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山区城镇化的苍溪“STYLE”

2015-03-17 01:38罗晓庆
中国西部 2015年18期
关键词:苍溪苍溪县新城

文/本刊记者 罗晓庆

新型山区城镇化的苍溪“STYLE”

文/本刊记者 罗晓庆

苍溪新城建设中 摄影/易云芳

古人云,“郡县治,天下安”。而在我国农村城市化中,县城的城镇化也同样居于基础、龙头和中心的地位,在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也起到示范引导、承上启下的作用。

苍溪县,是广元市的南大门,古称“秦陇锁钥,蜀北屏藩”,依山傍水,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是川北地区著名的好地方。然而,数年前,住在推窗便是山峦、江景的苍溪人小林并不认同,他苦恼于老城区抬头便是拥挤不堪、基础设施差的人居环境。如今,在凋敝、冷清的荒滩上,一座现代化江南新城正在老城对岸崛起,小林也已经搬到新城的新小区居住,原来的苦恼早已不在。

站在江南新城宽阔的滨江景观带,可见大气、雄伟的杜里大桥横跨江面,总长1106.47米,沿河50米宽的绿化带延伸长达4公里,独特、前卫的景观商业建筑散布其间,高耸的塔吊异常繁忙,拔地而起的楼宇靓丽夺目,江南新城的建设正在掀起一阵热潮。

这一切都是各方智慧的结晶,前瞻性的规划理念、完善的功能配套、现代化的城市综合体,苍溪县正在努力为新型城镇化打造生动的“县域”样板。

起点晚,理念却超前

在苍溪县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测绘股股长赵强的指引下,记者一行从喧闹的老城区一路开车来到宽敞、崭新的江南新区杜里坝滨江生态景观带。

新建成的景观商业建筑区域,和道路连成片,江面春风阵阵,时有骑自行车的年轻人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如果不是看见不远处的道教圣地“云台山”,会让人不由地生出一种身在某个大都市广场的错觉。

数年前,苍溪县委、县政府面临和小林一样的烦恼,老城区空间不足、城市配套功能差,无法满足城市人群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虽然住在依山傍水的苍溪县城,幸福感依然不足。为此,在2011年,苍溪县时任领导班子制定出城市新一轮拓展的新蓝图。按照“一城三片九组团”城市空间布局结构规划,杜里坝将是江南新区的核心区域,定位为县城副中心城区,杜里坝也是拓展“一江两区三湖四桥”城市发展主骨架的基础。到2030年,城市新区面积将达10平方公里,总人口将达到15万。

据赵强介绍,目前江南新区的建设区域主要集中在杜里坝,总用地面积约100公顷。此处,与老城隔江相望,三面环水,千年的河滩形成了冲积地,地面平坦,地理位置优越。

虽然苍溪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起点晚,但苍溪县转劣势为优势,大力借鉴国内外中小城市建设和优秀的案例经验,理念十分前卫、超前。

着眼于建设川北县级城市中一流新区目标,苍溪县委、县政府聘请了加拿大毕路德公司,来高起点、高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以国际化的视野,全新、大胆和可操作的发展思路,形成了把杜里坝建设为理想化中小城市范本、景观性城市地标的理念,建成后将使杜里坝成为广元、四川乃至西南地区县城中很先进很现代的城市建设亮点。

突出“红、蓝、绿”三色文化

“市政建设这一块已经完成,滨江景观还未实现全面开发,我们的眼前所见即是。前两年就已经有两个楼盘建成,部分居民也已经入住。”据赵强介绍,市政道路已经建成9条,新城建设首先从交通、空间上打下了具备承载人们舒适的生活空间的基础。其中,最直观的就是新城大路和老城区直接衔接,因此我们可以驱车从拥挤的老城区一路直达宽敞、大气的新城区。

结合兰渝铁路、广南高速公路、苍溪航电等重大项目拉动形成的区位新优势,江南新区汇集对外交通、仓储物流、文化体育等综合要素,学校、水厂、物流园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县政府2号办公楼、县中医医院、县公安局等多家行政事业单位相继入驻。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苍溪县城镇化率达30.6%,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4.5平方公里。杜里坝的实体工程也基本完工,投资2.5亿元的杜里大桥也已经建成通车。

