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置换术后联合丹参注射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见性护理

2015-03-18 13:34许竞幻温桂菲郦媛圆赵丽君
护理与康复 2015年4期
关键词:预见性丹参患肢

许竞幻,何 英,温桂菲,郦媛圆,赵丽君

(诸暨市人民医院,浙江诸暨 3118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DVT)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且危害严重,如栓子脱落可引起肺栓塞,造成呼吸、循环衰竭进而危及患者生命[2-3]。在围手术期做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预防血栓形成[4]。目前,THR 术后早期多采用抗凝、溶栓治疗,但效果欠佳。有报道[5],根据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选用丹参注射液可进一步预防血栓形成。2010年10月至2013年9月,本院骨科对45例THR 后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等药物防止DVT 发生,并强化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较好,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例,男19例,女26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7.66±12.56)岁;伴有慢性病:糖尿病11例,高血压26例,高脂血症21例;股骨颈骨折24例,股骨粗隆间骨折13 例,股骨头缺血坏死5例,骨性关节炎3例;均行THR,手术顺利。

1.2 术后预防DVT 的用药方案 术后4~6h,首次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2ml皮下注射(常规剂量的一半),术后第2天起,低分子肝素钙0.4 ml皮下注射,1次/d,连用7d;术后当天,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或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7d。

1.3 结果 本组患者均联合用药预防DVT;术后第3 天发生下肢DVT 1 例,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

2 DVT的预见性护理

2.1 术前预见性护理

2.1.1 病情评估 术前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评估,针对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卫生宣教,积极控制慢性病,提示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训练患者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教会患者床上大小便[6]。本组患者年龄偏大,慢性综合性疾病多见,经术前预见性护理慢性病得到控制,生命体征平稳。

2.1.2 心理护理 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康复及防止DVT 发生。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方法及术后并发症,消除恐惧心理,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鼓励其配合手术和各项医护操作。

2.2 术中预见性护理 术中进行预见性护理,最大限度减少患者手术损伤。术中医护配合注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髋关节过度牵拉及长时间内收位,骨质条件好的患者尽量选用生物型假体,如需用骨水泥固定,尽量降低髓内压,减少髓腔内物质残留和渗透,加强术中麻醉管理。本组患者手术顺利,术中无意外发生。

2.3 术后预见性护理

2.3.1 病情观察 DVT 常由于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导致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临床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多发生于术后1月内。定时巡视病房,仔细观察患者下肢皮肤温度、色泽、动脉搏动强弱及肿胀、疼痛等症状体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等,判断患者病情,如高危患者(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每天测量下肢周径并记录,若单侧肢体肿胀且周径明显增大,皮肤变红、紫绀、浅静脉曲张,小腿疼痛压痛或下肢疼痛伴发热,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非高危患者,常规观察患肢情况;监测PT、APTT 等凝血指标,数值超过正常值1.5~2.5倍时立即报告医生。本组1 例患者,术后第3天患肢肿胀、疼痛明显,经溶栓对症治疗,症状缓解;44例患者患肢皮肤温度正常,伴轻微肿胀、疼痛。

2.3.2 用药护理 抗凝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低分子肝素钙为临床首选抗凝药物,因其副作用少,使用时大多数患者无需监测凝血功能,但肾功能不全者慎用。丹参是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清心除烦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7-8],丹参抗血栓形成与抗凝血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关。丹参注射液可抑制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使血小板黏性降低,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力,增加血小板中环磷 酸 腺 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cAMP),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还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thromboxane A2,TXA2)的合成抗血小板聚集。丹参素的抗凝血功能,表现在促进纤维蛋白降解。另外,丹参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环血流的作用,增加毛细血管网开放数目,加速外周血管血流,消除静脉血液淤滞,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同时丹参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可促进骨折及皮肤切口愈合。但使用丹参注射液时不宜与其他药物混用,加强巡视,如发生变态反应及时停用;低分子肝素钙与丹参两药联合使用时,观察患者有无出血。本组45例患者联合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3.3 静脉血管内膜的保护 静脉血管内膜损伤启动机体凝血机制,导致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术后注意静脉血管内膜的保护,避免在下肢静脉血管输液和抽血,不宜在下肢静脉输注大量高渗葡萄糖,高渗液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忌做患肢热敷止痛。本组患者输液过程平稳顺利。

2.3.4 饮食护理 饮食油腻导致血液黏稠,血流缓慢易发生DVT。嘱咐患者术后多饮水,进食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少吃高脂食品,以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流缓慢导致血栓形成。本组患者饮食清淡,营养均衡。

2.3.5 功能锻炼 及时有效的功能锻炼可预防DVT 发生,因此术后尽早开始功能锻炼。患肢取外展中立位,摇高床尾20~30°,以利静脉回流,减轻肿胀;麻醉清醒后,下肢自下而上做环形按摩,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及踝关节主动伸屈运动,患肢做脚趾屈伸活动;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伸直膝关节做直腿抬高练习,主动做脚趾背伸运动;术后第2天做踝关节背伸、背屈及旋转运动;术后第3天适当增加关节被动运动,逐步增加活动度,切不可过度劳损;术后第4天床头摇高45°,进行坐位练习,每次坐位时间应少于20min,相继开展体位转移训练,如病情允许,鼓励患者尽早借助步行器或双拐下地站立、行走。本组患者均能积极配合功能锻炼,循序渐进。

3 小 结

在THR 后预防DVT 中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同时做好预见性护理,效果较好。护理重点为术前加强病情评估,尽量消除危险因素,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医护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按病情选择有利于患者的假体;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做好药物护理,加强静脉血管内膜的保护和饮食护理,尽早开展功能锻炼,同时做好心理护理,以保证手术成功,避免DVT 发生。

[1]应春柳,何玉珍,胡伊群,等.低分子肝素联合间歇使用充气压力泵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3,12(1):41-42.

[2]徐明霞,周艳.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的应用[J].全科护 理,2013,11(28):2610-2611.

[3]洪小丽,蔡义红.低分子肝素联合动静脉足泵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1):244-245.

[4]黎爱惠.髋关节置换术后DVT 的预防及护理[J].全科护理,2013,11(12):1069-1070.

[5]阮朝阳,曾强华,朱群威.丹参注射液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J].中医正骨,2013,25(1):30-32.

[6]于恩光,秦宏敏.高龄患者股前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J].护理与康复,2013,12(2):193-195.

[7]刘艾林,李铭源,王一涛,等.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研究现状[J].中国药学杂志,2007,42(9):641-646.

[8]谷右天.丹参粉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2):2798.

猜你喜欢
预见性丹参患肢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