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2015-03-18 02:41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艺术院校因材施教孔子

张 铭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浅析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因材施教

张 铭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4)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的教学思想,即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英语课程的教学中,因材施教得到了完美的贯彻。而在艺术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中,根据特殊学生群体,因材施教在宏观层次上得到很好的体现。

因材施教;英语教学;艺术院校

一、 因材施教的内涵

因材施教的核心就是对不同的受教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强调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1]。无论在家庭教育还是在学校课堂教学,无论是在德育教育还是在学生的文化教育中,家长或教师要从孩子或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发展,最大限度获得教学效果。笔者将从理论和实践探讨因材施教的内涵和应用并结合自身教学经历浅谈在艺术学院公共英语课堂中因材施教的实际操作。

二、 因材施教的历史依据

因材施教的思想无论在国际还是在国内都得到了广泛的推崇和应用。前苏联苏霍姆斯基说:“教育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信,每个学生的个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养一代新人的任务,首先要开发每个学生的这种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2]而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因材施教的代表案例,其中最典型的应属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孔子非常了解自己的每个学生,对学生的心理、个性的观察很细致,他可以脱口而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孔子在教育中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他经常通过谈话,观察、正面侧面了解学生的志向、思想、言行,并对其进行分类、归纳。除了有年龄,生理方面差异,还有智力,性格等方面的不同。 像孔子曾经说的:“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因而学之,义其次也;因而不学,民斯为 下矣。”[3]这说明孔子早就注意到学生在智力灵活性方面有着明显差异。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4]这就是“因材施敦”一词的来源。孔子就是从实际山发,了解了学生,并承认学生差异,因材施教。正是这一光辉思想 使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但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们当今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

三、因材施教的现实应用和探索

在现代发展中,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创造性应用,在实际应用中分为两个层次。在微观上,每个授课群体的个体之间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教师应根据这些差异尽可能有所倾向和侧重,找到适合每个个体接受知识的途径,从而让他们能动性地接受传授。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条件。其次要关注差异,对症下药,尽量让每个个体都能扬长避短。从宏观上讲,在针对某一课程的教学中,要根据受众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年龄差异、专业差别、目标差异、智力水平差异、基础差别等采用不同传承方式教学,而不能千篇一律。

在近年的公共英语教学过程中,笔者切身体会到因材施教并非纸上谈兵,它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切实的应用。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是公共英语教学的一个巨大分支,艺术学院的学生也是大学生队伍当中与众不同的一个群体。针对他们的英语教学要从因材施教宏观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个性特点,学习目标,逐步探索并实践卓有成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

1.艺术学院学生特点

首先,艺术专业的学生更多的注重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在文化课理论知识方面相对欠缺。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若和普通大学一致,采用同等难度教材,制定同等难度的教学目标,则有可能出现教师独白,学生木然的尴尬场面,教和学之间的断层;教师没有学生的呼应无法得到成就感,学生相反也如听讲天书,不知所云,何谈教学效果。其次,艺术学院的学生个性鲜明,开朗活泼,思想前卫。若教师采用传统的照本宣科方式教学,会让本身对英语非常排斥的学生雪上加霜,枯燥乏味的内容加深他们和英语之间的距离,这就意味着教师枪毙了今后和学生合作的空间。最后,由于把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作为自己大学期间首要完成的目标和任务,“英语”自然被放到了“绿叶”的位置,用来衬托专业知识这个“红花”。在很多学生心目当中英语只是弹琴、歌唱、雕塑、绘图等专业技能之外的一个附加品。尤其是在近年来,许多大学取消了外语等级证书和学位证书挂钩的规定后,学生们更将英语看待成一门无足轻重的公共课。因此,如何提升英语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他们对英语重要性的认识就成了老师另一个需要分析和探讨的问题。针对这些特点,笔者认为在艺术院校中公共外语的教学要因“材”施教。

2.因材施教的应用

(1)教材的选取和目标的制定

鉴于艺术学院学生平均英语水平稍弱的现实,公共英语教学应选用难度适宜的教材,而不能一刀切,和其他大学保持一致。普通高校公共英语选用《新视野》等系列教材,但这类教材的起点和目标略高于多数艺术院校学生的能力范畴,因此不具有普遍推广性。艺术院校英语教学可选用难度适中的教材,如《大学英语》,以保证学生的英语达到AB级水平,又不会给学生带来太大负担和压力。另外,对于学习目标的树立也要和其他综合性大学有所差别。综合性大学要求学生达到大学英语四、六级水平,甚至有的大学仍将这两个成绩作为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而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而言,大学英语A/B级资格证书是他们可以努力实现的目标,具体言即掌握3 000左右的常用英语词汇。

(2)授课风格的确定

由于艺术学院学生的心态比较年轻,思想活跃,他们更愿意接触和自己有着共同兴趣,共同爱好,可以产生共鸣的人。活泼,幽默,充满激情的授课风格受到学生认可和欢迎。活泼,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就要有一个年轻的心态,了解学生的喜好,了解他们感兴趣的话题,通过一定的手段把这些东西融入授课内容当中;幽默,英语知识是一种枯燥乏味的东西,若能以诙谐的方式输出,把复杂的知识变简单定会事半功倍。采用扔“包袱”的手段,在合适的时机把可以调动气氛的小故事,大道理,幽默话题穿插到基本知识的传授当中,始终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的主线上。此外,教师要用激情去感染学生。饱满的授课热情自然会融化任何一颗冰冷的心,教师的热情自然会感动学生,让他们感到有责任去获取知识。另外,辅助教学手段如ppt也可以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创造空间,运用声音,图片,影片,歌曲等多媒体授课手段让学生的目光不舍得游离于课堂之外。

(3)学习意识的培养

意识的培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兴趣,二是重要性。培养他们对英语的兴趣从介绍正确的英语学习方法入手。如让他们从听英语歌曲,看英文电影等他们熟知又很感兴趣的生活片段中产生对英语的兴趣。排除他们对英语的逆反心理还可以从他们的专业寻找突破口。教师可以搜集相关的专业英语信息,如音乐英语,美术英语等类似知识模块,将他们融入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把英语和专业衔接,让学生有一举多得的感受。另外,教师要注重强化英语在学生心目中的重要性。在目前的国内外环境中,诸多考试,很多工作岗位都对英语做出最基本的要求。无论是国内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还是出国需要的语言测试雅思和托福,都对英语做出明确的要求,因此让学生明确英语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从另外一个角度让他们意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强化自己学习的动力和压力。

2095-4654(2015)11-0128-02

2015-08-16

H319.3

猜你喜欢
艺术院校因材施教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资产管理工作在艺术院校的应用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等级考试为导向的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研究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