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脑梗死与UA、ox-LDL、MMP-9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分析

2015-03-15 00:39郝秋艳杨素静范更新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复发性颈动脉硬化

郝秋艳,宋 晴,杨素静,黄 洁,范更新

(1.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唐山064000;2.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唐山063000)

脑卒中已成为我国民众的头号“健康杀手”。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进步,面对居高不下的卒中发病率和复发率,仅强化传统危险因素治疗已远远不够,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卒中,我们还需要重视一些目前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新型危险因素,如代谢因素中的高尿酸血症,氧化应激反应中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炎性因子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MMP-9)水平的升高,血管因素中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这些均已成为卒中发生、复发的重要环节。本研究将110例复发性脑梗死患者与11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作对照,分析复发性脑梗死与血尿酸(blood uric acid UA)、ox-LDL、MMP-9及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旨在为复发性脑梗死的病情评估及防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220例,均处于急性期。其中复发性脑梗死患者110例(复发性脑梗死组),男性62例,女性48例,年龄46~87岁,平均(69.34±9.76)岁。初发脑梗死组110例,男性65例,女性45例,年龄47~87岁,平均(68.42±8.91)岁。所有患者,均在发病48h内入院,均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的诊断标准[1],并于24h后经头颅CT或MRI扫描证实。复发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①患者既往有脑梗死病史,再次发病距上次1个月以上;②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③首发卒中后,又突发缺血性卒中;④上述情况经头颅CT或MRI、DWI证实有新发病灶[2]。所有患者均排除严重心、肺、肝、肾疾病,肿瘤,自身免疫疾病、癫痫、占位,血管畸形以及出院时诊断为非脑梗死的患者。入院后,患者均按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给予相应的治疗。2组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受试者均避免高嘌呤、高脂饮食,空腹12h,于清晨取血送检,用酶法经Siemens advia 2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UA,ox-LDL应用上海荣盛生物制剂厂生产的试剂盒、MMP-9应用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双抗体夹心法,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颈动脉超声 应用TOSHIBA Model No:UTSH19C彩色超声机,由有经验的医师进行检查,对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行测量。颈动脉彩色超声根据斑块回声特点,将斑块分为硬斑、软斑和混合斑。斑块内部回声与管壁回声接近或强于管壁回声,后方伴回声为硬斑;斑块内部回声低于管壁回声为软斑;斑块内部回声强弱不均为混合斑。硬斑块为稳定斑块,软斑及混合斑即为不稳定斑块[3]。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比较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颈动脉不同性质斑块比较 复发性脑梗死组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颈动脉不同性质斑块比较(n=110,例数,%)

2.2 2组UA、ox-LDL、MMP-9比较 复发性脑梗死组UA、ox-LDL、MMP-9水平明显高于初发性脑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脑梗死复发相关因素 复发性脑梗死与UA、ox-LDL、MMP-9、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相关分析表明,UA、ox-LDL、MMP-9、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与脑梗死复发均呈正相关(r=0.780、0.217、0.924、0.568,P<0.05)。

表2 2组UA、ox-LDL、MMP-9比较(n=110±s)

表2 2组UA、ox-LDL、MMP-9比较(n=110±s)

?

3 讨 论

有研究资料显示,中国缺血性卒中的长期复发风险约为20%,即平均每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中就有1例复发卒中。中国卒中的复发率远高于欧美国家,故中国卒中后备人群庞大,尽早采取针对病因学的有效干预措施,可降低卒中的血管事件的复发率。目前普遍认为缺血性卒中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新的危险因素被关注。本研究对初发脑梗死、复发脑梗死的回顾性分析发现,UA、ox-LDL、MMP-9水平及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对缺血性卒中的复发均有明显影响,呈正相关。

UA是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任何原因引起的产生增多或排泄减少,都可使UA的浓度升高。在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中,被称为隐匿的第四高,可见其对缺血性卒中的危害性。UA的升高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还可使脂质发生过氧化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使溶酶体、线粒体功能损害,加速炎症反应的进程,血管内皮粒细胞聚集增加和血小板聚集加剧,又致使粘连现象出现,动脉硬化,动脉血管阻塞,血栓形成。因此,脑梗死的发病、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UA密切相关,UA含量测定可作为诊断脑梗死及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一项参考指标[4]。常规测定UA水平可以用来检测脑梗死的高危患者,能尽早地发现高尿酸血症并及时治疗,可预防脑梗死的发生[5]。

最新研究表明,ox-LDL可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其含量的变化,可使稳定斑块向不稳定斑块方向转变[6]。易损性斑块,是引起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关键。ox-LDL的形成是在过量的自由基的作用下,首先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表面成分被氧化修饰,形成修饰后的ox-LDL,生物学特性和理化性质产生了变化,影响了血管平滑肌的增殖,泡沫细胞生成增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导致了斑块形成和破裂,但这种反应不是破裂后就结束了,而是进一步产生更严重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加速了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形成。ox-LDL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最关键环节,亦是血管事件形成的关键环节[7]。

MMP-9为诸多基质金属蛋白酶因子中的最重要一种通过降解血管基底膜及斑块纤维帽的主要成分而破坏血管基底膜及斑块纤维帽的,造成血管基底膜的通透性增高、渗出增加,刺激粥样斑块的不断发展,并最终造成斑块纤维帽破裂形成斑块溃疡[8]。MMP-9活性的增高,引发了炎性反应的加剧,继而促使了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大量的炎性细胞在不稳定斑块中的浸润,弱化了斑块的固定结构,于是导致了斑块的易损破裂,易损斑块引起了血管内血栓的形成,成为了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基础。有研究表明,血清MMP-9水平可以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性质及发生脑梗死风险的指标[9]。因为随着血清MMP-9水平的增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越不稳定,脑梗死发生率越大,提示MMP-9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斑块的不稳定性、破裂以及继发脑血栓形成。

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发性脑梗死组血清UA、MMP-9、ox-LDL水平显著高于初发性脑梗死组,UA、ox-LDL、MMP-9水平高与患者预后不良及卒中复发率相关;复发性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高于初发性脑梗死组。与华键等[10]研究一致。

综上所述,复发性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不稳定斑块的关系密切,而 UA、ox-LDL、MMP-9是促使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相关因素,是引起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原因。因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UA、ox-LDL、MMP-9进行定期检测,并给予积极治疗,对预防脑梗死的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1]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2] 宋晓英.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39-40.

[3] 阙永康,杨大金.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的关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2):912-913.

[4] 武广晔,田亚琼,黄娅,等.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血脂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4(8):1247-1249.

[5] 李时双,陈大伟,王建昌,等.急性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探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4):376-379.

[6] 张慧,吴世致,侯倩.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脑梗死的相关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3,28(5):588-589.

[7] 王振华,钟池,赵斌,等.脑梗死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CD].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2,6(3):134-138.

[8] Jeon SB,Chun S,Choi-Kwon S,et al.Biomarkers and location of atherosclerosis: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ay be related to 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sis[J].Atherosclerosis,2012,223(2):442-447.

[9] Graham CA,Chan RW,Chan DY,et al.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RNA:an early prognostic marker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J].Clin Biochem,2012,45(4/5):352-355.

[10] 华键,周其达.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5):3-5.

猜你喜欢
复发性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铂耐药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进展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探讨BA,EMAb及ACA与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的相关性
口炎清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临床观察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