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冻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2015-03-18 07:52杨秋书
河北农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幼穗主茎抗寒性

杨秋书

冬小麦冻害成因及防治措施

杨秋书

一、小麦冻害

指麦田经历连续低温天气而导致的麦穗生长停滞。冻害较轻的麦田,麦株主茎的幼穗受冻后,仍能正常抽穗和结实,但穗粒数明显减少。冻害较重时,主茎、大分蘖幼穗及心叶冻死,其余部分仍能生长。冻害严重的麦田,小麦叶片、叶尖像水汤一样地硬脆,后青枯或青枯成蓝绿色,茎秆、幼穗皱缩死亡。

二、冬小麦冻害常见的类型

冬小麦冻害主要分越冬期冻害和春季倒春寒(寒流)冻害两大类。

三、冻害原因分析

1、不利的气象条件

(1)越冬前后气温突降容易造成冻害。冬小麦在没有经历抗寒锻炼的情况下提早进入越冬阶段,从生理上看未经过糖分的积累和细胞脱水过程,致小麦发生冻伤。

(2)寒旱交加容易造成冻害。越冬期干旱使分蘖节长期处在干土层中,寒冷和干旱的交互作用加速小麦的冻伤程度。

(3)春季倒春寒容易造成冻害。小麦在春季开始生长后,抗寒性下降,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抗寒性下降的幅度增加,此期受冻,一般干旱田、弱苗田、沙壤土田比较重。

2、品种抗寒性差容易造成冻害。不但冬性品种和半冬性品种之间抗寒性有差异,而且同类品种之间也有差异,在同样栽培和气候条件下,冬性偏弱的品种与其他品种相比,一般冻害较重。

3、栽培管理不当造成或加重冻害

(1)播种早、气温高导致小麦主茎叶龄大,分蘖多,形成旺苗,冬前旺苗在冬季容易受冻害。

(2)播种质量差容易造成冻害。播种过深或过浅对小麦出苗和出苗后的抗寒力影响很大。秸秆还田不均匀、整地质量差、土壤不踏实、播后未镇压等都有可能加重麦田冻害。

(3)浇水不当容易造成冻害。小麦越冬初的傍晚浇水,在水未全部渗入土壤时,突然降温,地表结冻也容易造成小麦分蘖节受冻。

四、小麦冻害的防治措施

1、播前预防

(1)合理选择品种。选择适合本地的抗寒小麦品种,而一旦选择了冬性偏弱的品种,播期一定要比当地小麦适播期推迟5—7天。

(2)科学确定播期。石家庄适播期在10月1—8日。

(3)提高整地质量。秸秆还田要均匀,旋耕要2—3遍,连年旋耕要深耕一次,整地要耙透擦平,上虚下实。

(4)提高播种质量。播种深度在3—5厘米,不要过深或过浅。播后要擦压1—2遍。

2、播后管理

(1)适时浇好小麦冻水。一看温度:日均温3—10℃时开始浇冻水。过早因气温高蒸发量大,待冬小麦越冬时失墒过多,失去浇冻水的作用;过晚或气温低于3℃以下时,会造成地温下降,田间积水或结冰,引起冻害死苗。二看墒情:沙土地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壤土地低于70%,粘土地低于80%,要进行浇水。三看苗情:麦苗长势好、地墒足或稍旺的麦田,可适当晚浇或不浇。对播种稍晚的晚茬冬小麦,因冬前生长时间短,叶、根较少,苗小且弱,分蘖少或无,为争取有效积温促进麦苗生长发育,只要地墒尚好,也可不浇,但要及时锄地保墒,使其促根壮苗增蘖。

(2)春控防治春季冻害。春季第二次肥水在小麦起身以后,对于壮苗要推迟到拔节前后,但具体管理要注意天气变化,在寒流到来前对有冻害危险的麦田,一定要及时浇水。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农广校)

猜你喜欢
幼穗主茎抗寒性
不同来源小麦品种主要产量性状的比较分析
金荞麦收集系株型相关性状遗传变异分析
多穗型与大穗型超级稻品种幼穗分化期碳氮代谢与产量构成
甘蓝型油菜双主茎YD 4899的选育及表型性状比较分析
水稻不同穗型品种幼穗分化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四分体期低温胁迫对2个小麦品种幼穗结实率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高粱幼穗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
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主茎密度与植株性状及块茎产量的关系
枣树抗寒性检测方法的筛选
巴梨的抗寒性试验情况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