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现象探究

2015-03-18 17:35徐佳佳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8期
关键词:语码二语母语

□徐佳佳

一、语码转换研究背景

Auer(1998)将语码转换定义为在一段对话或者多段交谈中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交替的现象。Gumperz 认为,语码转换可以划分为情景语码转换和回话语码转换,前者指由于参与者、话题变化所引起的语码转换过程,后者则受会话因素的影响。语码转换研究已成为句法、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用学等领域研究的焦点,大多研究者关注语码转换与社会因素与社会动机的内部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起,语码转换研究延伸到二语课堂,特指语言课堂上两种或多种语言交叉使用。二语习得研究者针对课堂语码转换态度不一,Lee(1968)认为,外语学习中的难点来源于母语对于目标语言的干扰。二语习得领域最普遍的说法是“母语对于二语习得存在负面影响,课堂上应避免使用母语”(Chambers,1991;Macdonald,1993)。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意识到母语在二语课堂上被过度忽视。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者从多个视角对母语和目标语在课堂上的使用进行了研究(如Duff and Polio,1990;Franklin,1990;Macaro,2001;Chen,2004 等)。作为语码转换领域的经典研究,Duff and Polio(1990)发现语码转换使用的影响因素多样,包括语言类型、政策及指导方针、课程内容、素材及教师前期培训。Duff and Polio(1994)又进一步将教师使用母语的情况细分为:语法讲授、课堂管理、新词条翻译、学生有问题时提供指导等。Macaro(1997)使用问卷、访谈以及课堂观察的方式调查了外语教师使用母语的条件,即明确课堂活动指令、翻译、确认是否理解课堂内容以及反馈学生等,调查结果与Castellotti(1997)研究类似。国内语码转换研究的焦点依然是学习者对课堂语码转换的态度以及语码转换使用的条件(如Chen,2004;Wu,2006 等)。

二、研究方法

语码转换国外研究多采用定性的方法,而国内研究多以问卷调查为主。本研究将采用问卷与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以一个学期的档案学双语课程为例,选取115 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档案学专业大三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65%的调查对象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调查使用自制《双语课堂语码转换调查》问卷,共包括三个部分:教师语码转换使用情况、学习者对语码转换态度调查以及学习者对语码转换使用环境要求。问卷于学期中发放,共收集108 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达到94%,问卷收集后,使用SPSS18.0 进行数据分析。课堂观察贯穿整个学期,档案双语课共16 周次,32 学时,教师每周记录教学日记,回溯本周上课时进行语码转换的情况,并对课堂进行录音,课程结束后,对录音进行转码。

三、数据分析及结果

(一)双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使用情况。根据教学周记及课堂录音结果,档案双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使用频率约为40%,较以往研究偏高,主要原因为双语课堂多采用翻译教学法,侧重于专业词汇的学习。在使用翻译教学法时,母语与目标语交叉进行,通过比较分析,来进行二语强化。教师语码转换使用环境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组织课堂活动,如针对开放式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时,需向学生明确指令,语码转换可以提高二语学习效率,增强课堂交际功效(Cook,2001);讲解某些专业词汇时,尤其是字面意思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如“registry office”对应的汉语解释为“登记室”,学生很难从字面意思理解,教师需要解释其内在涵义,即德国的登记室等同于其他国家的档案存放地;翻译句子时;补充晦涩难懂的背景知识时,如讲解“现行文件”(active record/current record)时举例说明各个国家对于现行文件划分差异时,需用汉语补充说明,以免混淆知识点。根据问卷调查中学生对教师语码转换使用比率的反馈,其中14.5%学生认为课堂语码转换应低于20%,33.3%的学生认为比例应在20% ~40%之间,52.2%学生认为比例应高于60%。结果显示,学生认为目前教师使用语码转换的频率仍低于期望值,双语课堂对母语出现的频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习者对双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的态度。结果显示,大部分学习者认为教师转换语码有利于课堂教学(M=3.9812),母语在双语教学中作用重大(M =3.8745),语码转换可以促进英语学习(M=3.6719)并增强自身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M=3.5607)。上述结果与以往研究者的结果保持一致,外语教学领域教师语码转换已经得到认可,学生认为语码转换是一种教学策略,而并非教师英语水平差的表现。但是,学生并不认为教师转换语码能够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M=1.9822),这表明课堂语码转换与学习者英语学习兴趣之间的联系不大。

(三)学习者对双语课堂教师语码转换环境的要求。根据学习者问卷反馈的结果,将其对语码转换环境要求按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专业词汇及短语讲解(M=4.1211)、重难点句子翻译(M=4.0187)、课堂指令(M=2.4724)、补充背景知识(M=2.2754)、表达感情及个人态度(M =1.9812)。结合教师语码转换的现状发现,学习者对语码转换环境的要求与实际教学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专业术语与语篇翻译,即具备重要教学功能的方面。Lado(1957)提出通过对比目标语与母语的差异可以避免二语错误,帮助学习者更加有效地学习。而在课堂指令、背景知识以及情感表达方面,即语码转换的交际功能(如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对学习者的意义较弱,学习者更倾向于教师使用英语进行表述,这反映出学习者希望在课堂上能有一定比例的目标语输入,受试者中65%已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对母语的依赖能力减弱。

四、结语

研究发现,学习者认为教师语码转换是正常的教学策略,这与以往研究结论一致,外语课堂是自然的语码转换环境,能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Cook,2008)。此外,学习者对语码转换持认同态度,但对于使用条件要求不一,因此应根据实际教学进行适当调整,外语教师应该进行适量输入并帮助学习者在低焦虑状态下提升语言能力(Krashen,1982)。教师可采用标记性母语使用原则,在大量目标语输入的条件下,有意识、有标记地使用母语。正如Corder(1978b)所言,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干扰可以转化为策略,进而促进外语学习。最后,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样本集中在档案学专业,课堂观察以一门课堂为主,涉及样本人数较少,结论的普遍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1]Auer,P.(Ed.).Code - switching in Conversation:Language,Interaction and Identity[M].London:Routledge,1998

[2]Ellis,R.Classroom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M].Oxford:Pergamon,1984

[3]陈立平.英语专业教师在课堂上语码转换的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5:34 ~40

猜你喜欢
语码二语母语
母语
语码转换探究——以情景喜剧《爱情公寓》为例
母语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报章语码转换与城市休闲文化——以杭州为例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
大学生口语语码转换句法形态研究——以维汉语码转换为例
论《远大前程》的语言特色及其母语迁移翻译