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李煜词的家国情怀

2015-03-17 17:24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亡国后主词话

饶 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浅论李煜词的家国情怀

饶 眺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李煜之词继承了晚唐以来的温韦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深受其父李璟、大臣冯延巳等人词作的影响,用情真挚深切、语言简洁明快,风格独树一帜,对后代词坛产生深远影响。其词以真性情,表达了最深挚悲切的情感。尤其是其后期的亡国之音,将其内蕴的家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文结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部分论述,拟着重对其后期词作进行分析,透过其词作的“真”与“悲”两大特色,分析李煜词广阔、痛彻的家国情怀。

李煜;后期词作;家国情怀

南唐后主李煜,精于书法绘画与音律,诗文方面颇有造诣,并以词的成就为最高。其词继承了晚唐以来的温韦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深受父亲李璟、大臣冯延巳等人词作的影响,用情真挚深切、语言简洁明快,风格鲜明独特。尤其是亡国后所做的词作,题材广阔而含意深沉。可以说,独树一帜于晚唐五代词林之中,深刻影响着后代词坛。

本文着重从李煜的人生经历与后期亡国词作入手,结合王国维《人间词话》以及诸位前辈学者的合理论述,综合分析李煜词作中的家国之思。

一、可怜薄命作君王——家国情怀源自何

李煜(937年―978年),南唐元宗李璟之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是南唐最后一位君主。作为李璟的第六子,李煜能够登基即位,可以说是一种历史的阴差阳错。虽然他无心政治而醉心文学艺术,却还是抵不住命运的安排。本来,按照世袭制度,应由李煜的长兄弘翼为皇帝,然到了李煜25岁的时候,他的五位皇兄全都死去,冥冥之中,命运的大手将他携上了王的宝座。纵观李煜生活的时代,五代十国、战乱纷争,每个政权都不长久,中国正经历着由统一走向分裂、由分裂趋于统一的混乱时代。其父李璟在位时,南唐已经是国势衰微,战乱将起,及至李煜即位,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岌岌可危的国家。李煜在万般无奈下尊宋为正统,岁贡之,以保南唐的平安。然,这并不能改变其人其国家的命运。开宝四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灭之,李煜被去除唐号,而改称为“江南国主”,但这并不能满足赵匡胤想一统天下的胃口。到了开宝八年,宋军大举攻破金陵,被逼无奈,李煜只好降宋,后被俘虏至汴京,即今开封,被宋帝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日,李煜被毒死于汴京,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的大臣、文学家徐铉在《宋追封吴王陇西公墓志铭》对李后主进行了总体评述,虽不无溢美之词,但总体上是较为客观的。他说:“王以世嫡嗣服,以古道驭民,钦若彝伦,率循先志。奉蒸尝、恭色养,必以孝;事耇老、宾大臣,必以礼。居处服御必以节,言动施舍必以时。至于荷全济之恩,谨藩国之度,勤修九贡,府无虚月,祗奉百役,知无不为。十五年间,天眷弥渥。……精究六经,旁综百氏。常以周孔之道不可暂离,经国化民,发号施令,造次于是,始终不渝”,向我们透露着十几年治国生涯中,李煜所做的努力以及成就。他又道“本以恻隐之性,仍好竺干之教。草木不杀,禽鱼咸遂。赏人之善,常若不及;掩人之过,惟恐其闻。以至法不胜奸,威不克爱。以厌兵之俗当用武之世,孔明罕应变之略,不成近功;偃王躬仁义之行,终于亡国。道有所在,复何愧欤!”将李煜有心治国而无力回天的无奈悲哀展示给世人,也比较客观的点明了李煜的亡国之因。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是历史让他做了君王,又无情地注定了他只能歌唱“哀以思”的“亡国之音”。李煜的家国情怀是有深厚的历史和现实基础的,亡国之君的苦痛被诉诸笔端,变成一阕又一阕伤心之词,其词情之真切可以想见。而短短十几年执政直至亡国的痛彻体验,也成为其家国之思的重要依据,被书写进词作之中。

二、血痕杂入泪痕新——家国情怀的体现

对李煜生平的了解,无疑是有助于我们对其词作的深入理解的。而李煜词因其真性情,表达了最深挚悲切的情感,尤其是其后期的亡国之音,将其内蕴的家国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本文结合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部分论述,拟着重对其后期词作进行分析,透过其词作血泪交织,即“真”与“悲”的两大特色,分析李煜词广阔、痛彻的家国情怀。

(一)“真”——赤子之心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十六中说:“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首先,我认为有必要对“赤子之心”做一解释。 “赤子”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康诰》中的记载:“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另,在颜师古所注的《汉书》这么说:“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发,其色赤”,也就是说赤子即为婴儿。还有,王国维引用叔本华的一段话也可以用于对赤子之心的理解,他说:“天才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盖人生到七年后,知识之机关即脑之质与量已过完全之域,而生殖之机关尚未发达,故赤子能感也,能思也,能教也。”综上,可以将赤子概况为一种真实纯洁、能够无限感知思考被教育的人。而拥有赤子之心的李煜,其感知思想的触角、其真纯圣洁的灵魂,无疑是符合这一说法的。

