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启示

2015-03-18 02:41靳妍钰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挑战杯竞赛大学生

靳妍钰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启示

靳妍钰

(吉林师范大学,吉林 四平 136000)

“挑战杯”全国创业计划竞赛作为全国最具有影响力的创业竞赛,不仅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也成为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分析了“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的内涵及对我国大学生能力培养的作用。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为基点,“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启示。

挑战杯;大学生;创业教育

一、 “挑战杯”全国创业计划竞赛的内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美国率先举办了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竞赛要求参赛者组成优势互补的竞赛团队,围绕一个具有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或服务概念,以获得风险投资为目的,完成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最终通过书面评审、网络虚拟运营、秘密答辩的方式评出获奖者的比赛活动形式。

“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并不仅仅只是纯粹的比赛活动,它的评判是根据其项目是否能够盈利、发展前景的优劣等方面。创业大赛至今每两年举办一次,采取学校和国家两级赛制,每个省选拔出优秀参赛队伍进入国家竞赛,国家竞赛又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三个阶段。如今创业竞赛已经成为风靡全国各大高校的重要赛事,亦成为了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二、“挑战杯”全国创业计划竞赛对大学生能力的培养

创业竞赛展示了我国各大高校的创业成果,推动了大学生之间、大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不仅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大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起着重要作用。

其一,推动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多大学生都有困惑,不知如何将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但是创业竞赛却是一个强大的外力促使学生“动脑”,可以在短时间内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究的平台;其二,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创业竞赛不是个人展示的舞台,而是整个团队的比赛,也是团队精神的体现。团队中的每位队员各行其职,负责每个人的具体内容。在分工的情况下又对项目内容有整体的把握,积极合作。使学生能够在准备比赛的整个阶段中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从而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其三,提升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创业竞赛的战线拉得相当的长,很多时候参赛学生都是不耽误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的同时还要准备“挑战杯”的比赛,如何使两者兼得是考验一个人合理安排时间的关键。在紧张工作和学习的压力下,亦锻炼了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其四,促进其积极发展身边的各种资源。创业比赛比拼的不仅仅是创业计划,更多的还有对综合知识和实践运用的考察。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知识面停留于理论知识层面、社会关系网较小等这些问题都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瓶颈。创业竞赛便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寻求各种资源的整合。

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方面

1.对创业教育的认知偏差,将创业竞赛等同于创业教育

虽然创业竞赛在全国高校中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绝大多数高校却将其代替了创业教育。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系统的开展创业教育,仅限于开展寥寥可数的讲座和创业竞赛,并认为这便是学校的创业教育。而竞赛毕竟是一项活动,只是实现教育的一种手段。创业竞赛只是少数学生的福利,它无法覆盖到全体学生,无法面向全体学生,必将无法实现对全体学生开展创业教育。而创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理念,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虽然可能当下用不上,而这种意识和精神必将会影响到学生整个一生的发展和走向。

2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由于目前创业教育并不是学科目录中的内容,因此,高校的创业教育并没有和学科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没有形成系统且合理的课程体系。大多数高校将创业教育仅停留在第二课堂,例如创业指导和“挑战杯”的指导等等。

3.缺乏专业化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教育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师资队伍是否专业。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师多为高校辅导员、就业指导部门教师和管理学科类的专业教师等,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老师全国仅有千人左右。其次,现大多数教师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课堂教学仍是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和思想的锻炼及开发。最后,教师自身缺乏创业经验或鲜有总结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无法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创业教育。

(二)学生方面

1.创业成就动机不强

一方面,许多大学生觉得创业离自身十分遥远,既认为自己没有这个创业的能力,也没有创业的经济资本,创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以后毕业就业的保底选择。另一方面,创业竞赛也只是学校拔尖学生之间的较量,和自己丝毫没有关系,所以,其绝大多数学生并不重视创业教育。

2.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较差

创业之路是一条需要冒险和承担风险的就业之路,我国大学生不愿意在毕业后自主创业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原因,承担风险的经济能力较脆弱,但归根结底还是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较差。而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是否有强烈的创业意识、娴熟的专业技能和卓越的管理才能,而且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面对挫折和走出困境的能力。

(三)社会方面

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开展高校创业教育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土壤便是社会人文环境。因此,创业教育不只是学校的教育活动,而是社会、政府和学校多方的合力教育活动。但是目前来看,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环境仍不够宽松。例如门槛较高、大学生创业园区较少、享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的城市少等诸多问题。

此外,我国传统文化中中庸和求稳的思想禁锢着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的文化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其认为创业既操心又吃苦,还不如有份体面的工作。

四、“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高校方面

1.高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高校领导是否重视和支持学生的创业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业教育能否有效地在校园内顺利开展。笔者认为高校首先应重视和支持学生就业创业活动,对有创业意愿的同学给予热情支持。其次,就业指导部门应认真组织就业创业讲座,开展分专业、分学院及校级的创业方案大赛等活动,通过比赛活动激发创业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学习。还可通过优秀方案的评选,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平台。

