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教学模式在呼吸机相关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2015-03-18 13:34诸葛英吴丽仙
护理与康复 2015年4期
关键词:呼吸机医护人员应急

诸葛英,吴丽仙

(丽水市中心医院,浙江丽水 323000)

辅助呼吸支持技术的积极应用,有助于提升救治能力[1],呼吸机已经成为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有力手段[2-3]。但由于呼吸机应用技术专业性强、涉及知识面广,且临床上呼吸机数量多、型号各异,常规集中授课式培训与实际病例应用存在一定差距,普通病房医护人员理论培训后应用机会相对较少,对呼吸机普遍存在陌生感[4],在使用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高[5]。三维目标体系是指由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组成的教学体系,有利于培养认知与情感和谐发展的专业人才[6]。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本院呼吸机支持小组以三维目标体系为框架,采用集中授课培训、值班应急培训、视频教学培训结合三维教学模式,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呼吸机应用技能培训,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呼吸机应用能力,保障了呼吸机在临床的使用安全。现报告如下。

1 方 法

1.1 呼吸机支持小组的成立和职责 呼吸机支持小组由主任医生4名、副主任医生5名、主任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4名、主管护师4名、工程部人员2名组成,其中4人具有中华医学重症医学专科资质培训合格证书,3人具有浙江省急诊医学岗位培训合格证书,6 人具有ICU 护士岗位培训合格证书,4人具有浙江省急诊护理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设组长1名,由业务副院长担任,负责协调全院呼吸机相关工作;副组长2名,由ICU 主任和护士长担任,负责制定小组工作计划,小组成员师资培训考核;组员从危重患者较为集中、呼吸机使用频率较高的科室选拔,包括ICU、呼吸内科、心胸外科等技术骨干以及部分设备工程部人员,分为医疗组、护理组、工程组,其中医疗组、护理组参与制定全院医护人员培训课程、操作规范,配合医务处、护理部执行全院培训考核任务,工程组负责呼吸机设备维护。呼吸机支持小组统一调配管理重症监护室和急诊室的呼吸机40台、机动应用于其他临床各科室的呼吸机24台。

1.2 实施三维教学模式培训 包括集中授课培训、值班应急培训、视频教学。

1.2.1 集中授课培训 以知识和技能培训为主,参照美国心脏协会(AHA)气道管理、呼吸机治疗等课程内容,结合医院呼吸机型号,设计培训课程,主要包括:呼吸机应用适应证;各型号呼吸机的使用方法,如氧疗装置的选择与使用、参数调节;呼吸机及其管路的清洗、消毒、安装、性能检测与效果评价;呼吸机异常报警常见原因分析及处理、常见故障排查等。采取多媒体、教学模具、工作坊教学等方式进行培训。每期培训连续3个月,分6次完成集中培训课程,每次课程安排1.5~2h。此后根据培训登记情况及呼吸机相关资讯更新情况,完善或增加集中授课内容及时间。

1.2.2 值班应急培训 注重呼吸机应用过程和方法的培训,每天安排1名医生和1名护士值二线班,作为值班应急培训的师资队伍,根据临床医护人员需要,针对临床实际案例进行实践操作指导,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实际应用呼吸机的能力,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技术支持。每月底印发次月呼吸机支持小组成员值班表,提供值班应急培训登记表和值班专用手机。值二线班者在接到临床医护人员技术指导需求的呼叫电话后,及时赶到病区,根据需要配合、帮助、指导病区医护人员快速调配、安装、调试呼吸机并上机,共同参与排查呼吸机异常报警、呼吸机模式及参数调整等,待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等指标满意,接受培训的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实践应用技能后即可离开。呼吸机小组成员每日值班提供应急培训期间,除提供呼吸机应用技术指导外,查找呼吸机支持患者安全管理隐患,并登记在册。

1.2.3 视频教学 以培养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管理认知为导向,建立呼吸机简易操作说明书,悬挂于每台呼吸机上,并附常见报警及处理方法,固定存放位置,以供使用者随时复习、记忆,卡片上注明呼吸机支持小组专用值班电话、相关配套管道、面罩、滤纸等耗材数量等。由小组成员将全院各种型号呼吸机操作方法制成教学视频,经医院内部网络发放,供医护人员随时下载自学,巩固培训效果。

