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区域组长岗位设置与管理

2015-03-18 13:34燕,宋
护理与康复 2015年4期
关键词:外援护士长药师

庄 燕,宋 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杭州 310009)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PIVAS)是医疗机构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学或护理专业技术人员在洁净的操作环境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配置静脉药物的场所[1]。在我国普遍存在单位时间静脉药物配置工作量大、人力资源紧凑等实际情况[2],同时,考虑到药物配置是个体独立性工作,操作的规范、制度的把握完全有赖于个人行为的遵从,且目前PIVAS管理以护士长和责任组长为主的管理模式,由于缺乏对各环节的细节管理,存在质量、环境、人员等细节上的安全隐患,产生药物错配、漏配、污染及高危药品配置不规范等问题。为了保证静脉用药的安全性,确保单位时间的工作质量与效率,2012年1月起,本院增设配置区域组长岗位,实施区域巡回,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背景资料

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2 000张,2009年11月全面启动PIVAS。目前,PIVAS有固定护士22 人,配置药物5 500 瓶左右。配置包括长期、临时、紧急医嘱,涵盖普通药物、抗生素、细胞毒性药、常用抗生素皮试液、静脉高营养液等。采用药师和护士合作工作模式,药物配置环节全程由护士参与。常规设3个区域,每个区域设立1名责任组长,协助护士长进行科室管理。近年来,由于工作量的日益加大,进修人员和新进科室人员的不断增多,使责任组长整日超负荷工作,并在细节管理上出现盲区。因此,在2012年起尝试增设区域组长岗位,每个区域设立2名区域组长,实施护士长-责任组长-区域组长三级管理。

2 管理方法

2.1 区域组长的准入条件 要求在配置中心工作满2年以上,工作责任心强,全面掌握配置中心工作流程,业务技术熟练,有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具有N2能级的护士(N2能级的护士能够独立实施一般患者的整体护理,能独立执行重症患者护理,进行临床教学工作,并参与护理科研工作)。以自荐和推荐的形式结合平时工作表现进行科室内公开选拔任用。

2.2 区域组长的工作职责

2.2.1 细节管理和质量控制 药物配置工作需要配置者具有慎独精神。由于本院目前PIVAS护理人员紧缺,在药液配置数量多、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下,每天有24名外援护士(机动库护士)参与配置工作。因此,区域组长需要每天对外援护士着装进行审核,指导台面合理布局,物料规范放置,操作中贯彻无菌原则,协助掌握正确的药液抽吸手法,提醒始终保持台面整洁[3]。重点关注薄弱对象,如实习护士、新护士、进修护士等,进行手把手单独指导。督促配置人员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检查输液成品质量,有无混浊、变色、沉淀等,检查有无漏化药、残余液及全量药物的配置处理[4]。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如胰岛素,由区域组长统一管理。配置时,区域组长负责抽取一定剂量,配置护士核对之后加药,再由区域组长在输液标签上打勾,确保高危药品双人执行、核对。遇配置错误或特殊事件由区域组长负责处理,并做好特殊事件的登记。配置结束后,督促外援护士做好清场工作。护士长和责任组长不定期对所有工作环节进行质量抽查,对在检查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及时向区域组长指出,并定期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讨论,从细节着手,进行持续质量改进。

2.2.2 调整各梯队配药速度以保障出仓时间 由于配置人员的工作能力、每日配置量以及药物配置难易程度存在不确定性,既定的配置梯队进程速度会有差异。因此,区域组长需要全面掌控各梯队药物的配置速度,适时调整区域配置量,做好单位时间段各配置梯队速度的协调,使得各区域匀速配置,不出现时间差。从而保障配置药物及时、统一出仓。

2.2.3 人际沟通与协调 PIVAS的工作人员包括PIVAS护士、外援护士、药师、工勤人员等,由于团队组成人员的特殊性,区域组长必须与药师、外援护士等不同对象进行有效沟通。沟通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彼此互相尊重,因此,区域组长需要保持热情与积极的工作态度进行良好的沟通与协作。外援护士有困难时,区域组长立即给予帮助;药师有疑问时及时作出解释;部门间有矛盾时马上协调处理。区域组长保持8h手机畅通,随时接听来自临床各方面的配置要求和用药指导。每日8∶30进行晨会大交班,将工作中发生的特殊事件进行汇报,分析原因,集体讨论提出整改措施,保障各部门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和谐。

