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医学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5-03-17 14:15金晶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职业院校人文

金晶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创新医学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金晶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天津 300222)

在国家倡导文化育人背景下,医学职业院校更应注重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通过对医学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调研,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全面提升医学职业院校人文教育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

医学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人文课程;第二课堂

当前职业教育已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人才培养模式从注重技能培养转变为注重职业素质培养,关注人的基本素质与可持续发展。医学职业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医药卫生人才的摇篮,其专业特点决定对学生素质的要求更高。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融入以及心灵的自我疗伤有很大影响,能够直接影响自我和周围人的幸福感,因此成为高职医学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 医学职业院校人文教育现状

1.1 学生人文修养现状

在我国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在中、小学阶段长期“征战”在“题海”中,缺乏人文素质培养。以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为例,学生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大部分来自农村和偏远山区,基础教育阶段他们在人文素质培养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譬如,在文学艺术、文化礼仪、伦理道德等方面缺乏应具备的修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欠佳,人际交往沟通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差。

1.2 第一课堂现状

目前,医学职业院校基本都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回避。

(1)由于传统教育模式是科学主义,偏重于知识、技能传授,留给人文课程的学时较少,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比例失衡。

(2)人文课程以公共性基础人文课程为主,没有很好地将人文知识与医学知识相融合。

(3)人文课程以大班形式讲授,由于学生众多,不利于教师开展人文技能训练,因此,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

1.3 第二课堂现状

我校第二课堂共35个设置,其中与人文相关的有10个。通过调研,总结出第二课堂存在的以下问题:

(1)第二课堂的参与度有待提高。第二课堂主要是一些学生骨干和积极分子组织并参与,大部分学生没有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因此,要增强第二课堂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学生参与[1]。

(2)缺少专业的指导教师,导致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联系不紧密,没有发挥出对第一课堂的巩固、补充和延伸作用。

(3)第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应整合第二课堂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以及社区服务等活动。

2 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模式

2.1 第一、二课堂系统化设计

以第一课堂内容为基础,以结合专业教育开展人文素质教育为导向,以突显医德开展人文教育为核心,融入文学之情、艺术之美、史学之境、哲学之思,开展富于人性情怀的医学人文教育[2],包括文学艺术、文化礼仪、人际沟通、伦理道德内容。授课过程中,教师设计出相应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查找资料、组织协调、语言表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适当运用学生自学自讲与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养成一种根植于内心的素养,一种无需他人提醒的自觉,一种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等人文精神和品质[3]。

由于课程学时较少,很多人文相关资源和技能没有时间在第一课堂给学生展示和练习,导致课程内容空洞。因此,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将人文知识、人文方法、人文精神延伸至第二课堂,构建第二课堂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以第一课堂讲授的人文知识为基础,设计具有医学特色的实践项目,如“文体艺术、身心发展”主题活动、“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主题活动、“模拟职场”主题活动、“道德素养”主题活动等。这样既能把第一课堂的重点、难点内容分解,进行针对性教学,又能有效组合集中,构建我校学生课外学习生活环境,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2.2 设计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实践训练项目

教师根据第一课堂的人文知识,精心设计第二课堂实践训练项目,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心灵的碰撞,以此发挥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巩固、补充和延伸作用。如“音乐疗法之音乐体感治疗”“五音与五脏的对话”“从文学著作感受医学”“视觉艺术与医学感知”“医疗情景下的英语口语”“以哲学思维引领医学过程”“当代医学与体育”等训练项目。

以第一课堂音乐治疗篇章中“音乐对人体生理及心理效应”,设计“音乐疗法之音乐体感治疗”实践训练项目为例:在实践项目开始前,先让参与体验的学生6~8人为一组,分别测量血压、脉搏、心率,感受此时的呼吸状态,记录参与音乐活动前的生理、心理数据。然后,选择一些简单的乐器如鼓、木琴、铃鼓、三角铁等,让学生参与演奏;在教师用钢琴或吉他的伴奏引领下,参与的学生依照当时内心的情绪随意地演奏乐器,以此宣泄内心情感,表达在当时情景下的心理活动,达到身心平衡状态。演奏结束时,再次测量脉搏、血压、心率及在音乐实践后的呼吸状态,记录参与音乐活动后的生理、心理数据。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共同探讨,并总结出“音乐治疗是当今世界最环保、最健康、无副作用的治疗方式,运用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和声、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语言,改善人体的生理及心理状况,应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实践训练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医学与其他学科的紧密联系,开拓其敏锐的医学思维,引导他们用博大的胸怀珍视生命与健康,融人文素质培养于医学实践之中。

3 需解决的问题及教育效果

3.1 需解决的问题

重点解决人文素质教育课时不足,且第一、二课堂教育相脱节问题。加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巩固、补充和延伸作用。

3.2 医学人文教育效果

3.2.1 全面提升医学生人文修养 通过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模式,改善学校对人文课程重视度不够以及学生人文素质差的现状。引导学生加强自身人文修养,积淀文化底蕴,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融入以及心灵的自我疗伤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4]。

3.2.2 发挥专业教师优势 加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巩固、补充和延伸作用。教师通过系统化设计第一、二课堂,进行针对性教学,改变以往课堂纸上谈兵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所学人文知识与课外人文教育活动相结合,增强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亲身体验,真正将人文精神内化为学生的生活习惯。

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模式,可使医学职业院校毕业生更具特色,使他们的人生发展更为顺畅与幸福,以此全面提升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作出应有的贡献。

[1]尚湘原.利用第二课堂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5):857-858.

[2]胡涵锦,顾鸣敏,富翼枫,等.医学人文教育新模式的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S1):52-54.

[3]张玲,石凯,黄义玲,等.课程教学的调查反思[J].医学与哲学,2013,34 (4A):80-83.

[4]赵峰.面向21世纪的医学人文课程体系建设[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0,24(2):62-63.

G40-012

A

1671-1246(2015)09-0025-02

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3年度立项课题“构建高职院校医学特色人文课程体系的研究”(XIII406)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职业院校人文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