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时间词“现在”的语篇功能——兼谈对外汉语语篇教学

2015-03-17 14:30

曹 沸

(杭州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论时间词“现在”的语篇功能
——兼谈对外汉语语篇教学

曹沸

(杭州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浙江 杭州 311121)

摘要:“现在”是一个使用率非常高的时间词,在书面语和口语中的基本语法意义清晰,在语篇中的衔接、对比和背景功能也突出,但在汉语本体和中介语中,“现在”的使用经常出现偏误。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等级篇章教学意识,进一步强化篇章衔接概念的介绍,从而提高学生组织各种篇章的能力。

关键词:时间词;现在;基本语法意义;语篇功能

时间词的研究一直是现代汉语研究的一个焦点,各家研究无论是宏观研究还是微观研究,都将时间词纳入句子范畴,在句法范围内对时间词的功能和用法进行阐释。尽管语言学界对时间词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反观汉语中介语情况,却发现在外国学生的习得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偏误。要想更准确地,全面揭示时间词的功能,就必须将时间词的研究置于篇章(Text)范畴,从不符合汉语语法特点的中介语现象里去找问题。

人们划分时间,一般以现在为基准,将一维时间轴切分成三个基本时间词:过去、现在、将来,并由此确定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现在”这一表示时间的概念,其表意看似简单,但表达方式却有多种结构,有时间词,时间短语,也有时间结构。“现在”这个词也是外国留学生在运用汉语进行表达时利用率非常高的词,在北京语言大学HSK留学生高等作文语料库中,“现在”共出现 8057次,使用频率较高,但相关偏误频率也较高。因此,本文从中介语使用“现在”的情况出发,考察“现在”的基本语法意义及其在篇章中以什么样的语义关系发挥其功能,进而提出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建议和策略。

一、“现在”的中介语偏误及其基本语法意义

(一)“现在”的中介语偏误

表达“现在”概念的时间词指称形式繁多,这给留学生造成了不少困扰,加上各对外汉语教材对“现在”范畴的时间词成员的解释都大同小异,这更增添了留学生在使用“现在”这一概念时的疑惑,他们由于没有完全理解“现在”的语法意义和语篇功能而犯错误。例:

(1)我看见贵公司的招聘广告,我是一个友好公司的推销员。这次我想应聘贵公司的推销员。[接着],让我介绍我的简历。(现在误用为接着)

(2)欧美国家政府[刚]开始担心人们肥胖的问题,每天在电视广播上号召减少饭量,增加运动量。(现在误用为刚)

(3)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人可改成为“人之初性本懒”。(现代误用为现在)

(4)对于这样的法律,有人说这是很过分的法律,有人说是很恰当的法律,对我来说这是恰当的。[现在],这个世纪已经进入了21世纪了,这可表明高高的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现在漏用)

以上这些句子中,有的是同义词的混用,有的是“现在”的漏用。在检索中发现很多偏误的发生源于许多看似十分简单的句子,在单个句子中留学生用的似乎都合乎语法,但一旦进入语篇,总会有一种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根据中介语语篇中“现在”出现的偏误情况,考察“现在”的基本语法意义和语篇功能是大有必要的。

(二)“现在”的基本语法意义

就词类的原型范畴而言,“现在”是现在范畴的典型成员,也就是说,“现在”具有原型性。研究语言现象都必须从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入手,因此选择“现在”作为本研究的突破口。《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把“现在”解释为“这个时候,指说话的时候,有时包括说话前后或长或短的一段时间(区别于‘过去’或‘将来’)”[1]。陆俭明(1991)指出,时间词可细分为时段时间词和时点时间词两类。时段时间词表示时间的长短,回答多长时间的问题;时点时间词表示某个特定时间,回答什么时候的问题。时段时间词不仅可以在动词前出现,也可以在动词后出现,而无需介词的帮助。而时点时间词一般只在动词前出现,不在动词后出现,除非得到介词的帮助[2]。根据词典的解释和陆先生提出甄别时点时间词和时段时间词的方法,可判断“现在”既属于时点时间词,也属于时段时间词。例:

(5)我问:“什么时候?”“[现在]。”她回答。(余华《爱情故事》)