2.2.4 环境和物品管理 PIVAS是无菌要求非常高的特殊场所,每日配置前,需要开启净化系统和紫外线灯运行30min,确保达到万级操作,百级层流台的要求标准[3]。因此,区域组长必须每天对环境温度、湿度、压力进行监测和登记,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后勤人员维修,并做好当日必备物料、耗材的定点放置及操作台面的消毒。配置工作结束后进行督查,清点和补充仓内物料,为次日做好物品准备工作。

2.3 区域组长培训与考核 护士长根据医院护理部的三基培训制度和科室业务发展需要组织实施全科人员的业务学习,同时对区域组长进行规范化培训、业务指导和考核。区域组长通过自学参加学习班等多种继续教育途径重点加强区域工作环节业务知识和能力[5]。护士长、责任组长每季度对区域组长进行1次考核与评价,对在检查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进行原因剖析,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必要时进行再培训和再考核,考核成绩与年终护士评价和绩效挂钩。

3 结 果

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通过区域组长的细节管理,提高了静脉药物配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其中每日第一批药物的配置时间全程缩短600~800min;药品配置错误发生件数由2012年平均82起/月下降为2013年35起/月;护理人员无菌配置原则和操作规范的合格率达到95%以上;每日首批药物准时出仓率达到100%;提高了药师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提升了区域组长的管理能力,药师和外援护士对PIVAS 护士满意度,由78.8%(2012年)上升为92.3%(2013年)。

4 体 会

4.1 提高药品配置质量及静脉用药安全性 加强配置区域质量管理是确保成品输液质量的关键,也是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重要保障。实施区域组长岗位管理后,每日第一批药物总的配置时间比原来缩短了15~20 min,全程节约600~800min。药品配置错误发生件数由月平均82起下降为35起。配置人员无菌配置原则和操作规范的遵循率达到95%以上。流程连贯,药物配送及时,每日首批药物准时出仓率达到100%。既提高了静脉用药的安全性,也确保了药物配送的及时性。

4.2 提高了外援护士和药师的满意度 配置中心与患者直接接触少,但在工作中与外援护士及药师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以往PIVAS 护士只注重配置工作,在沟通细节方面不太注意,导致了满意度较低。实施区域组长岗位管理以来,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PIVAS护士与外援护士和药师之间建立了信任合作的关系,外援护士和药师对PIVAS护士的满意度不断提高。

4.3 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以区域组长为核心的配置中心三级管理体系,实现了实时质量监控和持续质量改进,使护理管理由护士长宏观管理转变为护士参与的细节管理。区域组长的角色赋予使承担组长工作的护士有了更高的自我认同感、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升了服务水平。在人、物、料等方面全面管理,强化了护士的护理管理监控意识,不仅提升了个人管理水平,也提高了配置中心的管理效率。

[1]朱福海,许杜娟,夏泉,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合理用药中的作用[J].安徽医药,2010,14(1):107-109.

[2]秦涛,杨文超,牛壮,等.医院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运行中的风险来源及控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33(4):325-326.

[3]宋萍,张艳阳,王华芬.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短时配置班的设立和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2,11(8):782-784.

[4]严娟霞,张艳阳,宋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药环节的安全管理[J].护理学杂志,2013,28(20):79-81.

[5]赵建江,毛雅琴.消毒供应中心区域组长岗位建设在环节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119-1120.

猜你喜欢
外援护士长药师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等 你
肿瘤专科医院护士长轮岗意愿质性研究
大牌外援难混CBA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新政”下外籍球员的效应分析
探讨开展护理行政查房对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的实际临床意义和效果
外援政策考验各国联赛
药师与患者间沟通的实践与思考
中韩药师交流签约活动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