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极端心理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以江苏省某综合型高校为例

2015-03-18 00:54董秀娜袁静静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家庭心理大学生

□董秀娜 袁静静 王 静

一、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的相关概念解读

(二)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含义及现状。极端心理危机事件是指主体面临突然发生的外界刺激、长期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或处于重大生活逆境而出现心理严重失衡状态,从而采取极端行为,造成自己或他人身心严重伤害或带来严重后果的事件,最显著的两个表现便是自杀和伤人。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变成大众化教育,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增长,问题也随之而来。近年来以大学生自我伤害和伤害他人为特征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的安全稳定与和谐校园建设,也给大学的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增加了很大压力和难度。这些事件的发生引发社会对大学生极端心理问题的极大关注。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对大学生心理状况还不够重视,不了解大学生极端心理形成的原因及如何采取正确的干预对策,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特意参考Beck自杀意念表、SCL-90量表等权威性测量表,设计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状况调查表,以江苏省某所综合型高等学校为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本调查结果有助于了解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是否存在极端心理情况,从而分析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对策。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部分。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民族、性格、生活压力来源、生活费用等。二是调查对象的家庭状况,包括家庭结构、家庭居住地、经济状况、父母关系及教育方式等。三是调查对象的学校表现,包括专业成绩、同学关系及就业前景,还包括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情况。本次调查采用了抽样调查,抽取了该校的药学、文法、管理、马克思、材料、汽车、理学院、教师教育等学院各年级在读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三)调查结果。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所调查大学生的专业、年级、家中排行、生活费用这五个方面进行了统计,调查结果显示人文社科类学生占40.15%、经济管理类学生占15.15%、理学工学类学生占44.70%。各年龄段除大四的是20.5%以外,其他年级都是26.5%,并且独生子女占多数,占55.68%。调查对象中有44.70%的理学工学类学生,与该校以理工科为主的特点有关。调查中发现有55.68%的学生为独生子女。一个月生活费用700元以上占多数,每月生活费不足700元占17.05%。接着对大学生极端想法和极端行为进行了汇总,有过极端想法的占86.62%,有极端行为的占55.68%。可以看出有极端想法和极端行为的学生比例并不低。

2.调查对象的性格特点、压力来源。从调查中得知,被调查对象多数为理智混合型,占63.26%,疑虑型占7.58%,情绪型占29.16%,内倾型占22,73%,经分析极端心理的形成与个人性格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与疑虑型、情绪型、内倾型的关联较密。而大学生压力来源主要集中在学业压力、就业竞争、人际关系、恋爱困扰等四大方面。

3.调查对象的家庭情况。一是家庭关系,主要从父母的婚姻状况来分析,其中93.5%的大学生父母婚姻关系稳定,1.5%的大学生父母处于分居状态,2.3%的大学生父母已经离婚,1.5%的大学生处于父母再婚家庭,1.2%大学生的父母已经丧偶。二是家庭经济,关于“与周围人相比,感觉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其中57.4%大学生觉得一般,19.8%大学生觉得很差,只有22.8%大学生认为非常好,很好。三是家庭教育,主要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74.4%的大学生反映自己的父母对待自己十分民主,比较尊重自己的想法;而有14.4%的大学生反映自己的父母十分专制,经常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还有5.2%的大学生觉得父母对于自己太过于溺爱,有6%的大学生觉得父母忽视了自己。从以上三个问题可以看出,大学生所处的家庭关系、家庭经济、家庭教育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家庭关系的破裂、经济困难、教育方式的不当很容易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长此以往会导致大学生极端心理的形成。

2015 年10 月18 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提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网络培训制度,建立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干部网络培训体系”,“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信息化水平,用好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手段”。

4.调查对象的学校状况。一是专业就业情况,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学习成绩、所学专业满意度及就业前景。调查对象中有八成的同学对自己的专业比较满意,学习成绩中等以上,对自己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但仍有两成的大学生情况相反,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成绩中下等,就业前景一片迷茫,这类同学心理状况是需要积极关注的。二是同学相处情况,有七成的同学表示宿舍关系和谐,同学间相互关心;但仍有三成的同学表示宿舍关系一般,同学间相互之间只是点头之交,这与独生子女的教育有关,许多家庭独生子女在与人相处、关心他人这方面的能力十分薄弱,比较以自我为中心。三是学校心理工作,据数据显示,有八成的大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没有实质效果,表示如果遇到心理困惑时不会寻求专业心理工作人员的帮助。这问题说明了两点,一是调查者所在学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工作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并且需要重视宣传效果;二是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心理咨询室扮演的角色及它发挥的作用。