为了响应国家在推行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以人为本的号召,苍溪县坚持抓住自然环境的“多彩”,发挥苍溪县红、蓝、绿三色旅游资源的最大优势。其中“红色”指的是,悠久的红色文化历史。红色精神孕育了这块厚土,县内就有多个景区(比如红军渡等)被列入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全省36个重点景区;“蓝色”意指生态水库建设。县境内嘉陵江、东河两大主要河流及插江等12条支流都为修建9000余处各类水利工程作出极大贡献,河流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10万千瓦,占全市的37.93%;“绿色”突出的是生态绿色景区,以其秀山丽水,天然氧吧之地利,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苍溪县“红、蓝、绿”三色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具有极大开发潜力。

同时,三色文化也给苍溪县确立建设“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远郊县城”定位,加快建设低碳山水园林宜居城市提供了助力。

如今,苍溪县政府以嘉陵江为主轴,加快开发“一江三湖”,规划建设古梁村—胡家梁大桥、红军渡—江南大桥、江岸御园—杜里坝大桥、梨博园—火车站大桥“四桥”,构建“一江两区三湖四桥”城市主骨架。这些举措因地制宜,为苍溪实现再造一座“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城提供了基础。

其中,最引人侧目的是,苍溪县江南新区的景观打造将以落英缤纷路及中心商业区为景观主线,滨水绿化景观工程总长约4公里,宽约5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景观商业建筑都是引进国外超前、美观、艺术的风格。在滨江景观商业建筑上,还有16000平方米的屋顶花园工程。

“站得高,才能发展的好。”赵强表示,苍溪一直把自己放在“成都、重庆、西安等大城市远郊县城”的位置,坚持把县城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拉动县域经济崛起的龙头,并站在把苍溪县建设成为秦巴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圈、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旅游区目的地的大目标上,推进城镇化建设。

村镇建设续写梨乡传奇

除了大力推进县城建设的同时,苍溪县也同步在狠抓村镇建设。其中,陵江镇、歧坪镇、元坝镇被住建部等七部委列为国家级重点镇,龙山镇、歧坪镇被纳入“全省百镇建设试点行动镇”,永宁镇桃花村入选首批全省传统村落名录。

以县城为中心,以歧坪、元坝为副中心,以其他重点镇为极点的“一主两副多点支撑”城镇空间形态初步形成。坐落在宋江之畔,地处苍溪县境腹部的山水之镇——歧坪镇在村镇建设的大军中,也传出了其示范、引领的佳音。“很多人来到歧坪,都颠覆了对村镇的概念,没想到我们的规格之高。看建筑就是在看一道景观。”歧坪镇副镇长郭定贵笑着说。

站在东河边,水流缓缓,远处青山连绵,记者见到正在建设中的沥青道路。“沥青道路建设的造价比水泥路造价更高,规格更高。”郭定贵清楚地知道,城市的发展,需要人,而留得住人,必须要有产业。高起点高标准的城市规划就是打开产业新局面的钥匙。

目前,歧坪镇已有华艺丝毯和金龙粮油有限公司入驻,而杨家桥工业物流园区的加快建设,将会让更多在外漂泊如候鸟般的农民迁徙回家,在家门口的“城市”里务工。

该镇依托资源优势建起了众多民营企业,为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提供广阔平台,由此催生出一大批的“两栖农民”,经商又种地,月收入比原来单纯种地翻番增长,实现农民就业方式城镇化、公共服务待遇城镇化。

歧坪镇这个肩负苍溪县域副中心的二级中心城镇,也打造出拥有“一江两岸、十里风华”国家级示范城镇风采的新面貌。而新型城镇化的“苍溪样本”,也将在当地老百姓幸福笑容的脸上绽放新的光彩。

(责任编辑/艾 莉 设计/赵 清)

猜你喜欢
苍溪苍溪县新城
苍溪县:解民困办实事 加大社保行风建设力度
浅析苍溪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路
珠江新城夜璀璨
一座新城的诗与远方
失踪的女生
长江新城
智慧新城,和未来的那座桥
浅谈如何防范土地流转风险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蝶恋花 苍溪梨花节
四川苍溪县油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