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文化的对策探索

2015-03-18 00:54申小玲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6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

□申小玲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高级阶段,在内容和形式上继承和发扬了传统教育文化,它不仅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增加知识储量,而且需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发展素养。高职实践课程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专业课程实训、课程实验、定岗实习等实践课程占全部学习课程的50%至60%,是学生获取知识、增强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职实践教学中应牢牢把握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宗旨,建立独特的职业教学文化,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办学教学模式,采用有效的途径或教学手段,引入企业文化,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综合技能,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二、实践教学中职业文化引入的必要性

(一)引入职业文化,从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选取操作性、实践性知识而非概述性、推理性知识;在教学手段上采用演示教学、讲练结合等多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手段,并创建教学情境,模拟实际岗位进行教学;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主导作用,从课堂讲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并且手把手传授技艺,将师生关系转变为师徒关系;教学场所转向于“教、学、练”于一体的实验室和生产实训基地,不再限于黑板、粉笔的理论课教室。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引入职业文化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实训工作流程、安全生产制度、安全警示牌等内容,从本质上区别于传统理论教学,使学生有如在工作岗位上的感觉,自觉作为一个职业人,而非学生的身份学习,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文化。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随着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改革、实习实训、教材建设等方面应符合企业岗位的职业能力需求。并且企业的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需要学生不断学习、融入与吸取,使企业文化真正进入职业院校校园。实践调查发现,职业教育学生与企业员工的文化差异普遍存在,企业认为职业院校学生在职业岗位上具有的纪律、责任心、团队精神等方面差于企业正式员工,企业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满意度远低于对其知识技能的满意度。因此,职业院校对于学生的职业文化教育是非常迫切与需要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途径。

(三)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需要引入职业文化。职业教育对实践课程的教学考核,从过去只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考核、专业技能考核转向为注重操作过程考核、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考核。根据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宗旨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入职业文化。学生通过校园与企业学习环境互换,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角色互换后,由工厂或企业师傅以及学校教师共同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共同管理学生、评价考核学生。针对企业的专业岗位应掌握的职业技能与社会能力进行考核,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文化素养,或者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对实践课程的考核结果。因此,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价引入职业文化,更能科学评价学生。

三、在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文化的对策

(一)采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把好教学质量关、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开展实践教学,企业支持学校,为学校教师、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场地,例如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接受职业文化教育,了解企业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岗位需求。学生进入企业后,能很快地适应企业,认同企业文化,融入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中。学校也可以服务企业,为企业员工培训理论知识,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实现校企互惠。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老师将企业文化融入实践教学中,以企业案例为教材,并能结合最新专业动态调研了解在专业技能方面应教给学生哪些内容,或聘请资深企业技术管理人员讲课,学生知道实践岗位中要学什么,能客观认识到学校与企业、学生与员工之间的差异,学会在实践岗位中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满足岗位需求,适应社会发展。

(二)在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渗透职业文化。在实践课程改革中,教师应把握本专业课程的最新技术和专业动态,或邀请企业的工程师及相关专业人员参与教学改革,在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形式等方面融入职业文化,例如在矿井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中,可根据目前许多煤矿发生的安全事故,分析煤矿电气控制电路存在的安全隐患,改变过去只在电工实训室设计电路、维修实训设备,强调学生掌握电路设计能力和排除故障方法的教学思路。带领学生参观工厂设备,或到煤矿现场聘请企业专业人员讲解,增强对学生现场施工、应急处理电气故障能力的培养,使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在教学内容方面,与企业技术人员合作编写校本教材,将企业中该行业新的标准、新的规范与流程、新的技术、新的工艺及时编入教材。这样,既更新了专业知识,又融入了职业文化。

(三)以就业为导向,长期开展“就业指导”等职业教育课程。学生就业率通常是衡量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和中职学生就业人数在普遍增加,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这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带来挑战。而大多数职业院校只在高年级给毕业生开展“就业指导”课程,学生进校后常因缺乏职业思考与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造成在学习上没有进取心与积极性,对自己的专业动手能力要求不高,到参加就业选择时缺乏就业竞争能力。所以“就业指导”等职业教育课程应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低年级时侧重就业宣传教育,加强知识储备和能力训练。高年级时采取模拟企业招聘情景,模拟企业环境、模拟实际工作岗位等措施,并在教学方面具有明确的专业针对性和就业目标导向性,增加工作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开展“就业指导”、“公关和交往”等相关课程。使学生做到既了解职业需求、专业特点、自身水平,又提高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四)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职业素养。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到企业、社会的实践中去,是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一种有效方法。比如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勤工俭学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或开展校内外的各种公益服务活动,能提高学生自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学生利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奉献精神;或者利用假期到企业参加短期社会实践,在企业,学生必须严格遵守企业的相关规则制度,工作中不能出现迟到、旷工等违纪现象,培养了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制能力,增强了组织及法制观念;在实践期间,学生必须学会怎样同他人进行沟通,遇到矛盾时如何处理,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与人合作能力。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接触职业,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在实践教学中融入职业文化,不仅提高了职业院校课程教师课程教学质量,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就业竞争能力,更快地满足企业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

[1]赵东明.基于课程改革的高职院校教学文化建设[J].高教研究,2012

[2]唐林伟.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研究述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

[3]余祖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中工业文化对接的新动向[J].职业教育技术,2011

[4]吴中江,黄成亮.提升教学质量:从依赖制度管理到注重教学文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