,而且存在重笔译、轻口译现象,受学时和师资因素影响,66%的学校还未开设口译课程。

表4显示,各个学校翻译教学内容都包含文学翻译(100%),但是其他应用题材的翻译,如经贸(41%)、科技(32%)、新闻(27.5%)及其他的比例均不到一半。这反映了文学翻译是课堂翻译的重头戏,对其他应用文体的翻译只是进行粗略讲解,一带而过,最后学生掌握有限的几条翻译技巧,缺乏实际文体的翻译实践,无法适应用人单位和市场的需求。

另据我们的走访调查,在翻译教学内容方面, 65.6%的人认为“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学不到需要的实际知识”,20.5%的人认为“教材内容十分合理,能提高翻译能力”,13.6%的人认为“教学内容好坏无所谓”。由此看出,翻译教学内容与实际需要相脱节,这不利于培养翻译人才的实际翻译能力。

(三)翻译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该省的本科翻译教学模式,我们做了如下调查,见表5。

表5 翻译课堂教学模式(可多选)

从表5中可以看到,目前高校翻译课堂仍然以“教师讲解输入模式”为主(91%),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只有9%;课堂教学主要以译品为取向(96%)而非翻译过程体验为取向(4%),课堂教学过多注重标准答案,而忽略了学生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体验。

以上说明,受中国传统师生关系的影响,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堂教学多以“教师为中心”,以“师徒相授”的模式为主,以“传授翻译知识与技能”为主要特征。

传统翻译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改错是课堂的主要任务,把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最终目标,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课堂上学生发言很少,偶尔的发言机会也仅仅围绕某句话,讲评翻译作业时,学生只是听或记,机械地纠正作业中的错误,教师则从头讲到尾。该教学模式既不符合翻译的本质特点,也不符合翻译教学规律,学生的创新思维被忽略,翻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被抹杀[10]。

(四)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联系

针对翻译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联系的状况我们从“翻译课程的学习是否对实习工作或就业工作有所帮助”和“翻译教学和实践内容是否包含河南省相关实例和材料”两个问题进行调查,结果见表6、表7。

表6 翻译课程学习是否对实习或就业有帮助

表7 翻译教学和实践是否包含河南省相关实例和材料

调查结果显示,15%的被调查者认为翻译课程的学习对于实习工作或就业工作“非常有帮助”,认为“比较有帮助”的占48%,而41%的学生却认为“帮助不大”,还有20%的人选择“不好说”。由此可见,翻译教学脱离市场需求,课程设置不能适应社会需求。翻译课程成为传授语言知识的扩展课程,各种翻译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得不到提高,与翻译职业化要求相去甚远。

被调查者在回答“翻译教学和实践内容是否包含河南省相关实例和材料”这一问题时,只有1.5%的人回答“经常”,6%的人回答“偶尔”,20%的人回答“很少”,72.5%的人回答“从来没有”。这说明目前该省翻译教学注重书本而脱离实际,在翻译教学中没有融入该省的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旅游、会展等行业领域,因此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四、翻译教学和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针对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以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为研究出发点,探索建立一种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模式,提出任务驱动下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该模式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从而培养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实用型翻译人才。

(一)以建构主义理念为出发点的翻译教学理念

教学方法的创新必须从教学理念上的创新开始。大量教学实践研究表明,教师教学理念对课堂行为的影响,大大超出了教师的知识本身[11];教师教学理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甚至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即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因此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

在翻译教学课堂上,如果从建构主义理念出发,学生不再是被动机械的受教者,而是一个主动学习者。学生可根据所学翻译知识和自己的经历主动参与翻译学习和实践活动,通过与其他同学进行积极讨论,积极学习翻译知识掌握翻译技巧,在具体真实翻译情境下体会所学知识和技巧,对翻译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教师努力发掘翻译教学中的组织、协调、中介作用,激发学生在知识建构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强化“合作”在知识建构中的枢纽作用。

(二)以省情为基础的翻译教学内容

“翻译”一词既可指翻译过程,也可指翻译过程的终端产品即译文,还可指翻译研究,即关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学科[12]。无论作为过程的翻译还是作为翻译技能,都需要通过大量翻译实践得以锻炼和提高。

然而对以往内容落后,脱离实际的以文学翻译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翻译实践,我们应该反思。翻译实践题材要注重丰富性和实用性。在翻译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体验不同的真实语言材料,内容应涉及与该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的领域,如水利、电力、建筑、机械、能源、交通、运输、房产、电子、生物、通信、汽车、金融、保险、法律、新闻、广告、纺织、食品、农林、航空、科教、政治、艺术、医疗、体育等。

同时也应该熟悉各种常见翻译资料形式的文体特征,如招投标书、科研报告、商业计划书、公司简介、产品说明、技术方案、企划方案、商务合同、市场调查报告、销售手册、用户手册、使用手册、操作手册、维修手册、商业报表、公司年报、培训资料、宣传策划方案、贸易订单、备忘录、产品目录、促销材料、商业信函、营销计划、企划方案、案例分析、会议资料、新闻发布稿、企业内刊、验资报告、公证、公司章程、论文、各种单据、网站翻译等。