(6)她[现在]穿着件很短的白绸袍,很短很宽,没有领子。她的白脖颈全露在外面,小下巴向上翘着;仿佛一个仙女往天上看……(老舍《四世同堂》)

(7)你知道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王朔《空中小姐》)

例(5)(6)中的“现在”表示的是说话这个时间点,是时点时间词。例(7)中的“现在”不表示具体的时刻点,表示的时间范围是一个时间段,这个“现在”相对于“过去”和“将来”。例(7)“现在”可用“目前”替代,表示的是说话时间点前后的一段较短的时间段。但是否这两个词能通用呢?在考察了三本比较权威的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新实用汉语》、《发展汉语》,发现都把“现在”和“目前”解释为“now”,而且“现在”和“目前”都是甲级词,留学生在初级阶段都已掌握,但在他们的作文中常常会发现这样的例子,如:

(8)后来我升职为总经理,[目前],我的工作对我来说缺乏挑战性,所以我在一个前辞职。(现在误用为目前)

(9)[目前],我还常想起我以前的同屋,因为他对我的影响最明显。(现在误用为目前)

中国人读到例(8)、(9)时,总觉得别扭,会自然而然把“目前”改为“现在”。“目前”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说话的时候”,这样的解释会使留学生将“目前”和“现在”两词等同起来。其实,与“现在”相比,“目前”常常表达的是时间的终止,并没有预示将来。常用于“截至到目前”或“到目前、到目前为止”等新闻语体格式中。以《人民日报》为例,《人民日报》的用语一般都比较正式,北京大学的语料库共收录《人民日报》(1993年)“目前”的语料有33139例。与《人民日报》相比,老舍创作了很多具有北京味的作品,是京派作家的代表,其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充满了浓浓的北京味和市井气息,北京大学CCL语料库共收录老舍作品中“目前”的语料,仅有31例。可见,“现在”与“目前”相比,使用范围广,限制条件少,搭配自由,可出现于多种语义环境中,通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另外,也考察了口语中 “现在”出现的情况,当说话人单纯地表述“现在”这个时间中的动作或状态时,它并没有和“过去”、“将来”进行对比,也没有语体色彩的要求,当说话双方面对面地处在谈话情景之中,即话语是直接陈述而非转述时,听话人很容易明白说话人指称的时间,这时 “现在”往往被隐去不说,若说出来反而别扭,甚至引起对方的歧解。例:

(10)(两个人在路上碰见)

A:你(现在)干吗去?

B:我(现在)逛商场去。

(11)(两个人打电话时)

A:大卫(现在)在家吗?

B:不在。

二、“现在”的语篇功能考察

(一)“现在”的衔接功能

根据戴浩一(1988)的研究,现代汉语遵循着一种时间顺序原则(PTS),即两个句法单位的相对次序,决定它们所表示的概念领域里状态的时间顺序。这种语言成分的排列顺序与事件的发生顺序是一致的,而其中的时间连接成分,反映了篇章中相关事件发生的先后关系,是篇章组织中时间顺序义(先时顺序、后时顺序、起始顺序、结尾顺序)的显性表达法[3]。廖秋忠(1992)把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连接成分分为两大类及若干小类:①时间关系连接成分;②逻辑关系连接成分[4]。他又根据是否是同一事件将时间关系连接成分分为序列时间连接成分和先后连接成分。廖秋忠根据这两大类,罗列了一系列时间关系连接成分的成员。廖秋忠指出,充当时间连接成分时,篇章语义必须能够体现出两个事件的顺序关系(或同时,或先后),否则只能将其认定为指明某一事件具体发生时间的一种固定用法,通常在句内作时间状语。 那么“现在”在现代汉语语篇中,除了充当时间状语的功能外,以什么样的语义关系充当其衔接功能呢?如:

(12)这个门里住着一家姓钱的,他们搬走过一次,可是不久又搬了回来,前后在这里已住过十五六年。钱老夫妇和天佑同辈,他的两个少爷都和瑞宣同过学。[现在],大少爷已结了婚,二少爷也定了婚而还未娶。(老舍《四世同堂》)

(13)“人家一个姑娘,无亲无故地为你说好话,你才上的车,容易吗?要是我,我是绝不拉你的![现在]你就这样地恩将仇报啊!你这个该杀的贼娃子!”(毕淑敏《翻浆(上)》)

