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外压疮监控系统对降低居家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2015-03-18 13:34沈永和沈月凤钱美莲
护理与康复 2015年4期
关键词:期压护理部压疮

沈永和,沈月凤,钱美莲

(德清县人民医院,浙江德清 313200)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各种危重症患者及老年慢性病患者得到了积极、有效的救治,延长了寿命,但也使卧床生存的患者逐年增多。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易导致严重并发症,而且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危及生命,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1]。鉴于我国医疗资源的相对匮乏,绝大部分疾病康复期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在家休养,如得不到专业的压疮防护,极易发生压疮。本院2012年1月至12月资料显示,在131例压疮中,院外带入压疮占83.2%,且大多为Ⅲ、Ⅳ期深度压疮及多发压疮。对此,本院于2013年1月构建院外压疮监控系统,调动了社区和乡村卫生站的医疗资源,对Braden 评分[2]≤12分的高危患者进行院外压疮监控,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背景资料

本院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有住院患者26 653例,Braden评分≤12分高危压疮172例,发生压疮131例,其中院外带入压疮109 例,占83.2%。院外带入压疮患者中男65例、女44例;年龄23~94岁,平均年龄(65.4±19.3)岁;按压疮分期标准[3]:Ⅱ期压疮18例,Ⅲ期压疮45例,IV 压疮35例,不可分期压疮11例;治愈39例,好转出院15例,死亡22例,家属放弃治疗28例,5例好转继续住院中。基于院外压疮的高发生率及严重状况,本院护理部决定利用本院压疮护理小组以及基本成熟的院内压疮监控系统,拓展至院外,调动社区和乡村卫生站的医疗资源,建立院内、院外一体化的压疮监控系统,采取压疮防范监控措施,保护出院后居家卧床的压疮高危人群。

2 院外压疮监控系统的建立及实施

2.1 成立院外压疮监控组织 成立医院护理部、压疮护理小组及社区护士或村卫生站医生负责的三级监控组织。

2.2 组织分工

2.2.1 护理部 启动组织成立,负责制定监控系统职责、流程和相关制度,安排制定随访人员计划表,根据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中压疮预防及护理为框架,结合临床实际,确定压疮培训细则,定期培训临床护士、社区护士及村卫生站医生。

2.2.2 压疮护理小组 制订压疮防范执行表,负责定期电话随访,出院第1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月1次,遇到疑难或特殊问题,委派小组成员上门随访。指导社区护士或村卫生站医生上门随访。做好随访资料记录、效果追踪、数据统计、新技术推广等。

2.2.3 社区护士或村卫生站医生 参加过培训的社区护士及村卫生站医生按照压疮护理小组制订的压疮防范执行表,负责上门随访,第1周隔日1次,第2周每周1次,1个月后每月1次,了解防范措施的执行及效果观察,了解陪护人员情况,定时反馈给压疮护理小组。

2.3 监控对象筛选 根据出院患者的Braden评分,确定≤12分为压疮监控对象,征得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后,纳入院外压疮监控系统,建立院外压疮监控档案。

2.4 监控流程 出院患者由分管责任护士进行Braden评分,≤12分定为院外压疮监控对象→上报护理部→压疮护理小组会诊→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定随访时间及方式→评估患者病情及压疮的主要高危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压疮防范措施→对居家照顾人员进行培训并发放书面资料→电话联系社区护士或村卫生站医生→发放压疮防范措施执行表→启动院外压疮监控流程。

2.5 人员培训 护理部负责对全院临床护士、6个社区的护士及24个村卫生站的医生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培训,每年培训1次,现场考核,≥80分为合格。家庭照护人员由压疮护理小组成员负责在患者出院前集中培训,以提问回答形式考核家庭照护人员直至掌握。培训方法采用PPT 形式并配以压疮图片,展示各期压疮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不同卧位的压疮易发部位;压疮发生的各种因素;预防措施;各种辅助减压工具的使用方法;发放书面学习资料。

2.6 居家照护人员依从性管理 由社区护士或卫生站医生按计划上门随访,督促照护者行为依从性的建立。将压疮防范执行表贴于患者床头醒目位置;床上配置合适、足量的减压工具,并指导照护人员正确使用;翻身时间设闹钟提示;患者床旁设呼叫工具,可随时呼叫离开床边的陪护人员;做到按时翻身,及时处理大小便;每晚由家庭成员协助洗漱及查看皮肤,参与患者的离床活动锻炼;每周测臂围或小腿围,评估日常饮食营养的平衡性。通过物品的供应保障、各种环节的提醒、执行单的参照、家庭成员的参与等,提高照护人员行为依从性。