翻译人才的培养必须能够服务该省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这需要高校和企业、政府部门之间建立合作机制,相互沟通,资源共享,互利互赢。

(三)以过程为取向的互助协作翻译教学模式

当前外语教学界普遍认为:所有课程(包括翻译课在内)的教学模式都应以学生为中心,也就是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朱玉彬和许钧对“以译品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和“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进行了细致比较,结论是后者明显要优于前者[13]。

过程教学对翻译教学特别是对其初始阶段尤为重要,对学习者翻译策略的认知、翻译习惯的养成、情感表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查阅相关文献,对比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吸取“任务翻译教学法”[14]以及“翻译工作坊”[15-16]等翻译教学模式的优点基础上,探索出以过程为取向的互助协作的翻译教学模式,见表8。

表8 以过程为取向的互助协作翻译教学模式

以上提出的翻译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做到“在翻译中学习翻译”“在合作中学习翻译”“在讨论中学习翻译”,让他们在课堂内外相互合作,从事翻译活动和完成翻译项目及任务,为今后成为翻译专门人才打下基础。建立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任务驱动下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模式,使学生将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充分内化,而且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从而培养更加注重实践的应用性人才。

(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6年的内罗毕宣言中曾指出:“翻译是一门自主的学科,其授课方式明显有别于语言教学,翻译需要专业的培训。”Jean Delisle也提出,语言交流活动中,合格的翻译专家所从事的翻译,就其本身来讲就是一种职业[17]。

翻译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或一门行业。因此,对翻译人才的培养也要按照职业化人才培养的方法来进行。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导向,增加相关专业知识的讲授和翻译技能的培训,努力做到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同时并进,将翻译技能和其他专业领域知识相结合,提高自身素质,拓宽视野,增强竞争力。

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实际上是以基础英语教学和通识教育为基础的、以翻译实务技能训练为重点的一种高级阶段的外语教学,它融语言基础教学、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为一体,主要突出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翻译技能,其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各领域的翻译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传授翻译理论知识,培养翻译实践能力,还要让学生善于利用翻译工具、翻译软件、翻译语料库等电子资源,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译者的心理素质、人文素养、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等,使他们习惯于合作翻译、团队协作。

可以通过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实训条件,多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将人才需求市场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进一步明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

另外,翻译院系可成立一个社会需求情况调查小组,对特定就业领域和部门进行跟踪调查,了解其对翻译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对毕业学生的工作绩效的相关评价,搜集相关建议和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本院系翻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是否适应本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反思,这些工作有利于翻译教学各方面的改进与调整。

五、结论

本研究探讨的采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念和以过程为取向的互助协作翻译教学模式,经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施展能力的空间,使学生将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充分内化,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效果十分显著。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首先,高校翻译课时量有限,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其次,真实的翻译资料获取途径有限,不能保证翻译教学的丰富性;最后,学生实习锻炼的机会有限,很少能获得“职业译员”的真实感受。

因此,重视翻译教学工作和翻译人才培养应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需要学校的“走出去”,也需要企业的“走进来”,需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翻译公司等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翻译教学发展和翻译人才培养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建立一个保障翻译事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人才战略优势,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1]张亚伟.打造人才集聚高地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1(1):21.

[2]仲伟合,穆雷.翻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2008(6):4-8.

[3]何刚强.传统、特色、师资:本科翻译专业建设之我见[J].上海翻译,2007(3):49-51.

[4]罗选民.中国的翻译教学:问题与前景[J].中国翻译, 2002(4):56-58.

[5]李德凤,胡牧.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译课程设置[J].外国语,2006(2):59-64.

[6]孙俊豪.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对河南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4):494.

[7]董爱华.跨国公司本土化需求下中原经济区开放型人才培养改革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2(3):96.

[8]李东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培养优秀外语人才的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2012(4):169.

[9]张利敏.基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开放型外语人才培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2):127.

[10]王英鹏.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模式和翻译人才培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74.

[11]Wiliam,M,Burden,R 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M].Cambridge:CUP,1997.

[12]Hatim,B.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translation[M]. Essex: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2001.

[13]朱玉彬,许钧.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84-87.

[14]曹曦颖.翻译教学改革的新走向:任务型翻译教学模式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3):272-276.

[15]李明,仲伟合.翻译工作坊教学探微[J].中国翻译,2010 (4):32-36.

[16]张春柏,吴波.从翻译课堂到翻译工作坊:翻译精品课程建设的启示[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2):70.

[17]刘重德.让·德利尔论实用翻译教学[M]//西方译论研究.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125-136.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 training in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DOU Tao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Through personal visits,questionnaires,etc.,this paper conducts a survey of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of Henan province,and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shortcomings.On the basis of Constructive teaching theory,it puts forward students’collaborative learning model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and process-oriented teaching model driven by task,whose teaching methods and procedures are also explored in detail to provide reasonable suggestions for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personnel training,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PER.

CPER;teaching idea;translation teaching;talent training

C916.9

:A

:1671-9476(2015)03-0126-06

10.13450/j.cnkij.zknu.2015.03.031

2014-11-25;

:2014-12-08

2014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等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4SJGLX152)。

豆 涛(1982-),男,河南焦作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对比。

猜你喜欢
经济区教学内容人才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