2.营造创新创业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对大学生是一种隐性的影响,校园内是否有一种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和气氛,很大程度上引导着在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的意识。然而只有使大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同创业的价值,激发其创业和创新的情感,才有可能将创业教育真正开展下去。

因此,高校应努力营造宽松的创业环境,宣传创新创业的价值和意义,使创业教育成为学生走向社会的必修课程,营造一个让学生敢于创业、勇于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

3.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教育

目前创业教育未能形成系统的体系,同时在课程实施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笔者认为创业教育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即普及性创业教育和专业性创业教育。普及性创业教育主要面向低年级学生,注重教授学生基本的创业理论知识和培养创业意识。通过普及性创业教育使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情况,形成初步认知。再在高年级中开展专业性的创业教育。使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学习。第二,需将创业教育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学生的优势,有针对性的实施创业教育课程。使之与“互联网+”相对接,让由创业冲动的学生真正参与、体验和投身到整个创业实践过程中,在校学习中开展创业。第三,需要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由于创业教育更多的注重实践,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需要锻炼学生辨别是非和分清市场形势的能力。

其次,将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有机的结合于一体,开展诸如校园创业园、创业文化街、创业设计大赛等活动。学校通过活动扩大参赛学生的数量,通过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人际交往和沟通、团队合作等能力。

最后,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务之急。无论以后是否创业,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定会遇到挫折和困难,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学生开展适当的挫折教育。创业过程想必不可能一帆风顺,只有让大学生学会在挫折中成长,磨练顽强的意志,培养坚韧的性格特征等优秀品质才能坦然地面对每一道难关,才能坚定不移地将创业进行到底。第二,强化创业成就动机。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成就动机又是后天可以培养的。所以,高校应利用好该阶段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让学生真正有创业的想法和动机。

4.构建导师制创业教育,打造多元师资队伍

由于本科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知识面较小以及视野不开阔等原因,又因为创业是一项不仅涉及到专业知识,也涉及到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活动,构建导师制将创业指导纳入创业教育的全过程,可以更好地给予学生创业方面专业性的指导。清华大学于2012年首推创业教育“导师制”,且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因此,高校可安排资深的专家或教授,也可从社会中聘请企业家、职业经理人等担任学校的创业教育教师,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导师队伍,以实战经验辅导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一方面不仅对提升大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与此同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规避创业过程中的诸多风险。此外,导师制也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实现了青年教师素质的培养,其敬业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给学生作出的榜样是课堂所不能给予的。

5.创造毕业生创业见习平台

高校可与企业或单位联系,为广大毕业生提供创业岗位的见习机会。通过见习学会如何发现商机,寻找创业项目。学会如何寻找适合自己团队的人才,建立创业团队。学会如何寻找市场渠道等等。

6.构建创业教育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

激励手段是强化学生行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创业教育的激励机制有助于调动师生在创业教育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方面,可将指导学生的业绩纳入教师的绩效考核和评优评先中。学生方面,可增添创业学分和设立创业基金委员会,鼓励学生积极创业。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想要取得切实可行的发展,现只有激励机制远远不够,只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才能促进创业教育长效的发展。笔者认为可参考美国高校建立的创业教育评估体系,制定合理的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等。

(二)学生自身方面

很多大学生毕业想创业,但是常常出现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现象。所以,大学生只有提升自身的创业能力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大学生首先应当加大对就业创业政策的关注度,熟知就业创业政策。其次,应当主动学习和钻研专业知识,储备知识。积极参与学习组织的各项比赛和活动,在活动中扩大社交网络,多学多问,虚心向老师和前辈请教,提升人际交往和资源整合的能力。再次,积累创业经验。最后,有意识地提升自身心理素质,寻求锻炼机会。

(三)社会方面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催化剂,因此,应该营造宽松和谐的社会创业文化氛围。首先,社会环境应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理解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艰辛和不易,从精神上给予支持。其次,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应该出台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如降低创业门槛、设立大学生创业园区、减免税收、降低贷款利息和增加贷款额度、简化创业申请流程等,加大支持力度,为大学生创业从根源上创造条件。再次,企业与高校联盟,创设学生创业见习和实习平台,为培养后继人才贡献自身力量。最后,父母修正就业观,对于孩子有创业的意向,应充分给予理解,敢于让孩子吃苦创业,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支持和帮助。

由此可见,大学生创业教育一方面需要相关部门制定出相关政策和法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大学生扫除创业教育道路上的障碍。其次需要学校与时俱进,构建一个完善且合理的创业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大学生需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只有社会、政府、高校、家庭和大学生齐心协力,营造一个宽松和包容的创业社会环境,才能使创业教育的发展得到切实可行的成效。

[1]刘兰剑,张瑜.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9).

[2]赵金华,宋之帅.基于“挑战杯”平台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3]张晓雪.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2.

2095-4654(2015)11-0090-03

2015-07-21

G642.0

猜你喜欢
挑战杯竞赛大学生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我看竞赛
大学生之歌
创新思维竞赛(3)
大学生创新人才“三级”培育体系探讨
暨南大学第八届新浩“挑战杯·创青春”开赛新浩爱心基金会捐资20万为该赛事助力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我爱海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