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英语改革浪潮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2015-03-18 03:07湘南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郴州423000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11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外语人才

曾 婧(湘南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高考英语改革浪潮下英语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曾 婧
(湘南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郴州 423000)

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衍生的部分地区高考英语改革的举措,引起外语学界的普遍热议。论文结合当下英语教育改革浪潮,探讨英语专业面临的风险性,并对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高考;英语专业;教学改革

引 言

近年来,随着奥运会的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的参加,APEC峰会的召开,对外开放逐步深入,融入国际社会。与此同时,我国英语专业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发展 层次经历了“跨越式”、“超常规”的发展历程。就发展速度而言,英语专业过去每年平均增加三十几个;在专业发展规模上,英语专业已由建国初期全国23所高校开设发展成为目前1000多所高校开设,规模扩大了近50倍;在专业发展层次上,英语专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已由单一本科教育逐步发展成为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现在全国英语专业硕士点有208个,博士点29个。然而,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衍生的部分地区高考英语改革的举措,引起外语学界的普遍热议。“英语分值由150分降至100分”,“外语科目实行社会化一年多考”等改革,给“英语热”降温的同时也引起英语专业学生的普遍忧虑和困惑。因此,本文将结合当下英语教育改革浪潮,探讨英语专业面临的风险性,并对英语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 英语专业学习的风险性

英语作为一门外语,是一种沟通交流的工具。国际交流的频繁、出国深造的增多使其重要性不断凸显。于是,“英语热”在中国陷入了一个怪圈:从幼儿园到高考,从硕士到博士,再到职称评定,英语成了一道必过的关卡和门槛。无论是否有必要,都要进行英语考试,整个社会为此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同时,现阶段教育培养出的大多都是成功的应试者,而非实用型的英语人才。比如,一些考试对于英语语法的要求,已经达到了钻牛角尖的程度。

(一)英语专业就业形势的风险性

目前我国超过80%的高校开设了英语专业,名列开设专业高校数榜首。2009年,设置英语本科专业的高校已超过1000所,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学生为26万,这意味着英语专业在校生规模在100万以上。而来源于人事部人才市场的一项2005年高校毕业生需求情况分析数据显示,2005年外语类的毕业人数为63466人。人才总需求人数仅23269人,其中本科生14948人。英语学习人数的激增,导致市场需求饱和,大批英语专业的求职者不由得陷入求职无门的窘境,外语类人才消费进入泡沫阶段。

(二)英语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风险性

从我国高等学校课程增加英语专业后,英语专业的教育就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本科英语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中关于语言、文学、文化、翻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训练更是少之又少。2009年全国高等普通院校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平均过级率61.99%,2010年56.01%,2011年53.17%。过级率的逐年下降,也反映出英语专业学习者专业基础知识的薄弱。

(三)英语专业教学观念的风险性

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英语教学课堂基本采取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填鸭式”学习。我国传统教育更多强调传承知识:“传道”而不“授道”,所以在“授业”、“解惑”时也就难免在传统思维里打转。大部分知识分子对“传统”作过多妥协,也让英语教育深陷困局。在这样大环境里熏陶出来的教师,对传统思想和观念就产生了过多的敬畏,受其束缚,创新也就无从谈起。教学观念橡胶时代发展而言,也较显陈旧。大部分高校的英语专业的教学观念还是沿袭了传统高校教学模式的特点,仍然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教学载体,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忽视了高校英语专业有较强的专业性。只注重对英语知识的传授、对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的灌输,忽略了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运用的综合技能的训练。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是强制记忆,英语的综合运用技能、以及对英语相关知识的自我构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培养,使得学生在英语实践方面能力较弱。这种老式的教学观念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进而阻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二 英语专业的应对性

随着经济知识化和经济全球化洪流的冲击,以及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英语专业的高端人才迫在眉睫。合理分析现阶段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的弊端,科学定位,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并结合市场需求是培养英语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教学课堂方面

在教学课堂方面,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单向接受向以学生为主体、体验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课堂就会清晰,学生的思维也会渐渐清晰,从而启迪创造性思维。其次,教师讲课需把握分寸。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恰当的讲解分析单元的某些词句段,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极为重要。恰当的讲,才能促进学生对该单元的理解,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再次,教师要善于提问,促进学生思考。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能帮助教师了解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师的引导下,紧贴单元,让学生能对单元作深入、探究性的讨论。最后,还需要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应当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去分析、去研究、去探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团队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真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

(二)发展定位方面

在发展定位方面,首先需要弄清楚社会对英语专业的需求是什么。社会经济的复杂多变性决定了英语专业发展定位的多元性。从从事外交、外事、外贸的翻译人才和教育教学的英语教师到多类型的英语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准确把握英语专业发展方向,面向未来。广泛的国际交流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已经把外语使用能力提高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培养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才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集中体现在扎实的基本功方面,因为基本功是指对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它要求英语专业的学生具备非常高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要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为目的的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英语专业的发展应以培养市场急需的各种应用型人才,在我国市场发展的大背景下,英语专业应处理好教育与市场的关系。英语专业必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必须把文化教育与市场的变化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动态的发展模式。

(三)课程体系方面

要完成大纲提出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要依赖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和管理应符合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目前,英语专业课程必修课占据课程的绝大部分,选修科目数量少,范围狭窄,选修课明显不足,滞后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培养模式单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于创造性的问题,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英语人才需要英语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由重理论向理论与实践并重转变,由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分离向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结合转变,重视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多开设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课程,如,英语综合技能和特殊技能发展方向的课程,专门用途语英语,EST(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 EEP(English for economic purpose)等。

结 论

虽然各地对高考英语考试进行了改革,但是国家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并没有降低。而学习英语也并不应该仅以考试为目的,今后我们在越来越国际化的环境里工作和生活,不管考试怎么改,英语都仍然是需要好好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因此,在英语浪潮改革下,英语专业还需针对自身所面临的困境从教学课堂、发展定位和课程体系方面完善自我发展,增强英语专业的抗风险性,真正为培育英语优秀人才提供支撑。

[1]戴炜栋.我国外语教育60年:国顾与展望[J].中国外语, 2009,(5):10-15.

[2]戴炜栋.立足国情,科学规划,推动我国外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外语教育发展战略论坛[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王守仁.转变观念提高英语专业办学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10,(5):53-55.

[4]王伟宜.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改革应实现良性互动[J].课程·教材·教法,2011,(12):11-16.

[5]辜向东,肖巍.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进口与出口距《大纲》要求有多远?[J].中国外语,2012,(1):4-9.

(责任编校:张京华)

H31

A

1673-2219(2015)11-0146-02

2015—07—13

曾婧(1988—),女,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助教,硕士,从事商务英语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外语人才
人才云
论英语专业语法教学中三种思辨能力的培养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西方修辞教育传统及其对我国英语专业教育的启示
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