1.3 考核 3 个月集中培训后,组织理论考试1次,组织情景模拟操作考核1次。理论考试以集中授课内容为基础,情景模拟操作考核内容结合实际病例,要求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医院各种型号的呼吸机应用。理论考试、情景模拟操作考核均为百分制,95分以上为合格,不合格者继续培训、考核,直到合格为止。

1.4 质量改进 每月对接受呼吸机应用技术培训的医护人员发放1次书面问卷调查,分技术能力和指导能力2个维度10项内容,技术能力包括呼吸机安装技术、调节参数、异常报警排查、应急处理等,指导能力包括口头和书面指导呼吸机使用注意事项、针对患者病情预测可能发生的情况并告知值班人员等,每项内容从优到劣分别按5分、4分、3分、2分、1分评定,运用柏拉图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查找原因并改进。了解医护人员对培训工作满意度,为以后培训提供针对性改进措施。

2 结 果

2013年9月至2014年2月,共培训2 期,培训658人,第1期培训320人,第2期培训338人。医护人员呼吸机应用相关理论知识考试、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97.5%(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皆≥95分为合格),不合格者进入下期培训、考核。第1期医护人员对培训工作满意度为93.68%,第2期医护人员对培训工作满意度为97.72%。统计6个月全院24台机动呼吸机支持的非ICU、急诊室患者387例次,呼吸机支持小组成员提供应急培训223例次。

3 体 会

3.1 呼吸机相关技能培训的意义 呼吸支持是挽救急危重患者生命最关键的手段之一,在急救、麻醉、ICU 和呼吸治疗领域中广泛应用[7]。由于呼吸机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维护方法不同,最好由呼吸治疗师负责日常使用和维护[8]。目前我国呼吸治疗师缺乏,加之基层医院通常受经济效益、患者分布、医护人员紧缺等因素所限,难以独立建科,除ICU 和急诊室外,呼吸机通常由各科室保管,各科室使用呼吸机频率不一,需要急用时到其他科室借用,借用的呼吸机品牌不一致,操作方法不同,影响了应用效果。呼吸机相关技能三维教学模式培训,强化了医护人员对呼吸机应用知识、应用过程及呼吸机管理认知,同时实现了呼吸机集中管理、统一调配、规范操作,有效缓解目前医疗救护需求,实现有限资源共享、技术同步。

3.2 三维教学模式规避了应用风险 呼吸机是操作较为复杂的医疗设备之一,尤其仪器显示多为英文,部分科室呼吸机使用频率低,部分医务人员使用技能不熟练,给患者救治过程带来安全隐患。集中授课培训,使医护人员获取呼吸机相关知识,有利于临床呼吸机应急操作;呼吸支持小组成员值班应急培训登记表直观反映医护人员应用呼吸机时存在的薄弱环节、普通病房呼吸机应用频率、主要病种等信息,为管理者确立培训对象、内容、频次以及呼吸机相对定点存放等提供了可靠依据;三维教学模式中的视频教学使培训成效得以长时间巩固,有效降低了呼吸机在临床的应用风险。

3.3 三维教学模式促进了队伍建设 文献报道[9],建立气道管理专业组可促进全院气道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提升气道管理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本研究显示,通过集中授课、值班应急、视频教学等多模式培训,不断积累临床经验,有效提高了医护人员对不同病种患者、不同型号呼吸机的管理技术,也提升了沟通、交流、指导能力,658名培训对象呼吸机应用相关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97.5%,对培训工作满意度95.7%,提示三维教学模式为医院专项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了基础保证。

[1]陈荣让,黄馨瑩,李文正,等.呼吸支持在急重症抢救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2,8(14):181.

[2]Pattison N,Watson J.Ventilatory weaning:a case study of protracted weaning[J].Nurs Crit Care,2009,14(2):75-85.

[3]刘燕玲,杜立,杜洪,等.我国呼吸机管路系统清洗消毒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1-763.

[4]冯群星,张益娥.情景教学法在基层医院护士呼吸机培训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64-65.

[5]龙军.应用呼吸机常见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6):564-565.

[6]李亦菲,朱小蔓.新课程三维目标整合的KAPO 模型[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0,11(1):1-10.

[7]孙丹丰,钟旭江,傅月珍,等.碳酸氢钠口腔护理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4,13(6):565-566.

[8]李萍,吴海峰,秦霞,等.乌鲁木齐三级甲等医院有创呼吸机管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0,25(18):82-83.

[9]吕建鑫,戴建平,许敏迪,等.气道管理专业组的建立及实践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1,10(6):530-531.

猜你喜欢
呼吸机医护人员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