3 结 果

3.1 基本情况 自2013年1月创建院外压疮监控系统以来,至2013年12月止,共有94例患者符合院外压疮监控条件,其中男51例、女43例;年龄31~87岁,平均年龄(66.3±11.6)岁;病种:脑卒中21 例,颅脑损伤19 例,截瘫5 例,肿瘤晚期37例,慢性疾病包括心、肺、肾疾患和糖尿病等12例;发生院外压疮9例,发生率9.6%,其中Ⅱ期压疮6例、Ⅲ期压疮2例、Ⅳ期压疮1例。已建立医院和6个社区、24个乡卫生站一体化的压疮监控网络;培训社区护士25名、卫生站医生24名、家庭照护人员273名。

3.2 压疮随访情况 2013年1月至12月,压疮护理小组电话随访673例次,上门随访25例次;社区护士及村卫生站医生上门随访1 119例次,按压疮防范执行表完成随访69.7%,失访19 例次,某次失访原因:患者外出就医、病情稳定、家属不配合、无需求等。

4 体 会

4.1 院外压疮监控系统可降低院外压疮的发生率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发展,我国近年来在压疮预防和护理方面已有大量 的研究 成果[1,3-4],但是这些研究基本局限于医院内部,而对于院外的康复期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尚无有效的监控措施,以至于院外压疮的发生率仍然居高不下。本研究利用本院压疮护理小组的技术力量,将基本成熟的院内压疮监控系统拓展至院外,调动社区和乡村卫生站的医疗资源,创建院内、院外一体化的压疮监控系统,使院内的压疮防护技术延伸至患者家庭,如禁止患者卧硬板床,配置气垫床、脚圈、翻身垫、减压垫,使用减压材料,观察压疮易发部位的皮肤,纠正营养不良,按时翻身等,积极预防压疮发生。并通过专业医护人员的电话随访、上门随访、评估,早期发现压疮先兆,通过现场指导和控制,有效地降低压疮发生率。本资料显示,经过为期1年的实践,进入院外压疮监控系统的94例患者仅9例发生院外压疮。

4.2 院外压疮系统可提高压疮随访率和随访效果 院外压疮监控系统设立电子信息记录平台,有随访人员名单、院外压疮监控患者信息、随访时间、随访与被随访者通信,并设计专用的随访登记表,内容包括患者及照护者的一般信息,照护者行为依从情况,有无发生压疮及压疮部位、面积、分期、发生的主要原因、护理措施、转归、随访时间、随访者签名,有利于医院护理部及随访人员随时检查压疮随访情况,保证了随访率,并提高了随访效果。

4.3 院外压疮监控系统可提高压疮照护者行为依从性 周冬梅等[5]研究提示压疮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的照顾行为存在不足和误区,应加强对照顾者压疮防治照顾行为的指导。本资料显示患者为老年人居多,照护者大多为配偶或保姆,年龄大,知识层次低,体力不足,记忆力差,行为依从性不良。通过院外监控组织的随访、指导、督促,并建议白天以老年照护者为主,晚上以子女轮流照护为主,增加对老年照护患者的随访次数,并作现场示范和协助护理;同时采用设置闹铃提醒、配备床边呼叫工具、增强减压措施等,以确保按时翻身和减轻不能按时翻身带来的压疮隐患,提高照护者行为依从性。

4.4 问题与展望 自2013年1月院外压疮监控系统启动至今,经过1年的努力,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整个系统的运行中发现一些问题,其中最为困难的问题是患者家庭照护人员培训和行为依从性,本资料中发生Ⅲ期压疮2例、Ⅳ期压疮1例,均由于照护者更换频繁,来不及培训,照护人员不到位,防范措施中断引起。展望未来,大力发展社区护理,建立院内院外一体化监控系统,将院内高品质的护理技术,通过社区和村卫生站延伸至患者家庭,可实时解决居家患者的健康问题,提高居家患者生存质量。

[1]冯志仙,邵乐文,章梅云.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3,12(6):592-594.

[2]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67-371.

[3]陈慧敏,王艳,郑宁.老年患者压疮相关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12.

[4]李春华.压疮相关因素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39-1840.

[5]周冬梅,钱晓路,陆敏敏,等.压疮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照顾行为及影响因素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78-381.

猜你喜欢
期压护理部压疮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护理部管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管理的应用价值
两种不同的伤口清洗方法在3期、4期压疮中应用的效果及成本效益分析
医院-社区-家庭三元联动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出院患者预后中的应用
生皮散对大鼠Ⅲ期压疮创面的保护作用
我国六护士荣获第四十六届南丁格尔奖章
蒙药嘎木朱尔和美皮康联合治疗老年患者Ⅱ、Ⅲ期压疮的效果观察
伤口床准备原则在Ⅲ、Ⅳ期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究
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