李煜感情之真,诚如叶嘉莹在《迦陵论词丛稿》中所说:“莫道风格异,真情无改是词心。李煜之所以为李煜与李煜词之所以为李煜词,在基本上却原有一点不变的特色,此即为其敢于全心全意去倾注的一份纯真深挚之感情”。相较于其词前期的纵情声色的放纵任性、对爱情兄弟之情的无羁表达,其后期的故国之死、亡国之痛是尤为感人肺腑的。

其《虞美人》最为脍炙人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大概作于亡国后的第三年,作者思念故国的忧痛深含其中。春花秋月本是及其美好的事物,小楼东风也是醉人心肠,然作者却无心赏玩,甚至因此生出满满的忧伤凄凉,只因内心对故国的思眷,对国亡的忧愁。这一种直抒胸臆、至真至纯的忧愁,惹人泪下。类似于这首词的还有诸如《浪淘沙·帘外雨潺潺》、《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等等,我们将在下文提到。

综上,李煜以其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以其赤子之心,将国亡后的忧愁哀思心之痛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这一种难割难舍的家国情怀,令人扼腕。

三、“悲”——以血书之

王国维《人间词话》十八中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然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因不同矣。”这里,观堂先生将宋道君赵佶与南唐后主李煜的词进行了对比,承认其相似之处,而又颇肯定了李煜词的无限担当,认为其词境词旨都更为宏大深沉。李煜以一颗赤子之心,以满腔的血泪来书写自己的亡国之悲、家国之思。

其后期词作满溢悲伤,词作中充斥着“泪”、“愁”、“断肠”、“流水落花”等字眼与意向,除了只能出现于梦中的欢乐,触目所及皆是伤感。据笔者的粗略统计,大概有《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浪淘沙》(往事只堪哀)、《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乌夜啼》(昨夜风兼雨)等等。现择取五六,品味其中之味,感悟李煜的家国情怀。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相见欢》)

“无言”二字,表现了作者忧思郁结的心态,而“独”在西楼面对如沟新月,听梧桐落叶、看萧瑟庭院,显示诗人的孤独寂寞,这与做帝王时嫔妃环绕或侍从跟随是极大的差别,因此后面紧接而来的“剪不断,理还乱”是作者此时家国已倾的真实心理感触,“离愁”是离开了家国的“愁绪”。触景而生情,对于故国的思念、对于国民的愧疚、对于往日生活的怀念,化为另一番滋味——丝丝愁绪涌上心头,绵长而不绝。呜呼哀哉,诗人之悲之痛之情万世可见。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

这一阕词中,作者感慨春天与生命的易逝,并且将自己过往所经历的新愁旧恨——家国亡恨都放诸生命这条长河之中,他的思想此时似乎达到了勾连天地,包容宇内的境地,这与他生平好佛有关,也与其经历带给他的深切感悟密切联系。家国之思,此时具象化为一种人生有限、忧愁无限的思考。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捣练子令》)

寒风之中,孤枕难眠,想起旧事,肝肠寸断,一阕小词,惹人潸然泪下。然而泪光中那么孱弱无力多情可怜的诗人哟,你的思念与愁苦,又肯定比我们多着几重!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望江南》)

梦中的人事风物总是美的,然而梦醒之后,听着潺潺春雨,将薄薄的被子裹得更严一点,却仍旧忍不住要叹息要落泪,梦与现实的对比是强烈的,这种痛彻心扉的前世今生之感,对于国破家亡的哀思,深深感染着我们。

综上,亡国之后的哀痛、悔恨、怅惘、留恋全都化成了一腔悲愤,又在字里行间喷薄而出,这一部血泪史,让人捧读之后不免掩卷叹息与深思。

三、结语

南唐亡国后,后主李煜被俘入宋,日日以泪洗面,忧思故国。这个有着赤子之心的天才诗人,真切感悟到人生的苦难无常并为之感到深切的悲哀,他用满腔血泪写出了自己国破家亡的悔恨、忧伤、留恋与怅惘。文中通过对其身世的介绍,阐明其家国之思的由来,又通过对其词作“真”与“悲”两大特色的论述,结合具体作品,展示了其词深蕴的家国情怀,为当代李煜词的研究提供另一种思路。

[1]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7~198.

[2]叶嘉莹.迦陵论词丛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3]马麒,唐小丽.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中的悲苦与忧患,忏悔与痛悼[J].德宏教育学院学报,2005,(2).

[4]陈柏华.李煜不同时期的词作风格初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5]王岩,刘艺虹.“南唐词人”李煜词的艺术特色——李煜词的情感与意象[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1,(1).

[6]石坚.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论李煜词的自我救赎与悲剧的必然[J].当代文坛,2011,(3).

2095-4654(2015)12-0082-03

2015-08-13

G112

猜你喜欢
亡国后主词话
增山词话
半梦庐词话
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南唐后主李煜 文艺青年的错位人生
武侯祠
陈后主亡国
春从天上来·南唐后主
新词话
词话三则
李清照词中“愁”的意和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