(14)平时,我只轻轻握住石静的手,她便痛的要叫了,而[现在],倒是我咬牙瞪眼而吴姗毫无反应,我松开出汗的手,茫然地重新坐下。(王朔《永失我爱》)

例(12)中“现在”承接时间词语“十五六年”;例(13)“现在”后面的事与前面的事形成对比,是第一段时间背景的延续;例(14)“现在”与前面的“平时”照应,表示承接关系。以上三例中的“现在”,都是出现在叙事类文章中。在叙述文中,要将一件事情叙述完整,需要几个甚至多个句子组成语篇来表达完整的概念。句子和句子之间的衔接,可以用标点符号,也可以使用一些逻辑关联词。当需要表达叙述事情的时间先后时,需要用时间词来连接,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所发生的变化,或者用时间词来舒缓叙述语气,表示停顿。在以上三例中,“现在”似乎可以删除,但显然删后语气突兀,连贯不自然,尽管这并不影响句义的表达。可见,“现在”在语篇中,除具有表示时间单位的功能外,在叙事文体中,充当句首状语时,往往还兼有承前启后的衔接功能,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事情所发生的变化,或者是随着空间的转移转换描写的角度。“现在”在篇章中具有衔接功能时,经常用在前后相接的两个小句或句子之间,表示动作或事件的连续,这里“现在”应和“然后”“随后”“而后”等归入后时连接成分这一类中。既然“现在”具有语篇衔接功能,我们将“现在”置于语篇中去考察,“现在”之前的小句可以记为S1,之后的小句记为S2,这样,“现在”的语篇段落可表示为:S1,现在(,)S2

(二) “现在”的对比功能

考察“现在”的语篇发现,“现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有衔接功能的标记,从上述例句可以看出,“现在”常常出现在对S1和 S2对比的这样一种语境中:

1.“通常”和“一时”的对比

(15)平日,他觉得自己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无牵无挂的一条好汉。[现在],他才明白过来,悔悟过来,人是不能独自活着的。(老舍《骆驼祥子》)

(16)平时,我只轻轻握住石静的手,她便痛的要叫了,而[现在],倒是我咬牙瞪眼而吴姗毫无反应,我松开出汗的手,茫然地重新坐下。(王朔《永失我爱》)

(17)他有看书看报的习惯,动不动还爬起来记笔记。[现在]一天家务处理完,两个眼皮早在打架,于是这一切过程都省略了。(刘震云《一地鸡毛》)

2.“过去”和“现在”的对比

(18)刑罚专家在昨日已经表示需要陌生人的帮助,[现在]他展开了这个话题:“在我所有的刑罚里,还剩两种刑罚没有试验。(余华《往事与刑罚》)

(19)那时你们还是孩子,我们正值盛年。[现在]你们长大了,我们也要行将就木了。(王朔《我是“狼”》)

(20)举世瞩目的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到今年已整整进行了三个年头。[现在],布达拉宫已脱去了密密麻麻的脚手架,露出了它修葺一新的真面目。(苗凡卒《维修布达拉宫秘闻录》) 由上可知,S1和S2采用不同的两个时间进行对举,是一种“异时”的对比,二者在时间上有明确的先后之分。

(三)“现在”的背景突显功能

“现在”虽然连接S1和S2,使S1和S2在语篇中具有了对比功能,但通过“现在”的连接S1和S2就直接构成了一个语义层。这样,整个“现在”语义层应该划分为:[S1,(现在S2)]。

