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怀敬畏之心

2015-03-13 19:45
中华儿女 2015年3期
关键词:宗亲敬畏天地

那天,女儿为余和其母订下回老家云南过年之机票,顿觉年关将近,春节已经不远。自父母六旬之后,余一家几乎岁岁回家过年,绕于父母身旁,贴春联,粘门神,换新符。大年初二,照例陪夫人回娘家,乡音款款,亲情无边,盖其乐融融也。

然,游子归来,母亲对余这个离家最远之长子,唯一要求做之事,便是发挥余之长,为其写一幅烫金之“天地”。是日,老母亲心怀虔诚,照例去赶集,买两张四尺整张纸的红纸,备一小包金粉,一支羊毫大楷,回家后用酒精或汽油调制成金汁,铺陈于桌子之上,焚香三柱,令余洗手,擦拭干净。然后,新笔蘸金液,仿照已被香火熏黑之“天地”,重写一幅新作。余观之:天地国亲师位,一行大字正书赫然于中央,不免喟然长叹,一位目不识丁之老母亲,每天早跪晚拜,梵香祭祀,供奉于香案之上,居然是天地之大,国家最重,亲人与师长皆安。再观左右,人间烟火浮冉于焉,右上角有观音大帝,乃信仰也,从右至至竖排,依次为东厨司命,乃吃饭也;再次为文武财神,乃生计也;先师孔子,乃教育也;左侧排序为田公地母,乃耕作也;镇宅土地,乃安居也;利市仙官,乃买卖也;最后徐氏历代宗亲之神位,乃血亲也。余饱蘸金汁,临池而书,骤然落笔,一点一横之间,皆供佛龛神位,一撇一捺之中,皆祭江山社稷,一折一钩之间,皆系亲情相依。千古如斯,中国人对于天地、社稷、宗族、人情、农事、生计、商贾、乃至生儿育女等,皆纳于其中,而最后落款处,竟然刻着家谱之上之所有宗亲故人。

余写成之后,见老母面露悦色,虔敬将“天地”贴于香案之上。自除夕之夜祭门、祭祖始,便上香供奉,三跪九拜,朝花夕拾,月月如斯,天天如此。余伫立于一侧,心中陡然而生一种莫名感动,老母亲默默之举,实则是给余及弟妹们传递一种家庭、宗亲、群族、社会,乃至国家永远不可或缺之传统与信念:敬畏!

人须有敬畏之心。古来贤者皆寂寞,多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为至高之境,立世之宗。然,不知何时,吾国吾土吾民,突然陷入拜物教之魔咒,对古以有之天人合一之生活方式无情摈弃。不绝欲望,不省过错,不思救赎,穷奢极欲。向天扩张,以为天可无尽;向地索取,以为地载万世;向民攫取,以为民心可欺。于国不屑,以为国非我家,于师不敬,以为斯文永存,于亲不亲,以为血浓于水。不敬天、不惜地,不荣国、不悯情,胆大妄为,恣意开发,巧取豪夺。结果,天罚终于悄然降临,也不知从何时起,余之寄寓30余载之京畿大地,昼不现蓝天,夜难见星空,雾霭满城,惟见水泥森林峥嵘于雾幛,大衢闾巷没于其中。而余生于斯长于斯之赤县,江河污染,家园强拆,耕地被占,古村次第消失。余从小便被告之历史文化、道德信仰也崩裂于此,偶像黄昏,千秋青史均遭戏说,千古英雄多被嘲弄,官不亲民,民不信官,人不敢扶老于道,医不愿悬壶济世,教也不再无类于堂。令余仰天太息,三十多载经济高速发展,而我之伟大民族何以迷失于此?其实,答案再清楚不过,皆对天地人心、历史文化、江山家国、亲朋故旧,师者逝者失之敬畏之情。

重提敬畏,为的是学会敬畏,学会敬畏,为的是少些霸气、匪气、戾气、痞气、俗气,于天于地,于国于族,于家于己,盖大好事也!

归去来兮。余将归去,回家过年,除夕之时,再为老母亲写一幅烫金“天地”,再随老母拜一回“天地国亲师位”,心中油然升腾的是对故国、对历史、对家园、对亲朋师长之温情与敬意。

责任编辑 张惠清

猜你喜欢
宗亲敬畏天地
学习三个敬畏,践行当代民航精神
宗亲联谊与宗祠文化传承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缺失
中华余氏宗亲总会向洪灾重区湖南省平江县捐款10万元
敬畏
会员天地
交友天地
会员天地
世界郑氏宗亲联谊总会在深圳举行首届恳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