三、大学生极端心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对各种压力无所适从是直接原因。当代大学生主要的压力来源于学业、就业、人际、恋爱这四大方面压力。大学生的学习压力一方面来自于对所学专业的迷茫。几年的学习生活,有些同学对于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基本上都没有入门,自己心中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使他们处于失望、自卑、压抑的消极状态中。另一方面来自应试的压力。在如今社会各种“考研热”、“考证热”、“出国热”的浪潮冲击下,加上专业的课程负担重,极易导致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精神焦虑甚至崩溃,从而采取极端手段来逃避现实。另外,大学的扩招和就业形势的严峻,一些学生对自己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对前途充满迷茫,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当代大学生多数是“90后”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环境相对单一,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技巧,一旦与人产生矛盾,不知道如何化解,极易导致极端心理和行为。

(二)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重要原因。

1.父母感情破裂。和睦融洽的家庭氛围、完整的家庭结构,有利于培养子女积极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的人格、培养自信。反之,就会导致子女缺乏安全感,造成孤独等不良心理缺陷,严重的话会走上自杀的不归路。

2.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贫困的大学生由于经济的原因,容易产生自卑心理,长期的自卑和压抑容易引发极端行为。

3.过度溺爱与极度专制。过度溺爱往往会导致子女的思维方式以自我为中心,性格任性、偏执等不良心理,缺乏理性平和的心态。这些孩子很可能会因人际关系紧张而引发心理失衡,并外化为激烈的冲突。相反专制教育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孩子会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易造成亲子关系紧张,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的孩子容易形成个性缺陷。

(三)不完善的学校教学管理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是外在因素。不少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和心理咨询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缺乏专业机构和具备资质的专职人员,也无法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进行疏导和干预,使得大学生缺乏压力宣泄出口。另外,学校仍缺乏完善的预防和应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的机制,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和情况,从而难以将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化解。

四、大学生极端心理的预防对策

(一)自我预防是关键。生活中每个人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关键是是心态问题,面对压力如何看待、释放。根据心理学对人体心理的研究发现,心情愉快会改善人体的整个新陈代谢。所以,不管遇到任何问题,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保持精神愉快。这样才能培养坚强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培养自己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承受能力。面对压力要适度转移和释放。转移是减压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学生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和比赛,适度运动,可以让生命充满活力。同时通过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倾诉给朋友,从而释放压力,调整自身的心理素质。

(二)家庭预防是要点。父母要为孩子创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并经常以朋友的口吻与孩子谈心,讨论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经济方面应以“适当”和“必要”为标准,尽力满足生活必需物资保障,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三)学校预防是重点。

1.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关注高危人群。每年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普查,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筛选高危学生群体进行关注,同时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建立有关大学生的详实、完善的心理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

2.转变教育观念,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面对近年来大学生极端事件的不断发生,高校要尽快把生命教育纳入教育内容。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对大学生开展有关生命知识的教育,着重让他们懂得生命的可贵性,推行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多样性、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教育理念,重视教育对学生生命的人文关怀,确立生命教育的人文教育理念。

3.完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足够的专业人士为学生排忧解难。学校可以开设面对面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举办专题讲座,教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咨询,及时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4.制定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合理化,辅导员与班委加强沟通,能关注到班级每一个同学,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建立健全优秀学生、困难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体系。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使郁积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有利于学生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因此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净化心灵,提升素质。

[1]杨芷郁.大学生极端心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及防范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

[2]刘超.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张传锴.大学生极端心理问题的自身因素探究及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

[4]陈明娟.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影响因素研究[J].琼州学院学报,2012

[5]陈香,贾巨才.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其预警干预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05

[6]张绍波,傅文第.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

[7]丁爱华.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家庭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