根据现代语言学信息论观点,人们组织话语进行语言交际时,常常运用“定景”(grounding)手段,在一个语段中会有“前景句(foreground sentences)”和“背景句(background sentences)”之分,即在前景句中安排较为重要的信息,在背景句中安排相关的信息,用来衬托、突显重要信息[5]。“现在”语段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运用“定景”手段的话语结构:S1是背景句,(现在S2)是前景句。作为前景句的(现在S2),是说话人(作者)表达的焦点内容,或者说是交际中要传达的焦点信息,听话人(读者)对整个语段的焦点信息的把握与否,将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成败。作为背景句,S1主要通过交代事件发生的前提,为(现在S2)提供叙事基础。(现在S2)或从反面,或从变化与S1进行对比,从而提出叙事重点或作进一步的论证,从而使听话人(读者)加深对S2在现在时刻中所陈述事实的认同,或强化对实施S2的必要性的认识。下面作具体分析。如例(15),“他觉得自己是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无牵无挂的一条好汉”( S1)表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祥子单身时的境况”,这是说话人(作者)要告诉听话人(读者)的旧信息或者称为前提。(现在S2)就是对S1的延续,有着时间背景意义的联系,到了S2说话人(作者)就将新信息告诉听话人,即:“他才明白过来,悔悟过来,人是不能独自活着的。”“现在”引出了听话人(读者)希望知道的事实。

以上是S1和S2作为“通常”和“一时”的对比的情况。再看S1和S2作为“过去”和“现在”的对比的情况,如例(19)S1“那时你们还是孩子,我们正值盛年。”是说话人对听话人过去情况的一个陈述,为了强调(现在S2),说话人利用( S1)作了一个预设,通过S1和S2的对比,强调“你们长大了,我们老了”这一事实。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语段中S1的主要承担突显、强化(现在S2)前景信息功能。此外,由于S2是对S1动作或事件上的延续,在语义上形成对比,“现在”是一个表示对比的具有很强的语篇功能的时间词语。

三、对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启示

本文将“现在”置于现代汉语语篇环境下进行考察,对对外汉语语篇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首先,从篇章整体性教学来看,应加强篇章衔接概念的介绍。在需要时间词衔接时,应加强提及时间词在衔接方面的特点和功能,从而让学生明白汉语篇章中时间词衔接的基本情况,这样他们在使用和模仿篇章衔接时才有所依据。如果说母语的习得是孩童潜意识地理解母语的各种功能,那么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从理论和具体的案例中引导成年学习者尽可能正确地使用篇章连接标记词,从而实现篇章的衔接和连贯,符合母语使用者的写作特点。其次,从具体教学方面,应加强等级篇章教学意识。邢志群(2011∶162)认为篇章教学的内容很多,跟词汇、句法教学一样,不可能在某一个阶段包罗万象,因此要加强等级篇章教学意识,帮助学生能够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地提高篇章层次的语言能力[6]。初级阶段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由于教材的语体重心都在口语语体上,学生需要明确掌握口语语体的结构形式以及简单的篇章模式,初级阶段的时间词的教学应以语用教学为主,强调什么时候用某一个词,注意汉语时间词的不同模式在使用时的语用差异。中级阶段的篇章教学,应集中在句段的连贯阶段,教学的重点在于介绍、讲解句子连贯的不同手段。高级阶段的篇章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组织各种篇章的能力。高级阶段的篇章教学跟初、中级阶段最大的不同在于强调用篇章连接标记词创作和连接不同的语段,包括正确辨认、区分、使用不同篇章和语体的能力,课堂教学可以对比、分析、讨论不同篇章的各种衔接和连贯手段,然后让学生在写作时尽可能使用各种衔接和连贯手段。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7∶1368.

[2]陆俭明.现代汉语时间词说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1):26-30.

[3] 戴浩一.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1):10-20.

[4] 廖秋忠.廖秋忠文集[M].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65.

[5]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56.

[6] Xing J.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 pedagogical grammar[M].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1∶98.

On Discourse Functions of the Chinese Temporal Word “Xianzai”

CAO Fei

(SchoolofInternationalEducation,HangzhouNormal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311121,China)

Abstract:“Xianzai” is a frequently used temporal word whose basic grammatical meaning is clear both in writing and speaking, and its functions in discourse cohesion, contrast and background are quite strong, however, and it is often misused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interlanguages. Thus, the awareness of the level of the discourse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so as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aptitude in their writing.

Key words:temporal word;xianzai; basic grammatical meaning; discourse function

中图分类号:H1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9146(2015)02-0058-05

作者简介:曹沸(1979-),女,浙江嘉善人,博士,讲师, 对外汉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基金项目:浙江省社科联课题(2014B008);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B14YY01);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430805)

收稿日期:2014-11-06

DOI:10.13954/j.cnki.hduss.2015.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